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chemxl

[江城资讯] 2016年9月27日武汉新闻汇总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9-27 13:22:0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27967667 发表于 2016-9-27 12:59
你说过个长江桥你收8块,我也就认啦,尼玛,过个汉江桥居然也要收8块。

如果长江汉江收费不一致 三镇就不平衡了 假如长江贵 那武昌就不乐意了 你汉口汉阳玩得嗨 把我武昌晾一边了 假如汉江贵 汉口汉阳又说凭什么便宜你武昌啊 所以正是基于平衡的理念 收费必须保持一致。以上纯粹我猜测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27 13:24: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武汉好人 于 2016-9-27 13:25 编辑
my007 发表于 2016-9-27 13:22
如果长江汉江收费不一致 三镇就不平衡了 假如长江贵 那武昌就不乐意了 你汉口汉阳玩得嗨 把我武昌晾一边 ...


汉江大桥是长江大桥造价的差不多十分之一 收费一个价 桥的长度才只有200米不到 如果按过江的距离按长度收费 那才合理 汉江是长江的差不多10分之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27 13:35:17 | 显示全部楼层
dboy.liu 发表于 2016-9-27 12:34
**** 该帖被屏蔽 ****

一个几分的马甲就想挑事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27 14: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推进智慧中山大道建设力保存储器一期2018年投产
日期:2016年09月27日  信息来源:长江日报  字体:【大】【中】【小】
〖打印〗 >〖关闭窗口〗分享
  大干一百天,决战四季度,我市正大力推进城建工程及产业项目建设,力促投资到位。 24日,市长万勇主持召开市城建重大项目第 41次工作例会,专题研究中山大道综合保护与改造工程专项设计方案、工程建设情况及商业业态提升工作,并赴民众乐园工程节点实地调研检查工程进展;23日,万勇赴国家存储器基地项目建设现场实地调研,并召开工作会,协调解决相关问题,推进项目建设,要求相关区及部门要站在国家高度、怀揣武汉情怀、担当历史责任,全力推进项目建设,确保项目一期2018年如期投产
  目前,中山大道综合保护与改造各项工程均在有序推进。根据规划,新中山大道将全方位接入互联网,打造智慧中山大道。原中山大道沿线 19家老字号将悉数升级回归,还将重点引进最受欢迎的快时尚品牌及轻奢品牌。万勇要求,专项设计方案要适应中山大道功能的调整升级、防止碎片分散,要追求画龙点睛、防止画蛇添足, 要体现历史积淀、防止刻意复古。公交集团、交管局等部门要适应中山大道从城市交通主干道到商业休闲观光街的功能转变,适应商业业态的整体提升,综合考虑与地铁的换乘,深入研究合理布局公交线路,并全部使用新能源车;要将沿线公交站亭作为中山大道艺术、文化、历史的一个重要展示节点来设计,虚实结合,因地制宜布置装置艺术;要将中山大道智慧系统与城市智慧交通大系统融合在一起,提前开发中山大道周边停车行车诱导系统;做好杆线集成工作,工艺作品的尺寸要适度,可适当运用高科技新材料。 工程建设及商业业态提升方面,江岸、 江汉、硚口区要高度重视中山大道周边微循环道路配套建设,凡服务于中山大道开街以及功能需要的,凡维修改造需要的,均要列入专项计划,抓紧实施;要按照高标准、严要求,规划建设中山大道微循环管网,雨污分流、地下综合管廊要专班专项推进;要拿出招商“负面清单”、新引进品牌的目标目录,以及老字号回归名单,并对后两类商家给予相应的鼓励政策。
  国家存储器基地项目计划于今年 12 月正式进场施工。 万勇说,国家存储器项目落户武汉来之不易,建设任务艰巨, 项目达产还很有挑战性, 要在我国存储器领域形成绝对优势还任重道远。要认识到,存储器项目是关乎武汉超大城市定位的关键性项目,关乎武汉未来产业格局的牵引性项目,关乎我市建设全球具有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的基础性项目。他要求,东湖高新区要协同存储器公司,将运营、项目建设两手抓;市发改委、经信委、规划局、环保局、城管委、安监局、城投集团、水务集团、供电公司等部门单位,对于存储器项目涉及的具体问题,要特事特办、明确责任、主动服务;市领导小组要全力以赴, 做到“随报随签、随叫随到”,争分夺秒、挂图作战、跟踪督办,将存储器项目作为“1号工程”锁定工程周期,细致分解各阶段工作任务。
  市领导胡立山、刘英姿,东湖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张文彤,市政府秘书长彭浩参加调研及会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27 14:31:20 | 显示全部楼层
【观点】中国城市经济三大正面典型:武汉、合肥、常州

作者:风起荒蛮    来源:长江金融超市    发布时间:2016-9-26     发布人:在路上

1980年,中国改革开放之初,武汉的经济结构与规模都跟同为中部中心城市的长沙非常相似。那一年武汉的GDP为53.4亿,其中第一产业(农业)增加值5.8亿,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增加值34.5亿,总人口数为567万。而长沙的GDP为56.7亿,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9亿,第二产业增加值33.1亿,总人口数为470万。在这个时刻,武汉的产业基础跟长沙差不多,武汉算是中国民族工业的起源地之一,有一些纺织与炼铁的基础,在文革期间这两个东西也没被破坏干净。长沙则算是当时中国中部最重要的军工城市,依托于“国防科大”,建立起了完整的军工产业链。这两个城市在改革开放之后,不约而同的选择了重工业作为了自己经济发展方向。到2000年,新世纪到来的时候,武汉已经逐步发展起了从钢材冶炼、重型化工到装备制造、汽车的整条产业链,代表性企业包括武钢、武重、武锅和东风汽车。而长沙则只搞出一个重型工程机械产业撑门面。2000年武汉的GDP为1206亿,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533亿,总人口749万;而长沙的GDP为715亿,只相当于武汉的59%,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78亿,只相当于武汉的52%,人口583万,只相当于武汉的78%。经过20年的发展,武汉已经将长沙远远的甩在了身后。

进入新世纪的武汉有着非常完整的重工业产业链,与之同时,它有着数以百万计的高素质的产业工人,他们世代群居汉口,手艺代代相传,识文断字,并有着高度的生产纪律性。完整的重工业产业链再配合高素质的产业工人群体,简直是所有企业家心目中的天堂。在中国,能同时实现这两点的城市,除了武汉之外,只剩下一个沈阳。然而沈阳在新世纪之后迅速的走向没落,而武汉则继续突飞猛进,维持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并继续往上下游拓宽产业链。解释造成这种差别的缘由,就是本文的核心任务。

在这里,我必须先集中阐述一下,重工业是什么?重工业是制造“生产资料”的工业,一方面,它生产工业原料,比如钢铁冶炼;另一方面,它生产工业机械,比如重型机床、大型锅炉。这些东西在中国人的眼中,就是傻大黑粗的代表。似乎重工业就必然烟尘滚滚,遍地油烟,工人们进出厂门,都是满身污渍,一身臭汗。然而重工业必然如此吗?它就不能精细化吗?工业原材料发展到后期,就是材料工艺。在新型材料领域的空白状态,是制约中国制造业进步的最大桎梏,没有之一。我们传统的钢铁冶炼业如果能够进一步发展,就能生产特种钢材。2015年中国的普通钢材产量11.2亿吨,基本全都属于严重过剩产业,售价大概在2000元/吨左右,全面低于成本价,钢企们的日子过得苦不堪言。与此同时,2015年我国进口了1278万吨的特种钢材,总进口额889亿人民币,算起来单价高达6856元/吨,是国内普通钢材售价的3倍多。老蛮我自己是玩刀的,没事就定制一把刀玩,但是材料从来都只用进口钢材,国产的所谓特种钢,无论号称材料硬度达到多少HRC,都是瞎扯淡的。嗯,顺带说一句,我手上最好的一把刀,用的是日本产的粉末钢,硬度67HRC,面对国产钢材打造的刀具,基本上能做到削铁如泥。至于工业机械领域,发展到极致,就是精细制造,就是三D打印。这方面我们更是想都不要想。以金属加工机床(包括切削及成形机床)为例,国内2015年生产了8.9万台,但是当年度居然进口了9.1万台,比国内的生产量还多。国内的机床主要应用于粗陋型的生产,砸个铁板做个钉子啥的,稍微精细一点的标准件加工,企业们都会优先选择进口机床。三D打印企业,说起来好像我们拥有了很多似的,但实质上,就是从国外把全套设备乃至是原料统统进口过来罢了,国内就是组装和演示了一下,然后就号称自己也有三D打印能力了。这跟掩耳盗铃也没啥区别。中国从1980年改革开放,开始了工业化进程,36年过去了,重工业还是个脏笨粗陋的形象。明明发展空间大得要命,往前的空间还多的是,偏偏就是不肯继续往前走。我们就满足于停留在傻大黑粗的阶段,不停的重复建设脏乱差的工厂,搞得产能过剩得要命。这事儿的原因细究起来,无非就是重工业企业往往都属于所谓的国家命脉,基本上国企都处于高度垄断地位,轻易不容民资涉足。另一方面,饱受歧视的民资的资金成本都高得要命,确实也支撑不起发展重工业所需要的长期巨额投入。这两个因素叠加起来,基本上就造成了这个国家的重工业在这三十多年来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除了进口一些外国的生产线之外,就没有过别的什么原创性的进步。正因为此,在最讲究精细化的集成电路方面,中国基本上全面依赖进口。2015年中国国产集成电路1087亿块,而进口量高达3140亿块,进口总额高达1.43万亿人民币,要知道2015年中国的原油进口量也只不过8333亿人民币而已。而2015年中国全年的海关总进口额也只不过是10.45万亿人民币,单集成电路这一块,就占了13.7%。中国的所谓发达的电子产业,基本上就建立在集成电路的大规模进口之上。

东北地区自改革开放之后,基本上处于凝固状态,沈阳坚持搞了三十多年的傻大黑粗的重工业,最后的结果,就是被这个越来越讲究精细化的时代所淘汰,河北唐山基于相同的原因坠入了深渊。但是武汉却是个异类。首先,在中国的过剩产能问题还没有爆发的时刻,武汉就开始了主动缩减产能。2013年武汉钢材产量达到1812万吨的峰值,2015年就降到了1588万吨,减幅高达12.4%;同期全国的钢材产量则从10.68亿吨上升到11.23亿吨,增幅5.1%。纺织领域同样如此。2013年武汉的布匹产量达到1.49亿米的峰值,到2015年,就降到了8412万米,降幅高达43.5%!而同期全国的布匹产量则从683亿米上升到710亿米,增幅4%。武汉在三年前,就开始了主动去产能,而其它城市在此期间,却在拼命的扩大这些垃圾产能规模。即便重庆这样所谓的经济明星城市,钢材产量也从2013年的1323万吨上升到2015年的1411万吨,增幅6.7%,增幅甚至比全国同期的增幅还高了1.6%。呵呵,呵呵,呵呵呵。

武汉从2000年开始布局光缆产业,发展得如火如荼,到现在几乎占据了国内的垄断性地位,烽火通信和武汉长飞这两家武汉企业,现在算是光缆产业领域内最知名的品牌企业。2015年武汉的光缆产量4224万芯千米,全国的总产量为34947万芯千米,武汉的产量占全国的比值为12.1%。说起来,光缆这种东西,讲究就是精细化的金属加工,这正好是武汉的金属冶炼行业的延伸,算是重工业产业链的拓展。从这个角度上看,武汉从2000年开始,就已经走上了精细化生产的道路。此外,从重型化工延伸出去的化学制药,同样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2015年武汉的化学药品(原药)产量1.67万吨,较2008年的5326吨,增长了214%。当然了,从重工业发展到汽车行业,更是理所当然的事。武汉目前是中国汽车品牌最丰富的城市,拥有东风、雪铁龙、标志、本田和雷诺五大品牌。2008年武汉汽车产量74万部,到2015年增加到143万台,增幅93%,汽车产业自此发展成为武汉的支柱型产业,年产值超过2500亿。

在另一方面,在传统的重工业之外,武汉积极拓展消费品制造产业。2004年武汉引入台湾最大显示器制造企业冠捷。到2008年,武汉的显示器产量1044万台,2013年1372万台,2015年达到1835万台,占全国总产量的比值约11%,是中部地区最大的显示器产地。这里顺带说一句,国内最大的显示器产地是江苏南京,2015年的年产量为2939万台。

这么总结起来一看,武汉的光缆产业和显示器产业,都占据了全国10%以上的市场份额,化学制药和汽车产业表现得也不错,对武汉这么一个中部城市来说,在主动缩减传统的重工业产能的同时,竟然发展出了四个全新的支柱型产业,这种成绩真如神迹一般,让人耳目一新。在全国所有的城市之中,唯有武汉,能实现这种真真正正的产业升级换代。我们必须注意的是,武汉的这种产业升级,并不是靠所谓的投资拉动的。2008年武汉的固定资产投资1055亿,全省2834亿,武汉的固投占全省的比值37%。到2015年,武汉的固定资产投资7725亿,而全省28250亿,武汉的固投占全省的比值下降到了27%。7年下来,比值足足下降了10个百分点。在事实上,武汉经济没有丝毫的固定资产投资依赖。它只不过是从根子上重视实业,它真正的在尝试精细化生产,在扭转中国制造“傻大黑粗”的形象。

武汉的政府官员大概算是中国最含辛茹苦的一批人了。他们每天都要面对武汉市民的嘲讽和唾骂,但是他们十年如一日的推进着中国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工作:重工业向精细化升级。到今时今日,这个城市终于成为中部最重要的新型产业集中地,在经济日益萧条的今天,在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唯有武汉和合肥,能够实现产业经济的平稳增长,能够实现制造业的升级换代。也正因为此,抱着避险目的冲入楼市的资金,推动了这两个城市房价自去年以来的迅猛上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27 14:36:0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这种文章发出来就是找喷的,武汉产业转型做得是很好,但远还没到成为典型的标准;而且文内很多比较和数据引用都匪夷所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27 14:41:21 | 显示全部楼层
熙楚King 发表于 2016-9-27 14:31
【观点】中国城市经济三大正面典型:武汉、合肥、常州

作者:风起荒蛮    来源:长江金融超市    发布时 ...

显然这偏文章不是经济论述,而像演艺了。因为数据、产业基础的分析都是错位的。虽然作者对武汉非常欣赏,但那部分80年代武汉长沙城市产业的描述可以说错到极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27 14:51:10 | 显示全部楼层
钟爱科比 发表于 2016-9-27 14:49
**** 该帖被屏蔽 ****

贴吧里的自制图就不要转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27 15:00:18 | 显示全部楼层
韩媒:WTA武汉公开赛未获世界媒体关注 中国促网球崛起
2016-09-27 14:43:00 来源: 环球时报-环球网(北京)
韩国《中央日报》9月27日文章,原题:武汉网球公开赛盛大开幕 网球运动正在中国崛起 9月25日,国际女子网球协会(WTA)武汉巡回公开赛在中国湖北省武汉市开幕。今年是第三届新生大会,且在被边缘化的亚洲举行,因此武汉公开赛几乎没有受到世界媒体的关注。但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24日报道称,中国正在通过武汉公开赛促进“网球崛起”。
据CNN透露,从规模和参赛人数方面来看,武汉公开赛不亚于传统四大职业大赛(澳网、法网、温网和美网)。武汉市在2014年公开赛创立以来共投资15亿元。2015年完工的大型比赛球场可容纳1.5万人。除世界排名第二的塞雷娜·威廉姆斯因伤突然放弃出战外,其他世界排名前10的选手全部参加。总奖金高达240万美元。
武汉成为中国网球中心有一个特别的原因。那是因为武汉是李娜的故乡,李娜是法网(2010年)和澳网(2014年)女单比赛中首次斩获冠军的东方人。夺冠后,李娜成为中国体育界的英雄,并成为了继澳网冠军莎拉波娃后世界上收入排名第二的女性体育明星。
据国际网球联合会统计,中国大约有1500万网球运动员。CNN报道称,在美国,一年打10次以上的网球人口在1000万左右。武汉网球公开赛外籍赛事总监法布里斯称,李娜开启了中国网球的新时代。在中国,网球已经与乒乓球和羽毛球一样进入中国国家级运动的行列。
除“网球崛起”之外,武汉也正将此次大会用作城市营销。武汉作为中国五大城市之一,汽车和重工业相当发达,是一座引领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产业城市。武汉市通过举办与经济实力相符合的大型体育赛事立志成为与北京和上海相媲美的城市。2014年第一届公开赛和去年第二届公开赛分别吸引了7.5万和12万名网球爱好者来到武汉。武汉市相关人士表示,赛程将持续至10月1日,在此次赛程期间将有13万人次到访武汉。
http://news.163.com/16/0927/14/C1VQR70J00014JB6.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27 15:10:4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武网】CNN聚焦武汉网球公开赛 盛赞赛事设施不亚于四大满贯 2016-09-27 武汉发布 9月24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网站刊发题为《李娜和武汉网球公开赛如何走向世界?》的文章,向世界介绍了武网和武汉。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在文中提到,“从硬件方面来说,武汉网球公开赛的赛事设施不亚于四大满贯赛事。”投资1.5亿美元建造的中心球场——旋风球场所在地,三年前还是一片空地,如今却建起与澳网赛场一样安装可伸缩的屋顶的大满贯赛事级场馆,旋风球场能容纳1.5万名观众,规模堪比承办大满贯赛事之一的温布尔顿球场。        文章称,武汉正在利用体育赛事使得自己走向世界,“在中国,上海和北京已经做过类似的尝试,亚洲其他地区如巴林和卡塔尔的一些城市也已先行一步。他们已经意识到,譬如网球、F1赛车和足球这样的大型体育赛事,有着巨大的全球影响力。”文中介绍,武汉是座网球之城,网坛名宿李娜正是武汉最著名的市民之一,今年早些时候,她成为武汉网球公开赛全球推广大使。英国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体育产业研究中心的负责人西蒙教授认为,“李娜与武汉网球公开赛的组合,增加了赛事的品牌价值和城市的吸引力……很大程度上,这是城市品牌营销的一次尝试。”      武汉曾因李娜为网坛大咖熟知,如今则因赛事服务和网球氛围让选手们流连忘返。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注意到,本届武汉网球公开赛上,除了因伤退出的小威廉姆斯,世界女子网坛前十名选手中剩余的九位悉数登场。热门选手伤退无损武汉网球公开赛影响力。武汉元年的观众总人数为75000人次,第二年,随着15000人场馆的落成,观众人数增至12万人次。       图为张帅2:1成功逆转彭帅  武汉的快速发展也吸引了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的注意。文章借用武网法籍赛事总监法瑞斯之口提到了武汉的发展和变化:“武汉的口号是——武汉,每天不一样,事实上的确如此。武汉在成长,经济在快速发展。这座城市正在转型。”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的报道还称,“武汉是有着1000万人口的城市,在经济和文化方面拥有悠久的历史,并因其地理位置长期作为贸易枢纽。武汉正迅速发展成为一个经济重镇,其经济增长率高于国家经济平均增长水平,这得益于这座城市在汽车制造领域、高科技领域和贸易领域的快速发展;日产、本田和标致雪铁龙等跨国汽车巨头均在武汉设有合资公司,而他们的合作对象,正是本次赛事的冠名赞助商——东风汽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27 15:23:47 | 显示全部楼层
seven198409999 发表于 2016-9-27 13:35
一个几分的马甲就想挑事啊

总要让新人变老人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27 15:30:54 | 显示全部楼层
熙楚King 发表于 2016-9-27 14:31
【观点】中国城市经济三大正面典型:武汉、合肥、常州

作者:风起荒蛮    来源:长江金融超市    发布时 ...

发现最坚决挺武汉的净是些湖南兄弟。太祖不用说了,一生来汉60多次,估计不方便回家乡,把东湖宾馆当韶山了;易中天写武汉人的文章是俺见过最到位的,满篇一个赞字;这位“蛮族勇士”坚持挺武汉六七年不动摇,有些话说得……让老武汉都自愧不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27 15:39:4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y007 于 2016-9-27 15:40 编辑

接上楼 李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27 18:13:2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27967667 发表于 2016-9-27 12:59
说到三镇协调发展,我就不得不吐槽一下武汉的ETC啦,

最烦那些喷ETC的了,开不起莫开,大家一起公交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27 18:23:57 | 显示全部楼层
334637586 发表于 2016-9-27 18:13
最烦那些喷ETC的了,开不起莫开,大家一起公交车。

没错,可以省那几块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8-5 00:13 , Processed in 0.046058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