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1-8-5 15:57: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楚之游侠 于 2021-8-5 15:59 编辑
4.评价方法
评价单位划分
由于本次研究区面积较小,且行政区划范围不清晰,对长江新城起步区的地质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研究时,要对研究区进行规则或不规则的单元划分,将其分成数量众多的矢量单元。
本报告采用栅格处理方法,按200mx200m的方格对区内面积划分,形成对面积不足一个单元的,按一个评价单元格计算,共将长江新城起步区划分为865个小单元(图2),所有评价指标的矢量数据均按此栅格模型栅格化生成评价数据层。
评价单元计算
采用AHP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因子的权重,最终确定了长江新城起步区国土空间适宜性评价体系的指标及权重,具体如表4所示。
根据所选取的9个评价指标,分别建立数据层,运用GIS空间叠加功能,对地质环境承载力进行综合加权求和,得到上述指标因子的评价结果,最终得到区内地质环境承载力的高低,可用以下数学模型表示。
通过上述模型的计算方法,将得到的每个单元的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数Pz数值范围划分为三级,划分等级见表5。
三、评价结果与分析
1.评价结果
将地质环境条件、地质资源、环境地质问题三个准则层下9个指标加权求和,最后得出研究区地质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分值,将其划分为3个分区,分别为:Ⅰ类区域一承载力强区、Ⅱ类区域一承载力较强区、Ⅲ类区域一承载力一般区。根据《武汉市市区河道堤防
管理条例》,堤防内作为保护区域,本次评价扣除研究区内水域及堤防面积,总面积为44.42平方公里,评价结果显示见图3,各分区面积及占比见表6。
Ⅰ类区域主要位于研究区北部八一农场北一刘家大湾、胜家海、项家汊一带,以及研究区西南堤角后街一肉联村一带,分布面积为9.38平方公里,占总评价面积的21.1%,为本区地质条件总体较好,区内基本无不良地质现象,构造简单,地基承载力相对较高,工程上无需采取过多防范措施,基础工程造价相对较为经济,且本区域浅层地温能具一定开发潜力,地下水资源较好,综合地质资源环境承载力强。
Ⅱ类区域主要位于滠水北一汉口北大部分区域、双桥村、幸福湾一肉联村北一带,分布面积为18.11平方公里,占总评价面积的40.8%,本区总体地质条件较好,局部地区发育一定厚度(5~8m)的软土,构造相对简单,综合地质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强。
Ⅲ类区域位于研究区西南南湖村、中部谌家矶—滠水河两侧、武湖街道及东北角冯家咀湾,分布面积为16.93平方公里,占总评价面积的38.1%,区内地质构造相对较复杂,软土较厚(>8m),且研究区西南部广泛发育隐伏岩溶,地下水受污染程度也较高,综合地质资源环境承载力一般。
2.现状分析
根据遥感解译长江新城起步区土地利用类型分布情况(图4)。研究区人类活动建设频繁,建筑用地分布广泛,其中住宅用地主要集中于南侧,耕地主要分布于北侧。对应其地质资源承载力评价分区情况,在地质资源环境承载力一般区,主要为住宅、商服用地以及
耕地,工矿用地则多分布于承载力较强区。承载力强区主要为耕地和公共用地,城市开发利用程度较低。
综合评价结果,总体上Ⅰ类区域综合地质资源环境承载力强,可适当增加规划力度,适宜开展高密度、中高层大型工程建设,可增加区域人口密度;Ⅱ类区域综合地质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强,可规划规模大、载重大、重要性高的建(构)筑物,但在具体工程建设前要加强勘查,对软土等问题做好相应的处理措施;Ⅲ类区域综合地质资源环境承载力一般,本区域为当前长江新城起步区的主要居民区,多为低矮建筑群,高层建筑比较少,若规划载重大、重要性高的建(构)筑物,必须加强软土处理措施,并实施严格的变形监控,严控在本区内过度取水造成地下水力学性质变化,从而造成不均匀沉降的发生;对岩溶区要充分查明溶洞的发育情况,并做好相应的处理措施,另外建议要适当控制本区内人口密度。
四、结论
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基于其地区特点,选取地质环境条件、地质资源、环境地质问题三个准则层下9个指标,构建长江新城起步区地质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模型,分析该区地质资源环境承载力情况,得到如下结论:
1.长江新城起步区整体地质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强。承载力强区面积占21.12%,承载力较强区占40.77%,承载力一般区占38.11%。
2.地质资源环境承载力强区主要位于研究区北部八一农场北一刘家大湾、胜家海、项家汊一带,以及研究区西南堤角后街一肉联村一带,地质条件总体较好,基础工程造价相对较为经济,地质资源较充足。可适当增加规划力度,适宜开展高密度、中高层大型工程
建设,可增加区域人口密度。
3.地质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强区主要位于滠水北一汉口北大部分区域、双桥村、幸福湾至肉联村北一带,地质条件总体较好,局部地区发育一定厚度(5~8m)的软土,构造相对简单。可规划规模大、载重大、重要性高的建(构)筑物,但工程建设前要加强勘查,注
意软土问题。
4.地质资源环境承载力一般区位于研究区西南南湖村、中部谌家矶一滠水河两侧、武湖街道及东北角冯家咀湾,地质构造相对较复杂,软土较厚(>8m),且研究区西南部广泛发育隐伏岩溶,地下水受污染程度也较高。需注意软土处理与溶洞发育情况,并控制地下水位,适当控制本区内人口密度。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