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4-4-8 08:47:48
|
显示全部楼层
陈昊:“东风”三品牌今年挑战50万辆,产业革命时代创立新品牌是可行的
《晏会厅》是搜狐出品的一档高端访谈栏目,由搜狐网副总编辑晏成先生对话汽车、财经、科技等行业领军人物。本期对话嘉宾为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昊。
嘉宾观点
1、eπ 007这款车我认为时机、价格都“刚刚好”。我们既不搞技术堆积,也不搞哗众取宠式的技术炫技、让消费者做小白鼠。
2、我们在大东风体系下发展自主乘用车,通过东风风神、东风奕派、东风纳米的布局,希望若干年后,大家要买一辆中国自主品牌的乘用车时,能够首先想到“东风”大品系。
3、中国市场未来还有很长一段油电并行的时间,不要一说起油车就好像是一个老态龙钟的东西,短期内不能放弃油车,而且还要去加强。
4、鉴于历史品牌迁移成本高昂,在产业GM时代,创立并运营一个新品牌是切实可行的。
5、东风风神、东风奕派、东风纳米这三个品牌,今年销量希望挑战50万辆。
6、做营销总是要去挑战各种不可能。重回营销一线,最关注四个方面:商品、品牌、渠道、文化。
7、对经营层来讲,要更多地放下包袱,大胆地向新能源车投资和转型。
8、在当下,在央企做自主、做新能源,还有什么职业比这个更自豪、更让你能够发挥自己强项的?
“有人认为东风新能源布局慢了,但作为国家队,我们更需要谋定而后动,后发而制人。”2024年3月14日,东风旗下奕派品牌首款新车eπ007上市。这是陈昊再次以营销负责人身份站在第一线的关键时刻。
去年 8 月,东风公司宣布实施东风乘用车新能源“跃迁行动”,并调整东风自主乘用车事业管理体制,“东风”品牌旗下的东风风神、东风奕派、东风纳米三大商品品牌由总部直接运营,总部LD亲自下场,其中,陈昊分管营销和销售工作。
按照东风的说法,“公司高层挂帅出征,集团总部上阵打仗”,举全集团之力发展“东风”品牌。
在集团内部,东风风神、东风奕派、东风纳米三个商品品牌的定位和区隔相对清晰:
东风风神依旧是东风自主乘用车的“长子”,主打10万-20万价格区间;
东风纳米定位“国民纯电品牌”,在8万-12万元价格区间内面向主流消费者、工薪阶层;
东风奕派被定义为“主流科技电动品牌”,瞄准15万-30万元中产阶级主流市场。
经过大刀阔斧的革新,东风自主乘用车的新能源形象逐渐立体化。
外界能够感受到东风做强自主板块与新能源转型的魄力和决心,但依旧会有疑惑,甚至是质疑:“东风”真的有必要做三个品牌吗?东风风神为何还在坚持做燃油车?同时运营东风奕派、东风纳米两个几乎全新的品牌,胜算有多少?
更重要的是,经过半年多的调整、磨合,东风是否找到了自己的节奏?
在东风奕派eπ007上市前两天,陈昊接受了《晏会厅》独家专访,他带我们逛了东风奕派、东风纳米在武汉的展厅。
陈昊说,他自己更愿意到一线和客户、销售顾问们聊一聊。也是在一线探店的过程中,我们逐渐理解东风的决策,无论是东风奕派还是东风纳米,它们呈现出的氛围和过去的“东风”,不一样了。
不一样,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以下是《晏会厅》(下称 “YAN” )与陈昊的对话:
三个品牌,有必要吗?
YAN:3月14日正式上市的eπ007是东风奕派的第一款车型。这款车的竞争力是什么,在主流市场里能不能“打”?
陈昊:eπ 007这款车,我认为“刚刚好”。我们既不搞技术堆积,也不搞哗众取宠式的技术炫技、让消费者做小白鼠。价格上,消费者也会觉得这个价格刚好适中。我们在正确的时间把一款消费者刚好认为比较合适的车交到消费者手中。
YAN:去年8月,东风对整个自主乘用车进行调整,风神、奕派和纳米统一到“东风”品牌,从独立的品牌变成产品系列,这么理解对吗?
陈昊:对。去年8月东风乘用车实施新能源“跃迁行动”之后,东风在整个自主新能源乘用车的发展格局基本成型:定位豪华市场的是猛士,高端市场的是岚图,主流市场的就是“东风”。在“东风”这个品牌下面,我们有三个品系:
一是原有的东风风神品牌,会继续向智慧、悦享的方向去发展,未来更多地会投放燃油车、节能车包括PHEV。
二是“国民纯电品牌”东风纳米,是定位在8万-12万元左右面向主流消费者、工薪阶层的纯电品牌。现在规划一年一款新车,明年会出来第二款车,今年的第一款车要快速上量。
三是东风奕派,定位“主流科技电动品牌”,在15万-30万元中产阶级的主流市场里,布局纯电、增程式这些新能源车型。
整体布局非常清晰,下一步更多的是把这些布局一步一步落地。
YAN:接下来东风风神这个品系会怎么走?
陈昊:东风风神毕竟是东风自主乘用车的“长子”,已经有十几年的历史了,未来我觉得东风风神一方面是把燃油车做好,同时也要坚定地向新能源转型。
我们预测,中国市场未来还有很长一段油电并行的时间,特别是目前在部分补能不便的地方,燃油车仍有市场价值,所以我们不会放弃燃油车;同时,随着新能源的发展,我们会把新能源车逐步导入到东风风神的产品系列,包括PHEV、纯电车型。东风风神产品未来的定位大概是十万-二十几万这个价格区间,但渠道上会更加下沉。
YAN:以前我们提到东风,首先指东风集团,其次会想到东风风神,现在整合之后不一样了,怎么理解“东风”?“东风”品牌未来会是什么?
陈昊:“东风”,它既是一个企业品牌,也是一个产品品牌。某种程度上“东风”这个品牌能够代表整个东风,可以说是中国汽车的根和魂。
我们现在就是在大东风体系下发展自主乘用车,通过东风风神、东风奕派、东风纳米的布局和发展,希望若干年后,大家说要买一个中国自主品牌的乘用车的时候,能够首先想到“东风”大品系,再看具体需求。
比如想买个燃油车,那可能就买东风风神;想买一辆 售价10万左右的代步车,那就买东风纳米;想买一辆更加科技、年轻化的汽车,那就买东风奕派。这是我们希望能做到的。
YAN:风神、奕派、纳米从三个独立品牌整合到“东风”主品牌,但是可能也会有人觉得,需要分成三个品牌吗?
陈昊:有很多人问过我,有必要做三个品牌吗?我们当初做这个决策的时候,面临的最大困惑就是,东风风神已经被认定为一个燃油车品牌。油车包袱越重的品牌,在向新能源转型过程中压力就会越大,迁移成本太高。
当然,你可以像比亚迪那样,尽快把所有产品从燃油车100% 转成新能源,但如果你的产品不足以支撑走这条路的话,那我们觉得先独立一个品牌和渠道,这样可能是比较现实的。
历史品牌迁移成本高昂,在当前产业革命的时代背景下,创立并运营一个新品牌,其成功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YAN:我们刚才看了东风纳米01,我觉得这款车跟东风奕派完全不一样,是另外一种感觉。
陈昊:所以你现在就能理解我为什么做两个不同的品类、不同的渠道了。对吧?
YAN:对。
陈昊:进东风纳米展厅的客户群和进东风奕派展厅、东风风神展厅的客户群都不一样。而且不只是产品价格的差异。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有自己的个性,你需要更多地讨好TA,或者TA一看你这个东西就知道这是TA想要的,那就成功了。
用户知道这是东风的汽车,我觉得就足够了。东风纳米、东风奕派和东风风神之间是什么关系,这对客户来讲不重要,TA也不会去思考这个问题。
YAN:在销量方面,集团对“东风”品牌有没有一些要求?
陈昊:我们希望到2025年,整个东风自主新能源销量能够突破100万辆,所以今年力争把东风所有新能源车朝着挑战100万的目标去努力。那么东风风神、东风奕派、东风纳米这三个品牌,我们希望突破50万辆的销量。
YAN:这50万辆里谁占比多一点?
陈昊:短期内可能还是东风风神。
YAN:其次是东风纳米?
陈昊:对,东风纳米,然后是东风奕派。我们希望挑战这个目标。这既是我们的野心,也是行业发展给我们的动力,因为规模非常重要。
YAN:一年推出两个全新品牌,这也是一大挑战。
陈昊:是。挑战很大,但机会也很大,我觉得做营销总是要去挑战各种不可能。
反对杀鸡取卵式的价格战
YAN:2024年是不是近二十年最卷的一年?
陈昊:身处其中,感觉确实每天都这样忙忙碌碌,几十年来也都是这么过来的。
YAN:我经常被问到一个问题,就是现在什么行业是最好的,我的回答经常就是汽车行业已经是最好的了。
陈昊:是,从国家层面来讲,确实汽车行业刚好面临产业革命;体量大,去年增长了11%……这么庞大的汽车产业,能实现两位数的增长,对我们来讲还是很幸福的。
YAN:今年的价格战来得比去年更猛烈。一开年,比亚迪推出秦PLUS荣耀版一下子把新能源A级车的门槛打到了7.98万元,这无论是对电动车还是燃油车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这种价格战的压力应该也会传导到您分管的“ 东风”品牌上,不知道您是怎么看的?
陈昊:从企业经营来讲,价格战确实带来一定的挑战。如果你降成本的速度跟不上终端销售价格下滑速度的话,你盈利的高度肯定会打折扣。但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来讲,能够花同样的价格买到性价比更高的产品,显然是一件好事。
对我们东风来讲,首先我们不惧怕价格战,某种程度上,良性的价格战可以更进一步倒逼技术升级,倒逼企业去提升自己的规模和效率。我们接受价格下滑的现实,但同时我们也反对杀鸡取卵式或者说杀敌八百、自损一千的价格战。
YAN:3月5日,国资委主任张玉卓提出对三家汽车央企的新能源车业务进行单独考核。这对东风新能源的发展来说是不是一个利好?
陈昊:肯定是个利好。作为央企,你看准了新能源这个方向,该投入的就去投,该做技术储备的就要去做技术储备,这也是给ZY企业进一步指明了新能源车发展的方向。对经营层来讲,可以放下包袱,大胆地向新能源车投资和转型。
YAN:现在大家有两个特别难受的点:一是持续的价格战导致燃油车价格不断下降,利润不断地被削薄甚至陷入亏损;二是对电动智能化的转型投入巨大。怎么穿越这一段最艰难的时刻?
陈昊:智能化肯定是不可逆的,这一点毋庸置疑。作为一家整车企业,到底是自研还是和第三方合作,大家可能会不断调整战略和战术去适应,我觉得在整个产业的大变革中,大家更需要加强协同性。
我认为短期内不能放弃燃油车,而且还要去加强。燃油车的智能化也是一个话题,不要一说起燃油车,就好像燃油车是一个老态龙钟的东西。其实燃油车只要把它做好了,发挥它的长处,把它的智能化做得更加与时俱进,燃油车短期内依然有前途。
YAN:到2030年,您觉得燃油、混动、纯电在市场上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比例?
陈昊:我觉得短期内,燃油车完全消灭掉的可能性不大,但随着国家政策激励和消费者对电车的接受度提升,加上补能设施的完善,电车的份额到2030年会持续增长。
未来的市场格局,可能是纯电车包括PHEV占60-70%,燃油车占据20-30%左右的比例。不过这里面也取决于油价和电池价格,同时还取决于国家未来的政策方向,所以具体的比例还会有一些动态调整的空间。
重回营销一线
YAN:您时隔三年重回营销一线,有什么感受?
陈昊:我现在尽管兼任营销公司总经理一职,但基本上具体的营销策略还是他们三个品牌总自己在运营,我更多会关注四个方面:
一是商品,特别是未来的商品。
二是品牌,在新品牌层出不穷的现阶段,每个品牌的品牌调性一定要锐化,让别人能够记得住你这个品牌,要占领客户的心智。
三是渠道,现在这个时代,不光是主机厂压力大,渠道的压力也很大,而且它的成本最终还是要转嫁到主机厂。所以如何让渠道运作更高效,如何提升渠道的收益,如何去稳定和发展渠道,这也是我关注的。
最后一个核心关注的点是文化,企业的文化、做事的文化,能够快速应对市场、快速反应的文化。
YAN:在燃油车时代,东风包括东风日产的竞争力、消费者认知都是非常明确的。那在新能源时代,东风转型的优势或者底气在哪儿?
陈昊:确实,燃油车时代存活下来的品牌都带有自己的品牌溢价和锐化的品牌调性,让客户说起这个品牌能想到一些什么东西。
但在新能源时代,客户的生活方式、与车企的沟通逻辑都发生了变化,导致原来的品牌溢价急遽减弱甚至不复存在,这也是为什么市场上出现了很多新锐品牌。东风也采取了这种模式,在东风风神之外推出了东风纳米、东风奕派,包括岚图、猛士。
在这一轮激烈的产业变革中,我觉得东风的优势主要来自于几个方面:
第一,我们毕竟有55年造车的历史和经验。对汽车的理解、对品质的把控、对技术的储备,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这几年在平台、电子架构、三电系统甚至车规级芯片等等方面,我们都储备了深厚的技术。技术力是东风能够迎战市场激烈竞争的一个非常大的底气。
第二,央企背景沉淀下来了信赖、品质、扎实、稳扎稳打的风格和底蕴。
第三,五十多年来近6000万车主对我们的信任,这种信任鼓励着我们继续在这一轮变革中坚定地往下走。
我觉得这些都是别的品牌无法比拟的优势。
YAN:大家看到的是产品的转变,实际上背后是整个制造链的转变。
陈昊:对,从商品企划,到采购、制造,再到全价值链、供应链,我们还有自己的零部件集团、电驱动公司甚至软件公司,渠道上东风南方、东风卓联两大经销商集团在新能源转型过程中都对我们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这些背后的东西其实都是别人看不到的竞争优势。
YAN:东风风神、东风奕派、东风纳米这三个品牌的产品定义、营销打法包括渠道、售后等等,和整个大东风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哪些东西是独立的,哪些是通用的?
陈昊:商品企划、研发是整个集团统一。采购、生产也是集团的几个工厂共通,不是各自品牌独立管理。
三个品牌的客户运营、市场营销、售后服务、渠道建设、网络发展等等都整合到乘用车销售公司。在这个公司里,三个品牌又独自面向不同的客户群、采用不同的渠道,但中台和后台比如人力资源、财务、信息系统又是统一的,甚至三个品牌的售后服务基本都是由一个后台的售后团队负责。这样能够提升整个决策效率和公司的运营效率。
YAN:您以前在合资公司,现在在做自主新能源,将来回头看现在这个阶段,会不会觉得这一代的汽车人还是很幸运的?
陈昊:是的。原来在合资公司我们更多是做学生,特别是前期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包括基本的逻辑、工具方法、严谨的理念等等。但现在在东风自己独资的公司,随着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决策速度越来越快,我们自己决策的决断力会更强一些,更能够把自己的想法、意见继续实施下去。
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能够看到团队的成长,看到这个时代的进步。
YAN:您经历了中国汽车市场的高速成长,如今面临百年不遇的行业变革。
陈昊:是,在一个高速成长,而且充满变革、充满希望的行业,尽管竞争压力大,但竞争越大越能够发挥你的潜力。
所以我经常跟我们的同事说:当下,在央企做自主、做新能源,还有什么职业比这个更自豪、更让你能够发挥自己强项的?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