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3-3-2 10:59: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omenyiqiguo 于 2023-3-2 16:20 编辑
你以为2号线只是没上A车才是规划问题吗哈哈哈哈哈,当然不是,为了降标,为了省钱,2号线封闭了所有可能扩编的预留,将“初期、近期、远期”的运营永远定格在了6节编组上!
为了降标,将部分本应该有更大面积的车站减少面积,导致整个站厅安检和购票区域相互冲突。降低站台宽度和有效长度,导致站台宽度也不够、缓冲面也不够;整个2号线疏散通道对比同年份其他城市地铁标准都是属于少的(主要表现在所有一期工程车站均缺少中部楼梯),这些才是导致客流“看似拥挤”的问题所在。
在我看来,2号线这种骨干线,虽说当年只可能有B行车,但只要满足:
①土建工程预留7-8节编组扩编的可能(类似于武汉2号线的8B预留);
②五一广场和万家丽广场这种核心换乘车站使用L或者T换乘,核心车站不要使用十字换乘,增加缓冲区;
③五一广场这种大客流车站且唯一的上下疏散扶梯就不能以“八”字型设计,即便以“八”字型设计,那有效站台长度也应该要增加,你看,现在所有2号线在五一广场下车的人,全部挤在站台两端等待那可怜的一台上行扶梯,这不拥堵才怪?
④2号线一期工程全部车站站厅都应该按同年代其他城市标准面积设计施工,即安检、售票、入闸区域各自独立;
⑤2号线缺少的一个中部楼梯实施增加(当然五一广场除外)。
以上这些条件只要满足,都不可能是现在这个样子。有一种拥堵叫做人为制造,而不是B车的问题。
长沙2号线的日常拥堵主要在哪里?大多数都是因为客流疏导能力太差导致的。
【例】上海8号线使用6/7节编组C车,最高客流都达到了122万;而运力原则上更高的长沙地铁2号线客流也只达到了103万,仍有差距。实际感受上却觉得长沙2号线已经到达极限了,从这个角度找原因,就知道客流疏散能力这里是欠缺的,而不是B车本身。
这些差距包括土建工程、信号工程在内都是最大的影响因素。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