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3-6-14 16:41: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蛟矶烟浪 于 2013-6-14 16:42 编辑
“中江卧龙”的涅槃
历史 规划先天不足 渐渐风光不再
曾经的沿河路,有过自己的风光。集防洪、商业为一体的独特设计,是我国城市水利建设史上的典范,还被评为芜湖新八景之一。更重要的是,从1994年开始,防洪墙400多间门面集中拍租后,逐渐形成小商品批发市场,和毗邻的“十里长街”一起,成为芜湖商业繁荣兴旺的标志,成为“万商之城”芜湖的独特符号。
老商户们回忆说,2000年左右,整个沿河路市场就带动着长街一起,形成了一个红红火火的大市场。鼎盛时期,沿河路上400多家门面,大多数做的是大小家电、百货的批发生意,许多知名家电的芜湖总代理,就在这些不起眼的沿河路门面里。毫不夸张地说,芜湖很少有家庭没从沿河路买过家电,各大商场许多家电也是直接从沿河路进货。
但随着时间变迁,城市的发展,沿河路渐渐风光不再了,规划的先天不足逐渐显现了出来,生意还是很红火,但给城市造成的困扰也越来越多了。一条街,二三十平方米大小的门面,更没有仓库。结果,商户们“不得不”占道经营,几乎每一家都在占道,整条街的人行道更是被完全占据。
不仅是占道经营,整个市场周边没有建设停车场。于是,每个白天,沿河路上到处都是在街边停车卸货的货车、三轮车,还有老板们的私家车。占道经营加上乱停放的车辆,让本就不宽敞的街道显得更加拥挤。在这儿,即便是实行由东至西的单向通行后,交通堵塞也是司空见惯。此外,安全问题,也是沿河路市场的一大隐患。2004年、2009年,市场都因为电线老化发生过火灾,给商户们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核心提示:青弋江畔,昔日熙熙攘攘的沿河路,如今难得的宁静。不见往日商家的吆喝和拥挤的车流,一排排紧闭的卷帘门在告诉过往的人们:沿河路市场搬迁了,一段历史结束了。“中江卧龙”的涅槃昭示着,不仅是芜湖中心城区建设的成就,还有市中心商业业态的转变,更有芜湖闻名的“小商品经济”的升级和重生。
曾经,沿河路代表了很多很多。如今,它的搬迁,意义更多更多。
搬迁 政府高度重视 商户理解支持
多少年来,许多专业人士就曾指出:在市中心存在沿河路这样一个“先天不足”的市场,面对城市管理、商业发展、业态布局的新形势,都已经渐渐不合时宜了。起码,南来北往的商户、顾客和车辆,和市中心日益拥堵的交通,就显得很冲突。更不要再说如何把市场和小商品经济做大做强了。
从2007年开始,从政府层面就开始出现了对沿河路市场搬迁的声音。但偌大的一个市场,400多间门面,几百户商户,一旦搬迁,如何安置?芜湖商品经济的繁荣,离不开这几百商户,对沿河路的改造,更不能仅仅一搬了之。直到2011年,随着城南芜湖商品交易博览城的建成,安置和疏导经营户的压力逐步缓解,市政府正式将沿河路列入市政道路拓宽改造工程。今年3月16日,市政府发布了防洪墙门面经营户集中搬迁通告,拉开了沿河路市场搬迁的大幕。
沿河路市场搬迁并不是容易的事情。对此,市政府高度重视,多次专题研究。相关部门除了做好摸底调研、发放《致经营户一封信》外,还先后6次登门入户,就搬迁的背景、政策、安置方案等经营户关心的问题,进行宣传答疑,全过程信息公开,赢得了广大经营户的理解和支持。
长街综管办主任黄治发说:“那段时间,压力确实比较大。大多数商户比较理解,但也有的商户在观望。清明节我们都没有休息,加班加点,入户宣传,耐心细致地宣传政策。有一户做家电的,我们足足十次上门做工作,终于赢得了他的理解。我们还设立了两个搬迁工作接待处,制定了规范的交房搬迁工作流程,高效规范地做好经营户交房及奖励款发放工作。”
正式的搬迁工作是4月6日开始的,但由于有关部门高效的工作,从4月3日开始,就有商户陆续搬迁了。沿河路122号门面的蒋先生4月3日就搬走了,他是第一户搬迁的商户。他的表态很简单:“政府给我们好的政策,我们就配合搬走。”在6日之前,已经有7户门面搬走。到4月10日晚,短短4天时间,防洪墙门面房已搬迁392间,占整个应搬迁门面房数的95%。目前,沿河路市场已经基本搬迁完,而且如此多的商户搬迁,没有一起走司法程序。
重生 打造滨江文化 续写新的传奇
沿河路市场的搬迁,不仅仅是“中江卧龙”的涅槃重生。它还将拉开芜湖中心城区商业升级的帷幕,新“滨江文化”令人期待,甚至还有人已经在憧憬,芜湖能不能成为第二个义乌。
长街综管办黄主任说:“沿河路市场搬迁对长街周边市场管理的促进,是显而易见的。”400多商户搬走了,无论是市容还是交通压力立刻减了不少,安全的瓶颈也打通了。“虽然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是在管理上确实好多了。”
作为沿河路本身,也将旧貌换新颜。未来,一条宽阔的马路,将会出现在青弋江边。市重点局工作人员介绍说,沿河路搬迁后,水务局等部门会结合防震和防洪的需要,加固防洪墙并拆除门面。之后会开始沿河路的拓宽和改造。“两边的墙会拆掉,但立柱保留。现在门面的位置改造为人行道,整条马路也相应拓宽为双向4车道。并在地下铺设自来水管。同时,还会有相应的景观。”
当然,沿河路市场的搬迁,意义绝不仅仅局限于其本身。在市中心发展小百货业,已经显现出越来越多的局限。沿河路的搬迁,拉开了整个长街周边市场未来业态改变的第一步。有政府人士就提出构想,未来长街、沿河路完全可以构造出新的滨江文化,打造高水准的景观,发展如酒吧、餐饮等有特色的三产服务业,成为芜湖市中心的亮点。
同时,沿河路市场的搬迁,也是吹响了芜湖小商品经济升级,乃至打造“第二个义乌”的号角。以沿河路市场为代表的一批年代久远、受种种客观条件限制的小商品市场,脏乱差,市场规模有限,在管理上也与义乌、海宁等成熟的小商品市场存在较大的差距。它们的逐步退出,取而代之一批具备高品位、大规模,辐射芜湖乃至周边的区域性批发市场,有利于将芜湖的小商品经济进一步做大做强。
目前,沿河路大多数商户,都已经迁往位于城南的芜湖商品交易博览城。记者看到,博览城外观大气,硬件设施完善,管理规范,包括银行、停车场等配套设施都已经到位并开始运营。一批商户也已经开业。据悉,整个博览城建成后,有望成为能容纳10万多商户的华东小商品物流中心。高品位和上规模的市场,也将和芜湖市未来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相匹配。
沿河路市场的兴旺已经成为了历史,而芜湖小商品经济新的传奇,却正在上演。
芜湖市启动了镜湖区沿河路防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