|

楼主 |
发表于 2013-6-12 00:36:19
|
显示全部楼层
既玩出了五颜六色,还玩出了一个“社交王国”
和平国际花鸟市场上次去看比较冷清
zousimao 发表于 2013-5-31 01:03 
在新浪微博,检索“多肉”和“肉肉”,跳出的相关微博有470多万条;
到百度上输入“多肉”,显示的结果有1720多万条……
老一辈养花人看不上眼的仙人掌,到了年轻一代手里,被赋予各种神奇功能——
一个不起眼的雅色陶瓷盆内,高矮胖瘦的“多肉”被组合成不同造型,搭配上好玩的小摆设便萌态可掬。原本就是几元钱的植物,经过搭配拼盆,摇身一变成了时下年轻人的“新宠”。
始发于去年,龙城年轻人中盛行一股“多肉”热,一个由“多肉”搭建起来的社交王国正在兴起。
“多肉”的前世今生——其实就是仙人掌家的亲戚
“多肉”这种植物,网友喜称“肉肉”,大都小巧可爱又干净,以其肉乎乎的萌样子得名,其实,就是仙人掌的兄弟姐妹而已。“多肉”的颜色、形态各异,品种上万,流行的多为番杏科、景天科、大朝科、龙舌兰科、萝摩科、百合科等肉质肥厚种类。
这些小植物极好养活,不需要太多水分,生长速度也不像其他植物那么快,你不用担心因长势过快而需要常换花盆,照顾起来不费精神。
有植物发烧友回忆,早在1998年就在同济桥底下见过卖多肉,只是那时数量极少,也不注重包装,就是简单的一株种在普通塑料盆里,一点不扎眼。谁也没想到,多年后,这样野贱的植物能火起来。
记者了解到,比起上海、南京等大城市,玩多肉在常州也是去年开始有的,到今年,多肉才正儿八经地在年轻人堆里红得发紫:但凡一个办公室,总归有几盆多肉摆着;但凡身边有几个小清新的姑娘,就有正在爱着多肉的;但凡年轻人聚在一块儿,多少都认识些玩多肉的朋友。
“多肉”的火爆程度——
有一家网店称,56名工人和15位客服为了“多肉”忙出了病
打开网络,“多肉”和“肉肉”已然成了热词。在新浪微博上,检索下这两个词跳出的相关微博有470多万条;百度上输入“多肉”的结果有1720多万条……
在常州花市,卖“多肉”的店家并不多。只在同济桥下和桃园的花鸟市场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卖家,还有就是路桥三楼一些摊位有零星“多肉”在卖。问了几家花店老板,都称“多肉”价格低廉,5-10元钱就可买上一小盆,“懒得卖。”
实体商家不高兴做,这给了淘宝店无限商机。记者在淘宝上搜索“多肉”,出现的宝贝多达22万多件,经营“多肉”的网店共有3770多家。并且,经过用心的组盆,搭配小资的花器,网销的多肉已经不再是价低利薄的单纯植株,而成为人气飙升的吸金利器。淘宝上月销售3、4万单的五皇冠(即交易次数大于50万次)“多肉”卖家就有5家之多。
淘宝一家“多肉”专卖店还打出告示,说因为“多肉”太畅销,店里的56名工人和15位客服都忙出了病,要求顾客下单必满50元才发货……
“多肉”的存在理由——
我想养花种草、怡情养性,但我很懒……于是,“多肉”横空出世,满足了文艺青年的各种古怪需求
陈诚,80后白领宅男,一年前迷上“多肉”,现在已经有了自己的“肉肉”群和“肉肉”馆。陈诚迷上“肉肉”的原因很简单:下班了想找个事儿做,又不喜欢出去玩,想养狗,老婆不允许,想种普通花草,又觉得没时间和精力照顾。
后来,朋友向他推荐了这款长相很萌的植物,瞬间就爱上了,“还有个特殊原因,‘多肉’是‘大姨妈’式植物,每个月浇次把次水就行。老婆来‘大姨妈’时就是最好的提醒。”
在陈诚的“肉肉”群里,玩家都不是爱伺花弄草的老人,而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都是因为工作压力大,想摆弄点花草又想偷懒的文艺青年。”陈诚介绍,群里的人大多数是公司白领或者公务员,平时比较宅,没时间到户外活动。
“这东西会上瘾。”肉友费先生算是常州最早玩多肉的一批人,在他看来玩“多肉”跟玩单反一样,越玩越高级,越玩成本越贵,“我现在养的很多是从山东、上海淘来的货,每月光买培养土和盆器就两三千元。但是,越种越喜欢。”
“多肉”的各种玩法——
达人们将“多肉”养成了清新漂亮的缩微花园,DIY的乐趣已经让他们的生活“无肉不欢”
“我有个同事追女孩子,我给了他一盆自己的精心之作,结果对方欢喜得不得了。”在肉迷的口中,“肉肉”魅力无穷。
“伊势樱花”、“狂野男爵”、“长生愿”、“仲夏夜”、“待花开”……这些仿佛来自彼岸的漂亮字眼,都是多肉达人作品的名字。普通植株经过DIY组合和精致花器的搭配,最后变成极其清新小资的艺术品。与老一辈养花人最大的不多是,玩“肉肉”,是最大的乐趣和成就感所在。
新拿到的肉要修去虚根,风干后才能上盆。在装有1/2植料(通常是火山石搭配泥炭土等混合土料)的花器里,按照自己的喜好,把颜色、高低各异的多肉像插花一样种进器皿里,为了外形美观整齐,最后还会用赤玉土或鹿沼土作为铺面。
多肉还有个神奇之处,就是只要还有一片叶子活着,它就可以重生。这种玩法叫叶插,只要把多肉的单叶放在土上,这生命力极强的植物便会凭空发根,届时再撒上一把浮土,多肉就能再次生根发芽,最后长成完整的植株。肉友们靠着这个,挽救濒死的多肉,也把手上的肉一变十,十变百。
据了解,常州个别顶级多肉迷,家中都养了好几百种多肉植物。
“多肉”的衍生价值——
家中的“多肉”,还为各路“死宅”搭建出一个奇特的“社交王国”
在新浪微博,检索“多肉”和“肉肉”,跳出的相关微博有470多万条;
到百度上输入“多肉”,显示的结果有1720多万条……
老一辈养花人看不上眼的仙人掌,到了年轻一代手里,被赋予各种神奇功能——
我不认识你,却清楚地知道你家阳台上种了什么肉,上次浇水是什么时候,哪颗刚发根,哪颗是老货……这样的情况,在肉友圈子里很正常。
“每个人爱好不同,现在玩‘多肉’的都专业化、高端化了,要是对某类品种失去了兴趣,就会在圈子里互相转让或低价转手。”陈诚说很多“死宅”也因此结识了不少挚交好友。
肉友们经常由QQ群、网络论坛等结识肉友。常州专业的“多肉”QQ群,有名望的有2个——“常州仙肉也疯狂”和“龙城多肉爱好者协会”,每个群都有几百号人。这些肉友不仅在线上交流讨论肉肉,还常举办“善栽”交流会。
“进来这个群就像一个我们自己的小世界,开始时,‘肉肉’是我们沟通的话题,但后来就远不止了。”蒋萍是个6岁孩子的妈妈,也是我市的资深多肉玩家,家里种着的多肉多达200多种,只玩不卖。“因为有共同话题和好爱,就特别愿意在一起凑。”群里的交流延伸到线下,最早只是为了交换品种,渐渐的活动就多了起来。3月份蒋萍所在的群里还组织肉友们去黄山旅游,“我们常常见面,已经是很好的朋友了,聊天、吃饭、一起出去玩。昨天还约着一起去金坛那边的肉友家里看肉,三家人都带着孩子,还去茅山玩了一下午。”
肉友“那多小葵”和蒋萍一样,也是因为“多肉”相识、相交了不少好朋友。她告诉记者,自己加入一个多肉群之后,偶尔发现一个群友竟是过去失联的同学。昔日好友相见,两人都觉得十分惊奇,又把自己相熟的肉友介绍给彼此。从此,几个女孩子便总是一起去外地买肉,后来更是经常相约逛街、看电影,再后来,连几个人的男朋友都玩得很好。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