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shuiyuguang

上海14大市级商业中心完全攻略第一篇:《徐家汇》!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4-16 13: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5# wask


    顶级商场的档次气氛就是和其他地方不一样,如果在美罗城这种地方别说拍照了就算我手里捏着两只老母鸡都不会不好意思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16 13: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6# shuiyuguang

哈哈,根本不是一个类型的地方啊,那个是顶级购物中心,卖奢侈品的,美罗城属于时尚性质的,主要是年轻人喜欢的,吃货的天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16 15:43:58 | 显示全部楼层
浦东的商业中心还是很少啊。。
wolf18 发表于 2014-4-16 10:50



    浦东的商业即将厚积薄发,世纪大都会,SN1项目,以及中信商业项目都是重量级,已经全面开建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16 15:58:20 | 显示全部楼层
商圈和单个商业体有区别额,楼上说的这三个是不是在一起不是很清楚,如果不在一起,影响力有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16 16:45:49 | 显示全部楼层
只见楼房不见人,人气还有待提高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16 17:02: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何把两三年前的照片发上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16 20:03:54 | 显示全部楼层
徐家汇中心建成后应该有机会成为上海第一商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16 20:16: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4# thefeng

难啊,徐家汇中心肯定是高端奢侈品路线,加上港汇也在调整为高端路线,只能说有机会成为,继南京西路又一个顶级商圈,但超越南西,个人觉的难,徐家汇的土地都被浪费了。。。。除了徐家汇中心这个巨无霸,还要看其他的项目改造的如何,不管怎么说,进一步提升徐家汇的档次,是肯定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16 20:33: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thefeng

难啊,徐家汇中心肯定是高端奢侈品路线,加上港汇也在调整为高端路线,只能说有机会成为 ...
wask 发表于 2014-4-16 20:16

徐家汇除了港汇和徐家汇中心,貌似没有特别大的综合体,在硬件上比较劣势,而且也没什么地来建新的项目,要成为上海第一,只能靠人气和销售额了。。。

个人认为广州的天河商圈比较完善,几乎第一商圈要具备的条件都有了,很想上海拥有一个高大上样样具备的完美商圈,但上海商圈之多也是中国之最,百花齐放也是上海商业的特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16 20:49:53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喜欢,非常感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16 20:5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喜欢,非常感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16 21:06: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6# thefeng

是的,徐家汇当时发展的时候,那时的规划,是单一商业的发展,写字楼占比例很小,而商场很多,当初的设计,不知道怎么设计了那么多档次不高的楼,也许是年代不同的缘故

除了徐中心和和港汇,最大的综合体就是美罗了,美罗的地块,要是放在今天来开发,又是一个高大上。。。。

美罗的地块,也是最可惜的,肇嘉浜路漕溪北路以南的徐家汇,没有任何超高来坐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16 22:37:5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用心{:5_122:}!,楼主辛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17 12:34: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东广新闻台fm90.9评论
  告别淮海路12年,77岁的老字号西点品牌老大昌将在今年夏天重回淮海路。在经历几十年沉浮之后,无论是老大昌这一上海著名品牌,还是淮海路这条上海著名商业街,都终于告别了热衷于追求效益最大化的过去,逐渐回归到了踏踏实实做好自己。

  不久前,黄浦区商务委对外发布了淮海中路商业街新一轮的调整规划。不再强调商品定价是否够得上“档次”,只要有新构思、新方法,能留得住消费者的企业都欢迎。而对于淮海中路西段的未来发展,黄浦区商务委更是明确地定位为:希望这一区域能入驻更多有历史、有文化、有故事的经典企业。

  老大昌的故事,最早从淮海中路、茂名南路路口这里开始。不过后来,随着淮海路商业街的商业结构转型调整,老大昌在2002年离开了淮海路。这一别,就是12年。这12年间,由于管理经营等问题,这家老字号一度在上海滩上几乎销声匿迹,害得老食客遍寻不着。今年夏天,老大昌将重回淮海路原址,盖起时髦的玻璃屋,除了传统招牌西点掼奶油、冰糕等,停产十多年的咖喱牛肉饺也将重出江湖。

  在淮海中路、成都南路路口,华亭伊势丹原址对面的这个转角,将是老大昌即将回归的地方。过去这几年里,这里成为中国移动的营业网点,但去年9月底租期到期后未再续约。经过几番斟酌考量,淮海集团决定把这里“还给”老大昌。

  老大昌相关负责人介绍说,1993年起,老大昌就雄踞于此,一楼卖西式点心,二楼、三楼开设了老大昌酒楼,专营江南风味,楼上楼下均是门庭若市。

  虽然目前尚未正式动工,但据透露,这一次重新回归的老大昌将焕然一新——在这个90度的街角,将翻新一座全透明的玻璃屋,老大昌将在一楼设面积约150平方米的新店,楼上则是另一家老字号老人和饭店。这将是老大昌在上海滩上最大的一家店。

  能故地重回,老大昌的老员工既兴奋,又感慨。从17岁当学徒开始,做到如今的总经理,黄国毅见证了老大昌的沉浮起落。他说,自己1979年入行时,老大昌生意红火,掼奶油、冰糕、西番尼等招牌产品个个热卖,上海毛脚女婿上门最“扎台型”的礼品就是老大昌的奶油蛋糕,十元八角一只,在当年堪称“奢侈品”,逢年过节,厂里上上下下两三百个员工都要加班。

  2002年,老大昌搬离淮海中路、成都南路路口,但在此之前,老大昌的经营已现疲态。黄国毅说,“当时与外资企业开办了合资公司,既投产了新产品,又一下子扩张开设了十几家连锁店。”大量的资金投入和落后的管理模式,最终导致了失败。老大昌中止了合资,在离开淮海路后,分店也一家家关停,不得不蜗居在浦东齐河路上的一个小门面里,只留下10多个老员工,依靠手工制作西点的传统工艺,延续传承几十年的西点配方,苦苦支撑着这个曾红遍上海滩的老字号。直到2010年,才终于等来了契机,食客们的怀念,加上有关部门的重视,让老大昌得以重振旗鼓。2010年在瑞金二路、南昌路开出新店时,根本不用做广告,食客们就都回来了。两三年间,老大昌已重新开出了10家分店。

  这一次,和老大昌新店一起出炉的,还有已停产十多年的咖喱牛肉饺。作为海派咸味西点的代表之作,为什么咖喱牛肉饺会停产那么久呢?

  黄国毅介绍说,因为“店面不够大,放不下制作的设备。”咖喱牛肉饺要用上好的牛肉,剁碎了炒熟,然后和咖喱、香料、黄油搅拌后,包入酥皮后烤制。小小的一只,里面咖喱肉馅填得十足,咖喱味浓郁,还有一点点微辣。“这个点心一定要现烤现吃,口感才最好,如果冷掉了就不好吃了。”但是,老大昌现有的分店大多只有20平米左右,根本无法做到现场烘烤。不过,淮海路新店就不同了,现做现卖的模式,让食客们有望重新吃到新鲜出炉的咖喱牛肉饺。

  此外,新店将采取现烤现卖的现代烘焙业模式,并且还会增设十几个卡座,让食客能悠然入座,吃吃蛋糕,喝喝咖啡、红茶,看看淮海路的风景。

  老大昌的冰糕也是不得不提的招牌点心。冰糕界于冰淇淋和蛋糕之间,用奶香四溢的掼奶油加上核桃仁制作而成,买回家要立刻放进冰箱,是上海滩最早的冰淇淋之一。以至于很多老上海对后来出现的哈根达斯冰淇淋蛋糕颇不以为然。

  据说,上海女作家张爱玲和老大昌还有一段不得不说的情缘。

  张爱玲曾经在《谈吃与画饼充饥》里描绘过“老大昌”,她经常光顾的“老大昌”在她就读的中学附近,兆丰公园对面,也就是现在的中山公园地带,里面有一种小面包,张爱玲这样描述它:“特别小,半球型,上面略有酥皮,下面底上嵌着一半半寸宽的十字托子,这十字大概面和得较硬,里面搀了点乳酪,微咸,与不大甜的面包同吃,微妙可口。”她还写到过一种肉馅煎饼,叫匹若叽,“老金黄色,疲软作布袋形。”以前淮海路茂名路口的老大昌,不记得里面有张爱玲描述过的十字小面包与匹若叽,倒是经常看到有人排队买白脱蛋糕、朗姆蛋糕。那里还有卖一种界于冰淇淋和蛋糕之间的“冰糕”,买回家如果不吃要立刻放冰箱,否则要化掉的。此前有饭店开设“张爱玲筵”时,一道改良过的“老大昌”冰糕便是食单上的一例甜点。

  上海人对西式面包糕点的依赖,恐怕是租界时代留下的习惯,有些人哪怕住的是蜗居斗室,也有拿咸棍面包、牛油蛋糕当早饭的习惯,还有的人三天不碰西点就难过。和中式点心相比,西点更精致,更干净,模样也更漂亮,仿佛是一朵面粉浇铸出来的花,馥郁而热烘烘。蛋筒、哈斗、椰丝球、蝴蝶酥、咖喱饺……这些点心都如它们的名称一样富有想象力,能在当年很多面包房、食品店里被买到,现在很多小孩子,或者新上海人,恐怕连听都不见得听说过。
http://sh.sina.com.cn/news/xiaofei/2014-04-15/140190529.html
http://finance.ifeng.com/a/20140410/12085187_0.shtml
http://sh.wenweipo.com/index.php?action-viewnews-itemid-119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17 12:43:54 | 显示全部楼层
告别淮海路12年,今年,老字号西点品牌老大昌终于即将回归淮海路了。

  位于淮海中路558号的老大昌旧址正在加紧装修,准备喜迎旧主。回归后的老大昌将被打造成集零售和休闲于一体的餐饮场所,而其停产12年的部分产品也将重新生产,用熟悉的老味道唤醒人们的记忆。

  12年前的淮海路,零售商业大红大紫,经营失败的老大昌黯然退出;12年后,淮海路遭遇电商冲击,零售业岌岌可危,商业调整压力巨大时,起死回生后老大昌重新回归。兴衰、得失、去留……此间种种变化耐人寻味。

  昨日,老大昌所属的上海新亚富丽华餐饮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韩子隐与老大昌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国毅向早报记者讲述了77年老字号老大昌的历历往事,对于经历了数十年间沉浮起落的老大昌的经营者们来说,重回黄金地块淮海路并未令其喜出望外,而是感慨良多。在老大昌整整工作了35年的黄国毅只用了“但求长久”四字概括了他对于老大昌重回淮海路后的期望。

  黄国毅说,供不应求、扩大生产、中外合资、关店裁员、艰难维持……所有这一切,老大昌这家老字号已经经历过太多太多,能够“长久”已然是老大昌所有员工最质朴殷切的期望了。黄国毅称,让他感到欣慰的是,在经历了数十年沉浮之后,无论是老大昌这一上海著名品牌,还是淮海路这条上海著名商业街,都终于告别了热衷于追求效益最大化的过去,逐渐回归到了踏踏实实做好自己。

  鼎盛时期经常排长队

  老大昌开设于1937年,是老上海人最熟悉的西点品牌之一。最早时两个俄国人在上海开设了老大昌,主要经营面包、蛋糕、干点等。抗战胜利后,外国老板回国,把店面卖给了中国人,纯正的外国口味也被留下来,同时又结合了中国人的口味,形成了独具上海特色的西点。

  创立时期的老大昌是何种光景如今或许已经没人说得清楚。不过,像黄国毅这一辈还没退休的老大昌的老员工们,却清楚地记得老大昌30多年前的盛况。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老大昌达到了鼎盛。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它是人们难得尝到的西式点心。老大昌一直就开在淮海路上,鼎盛时期经常排长队,它的产品也进入各食品公司批发销售。“那时,我们是老大昌的员工,能弄到蛋糕之类的是很了不起的事。”黄国毅回忆,进老大昌时,他不过只是一个学徒,但每次和别人说起自己在老大昌工作都觉得很自豪。

  在黄国毅的记忆中,在2002年之前,老大昌从来没有离开过淮海路。最初它开在淮海中路茂名路上,随着生意的日渐兴旺,在上海的各大食品商店、百货店柜台都能买到老大昌的西点。

  1993年后,老大昌开始扩张,风光无限的老字号在淮海路成都路口开设新门面。门店的底层保持原有特色品种,二、三楼供应中菜,中、晚供应江南风味小吃,午市和夜宵供应西式咖啡和茶座,满足不同层次宾客的需求。无论是早中晚,老大昌淮海路门店总是热闹非凡。

  迅速扩张却由盛转衰

  但谁都没有料到,也是从1993年开始,老大昌竟由盛转衰。说起这段并不令人愉快的过往,新亚富丽华餐饮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韩子隐时不时会停顿下来,“它的衰落有很多原因,有自身管理上的,也有时代上的原因。”

  韩子隐称,在当时那个年代众多国有企业纷纷与外资合作,信奉外资的进入和大批量流水线生产能带来更大的效益。“从理论上来看,要提高生产力、要扩大经营似乎确实应该走这条路,也有许多企业成功了。但实际上,企业与企业之间千差万别,老大昌未必适合当时这种发展模式。”

  1993年,老大昌和新加坡的一家外资企业合作了,当时的老大昌是外商认为有发展潜力、值得投资的品牌。原本以手工制作为主的老大昌开始发展流水化作业,它投入了巨额资金启动如饼干等长时间保质期产品的生产,这些新产品自然需要高价的生产设备和更多人力。与此同时,老大昌的营业网点迅速扩大到了近20家,并向其他省市大规模扩张着。

  当20年后,韩子隐和黄国毅等人回头看那个人人追求效率和更多利润的年代,他们感叹,老大昌的迅速扩张犹如一场赌博:自信满满地以为一定会赢,但不幸的是,它赌输了。过大的资金投入却没有收获到好的业绩,过于庞大的外地网点却没有跟得上的运输链,老大昌的网点一家一家关停。

  艰难地活着 老大昌亏损了

  但同样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老大昌所在的淮海路却逐渐成为寸土寸金的风水宝地,淮海中路的日益繁华让那些资金雄厚的商家们感觉到,入驻这里便意味着声名大噪、日进斗金。

  老大昌所处的门面房犹如一块令人垂涎的“大肥肉”,当然,相中其门店的企业也自然财大气粗。而对于老大昌这家亏损企业来说,谁会有耐性把“大肥肉”留给它  

  2002年,老大昌离开了淮海路。曾经门庭若市的餐厅变成了中国移动的营业厅,同样门庭若市。除了那些怀念老大昌西点香味的老顾客们,谁又在乎这里的主人曾是经营受挫的老字号老大昌  淮海路,不是应该永远风光无限吗  

  新加坡的外资公司也与老大昌分道扬镳。进入21世纪的上海,中心城区的街面上开设了越来越多的西餐店、快餐店,一家比一家贵,却一家比一家生意好。好像没有多少人愿意耐心等待正在亏损中的老字号,等待它重整旗鼓的那一天。

  老大昌的厂房也关掉了,200多个员工下岗的下岗、待退的待退、买断的买断。

  黄国毅说,当时已是企业中层干部的他也不是没想过走,“其实是很现实的问题,老大昌亏了,我选择走也赔不了多少钱。我想着或许留下还有希望吧,所以留下了。”

  要说唯一值得黄国毅等老员工庆幸的是,老大昌这个品牌还没有彻底死去。

  黄国毅跟随着老大昌从繁华的市中心搬到了浦东新区齐河路,偌大一个老大昌,竟只剩了十多个员工。

  黄国毅说,齐河路上200平方米的门面房改造成了前店后作坊,条件非常艰苦。由于作坊空间有限,很多产品不得不停产,原本很受欢迎的老大昌咖喱角便不再供应了。

  熟悉的上海西点味道还有人记得!齐河路周边的居民多是市中心搬来的动迁居民,所幸老顾客并没有舍弃老大昌。

  老大昌还活着 虽然很艰难

  终于等到回家日

  2002年至2010年,老大昌勉强度过了8年。没有多少盈利,但能够养活追随着它的员工们。

  2010年前后,老大昌盈利状况终于越发有了起色,怀旧的人们似乎也从那时起开始重视属于本土的老字号品牌,老大昌开始逐渐回归市中心。但这种回归,也仅限于租一些25-40平方米的小门面房卖西点。对于老大昌取得的成绩,韩子隐难掩自豪,“中心城区一个门面房,不到25平方米,一年租金要25万元,我们的销售额能做到一年300万元。”不过,尽管“老当家”起死回生了,却也难以回到其最初扎根的淮海中路。

  直至2013年,老大昌才等到了回家的机会。

  2013年,网店已经遍布全国的中国移动或许不再需要租金昂贵的淮海路营业厅了,9月30日,移动撤出了老大昌原址。

  与此同时,一场前所未有的数字化变革正发生于当今,正如同老大昌鼎盛时期没有人想到它会亏损一样。不过几年之前,也没有多少人想到,商铺林立的淮海路有一天会受困于互联网。

  电商的冲击让淮海路等以零售为主的大型商业街遭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一面是实体零售商惨遭电商分羹,实力大减;一面是淮海路商铺租金居高不下。过去追求“高大上”的淮海路显然已经无法用老办法维持它的风光无限,淮海路商业的调整迫在眉睫。

  在不久之前,黄浦区商务委对外发布了淮海中路商业街新一轮的调整规划。不再强调商品定价是否够得上“档次”,而是称只要有新构思、新方法,能留得住消费者的企业都欢迎。而对于淮海中路西段的未来发展,黄浦区商务委更是明确地定位为:希望此区域能入驻更多有历史、有文化、有故事的经典企业。

  有历史、有文化、有故事,老大昌不正是如此吗  

  淮海路与老大昌你情我愿,但对于老大昌的“东家”,却也面临着一番艰难抉择。韩子隐并没有回避此前的顾虑,“既然在淮海路上有门面房,只要坐着收高租金,也不要管别的企业能不能做得下去,收租的总是稳赚不赔。但如果收回门面房自己经营,那就吃力得多、烦心得多,也有更多风险。”

  是选择继续高价出租坐收利润,还是给自己的老字号品牌一次新机会  新时期的经营者选择了后者。

  老大昌终于可以回家了“踏踏实实做好自己”

  淮海中路558号的旧址,老大昌重开的餐饮店已经开始装修。它和另一家老字号品牌“老人和”一起搬到这一旧址中。

  问及新开的老大昌门店将如何经营  韩子隐透露,老大昌也会顺应淮海路发展上的需求,改变过去12年只做零售的经营方式,在一楼设置休闲座椅,供前往淮海路的市民和游客歇歇脚、吃吃西点、喝喝下午茶。

  除了老大昌著名的意大利冰糕、掼奶油等西点之外,已经停产了12年的咖喱角也会因为有了足够的制作空间而恢复生产。热腾腾的咖喱角现做现售,12年前熟悉的味道马上又能尝到了。

  由盛至衰,又由衰至兴复,对于老大昌即将迎来的回归日,韩子隐和黄国毅都颇有信心。“老大昌是在发展上跌过跟头的,很多错误我想我们都可以避免。”韩子隐笑着说,老大昌不会急功近利,而是会寻找适合老字号发展的方式,一步一步来。

  在采访即将结束时,黄国毅对老大昌重回淮海路做了一番总结,35年兴衰沉浮之感慨了然其间。他说,无论是老大昌还是淮海路都“回来了”,从曾经热衷于追求效益最大化,回归到踏踏实实做好自己。

  但求,老大昌与淮海路,所有属于上海这座城市的美好都天长地久。

  关乎历史、文化与故事

  老大昌开设于1937年。当时,两个俄国人开设两家老大昌,东边一家叫“老大昌洋行”,主要经营法式面包、干点、蛋糕、糖果等品种,西边一家叫“老大昌”。

  抗日胜利时,西边“老大昌”洋人老板回国,店面卖给中国老板,人称“华商老大昌”,并自办奶牛牧场,主要经营以鲜奶制品为原料的蛋糕、泡芙等品种,还设有堂饮,供应三明治、牛奶咖啡、忌司烙面等品种。

  解放后,东边“老大昌洋行”的洋老板也离沪回国,1956年公私合营华商老大昌与老大昌洋行合并,合并后的老大昌扩大了经营面积,有多名技师,保持了两家老大昌的原有特色,经营上有了发展。1973年组建老大昌食品厂,开始尝试机械化生产,糖果生产除满足门市部与市内销售外,还远销江苏、山东、安徽等地。1980年门市部扩大了二楼咖啡厅,铺面开设西餐厅,糖果、蛋糕、面包等照常供应。

  1993年,老大昌迁址淮海中路558号(成都南路),底层经营原有特色品种,二、三楼供应中菜,中、晚供应江南风味小吃,午市和夜宵供应西式咖啡和茶座,可满足不同层次宾客需求。这一年,老大昌开始扩张;然而,也正是在这一年它又由盛转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5-9 03:45 , Processed in 0.045724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