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小嗯

杭州高等教育及科研学术发展实况【禁争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0-18 01:4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杭州能拿到国科大、北航、西电这三个优质高校的货真价实的研究院已经很好了。判断一个高校异地研究院是不是有含金量,很重要的一点是查他们的官网,看看是不是所属高校的域名,以及有没有正规的学历教育,有没有硕博研究生的招生和培养计划。别看国内有些城市引进了那么多的名校研究院,但我仔细看了一遍,含金量高的并不多,大多只是产研结合,并没有正规学历教育。

而国科大杭高院、北航杭州、西电杭州的网站上都有未来全日制学生人数的规划,加上西湖大学的,未来这四所会有下列规模的学生人数:

西湖大学:3000研+2000本
北航杭研院:2000研
北航国研院/国际校园:6000研+4000本
西电杭研院:2000研+1000本
国科大杭高院:4500研

如果这些计划实现,总共将有17500名硕博研究生和7000名本科生,而浙大目前的硕博研究生规模是2万名,已经很接近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0-18 11:52:47 | 显示全部楼层
钱塘秋涛 发表于 2024-10-18 01:40
其实,杭州能拿到国科大、北航、西电这三个优质高校的货真价实的研究院已经很好了。判断一个高校异地研究院 ...

是,质量数量无法兼顾时绝对质量优先。杭州和浙江大力加强名校校区引进时期正碰上国内外客观不利环境,国内限异地美国限国际合作。但北航国科大西电杭州的质量都很高,加国 家特许目前尚且独家的西湖大学模式新型大学探索,杭州高教增量路径已有大突破。

目前环境杭州高教再决定性提升更本在自主高校层级大力提升,推动更多自主高校进双一流。引进高校发展上限高得利也和总部共享,引进地得实际带动发展成果,引进高校的名义科教成果地位基本归总部进一步巩固原高教大市优势地位。

杭州高教有浙大为基础,其他高校引进是高教强化的重要补充和辅助,而浙大外自主高校强化将是更本,自主高校发展成果名实全归自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0-18 12:01:57 | 显示全部楼层
钱塘秋涛 发表于 2024-10-18 01:40
其实,杭州能拿到国科大、北航、西电这三个优质高校的货真价实的研究院已经很好了。判断一个高校异地研究院 ...

依托综合性国 家科学中心与国 家医学中心建设等重大国 家战略快速提升杭州自主高校层级,浙工大、杭电、中计量、浙中医药大、浙商大、杭师范等将是之后几轮重点潜力冲击双一流自主高校。

之后3轮双一流杭州至少可以并且要推动3-5所自主高校进双一流。3轮内新进3所双一流是预期可实现的下限目标,新模式的西湖大学和杭高院这种将来升级路径还不完全确定高校不包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0-18 19:03:30 | 显示全部楼层
钱塘秋涛 发表于 2024-10-18 01:40
其实,杭州能拿到国科大、北航、西电这三个优质高校的货真价实的研究院已经很好了。判断一个高校异地研究院 ...

浙大一年硕博新生就1万3千多。 过分追求招生少,太浪费钱。    人家辽宁地级市盘锦,地级市,建个校区给大连理工,光本科新生就4000,赶得上杭州这么多投资的数了。

盘锦花了才几个亿,就增加了2万名985大学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0-18 22:3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黑山老妖怪 于 2024-10-19 19:13 编辑

《Science》刊发北航天目山实验室赵立东教授团队最新学术成果

北航新闻网10月18日电 10月18日,《Science》刊登了北航天目山实验室赵立东教授团队的最新学术成果“The Development and Impact of Tin Selenide on Thermoelectrics”。基于对硒化锡(SnSe)热电材料及器件的10余年研究经验,论文系统阐述了寻找和开发宽温域高效热电材料的研究思路和关键策略,讨论了相关成果对于热电科学研究的重要影响,并分别就热电-光电学、热电催化学、热电磁学、生物热电学等热电科学新兴交叉学科给出了前瞻性研究展望。北航天目山实验室为论文第一完成单位,实验室博士后秦炳超为论文第一作者,赵立东教授和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Northwestern大学Mercouri G. Kanatzidis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


电传输和热传输决定了材料的基本物理特性,二者之间的不同组合可提供多样化的材料应用前景,如图1所示。其中,高导电而热绝缘的热电材料,能够通过塞贝克效应和帕尔帖效应分别实现温差发电和电子制冷。在当前能源重大战略需求的背景下,热电技术以其高可靠性、无噪音、结构灵活、环境友好等优势,在废热回收、5G通信、激光制冷等关键领域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热电器件低的转换效率限制了其广泛应用。要实现更高的能源转换效率,需要有效解耦热传输-电传输之间的矛盾。



本文以材料最基本的物理性能出发,深入剖析了实现高效热电性能需要具备的关键物理特征。其中,复杂的电子能带结构有助于实现高的电传输,而大的晶胞和复杂晶体结构等特征可实现低的热传输。近年来,一系列高性能的热电材料得以发展,如图2所示。其中,硒化锡(SnSe)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经过10余年的持续努力,SnSe的宽温域热电性能得到稳步提升,基于SnSe的热电器件在温差发电和电子制冷两方面皆展现出优异的转换效率。这些研究为热电技术提供了一种宽温域、低成本、储量丰富的新型备选材料,同时也为寻找其他具有类似特征的热电材料提供了重要参考。



论文首先阐述了开发SnSe高效热电性能的研究思路。在21世纪初,热电领域并不认为SnSe是一种潜在的热电材料,这主要源于其较宽的能带间隙(~ 0.86 eV),难以实现高载流子浓度。直至2014年,通过制备高质量的SnSe晶体使其承温能力从多晶的723 K提高到923 K,并在高温区发现了其潜在的热电特性,研究人员开始重新审视这一材料。SnSe晶体面内方向高的载流子迁移率弥补了低载流子浓度的不足,结合强非谐振性带来的低热导率,最终在高温下实现了>2.6的ZT值(Nature 508 (2014) 373)。随后,论文讨论了SnSe热电材料的重要进展和优化策略,主要包括调控费米能级诱导多价带协同参与电传输(Science 351 (2016) 141)、三维电荷-二维声子传输特性(Science 360 (2018) 778)、多能带交互作用(Science 365 (2019) 1418)及其在动量和能量空间的Synglisis协同效应(Science 373 (2021) 556)、还原本征低热导特性(Nat. Mater. 20 (2021) 1378)、调控形变势促进电-声解耦(Science 375 (2022) 1385)、晶格素化(Science 380 (2023) 841)等。在这些讨论中,论文还论述了如何将这些策略用于更多热电体系,包括普适性更强的寻找本征低热导材料、理解和调控复杂电子能带结构以提升电传输性能、研究层外方向传输特性的重要性,以及从纳米尺度到原子尺度的微观结构控制等。

在优化材料性能的基础上,论文提出开发高效热电转换器件是推动应用的关键。尽管在N型材料面内性能开发以及器件界面阻挡层研究等方面仍存在明显不足,基于SnSe材料的三维热电器件在温差发电和热电制冷均展现出了重要的发展潜力。随着材料制备工艺和处理手段的不断进步,如图3所示,基于SnSe材料的一维纤维织物和二维柔性热电器件研究也取得了重要进展,表明其在更多应用场景的重要潜力。对此,论文提出了重要展望,未来研究要以柔性无机/有机热电材料及器件优化为指引,将材料性能提升、器件界面设计与结构优化相结合,进而推动热电材料的大规模应用。
……

《Science》同期刊登的Research Highlights in Science Journals中,编辑团队以《Unexpected efficiency》为题,对本工作进行亮点报道。文中表示,热电技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是源于SnSe基高效热电材料的发现,本工作对于开发新一代热电材料和器件至关重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0-19 19: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快讯】复旦大学杰青、IEEE Fellow余建军教授加盟西电杭研院,担任PI团队负责人


余建军,光纤通信领域专家,曾在美国贝尔实验室、NEC美国研究中心以及中兴美研所等机构任职,2010年余建军回国担任中兴通讯高速光通信技术首席科学家,2013年获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2019年当选IEEE Fellow,2024年加盟西电杭研院,并依托西电杭州研究院入选杭州市钱江特聘专家。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刘宏伟、杭州研究院党委书记邓军等参加会议。会上,余建军受聘为西电杭研院PI团队负责人。对此,刘宏伟表示祝贺,他指出,余建军教授的加入能够为学校及研究院在光纤通信领域实现新的突破提供有力支持。刘宏伟强调,研究院应当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在电子信息领域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度,为研究院的长远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邓军详细介绍了研究院的发展规划和未来愿景,并表示期待余建军教授充分发挥在高层次人才推荐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优势,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牵引研究院高质量发展。此外,双方围绕研究院学科发展规划、人才队伍建设以及成果转化等内容开展深入探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0-19 20:32:15 | 显示全部楼层
浙大城市学院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居然8月份废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0-19 20:36:43 | 显示全部楼层
从中科院杭州医学所招聘广告看,中科院杭州医学所有两种编制:中科院编制;中国科学院基础医学与肿瘤研究所编制(浙江省地方事业单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0-19 21: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据了解,目前总共有15家国家实验室,分布在全国11个城市,其中北京和上海最多,各3家,其余9家分布在青岛、合肥、苏州、杭州、广州、深圳、武汉、成都、三亚等9个城市。


1.中关村实验室——北京,中关村
2.昌平实验室——北京,昌平
3.怀柔实验室——北京,怀柔

4.张江实验室——上海,张江
5.临港实验室——上海,临港
6.浦江实验室——上海

7.崂山实验室——青岛。    海洋领域

8.合肥实验室——合肥。

9.苏州实验室——苏州。    材料科学

10.乾元实验室——杭州。    电磁科学

11.广州实验室——广州。      呼吸系统疾病及其防控领域

12.鹏城实验室——深圳。      网络通信、网络空间和网络智能。

13.汉江实验室——武汉

14.太行实验室——成都。      航空发动机

15.崖州湾实验室——三亚。    种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0-22 21:26:1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六届自旋存储与计算国际研讨会在北航杭州国际校园举办


北航新闻网10月22日电(通讯员 胡晏铭)10月16日至18日,第六届自旋存储与计算(6th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Spintronic Memory and Logic, SML)学术研讨会在北航杭州国际校园举办。本次会议由超低功耗自旋存储与计算111引智基地和自旋芯片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主办,杭州北航国际创新研究院(学院)和北航集成电路学院承办,北航费尔北京研究院协办。北航副校长赵巍胜教授、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Albert Fert教授和东京大学YoshichikaOtani教授共同担任大会主席。

本次会议邀请了来自法国、德国、英国、荷兰、意大利、奥地利、西班牙、葡萄牙、新西兰、巴西、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三十余位自旋电子领域杰出科学家以及优秀青年学者,与我国自旋电子学领域的多位学者一起,分享自旋存储与计算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本次大会线下参与人数超过500人,线上参会人数接近5000人次。


大会线下参会盛况

开幕仪式由赵巍胜和YoshichikaOtani共同主持。开幕仪式首先以一段暖场视频介绍了北航自旋电子研究团队,回顾了团队成立以来的发展历程和相关成果,展示了举办地点杭州的自然风光与人文背景,介绍了杭州北航国际创新研究院(学院)与北航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发展理念与发展优势。接下来,赵巍胜回顾了北航与国际各地的长期合作,着重介绍了杭州北航国际创新研究院(学院)的定位和发展,并对未来更广泛的国际合作与交流表达了美好希冀。YoshichikaOtani热烈欢迎了到场的各位国内外参会人员,表达了对北航联合培养研究生的高度认可,并对本次大会的组织者表示了衷心感谢。


大会主席赵巍胜教授和YoshichikaOtani教授致欢迎辞


在为期三天的研讨会中,三十余位国际专家展示他们在自旋电子存储与计算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法国巴黎萨克雷大学的Albert Fert教授、法国Spintec的Thierry Valet教授、韩国浦项科技大学的Hyun-Woo Lee教授、法国巴黎萨克雷大学的Vincent Cros教授和巴西佩尔南布科联邦大学的Antonio Azevedo教授分别从理论和实验上介绍了轨道电子学的物理机制和应用方向;法国费尔实验室的Romain Lebrun教授、德国雷根斯堡大学的Joerg Wunderlich教授、德国柏林自由大学的TobiasKampfrath教授、英国剑桥大学的Jason Robinson教授、韩国科学技术院的Kyung-Jin Lee教授、德国美茵茨约翰内斯·古腾堡大学的MathiasKlaui教授介绍了反铁磁材料在存储器件、超导、太赫兹发射、自旋振荡器等方向的研究;荷兰埃因霍芬理工大学的Bert Koopmans教授、法国洛林大学的Stephane Mangin教授介绍了全光翻转磁矩的物理机制和器件集成方法;西班牙纳米科学合作研究中心的Felix Casanova教授和法国洛林大学的Carlos Rojas-Sanchez教授介绍了二维材料在电荷-自旋转化及磁电逻辑器件中的应用;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的Samir Lounis教授、意大利墨西拿大学的Giovanni Finocchio教授和奥地利维也纳科技大学的Amalio Fernandez-Pacheco教授介绍了手性磁材料和的原理及应用。

此外,多位国际专家带来了自旋电子学领域的最新进展。日本东京大学的YoshichikaOtani教授介绍了磁子、声子的耦合效应;新加坡国立大学的JingshengChen教授介绍了新型氧化物的特殊性质和在自旋电子器件领域的应用前景;新加坡国立大学的HyunsooYang教授介绍了自旋振荡器和半金属在射频感应及能量收集上的应用;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的Christian Rinaldi教授介绍了铁电材料调控电荷-自旋转化的新效应;奥地利硅实验室有限责任公司的Daniel Marko教授介绍了在偶极耦合的磁性材料中实现的可重构自旋动力学;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的HenriJaffres教授介绍了用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实时探测拓扑绝缘体中的自旋注入;法国巴黎萨克雷大学的Nicolas Vernier教授介绍了磁性材料的精确光学表征方法和成像技术;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的Simon Granville教授介绍了Heusler合金薄膜材料在基础研究和实际应用方面的优势;日本RIKEN研究所的Sadamichi Maekawa教授介绍了利用自旋-涡度耦合产生自旋流的新方法;葡萄牙国际伊比利亚纳米科技实验室的Alex Jenkins教授介绍了自旋电子器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



会议邀请了国际顶级期刊Nature Electronics的编辑KatharinaZeissler博士和 Nature Nanotechnology的编辑Benjamin Heinrich博士。两位编辑介绍了Nature系列期刊的历史、投稿流程和关注的热点问题,并给出了投稿建议。


Nature系列期刊编辑精彩分享

此外,大会也特别邀请了取得中法双博士学位的北航老师进行座谈。会上,大家积极分享自己的赴法留学经历、感受和成就,展示出了中法合作交流取得的巨大成功。


中法双博士学位座谈会

会议期间还组织了自旋芯片产业论坛、青年科学家论坛。产业论坛邀请到十余位产业界专家作主题报告,共同探讨技术研发、制造应用、产品市场等方面的瓶颈问题。青年科学家论坛邀请了来自国内外多位优秀青年学者分享他们的最新科研成果,重点关注新型自旋存储与逻辑器件,包括材料选择、物理机理、理论计算以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



为了促进更广泛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会议安排了海报展示环节。精选出的100余份出色的海报为与会者提供了全面了解前沿研究成果和创新理念的绝佳机会,参会的师生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进一步推动了学术思维的交汇与碰撞。



第六届自旋存储与计算学术研讨会在众多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落幕,北航人的卓越素质和专业能力给国内外同行留下深刻印象。作为自旋电子学领域的高水平会议,本次会议延续了前五届的高标准、高质量,彰显了北航在自旋电子学领域不断提升的综合影响力,并向世界传达了北航对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美好意愿。


第六届自旋存储与计算学术研讨会大合影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0-28 09:47:19 | 显示全部楼层
浙江工业大学与白马湖实验室签署共建能源与碳中和科教融合学院协议

       10月25日上午,浙江工业大学与白马湖实验室共建能源与碳中和科教融合学院签约仪式在浙工大朝晖校区举行。浙能集团党 委书 记、董事长,白马湖实验室党 委书 记、董事长刘盛辉,浙江工业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白马湖实验室主任高翔分别致辞并见证签约。浙能集团党 委委 员、总工程师,白马湖实验室党 委副书 记、总经理滕卫明,副校长胡军、陈耀等出席签约仪式。仪式由胡军主持。

       根据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人才共享、学生共培、科研联攻、平台共建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合力把学院建设成为国内领先的科教融合平台,助力推动“教科人一体化”改革向纵深进展。双方实行跨组织人才双聘制度,签约仪式上,高翔、刘盛辉代表双方为首批双聘人才颁发聘书。陈耀、滕卫明代表双方签订合作协议,高翔、刘盛辉见证签约仪式。

       高翔指出,建设能源与碳中和科教融合学院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省 委十五届五次全会精神的具体行动。他强调,双方将在省 委、省政 府领 导下,进一步整合资源、汇聚力量、深化合作,加快高端人才队伍汇聚、人才培养改革、关键技术创新、提升创新能级,将学院建设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科教融合平台,为全省乃至全国推进“教科人一体化”改革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共同为我国能源转型和碳中和目标作出贡献。

       刘盛辉指出,成立科教融合学院是深入学习贯彻习 近平总书 记关于教育科技人才重要论述精神,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强省建设的具体举措和生动实践,对浙江工业大学及白马湖实验室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他强调,浙能集团将全面支持科教融合学院建设,为基地建设、科研项目攻关、高端人才引育及学生联合培养提供优质保障。他希望学院力争在体制机制、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取得新突破,合力把科教融合学院打造成为全国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样板标杆

       浙江工业大学能源与碳中和科教融合学院成立于2024年,是海内外名校、行业龙头企业等多方力量参与的集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孵化于一体的新型学院。学院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工业大学校长、白马湖实验室主任高翔教授任院长,入选浙江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创新深化试点。

      学院致力于打造能源技术创新高地、成果转移转化高地、创新人才培养高地、高端人才汇聚高和建成“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示范样板。紧密围绕“落实双碳行动,建设美丽中国”等国家重大需求,瞄准世界能源科技发展前沿,聚焦清洁能源转化与存储、绿色燃料制取与利用、资源循环利用与碳核算、综合能源系统、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等领域,深入开展应用基础理论、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产业示范以及战略研究与政策分析等工作。

       学院已形成“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人才培养体系。汇聚了国内外知名高水平人才50余名,其中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省特级专家、长江特聘教授、国家杰青、国家“四青”等领军人才20余人,行业龙头企业的技术总工、资深研发工程师等10余人。建有全省清洁能源转化与利用重点实验室等平台。与浙江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牛津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学府,中国能源建设集团、中国海洋工程公司、浙江能源集团等能源行业龙头企业,建立了全面战略合作关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0-28 10:27:18 | 显示全部楼层
Nature报道 | 施一公团队&宿强团队合作揭示过敏反应关键机制

       10月23日23时,西湖大学未来产业研究中心、生命科学学院、西湖实验室施一公团队和深圳医学科学院宿强团队合作在《自然》(Nature)上发表了题为《IgE介导的高亲和力受体激活的分子机制》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首次报道了人源IgE高亲和力受体(FcεRI)的二聚化结构,并通过多种生化、细胞和流式实验,证明了IgE结合能诱导受体从二聚体转变为单体,同时揭示了这种构象变化对受体激活的影响。这一发现不仅为理解IgE-FcεRI在过敏反应中的关键机制提供了重要见解,也为开发新型抗过敏疗法开辟了新的方向

       该研究得到了审稿人的高度评价,他们认为FcεRI二聚体的发现为IgE-FcεRI的功能研究提供了关键机制见解,并称赞此工作为未来抗过敏疗法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这一突破性发现,不仅为理解过敏性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开发针对IgE-FcεRI相互作用的治疗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西湖大学访问人员陈梦莹(清华大学已毕业博士生)为本研究的唯一第一作者,西湖大学未来产业研究中心、生命科学学院、西湖实验室施一公教授和深圳医学科学院特聘研究员宿强(原西湖大学助理研究员)为该文章的共同通讯作者。本研究获得了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西湖教育基金会、西湖大学未来产业研究中心和西湖实验室的相关经费支持;同时得到了西湖大学未来产业研究中心生命原理技术平台、超级计算技术平台的技术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0-30 20:03:56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湖大学与南京大学签订校际合作框架协议


2024-10-30 06:22

一所是社会力量举办、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型研究型大学;一所是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百年学府。10月29日,西湖大学与南京大学签订校际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进一步加强校际交流与合作,加快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共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西湖大学副校长、学校秘书长朱晓芸,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振林代表双方签署合作框架协议。

南京大学前身是创建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以科学名世”。在一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南京大学及其前身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为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格物致知、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和传统也始终贯穿于南京大学的发展史中,成为其办学最重要的特色。


南京大学校长谈哲敏代表学校对施一公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西湖大学自成立以来,始终聚焦基础前沿科学研究,致力尖端科技突破,注重学科交叉融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办学成绩。南京大学和西湖大学地缘相近、办学理念相近,合作交流日趋密切。期待在未来的合作中,双方一步加强合作,为共同推进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做出新的贡献。



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回顾了自己与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大学的渊源,介绍了西湖大学建校历程、基本校情及办学理念。他表示,遵循“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的办学定位,西湖大学致力于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科研教育体制机制。而南京大学122年的办学历史不仅是南大的宝贵财富、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石,也是西湖大学学习借鉴的榜样力量。希望以此次签约为契机,两校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携手并进、解放思想,在科技合作、人才引进、教育教学等方面出奇兵、收奇效。



根据合作协议,双方将建立合作会商机制,共同探索教育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强人才联合培养,建立拔尖创新人才合作培养机制;开展科研合作交流,推进科研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共同进行应用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0-30 21: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目前看西湖大学有很好的起步,背后是有充足的资金支持,当然能不能高开高走实际也取决于资金支持的长远稳定。现阶段管理耶鲁校产基金的是华尔街最顶尖的投资人之一,作为校友为爱发电牺牲个人收入九成以上为母校管理财库,这是顶尖大学的根本
公立学校突破进步的难点也就在钱字
最关键的是社会大众不能接受给钱就能上好大学,其实上学只是接受教育,给一大笔钱上好大学实质是财务上支持寒窗学子也能进入同一所学校。家庭背景不同的人在同一所学校接受教育其实也很有利,比方聪明的寒门子弟能获得天使轮,富家子弟能接触到不同的人
日本高教体系就是因为摆脱不了这个中式的思维禁区,导致现实社会出现了最顶尖的东京大学毕业生踏入社会后给上私立庆应大学的富家子弟打工的不怎么没满的现象
像浙江这种浙大毕业生给浙大校友打工的现象属于奇迹,通常很难发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0-31 09:42:41 | 显示全部楼层
构成优秀企业通常必须天赋(智力)、管理、资本三种要素
美国高教的功能就是整合这三种要素,比方哈佛给多点钱就能上
但是对给得起钱的学生也要求有点别的素质,比方天赋(智力),或者管理能力(**力),为只有一种素质的学生培养出另一种素质,则是基础教育解决的问题。比如私校高中,显然去的也是有钱人为主,高中里的主要经历就是参加各种社团,用中国人的话讲就是拉帮结派,各种兄弟会、姐妹会组织,实际是培养管理能力(**力),或者被管理(适应组织)的能力

中国基础教育的落后就是不培养出人的管理能力(**力)被管理(适应组织)能力

美国高校通过本国人多给钱就能上,这些钱用来奖学金给c9高校本科生,就成功补足了天赋(智力)的不足,但中国学生通常基础教育阶段缺失。如果只有智力优势,在团队中没有**力或者被管理的能力,也发挥不出来


因为本国人给钱就能上名校,所以能吸引富裕阶层移民;因为给高智力学生很多钱,就能吸引天才群体留美
要吸引人和资金聚集杭州
浙江高等院校应该是本地人有钱就能进的,同时给外省的掐尖人才很多钱补助,这个改革是关键也是最难的部分。然后就是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力和适应组织的能力

现在把钱拿去补贴已经毕业的人群做法本身就是无效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7-23 00:12 , Processed in 0.056646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