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7-1-23 00:50: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igiti 于 2017-1-23 00:52 编辑
南京的发展方向转到江北,有自己的需要,大概也有上面的任务,因为这种跨江发展成本巨大,所以多年来实际推进并不快,只不过新的规划显然明显带有中央交给的任务,重新定义了南京都市圈,并在长三角规划中明确要求南京都市圈向合肥都市圈接近,基本意味着中央要很大程度上重视江北,因为毕竟那是人口最多的中西部岸线,这也符合发展当中谁也不要掉队的精神。
这基本意味着即使南京不会主动将事实受影响的马芜乃至铜地区排除,但是不会将这个方向作为重点。马鞍山似乎长期有所谓更深纳入南京的期待,由于跨越了省级管辖范围,期待被辐射可以理解,太盛期待融入则有点一厢情愿了。南京的轨道线建设似乎也没有多重视南边,如果南京真有 那么强烈的愿望,想做应该是可以做到的。而南京机场到溧水的发展,实际上相当程度上会压缩马鞍山未来发展空间。所以马鞍山是可以期待临近南京区域的日子可以过得不错,但是大框架的发展是被制约的,大概只能被迫向江北,而跨江成本恐怕是财力不足的,进程会非常缓慢。马鞍山在南京和芜湖之间,又不是综合型经济,注定了会缓慢被削弱。
芜马一体,因三分巢湖,大概会成为历史话题,除非皖南的优先级在中央排在前几位,重要到值得大手笔地调整。芜马铜不能一体化,是安徽发展的一大机遇损失,但是考虑到合并体量过大,会造成南北伯仲的经济格局,因此被放弃也是可以理解的。
芜湖现在框架拉得不错,至少相对当前经济体量够大,如果能尽快撤县设区,十几二十年的发展空间有了,未来依然有潜力在江南北两线扩张,因为无为面积不小,而宣城方向是一块重要的经济腹地,是太湖到石臼固城湖之间整个长三角的广大腹地,是未来苏浙皖发展潜力保障的一部分区域。随着芜宣机场的建设,芜宣同城化如果能够从交通等方面打好基础,稳定的发展态势是可以期待的。一个城市要变大,空间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可扩张性也对大产业大商业的布局有吸引力。
芜宣机场,因为有离得较近的南京机场的存在,可能短时间内会不容易发展起来,所以区域内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体两面的另一面是这也是区域内交通发达的组成部分,所以从长期看,芜宁合的三角可能形成一个交通高度发达的区域,因此也有相互借势的好处。所以区域内实际是竞合关系。
武汉长沙南昌被定位为中部三角,但是三者的距离很远,远远超过宁合芜的距离,而交通网络恐怕远远不及宁合芜,所以从大范围产业吸引力而言,高配版(三省会)的三角,恐怕不如这个低配版三角(两省会加一地级市)的区域性吸引力强。更何况这个三角是长三角外延能力所及目前的边界,是短中期内最可能受长三角的发展拉动的区域。而经济发展已经走向了城市圈区域化,一个城市如果只是发展自己而不顾及周边,恐怕在中央定位中就会被排斥而拿不到政策,所以要有好的未来必须要有格局,要担负起自己的责任。芜湖目前现状及能力所在,应该是主要集中于自己城建和经济布局,并拿出一定精力和资源培育宣城。总体来看我觉得芜湖做得还可以,芜宣的选址(可以看做是禄口的顺长江轴的平移)带有跨区域的意义,这是一种好的模式。
芜湖强么?当然不强。在这个需要发展起来并继续让经济版图西进的局部区域,还有比芜湖更强的么?显然没有。所以唯一性决定了自己的地位和国家定位。这个优势必须用好,这个责任也必须承担。
总体我相信以芜湖的务实和开放创新能力,芜湖的未来大可期,我很看好芜湖,不只是因为芜湖是我的家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