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5-8-31 12:35:0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旧唐书-地理志》:“上阳宫,在宫城之西南隅。南临洛水,西拒谷水,东即宫城,北连禁苑。宫内正门正殿皆东向,正门曰提象,正殿曰观风。其内别殿、亭、观九所。上阳之西,隔谷水有西上阳宫,虹梁跨谷,行幸往来。皆高宗龙朔后置”。 《唐六典》:“上阳宫在皇城之西南。(苑之东垂也。南临洛水,西拒谷水,东面即皇城右掖门之南)东面二门:南曰提象门,(即正衙门。)......其西则有西上阳宫,(两宫夹谷水,虹桥以通往来。)” 《两京新记》:“上阳宫在皇城西南,东苑前苑东垂,南临洛水,西亘谷水” 《唐会要》:“上游于洛水之北。乘高临下。有登眺之美。乃敕韦机造一高馆。及成临幸。即令列岸修廊。连亘一里。又于涧曲疏建阴殿”。 《新唐书》:“上阳宫在禁苑之东,东接皇城之西南隅。” 《唐两京城坊考》:“上阳宫在禁苑之东,东接皇城之西南隅,南临洛水,西拒谷水,东面即右掖门之南, 北连禁苑。” 《通鉴》“唐纪”,高宗调露元年:“司农韦弘机作宿羽、高山、上阳等宫,制度壮丽。上阳宫临洛水,为长廊亘一里。宫城,上徙御之。”①胡三省注:“《统纪》云:驾幸东都,韦弘机所造宿羽、高山等宫,乘高临深,有登眺之美,乃敕弘机造高馆,及成,临幸,即上阳宫也。 从发掘的情况来看,该园林遗址布局谨严,构思精巧,廊房水榭,错落有致,山石池水,自然成趣,充分体现了唐代高超的造园艺术。考古发掘出来的上阳宫园林遗址有廊、房、水榭基址,这与文献中“列岸修廊”的记载相符。遗址出土的大量黄、绿琉璃瓦和精巧玲珑的铜制建筑构件,遗址出土的大量黄、绿琉璃瓦和精巧玲珑的铜制建筑构件,考古发现的上阳石蟾蜍水口、琉璃瓦当等,反映着其建筑的雕饰精丽,其雕梁画栋之精丽。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水池淤土中出土的一件璃首,用整块青石精雕而成,龙首形神兼备,栩栩如生,可谓唐代石雕中的精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