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xzbd000

[江城资讯] 2016年12月21日武汉新闻汇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21 14:47:5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21 17:03:52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满城繁花 为“国家旅游中心城市”添彩
2016-12-21 16:48:48 来源: 长江日报

樱花为媒 武汉“蝶变”为全城赏花

  很多人都对2010年的春节记忆犹新,大量广东游客来汉赏花,全市一房难求,一车难求,这也是武汉市自1998年以来,首次出现游客量“进”大于“出”的现象。随后的武汉樱花更是一夜之间成为与黄鹤楼、长江大桥齐名的江城名片。
  
      同时,赏樱游的热度逐渐传递到桃花、牡丹、杜鹃等,范围从武汉,扩展到了麻城、荆州等周边县市。除了广东客,东北、北京、上海等地游客也纷至沓来。

  面对汹涌而至的赏樱客,武汉市提出,应充分整合武汉的花资源,以樱花为媒,让游客来了武汉,多看一点,看长一点。同时,在城市建设时期,以花为手段,为市民创造更好的环境。武汉各区纷纷挖掘花资源,黄陂有杜鹃花、格桑花、玫瑰花,蔡甸有油菜花、荷花,东西湖的郁金香、桃花,江夏的薰衣草、荷花,新洲的紫薇花、桂花等,武汉迅速从赏樱“蝶变”为全城赏花。

  赏花游走向火爆,也对武汉旅游基础设施提出“高要求”。2012年市政府出台了《武汉市赏花游发展规划(2012—2020)》(以下简称《规划》),明确在2012至2015三年间投入3亿元资金用于“新花城”的建设,把中心城区与新城区的赏花景点、乡村游景点,按季节、花期组合起来,打造出一系列赏花游精品路线。《规划》印发后,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得到了较好实施,迅速成为武汉市发展赏花游、做大赏花经济的重要依据和工作指南。

  3年时间里,在累计投入财政专项资金3.05亿元的情况下,吸引到各类社会资本投资22.8亿元,实施80个赏花游建设项目,全面提升了武汉市赏花游硬件设施水平。截至2015年底,培育出10条赏花游精品线路、10大农业节庆,创建了全国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示范区1个、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4个、全国休闲渔业示范点1个、全省休闲农业示范点12个,黄陂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荣获“国家5A级旅游区”称号,涌现出五里界、小朱湾、泥人王村等一批赏花游特色名镇名村,黄陂张家榨村荣获“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称号,全市赏花游经营单位达到1855个,农村直接从业人员达到2万多人。

  2015年,除市区内东湖、武汉大学等赏花游地外,全市接待以赏花游为龙头的“乡村休闲游”游客已达2537.8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58.37亿元。《规划》中提出的近期目标均得以实现,部分指标明显超过了《规划》中提出的目标值。

  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布局,没有让武汉的赏花游景区建设出现“一窝蜂”现象,而是错落有致,相辅相成。一花成景,百花成道。

  品位提升 武汉赏花游叫响全国

  赏花游正成为拉动地方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品位的新兴产业。武汉位居中国经济地理中心,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和旅游目的地,发展赏花经济既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又有利于提升城市形象,丰富城市内涵,对推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复兴大武汉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全国游客纷至沓来,面对一波接一波的赏花热潮,2013年,在中国高铁旅游媒体联盟成立大会上,武汉首次对外亮出“新花城”名片并进行主题推介,向高铁沿线游客发出了“来武汉赏花”的邀请。

  近年来,市赏花办联合市旅游局连续推出“新花城十景”、“全城共绘百花图”、“武汉十大赏花名片”、“花道马拉松”等活动,受到广泛关注,推动了“武汉新花城”的建设和发展。武汉“樱花护照”、武汉赏花攻略手机客户端、武汉赏花地图、旅游达人武汉赏花体验游、“武汉最美花道”评选等一系列营销活动,也在全国打响了“武汉赏花游”的知名度,为外地游客来汉赏花提供了极大便利。

  经过多年培育,武汉赏花游在国内外已具备较强的品牌效应,武汉大学樱花、东湖樱花与梅花、黄陂木兰云雾山杜鹃花、东西湖郁金香、江夏薰衣草等已成为武汉赏花游的知名品牌。在旅游学家马学忠看来,除了政府积极规划引导、整合资源,不断完善赏花景区周边的配套设施外,还与不少景区自身肯投入,舍得花心思有关。比如东湖景区,除了荷花、梅花、樱花等主要品种外,还精心打造出“月月有花赏、季季都有节”的品牌,还将赏花与游船、非遗等旅游项目相结合,提升赏花游的文化内涵。

  市民徐先生是一位摄影和旅游爱好者,经常到各个赏花地拍照,对“武汉新花城”建设见解独到:武大樱花、东湖梅花在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江滩芦苇花、青山公园杜鹃花则与市民最为亲近;木兰天池杏花、木兰玫瑰园玫瑰花等,为武汉后花园平添诗意;梁湖八景作为郊野游代表,将农业与赏花经济结合。徐先生说,从一花游到百花游,一景游到全城游,一季游到全年游,“武汉新花城”越来越美。

  环境改善 周边农民收入倍增

  如今的“武汉新花城”已是美名远扬,今年3月19-21日,武汉就成功接待了来自河南的5600余名游客组成的超级大团,3月25日,武汉又迎来深圳和香港的700多名赏花客。

  这么多游客同时同团来汉赏花,为他们安排的精彩纷呈、安全有序的旅程,引来一片赞誉之声。

  今年3月5日,蔡甸区消泗乡一年一度的油菜花节开幕当天,吸引了3万余游客在消泗乡花海中游玩,整个花季接待近40万游客,带动农民增收5000余万元。值得一提的是,在万亩金灿灿的油菜花观景区内,新建设的星级公厕、防腐木游步道、观景亭等供游人赏花和休憩,这些配套设施让游客眼前一亮,极大提升了体验度。

  在武汉新城区,消泗乡油菜花海的成功不是个案。黄陂张家榨村、江夏五里界小朱湾等,也都成为武汉市民与外地游客共享的赏花休闲好去处,极大带动了周边村民的经济收益。

  这些景区的成功,与武汉市乡村赏花游景区交通配套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息息相关,基础设施的完善极大提高了居民出游的积极性与便捷性。

  蔡甸率先建成100公里后官湖绿道,成为蔡甸区的新名片;江夏区充分利用特色资源优势,打造30公里的大青龙环山公路和15公里的五里界赏花大道;黄陂区积极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建成110公里旅游循环公路与游客集散中心……随着旅游标识标牌、停车场、道路、游步道、游客中心、旅游厕所等一系列“赏花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相继完成,武汉市赏花游基础设施条件水平一步一步迈上新台阶。

  在推动赏花游发展的过程中,武汉市不忘积极统筹城乡旅游资源,推进农村环境整治,为赏花游营造出良好的氛围和发展环境。多处村庄已修建无公害公厕,集中修建猪栏、牛栏,配套建设沼气工程,实现禽畜粪便无害化处理。

  五里界街道的各村庄已建有垃圾车、垃圾池,每户配备垃圾桶,形成垃圾倾倒转运体系,还新建了五里界污水处理厂1座。梁湖农庄完成了农舍改建、星级厕所及其他配套设施的建设。木兰山村对8000米长的木兰古溪进行了清淤,对坍塌的河岸进行了片石护砌,同时在河道上兴修了四座拦水坝,既满足了灌溉农田的需要,又添了新景。

  在调查中,很多市民都认为,近年来武汉市各个赏花景点周边环境越来越好,设施越来越健全。市赏花办负责人表示,乡村游与赏花游相融合,市民既有花可赏,又有农家饭可吃,还有民宿可居。对农户而言,也是增收致富的途径。据调查,黄陂区赏花游已成为贫困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赏花游景区周边的农民年人均收入是其他地区农民年人均收入的2倍以上。

  提升武汉赏花游
  还需“创新融合”
  专访市赏花办负责人
  问:武汉为何要大力发展赏花游?
  答:2009年底武广高铁通车,2010年春天大量赏樱的广东游客涌往武汉,顿时出现“酒店一床难求、旅游车一座难求、导游一人难求”现象,热门赏花点周边出现大面积交通拥堵。
  在高铁游客的带动下,武汉尝到了赏花经济带来的甜头。同时也意识到必须痛下决心,丰富赏花游产品,加强配套设施,提升市民幸福感,满足游客需求。

  问:“新花城”建设如何做到合理规划?
  答:“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打造一座“新花城”也非一日之功。武汉赏花游能取得今天的成功,2012年市政府出台的《武汉市赏花游发展规划(2012-2020)》功不可没。
  赏花游发展涉及面广,既需要政府各有关部门统一认识,也需要各个部门精诚合作。武汉市将《规划》以市政府文件印发,并纳入了《武汉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暨国家现代化农业示范区建设“十三五”规划》。2013年,市农业局根据《规划》要求,拟定《武汉市赏花游三年建设总体实施方案》,为加快赏花游项目建设的步伐提供指导。同时,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对赏花游项目建设的重视,也极大地促进了武汉市赏花游的发展。

  问:武汉赏花游品牌目前的影响力如何?
  答:赏花已是武汉重要的旅游产品,也是武汉作为旅游目的地吸引外地游客来汉的重要产品之一。从目前来说,近几年武汉提出来的“武汉新花城之旅、浪漫赏花游”,在广东市场、河南市场,甚至在北方市场,包括西安等城市已经有很强的影响力。“来武汉赏花”已成为一种旅游现象。

  问:目前武汉赏花游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答:游客反映在赏花游中存在从业人员旅游服务意识不强、服务水平不高、沟通能力不强等问题。
  下一步,武汉市将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对象包括赏花游特色村镇或景区(点)的当地社区居民、乡镇(街)或村干部、花卉苗木生产基地工作人员,以及其他相关行业从业人员和经营商等。

  问:武汉赏花游发展到现阶段,该如何突破?
  答:赏花游要想再有一个大的提升,只能走“创新融合”这条路。在这一点上,东西湖区提出的“一产三产化”(即把农业当成服务业来做)理念很有借鉴意义。东西湖区委区政府经过深入调研与分析,大胆提出了推进“一产三产化”的农村经济发展战略,调结构、转方式,助推农业向绿色服务业转型升级。同时整合美丽乡村建设、赏花经济建设、蔬菜基地建设及示范园建设资金,集中倾斜性投入到“一产三产化”项目集中片区,使以赏花游为龙头带动的乡村休闲游在东西湖区得到爆发式增长。

  问:到2020年,武汉赏花游将交出一份怎样的成绩单?
  答:到2020年,武汉市预期将完成接待赏花客3000万人次以上,赏花游综合收入达到200亿元,赏花游将在带动社会关联产业发展和就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本版撰文:记者王成勇
  策 划:武汉市农业委员会

  武汉市赏花游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
  国家中心城市建设511旅游升级篇
  “武汉新花城”的概念非天然形成。2009年以前,武汉的赏花游都是自由发起的行为,武广高铁开通后,樱花旅游实现井喷式增长,带动全城赏花游热潮。数据显示,2015年,武汉市接待旅游人数达2.12亿人次,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名列前茅。

  如今,武汉已打造6大山水田园赏花区、10条赏花游黄金线路、18个城市鲜花主题公园和除了东湖“五朵金花”外的蔡甸油菜花、东西湖郁金香、江夏薰衣草、黄陂杜鹃花、新洲紫薇花、汉南向日葵等10大赏花品牌。可以这么说,武汉是城在花中、花在城中、月月有花、季季有游……

  赏花游已成为武汉打造“国家旅游中心城市”的重要推动力。据统计,截至今年11月底,武汉以赏花游为龙头带动的乡村休闲游接待了2899万人次,同比增长24.65%;旅游综合收入达到71.7亿元,同比增长24.55%。其中,基数较小的汉南区增幅最大,基数最大的黄陂区表现依然稳健。




武汉坐拥国家三大植物园之一和世界三大樱园之一,不在花草上多做做文章怎么说得过去~不过最近各种中心袭来,已感觉到审美疲劳。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21 19:47:22 | 显示全部楼层
路筱河潺潺 发表于 2016-12-21 17:03
武汉满城繁花 为“国家旅游中心城市”添彩
2016-12-21 16:48:48 来源: 长江日报

很漂亮,值得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21 20:00:48 | 显示全部楼层
qdwxzzy 发表于 2016-12-21 10:30
航空的这些到底有没有具体的项目落实的,我想起来之前喊的蔡甸的那个啥中法生态城,总感觉口号挺响亮,落 ...

但是中法新城那边同济医院蔡店分院至少是定下来了呀   其他的不说至少那边因为同济分院也能把住宅搞起来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21 20:42:43 | 显示全部楼层
夏恋落花 发表于 2016-12-21 20:00
但是中法新城那边同济医院蔡店分院至少是定下来了呀   其他的不说至少那边因为同济分院也能把住宅搞起来 ...

医院都开张了,生态城又不是建厂房,一两年搞起来,搞起来空着?那边全面成熟还早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21 22:16:10 | 显示全部楼层
hw12321 发表于 2016-12-21 11:12
可能吧,我觉得武昌汉口这边还是很不错的,尤其是光谷软件园那块,上下班高峰期的时候还有专人清理自行车 ...

别的不知道,后湖这边还都蛮好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21 22:30: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ericliu1989 发表于 2016-12-21 11:17
赶紧去一次吧,快垮了。

呵呵呵,园博园不免费,汉口里迟早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21 23:15:5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mengqiD 发表于 2016-12-21 14:15
表示新洲区一直在紧抓这件事

前期一直在双柳拆迁退地  完成了三通一平   

他说的是蔡甸(航空),你却回复新洲(航天基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22 14:08:16 | 显示全部楼层
ttyy1122 发表于 2016-12-21 23:15
他说的是蔡甸(航空),你却回复新洲(航天基地)。

。。。。。

他只是拿蔡甸中法生态城做例子  想说新洲闹了这么久的航空航天基地有没动静  别又是个眼子项目。

再说   昨天这个新闻贴一开始就是新洲航空航天基地的项目新闻   所以有此发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22 18:59:36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鍘熷笘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8-4 17:56 , Processed in 0.043621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