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anson908

[经济论道] 2025年武汉产业经济城建新闻综合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4-22 12:36:1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bestkaka 发表于 2025-4-22 08:30
其实,富士康承接的苹果产能不是全在郑州;

iPhone在郑州,iPad是在成都的,口罩期间,成都的iPad产 ...

实际上比你想象的严重,印度因为去年良率不行到下半年富士康又将产能偷偷调回了国内,这也是为啥北边去年上半年出口大降而下半年回升的关键因素。去年北边手机出口达5258.5万部。这里面基本全是苹果手机。而苹果手机去年全球出货量才2亿部!北边这5000万部里面基本都是欧美市场。23年富士康板块产值占某省会生产总值超五千亿,但是现在关税战,即便富士康苹果再看重国内产线,不谈确定的百分之二十的关税,后续局势未知性都是非常高的,只有一个是肯定那就是经济脱钩。大型跨国企业对供应链稳定性异常看中,这也是为啥过去富士康离不开国内的原因。但是现在因为贸易关系脱钩的必然整个逻辑都变了。而且国内一季度苹果销量大幅下降百分之9,这还是连续下降了7个季度,后续脱钩继续这种趋势只会更严重。而印度销量却大幅增长超百分之三十!这种情况下再乐观的评估也至少会影响北边富士康板块百分之三十以上的产值。我这还是乐观估计,如果再叠加供应链上下游数据只会更夸张!这就像新能源国产崛起导致合资汽车严重下滑一样,影响必然会超过预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4-22 14: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estkaka 于 2025-4-22 14:29 编辑
hxxhxx 发表于 2025-4-22 12:36
实际上比你想象的严重,印度因为去年良率不行到下半年富士康又将产能偷偷调回了国内,这也是为啥北边去年 ...


简单抓几个大数估一下就知道影响量级大概在什么层面。

需求面

iPhone美国市场销量占Apple年产能3~4成之间,就假设美国市场占4成;所以问题简单就转化成:中国外的iPhone产量能不能满足美国市场这4成占比的需求;

产能供给面

1. 富士康占比iPhone产能目前是6成出头7成不到,还有3成多在和硕,立讯和印度本土厂商塔塔(收购的纬创),而且富士康占比本来逐年就在加速减少,就简单假设富士康占比7成

3. 富士康iPhone全球产能占比:国内占比80%,印度占比15%,其他地区(越南+巴西)占比5%;

4. 富士康iPhone国内产能占比:郑州80%,其他地区(太原,深圳等)占比20%。

所以,以关税占对苹果最不利的情况,郑州影响苹果全球产能0.7*0.8*0.8 = 44.8%,除非美国外的其他国家和地区同样也对东大开打关税炮,对郑州就是有冲击但相对影响有限,不是直觉反应的那么多。

最后,我一直坚持认为:武汉的发展,打铁还须自身硬,我们自己经历过口罩的影响,也无需把自己的进步空间寄托在人家的相对衰落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4-22 16:00:15 | 显示全部楼层
汽车,手机行业的确很刷gdp(属于前十大神器),税收,平均工资水平和利润。目前小米,岚图都会大展宏图。小米和东风及其他汽车公司后期能增产100w辆也能给经开至少提供1500亿的gdp增加值。除了联想,相信还会有更多手机制造,组装科技公司进入的。还不说武汉还有很多优势产业处于领先地位。要不然wh不会在汽车和手机行业表现非强势的时候发展的还不错。一定是其他很多行业弥补和发展的很好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4-22 16: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话说,我们的联想摩托罗拉手机也主要是靠出口,还主要出口美国,也影响很大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4-22 16:27: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tyy1122 于 2025-4-23 01:13 编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4-22 16:37:2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感觉超不过3个月就要坐下来谈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4-22 16:47:0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bestkaka 发表于 2025-4-22 14:23
简单抓几个大数估一下就知道影响量级大概在什么层面。

需求面:

两个错误第一河南出口手机数量这个有数据去年就是5000万部,这一块对美是明确有影响的,其次贸易战对其他市场不是没有影响的,且不谈选边站队的风险,包括瑞银、惠誉都因为关税战在下调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全球经济放缓必然会影响消费需求,高端手机必然是被影响的台风口!再叠加国内苹果市场占有率持续下降。以及外贸脱钩的必然趋势,国内市场可以参考看看合资汽车的下滑速率。你觉得影响小,那是你对贸易脱钩还是太乐观了。我说的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影响预估已经是很客气了。不是说谈影响就是看衰谁,实际上北边降低影响的解决办法也有,比如让比亚迪电子接手部分产能,只不过肯定有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中的对产业链的影响是极大的,也必然无法完全重塑。同样其他很多行业很多地区也是一样,后续可能就会看到和过去几年汽车产业一样的产业重新洗牌发生在多个工业领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4-22 17:40:52 | 显示全部楼层
雷杰多 发表于 2025-4-21 17:28
那就是避免和日后的公路过江隧道越江掘进打架,毕竟盾构机有够长的,公路地铁一起上作业面交叉风险大
而 ...

武汉地铁官方号2月6日发表文章:余家头站一派繁忙景象,……,未来一台大盾构机将从这里穿越长江,抵达汉口二七路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4-22 17:43:48 | 显示全部楼层
zlaidm 发表于 2025-4-22 17:40
武汉地铁官方号2月6日发表文章:余家头站一派繁忙景象,……,未来一台大盾构机将从这里穿越长江,抵达汉 ...

10从余家头下穿长江的是重复利用12哪边的越江大盾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4-22 17:46:45 | 显示全部楼层
日前,武汉市高新技术产业协会正式发布《2025武汉市人工智能企业库》,数据显示,2024年,营收亿元以上企业172家,同比增长57.8%。

据介绍,企业库的建立,旨在摸清武汉人工智能产业家底,该库数据来自高新技术产业协会产业研究院连续4年来对武汉人工智能企业的追踪,囊括了武汉1326家人工智能企业,产业规模超过700亿元。

该企业库数据显示,2024年武汉人工智能企业有大型企业72家、中型企业351家、小型企业749家、微型企业154家。中小微企业占所有人工智能企业的94.6%,是武汉人工智能企业的主体。

数据显示,库内规上企业360家,同比增长34.8%;营收亿元以上企业172家,同比增长57.8%;其中高新技术企业1017家,同比增长36%;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1家(其中重点“小巨人”24家),同比增长53.2%;上市企业29家,独角兽企业历年累计11家,潜在独角兽企业历年累计8家。

从武汉市的区域分布看,人工智能企业遍布全市各区,其中,东湖高新区有738家人工智能企业,占全市总量的55.7%。

在产业链分布上,武汉人工智能企业集中在下游的应用层,占全部企业的78.6%,人工智能基础层企业和人工智能技术层企业分别占7%和14.4%。其中,东湖高新区等重点区域已聚集本体制造、芯片、大模型、机器视觉、智能感知、运动控制、软件等数十家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企业,基本实现全产业链覆盖。

武汉也涌现出一批人工智能领域代表企业,法睿兰达科技(武汉)有限公司发布的“双臂+移动底盘”复合机器人,有望在年内实现量产,并应用于汽车制造、3C电子等领域的柔性生产线;武汉华威科智能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电子皮肤已在约200台人形机器人上应用,并已启动人形机器人多模态融合智能感知产业创新平台建设;武汉灏存科技有限公司能精确捕捉人体的每一个细微动作并转化为数据,该系统已应用于丁汉院士团队研发的“荆楚”人形机器人。

《2025武汉市人工智能企业库》建议,武汉要加速构建梯度培育体系,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启动原创技术攻坚计划,构建颠覆性创新生态和应用场景;强化机器人产业政策扶持,构建全周期扶持体系,破解“结果导向”困局;发挥东湖高新区引擎作用,实施跨域协同计划,强化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4-22 18:02:1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的头发好长 发表于 2025-4-22 16:37
我感觉超不过3个月就要坐下来谈了。

一直都在谈,但现状不可能谈拢,漂亮国虚空造牌,这个是谈不了的。最快也要中期选举之后,🦌党需要烂的经济让川背锅,事后再力挽狂澜,那个时候才有谈的诚意。
但最快也要到明年下半年,如果明年下半年还是谈不拢,那就各自划分势力范围了。
今年如果我汉搞得好,可能会脱颖而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4-22 18:29:25 | 显示全部楼层
雷杰多 发表于 2025-4-22 08:51
那公路地铁合建的过江大桥呢

我觉得光谷长江大桥,可以考虑预留地铁22号线过江通道,虽然目前看到的光谷长江大桥没有地铁22号线,只有八车道高速、六车道市政道路,加武汉货运铁路东南环线的两股铁路,但是我个人认为,与其将来再花钱给地铁22号线过江重新修一条地铁过江隧道,还不如直接把光谷长江大桥修宽一点,给地铁22号线也安排上,一步到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4-22 18:32:41 | 显示全部楼层
zhengyt1985 发表于 2025-4-21 22:36
错得离谱!有了7号线过江段的教训,武汉未来不会再修公铁合建的大半径过江通道。

话说,地铁13号线和小东门公路长江隧道,目前还没有定,虽然三阳路长江隧道的教训很惨痛,但是鉴于小东门这里位置有限,而且三阳路隧道已经有经验了,小东门长江隧道还是有跟13号线合建的可能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4-22 19:02:3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无法忘怀 发表于 2025-4-22 18:32
话说,地铁13号线和小东门公路长江隧道,目前还没有定,虽然三阳路长江隧道的教训很惨痛,但是鉴于小东门 ...

谁告诉你没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4-22 19:13:51 | 显示全部楼层

13走中华路?小东门走中山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5-12 12:50 , Processed in 0.065253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