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小嗯

杭州高等教育及科研学术发展实况【禁争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2-16 17:42: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haoyene 于 2024-12-18 12:57 编辑

广东籍的刘学洵买下刘庄,林风眠任国美校长是上一次早期南下人回流,结局都不理想

南怀瑾金庸琼瑶等等杭州买房是又一波南下人回流,结果都没有终老杭州

自然环境让人吸霾,人文环境骂人公知砖家(不就是知识分子c老九 后浪版)
这种环境肯定是留不住精英知识分子的
但是也是机遇,周边都是这种环境,只有这里不一样,自然就成为往来有鸿儒的高地。香港新加坡都是这么吃的尖端人才红利。杭州为什么人才环境每况愈下,就因为体制内有事没事跟南京上海比,要跟人家一样,档次越拉越低

饶宗颐先生任西泠印社社长本是最好的契机,可惜大师已过世,在世时未能促成港中大反哺杭州高校,实质是zf根本也没这个意愿
好在沟通平台管道都在,未来还有机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2-16 19:57: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haoyene 于 2024-12-16 19:58 编辑

11月18日消息,物理学家、北京大学教授赵凯华于11月18日辞世。赵凯华,1930年5月26日出生于美国纽约,祖籍浙江杭州,物理学家、教育家,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他于1983-1990年间担任北京大学物理系主任,1991-1999年间任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

12月15日,北京大学发布讣告: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天文学系吴月芳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12月13日18时36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讣告显示,吴月芳教授告别仪式定于12月17日10-11点在八宝山殡仪馆兰厅举行。吴月芳教授于1938 年7月1日出生于浙江诸暨,在教育科研事业中奉献了一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2-17 13: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浙大胡海岚入选Cell Press“全球科学50人”

       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脑科学与脑医学学院院长、双脑中心主任胡海岚教授,凭借其在社会竞争和抑郁症的神经科学领域的系统性重大原创成果,入选Cell Press“全球科学50人(50 Scientists that Inspire)”。“全球科学50人(50 Scientists that Inspire)”是由Cell Press细胞出版社旗下各学科期刊编辑提名推荐出50位激励人们前行的知名科学家,他们的工作和职业推动了科学创新,不断突破学科边界,并引领未来的发展。

       胡海岚教授现任浙江大学教授、脑科学与脑医学学院院长、双脑中心主任,曾任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获得“国际脑研究组织-凯默理奖”(IBRO-Kemali Prize)、 “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L’Oreal-UNESCO Women in Science International Award)和新基石研究者奖(New Cornerstone Investigator Award)等奖项。

       在胡海岚的实验室里,她与团队一同探索社会行为和精神疾病的神经机制。在Cell Press细胞出版社的采访中,她鼓励有抱负的科学家在职业生涯早期探索不同的研究领域,也坦言了平衡研究与行政工作给科学家带去的挑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2-18 11:02:5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着 很牛 这个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2-18 11:34:50 | 显示全部楼层
逸雪霁蓝 发表于 2024-12-17 13:14
浙大胡海岚入选Cell Press“全球科学50人”

       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脑科学与脑医学学院院长、双脑 ...

这个全球科学50人,体现的是岗位重要性,要论科研成就,至少也应在诺贝尔奖获得者里面挑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2-18 13:04: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haoyene 于 2024-12-18 14:01 编辑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虽然建校时间很短,但也完全是民间力量太强的结果

从胡雪岩开始,实际晚清户部大头都是杭州在管了,胡雪岩是倒了。后边金润泉接下了。中国银行的白墙黛瓦色哪里来的
金融系统到处充斥着饭桶,就因为上财这种草包学校吸收大量聪明人。浙金院这种正经老钱,录取线很低收笨蛋

西方金融业都是犹太人内部的行业,杭州钱业也是师傅传徒弟的血脉传承
所谓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但凡重要的行业全是职高技校大专
没文化的行当都有博士点,十分之迷

胡雪岩和宓廷芳的兴盛和衰败都是和丝绸业高度绑定的结果
同时期摩根银行是全力扶持爱迪生,看准一个时代的行业,即便被zf分拆了现在大小摩都还是巨头中的巨头

眼下商业银行一副死样怪气也就因为水平太差绑错行业,喜欢砖头
师徒传承的特点,师傅挑徒弟的时候先看人的底子,包括品性抱负
华星时期扶持阿里的早都不用干活了
所谓金融科技,不过就是杭州钱业生生不息
中小型商业银行未来绑个文娱业也躺赢了,就知道傻乎乎抱砖那些人活该淘汰转行,赖在位子上也就是持续坑害老百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2-19 18:08: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杭州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际创新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际创新学院)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 大精神,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学校“双一流”建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杭州市人民政 府共同举办杭州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际创新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际创新学院)[以下简称“国新院”],支撑北航在杭州开展高水平国际化办学等各项工作。国新院秉持北航“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校训和“尚德务实,求真拓新”的办学理念,按照“高水平、新机制、国际化”的办学定位,全力打造国际教育示范区、顶尖人才蓄水池、交叉学科增长极、重大成果策源地和国际前沿交叉平台。2023年5月29日,国新院揭牌成立暨北航杭州国际校园正式启用,开启了北航“京杭两地三校园”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新篇章。 国新院采用“1+N”国际合作办学模式,以对法合作为牵引,带动全球合作,持续引入法国及世界一流高校和科研机构,搭建多维立体的合作伙伴网络和国际化科教创新平台,着力打造一流的本科和研究生教育。根据长远规划,未来在校生规模将达到一万人,其中研究生占比超过60%。

       国新院以中法航空学院为平台开展本科生培养。中法航空学院由北航和法国国立民航大学共同举办,按照工科试验班类(中外合作办学,中法航空试验班)培养,采用本硕贯通六年弹性学制,中、法、英三语教学,借鉴法国工程师教育经验,将我国“本科-硕士”培养模式和法国“预科-工程师”培养模式相融合,2023年8月迎来首批学子。

       为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支撑我国科技事业快速发展,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青年科技人才,国新院以中法航空学院为平台开展两个双学位项目研究生培养。同时,为支撑杭州国际校园科研平台建设和发展,根据北航部署,中法航空学院承载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2024年设置电子信息、机械、交通运输三个专业类别,以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为基础,推动学科交叉融合。

       国新院基于联合国附属空间科技教育亚太区域中心(中国)杭州平台[以下简称“区域中心杭州平台”]开展国际学生培养。区域中心杭州平台于2024年1月揭牌成立,秉持“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理念,以“培养高层次、创新型、国际化空间技术应用人才”为使命,坚持“开放、创新、包容”的发展策略,为实现“推动空间技术和平利用,造福人类”的愿景不懈努力。中心主要教育培训领域包括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卫星通信、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小卫星技术、空间法律与政策、空间科学与环境、航天项目管理等。学员主要由亚太空间合作组织、区域中心成员国、航天相关机构及政府部门选送,均为其所在国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或后备人才。在利用学位教育资源的同时,中心积极拓展合作,联合举办短期培训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2-19 22: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钱塘大学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2-19 22:37:40 | 显示全部楼层

城院?我猜的对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2-20 21: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wang19890726 发表于 2024-12-19 22:37
城院?我猜的对不对?


猜错了。 不是城院。

钱塘大学类似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模式,是钟晱晱创立的教育基金会投资的钱塘基础科学研究院,拟升级为钱塘大学,打造世界一流大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2-22 22:27:08 | 显示全部楼层
浙江12所高校布局“高水平大学”,获超常规支持

       “到2025年,高水平大学数量达到12所。”浙江三年前给出的承诺正在变成现实。相比经济发展上的亮眼成绩,高等教育短板一直是浙江多年的“隐痛”。年GDP规模超8万亿元,全国第4名——与经济强省地位不相称的是,浙江省内109所普通高校,仅有3所“双一流”,两项数据在全国都仅排第12名,数量、质量均不占优。

        目前,浙江省仅有3所高校入围国家“双一流”高校建设名单,在全国排名12位。为实现“强省梦”,浙江省提出大力实施高校“双一流196工程”,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浙江省将加大对高水平大学的投入,推动高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实现跨越式发展。

       12月3日,浙江省 委常 委会审议通过了浙江师范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浙江财经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4所高校的《高水平大学建设“一校一策”方案》。据公开报道,这是今年以来浙江省 委常 委会第五次聚焦本土高水平大学建设,截至目前,已先后听取12所本土高校的高水平大学或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方案意见的起草情况,并对各所高校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提出明确要求。12所高校全方位覆盖了理、工、文、医、农、艺、财等学科领域。

       到2025年,浙江省目标是有4所高校达到“双一流”建设标准,12所左右进入全国一流行列,60个左右的学科进入全国前10%,部分学科(领域、方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500个专业入选全国一流专业建设点,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基本形成,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省。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2-23 10:44:09 | 显示全部楼层
Nature:西湖大学吴建平/闫浈团队结构生物学领域又一突破!

        12 月 11 日,西湖大学吴建平团队联合闫浈团队在 Nature 上在线发表题为「Structure and assembly of the dystrophin glycoprotein complex」的研究论文,首次“看清”了肌营养不良症的核心蛋白,揭开了肌营养不良蛋白糖蛋白复合体(Dystrophin Glycoprotein Complex, DGC)的神秘面纱,展示了其独特的结构特征,填补了该领域近三十年的重要空白。这一发现为理解肌营养不良症的发病机制提供了全新的见解。

        Dystrophin 在体内与多个相互作用蛋白形成 DGC 复合体,主要分布在肌肉组织和神经系统,在维持细胞结构和完整性、参与信号传导、提供机械支持和防止细胞损伤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DGC 在细胞外侧与细胞外基质相互作用,在细胞内侧通过 dystrophin 与细胞骨架连接,起到连接细胞内外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这一特点使得 DGC 在肌肉收缩过程中能够有效地传递和耗散机械力,进而帮助保护和维持肌肉细胞膜的完整性和稳定性。除了 dystrophin 突变导致的 DMD 之外,DGC 其他组分的突变还会引起多种肌营养不良症,包括贝氏肌营养不良症(BMD)、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LGMD)、先天性肌营养不良症(CMD)等。因此,针对 DGC 的研究对于深入理解肌营养不良症的发病机制和开发相应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该工作为临床开发肌营养不良症的新型基因治疗方法提供重要线索。目前针对DMD患者的治疗手段非常有限,其中一个策略是通过基因治疗方法来修补功能异常的dystrophin蛋白。但是,dystrophin编码基因是人体最长的基因之一,包括内含子在内的基因总长度约有2.2Mb,编码的蛋白则包含了3685个氨基酸。完整递送如此长的基因去替换致病基因在技术上十分困难。为此,科学家尝试利用简化版的micro-dystrophin来代替全长蛋白。然而如何选择合适的micro-dystrophin是基因治疗的关键问题。研究团队所解析的结构显示,在dystrophin上占全长不足1/10长度的CR区域(cysteine-rich domain)是dystrophin参与DGC组装最核心区域。这为设计潜在更合理有效的micro-dystrophin提供了重要参考。未来,这个结构所提供的重要线索,或许能为肌营养不良症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西湖实验室开拓学者万里、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毕业生葛霄飞、西湖大学博士生许祺奎、西湖实验室副研究员黄高兴宇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西湖大学特聘研究员吴建平、闫浈为本文共同通讯作者。美国爱荷华大学Kevin P. Campbell教授和杨天帝博士参与了该工作。西湖大学冷冻电镜平台、高性能计算中心、质谱平台以及实验动物中心为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该研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委、西湖大学和西湖实验室的经费资助。


从左至右:吴建平、闫浈、万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2-23 10:59:04 | 显示全部楼层
Cell报道西湖大学张兵团队最新研究

       12月14日,西湖实验室张兵团队在 Cell 发表题为“Intermittent Fasting Triggers Interorgan Communication to Suppress Hair Follicle Regeneration”的论文,指出间歇性禁食(Intermittent Fasting)会诱发激活的毛囊干细胞凋亡,从而抑制毛囊再生和毛发生长。间歇性禁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轻断食。

       这项研究成果表明,当下非常火的“16+8”限时进食和隔日禁食方案,会通过选择性地诱导活化毛囊干细胞凋亡,进而抑制毛囊再生,导致毛发量减少。更重要的是,他们还在49名志愿者身上开展了为期12天的间歇性禁食临床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间歇性禁食让志愿者的头发生长速度下降了18%,而且重新长出来的头发也更细。

       间歇性禁食即轻断食,研究显示,轻断食有助于减重,还可以改善代谢健康、减轻炎症、提升注意力,但鲜有提及其对人体可能的负作用。张兵团队主要研究系统性生理变化如精神压力,代谢,衰老对各类成体干细胞的调控机制。在哈佛大学博士后研究期间,张兵曾发现精神压力导致白发的生物学机制,成为Nature 2020年度“十大科学发现”之一。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特聘研究员张兵为论文的通讯作者,博士研究生陈晗、刘超和崔诗遥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本研究得到了西湖大学医学院郑钜圣团队和西湖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张菊芳团队的大力支持与合作。在此,团队也感谢Ya-Chieh Hsu、Yejing Ge、马秋富、何丹阳、李党生和陈婷在论文投稿过程中的宝贵帮助。同时,感谢西湖大学实验动物中心、质谱与代谢组学平台、高性能计算中心、流式细胞术平台、基因组平台和显微镜平台所提供的技术支持。本研究的部分资金来源于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2170850)、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2024SSYS0031)、西湖实验室、未来产业研究中心(RCIF)以及西湖大学合成生物学与生物智造中心的资助。



张兵在一次演讲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2-23 11: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湖大学成立电子信息工程系 学科多元化发展又添新动能

       12月21日,西湖大学工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成立大会在该校云谷校区举行。来自全国各地58所兄弟院校电子信息专业的党 委书 记、院长、副院长、系主任等学科带头人齐聚西湖大学,见证这一刻。西湖大学自2018年创校以来,始终非常重视工学院的发展,围绕国家战略需求推动新工科建设。从最初的智能科学、纳米能源、环境资源三大分支起步,到2023年设立七大研究领域,该校工学院在过去六年的创新探索中不断凝练学科布局。

       近日,西湖大学工学院正式确立了“三系一中心”(电子信息工程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人工智能系及先进工程科学与技术中心)的发展格局。其中,电子信息工程系肩负着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重任,研究领域涵盖光子与光电子器件、微电子与信息技术、智能装备与系统等方向。

       正如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在致辞中所说:“西湖大学以实现重大原创理论突破和核心技术攻关为目标,自创校之初,便高度重视在电子信息领域的布局与发展。此次电子信息工程系的正式成立,既是顺势而为、水到渠成,也是学校走向学科多元化发展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西湖大学副校长、工学院院长仇旻,作为学校电子科学技术学科的带头人,六年来亲历了这一学科从零起步的全过程——聚拢了一批领军人才和极具潜力的青年学者,获批了电子科学与技术博士学位授权点和电子信息工程本科专业,也涌现了一批前沿创新成果和关键技术突破。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他在致辞中说,新成立的电子信息工程系,必将肩负起推动科技创新、培养卓越人才的使命,成为西湖大学连接中国与世界、当下与未来的重要桥梁。成立大会上,兄弟院校的代表是嘉宾,是同行,更是伙伴。对于今天刚刚成立的“后辈”院系,他们毫无保留地分享经验,也毫不见外地提出建议与期待。

       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院长陈红胜,是西湖的老朋友。两所大学不仅地理位置非常近,也早在六年前开始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二十分钟车程,近水楼台先得月。”他以一句玩笑开场,接着用一个个鲜活具体的故事,回顾两校之间的紧密连接。

       另一位老朋友——中国科学院院士崔铁军教授,也在过去多次学术交流和合作中,看到了工学院的快速发展。他和陈红胜的期待如出一辙:期待你们,在电子信息工程领域持续深耕,为解决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贡献智慧;期待彼此,携手在科学研究、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优势互补加强合作。

       此外,在主旨报告环节,电子信息工程系主任谢伟教授详细介绍了学系的研究方向与未来规划。电子科技大学李斌教授、清华大学沈渊教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丁金闪教授、北京大学王兴军教授,也先后分享了他们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交叉研究等方面的实践经验,为我们带来了重要的启示与思路。

       会上,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和副校长、工学院院长仇旻,再次向来到电子信息工程系成立大会的每一位致谢——感谢浙江大学和复旦大学在西湖大学起步之初给予的大力支持,感谢兄弟院校这些年来毫无保留的分享与关爱,也感谢全系所有师生的大胆探索和辛勤耕耘——这些正是推动西湖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

      “我坚信,在各位同仁和青年学者的共同努力下,这里一定会绽放出独特的光芒,为国家乃至全球的科技发展贡献力量。”仇旻说。



西湖大学副校长、工学院院长仇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2-23 22:42:12 | 显示全部楼层
浙江加快高水平大学和登峰学科建设

       2023年初,浙江省提出实施“双一流196工程”,将其列为省 委省政 府的“一号工程”,为高等教育发展按下“加速键”。同年8月,浙江召开了首次高等教育强省暨高水平大学建设工作推进会。

       ]今年10月,全省再次召开高水平大学建设工作现场推进会,强调要进一步加快高水平大学和登峰学科建设,聚焦产业创新,加强省属高校与浙江大学、省实验室、省技术创新中心的合作,形成更多标志性成果。浙江省 委今年听取12所高校的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启动“双一流196工程”,给予有望冲击国家“双一流”或A+的登峰学科每年每学科1亿元的建设支持;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让高校参与省实验室和省技术创新中心的建设……

       每所高水平大学聚焦建设一个有望冲刺国家“双一流”或A+的登峰学科,省财政提供每年每学科1亿元的建设补助。多所浙江省属高校牵头或参与到省实验室的建设中。温州医科大学共建瓯江实验室;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与之江实验室共建浙江省人工智能学院;浙江工业大学与白马湖共建能源与碳中和科教融合学院;浙江农林大学和浙江科技大学与湘湖实验室签订合作协议……

       让高校在省高能级科创平台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2023年2月浙江省召开的“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动员部署会就已经明确。建设高水平大学,大力实施高等院校“双一流196工程”被列入实施重大科创平台提能造峰的重要一环。信号很明确——建设“双一流”,不能简单理解为“争帽子”问题,根本目的是补齐高校对科技创新贡献度不足这一短板,引领大学更好支撑浙江高质量发展。

       “让更多高校牵头或参与省实验室、省技术创新中心等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发挥学科和人才集聚优势。”省科技厅基础处相关负责人说,此举可强化不同高校的核心学科特长,助推更多省属高校冲击“双一流”。借助更灵活的体制机制,高校还可以更高效地开展关键核心技术科研攻关,以及与企业联合攻关产业发展中的科技难题。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7-23 00:06 , Processed in 0.058383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