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4-4-9 09:37:15
|
显示全部楼层
尤峥:与华为将创新合作模式,「卷」的底层逻辑是技术创新
嘉宾观点
1、东风与华为的合作聚焦技术创新,不会采用已有的HI模式或鸿蒙智行模式,而将创造新的模式。目前宣传节奏已经定好,届时会联合华为共同宣传品牌和技术。
2、「卷」的底层逻辑就是技术创新。车企要敢于参与价格战,但如果只是「卷」价格,而不积极通过技术创新去降本和提升客户体验,最后只会失血然后「死掉」。
3、汽车央企新能源车业务单独考核,会使得新能源车赛道的自主创新更加突出,目标更加明确。在打好电动化、智能化的技术底座后,东风下一个投入方向一是将聚焦制造环节的降本,二是营销模式创新,最终目标是要做出爆款。
4、中国的新能源技术反向输出到合资企业,已经初现端倪。对东风来说,合资企业可以用我们的平台打国外市场,也可以用来布局国内的新能源产品,与大众、小鹏或者说Stellantis、零跑的合作模式是一样的。
5、今年岚图树了高目标,销量目标10万辆,不包括出口。在整个市场加速向头部集中的当下,翻倍的销量目标,会对内部创新起到刺激作用。
6、猛士下一步聚焦扩大品牌声量,要在越野领域做豪华品牌第一;预计在今年年底推出第二款车型。
7、中国新能源车(包括纯电和PHEV)的市场份额未来可能会达到60%。燃油车不会消失,而是会向HEV和PHEV发展。
2024年,注定是汽车市场不平静、不平凡的一年。一开年,比亚迪率先推倒了降价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使得其他车企被迫卷入新一轮价格战。
有人说,2025年将是汽车行业的决战之年,而有的车企高层对《晏会厅》给出了更激进的判断:这个节点会在今年提前到来。
车企普遍面临着关键一战。对东风来说,亦是如此:当自主品牌借势新能源车赛道集体冲锋、合资品牌退守,东风的崛起,在于自主,在于新能源;同时其央企「国家队」的角色定位,也要求东风要在这场新能源车的「换道超车」中肩负起更大的使命。
东风想要、也需要大干一场。实际上,东风过去几年中一直在排兵布阵,加速向新能源转型。尤其是去年,东风发起了多项力度空前的改革调整:发布「转型升级三年行动」目标,实施东风乘用车新能源「跃迁行动」,集团一体化管理「东风」品牌下东风风神、东风eπ、东风纳米三大产品系列品牌;实施东风新能源「跃动工程」,成立研发总院,构建「1+n」研发体系,聚焦新能源转型升级,深度整合集团研发体系及研发资源,全面提升研发效能……转型的决心可见一斑。
2024年,是东风自主乘用车新能源转型极关键的一年。根据规划,2024年,东风将实现自主乘用车主力品牌全新车型100%电动化;2025年将达成「自主新能源汽车销售百万辆」的目标。
2023年4月,尤峥代表东风提出「东风转型升级三年行动」
东风全面反攻新能源的底气在哪儿?身肩品牌向上重任的岚图和猛士,如何应对市场激烈的竞争?《晏会厅》来到武汉,对话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尤峥。
尤峥1990年加入汽车行业,长期在一汽体系内,在一汽-大众有过十余年工作经历;2018年,尤峥从一汽调任东风,如今负责分管研发和岚图、猛士两大品牌,以及「东风」品牌的前端商品企划。
在一个上午的拍摄中,我们能明显感受到尤峥对产品的高关注,譬如他非常熟悉猛士和岚图几款车上的设计细节和各项参数;在原定的采访行程结束后,尤峥还临时起意,带着我们实地试驾岚图梦想家和追光。
谈及技术,尤峥如数家珍。他告诉《晏会厅》,目前东风已经完成了电动化的全面布局,正聚焦于打造下半场智能化的技术底座。他透露,今年以来岚图、猛士与华为宣布的战略合作,「瞄准的就是智能化」,且将创造新的合作模式。
显然,对于这场关乎未来的战斗,东风给出的核心破局之道在于技术创新。正如尤峥所说,「卷」的底层逻辑,就是原创技术。
以下是《晏会厅》(下称 「YAN」 )与尤峥的对话:
「卷」的底层逻辑是技术创新
自主乘用车品牌架构调整后更清晰
YAN:现在的新能源车行业,大家一边拼命地「卷」价格,一边又不断强调「卷」价格是没有前途的,那实际上大家应该「卷」什么?
尤峥:答案应该非常清楚,「卷」的底层逻辑就是你的技术创新,是不是有原创技术。对东风来讲,在讨论战略的时候,也是把技术创新摆在首位。
今年年初大家确实遇到了更加猛烈的价格战,代表性的是比亚迪的秦PLUS DM-i荣耀版,可以说重塑了8万-10万元价格区间的格局,这一点我们企业也在密切关注。
YAN:「卷」价格肯定没有前途,但不「卷」价格又是不行的。
尤峥:一方面我们要去「卷」价格,敢于参与这个竞争;另一方面,更要考虑能不能通过技术的创新、材料的创新,包括应用装备的创新,把成本做到极致、把价格降下来,同时在电池能耗、造型、智能化和品质方面给客户带来更好的体验。这两方面同时展开才会胜利,否则企业只会失血然后「死掉」。
YAN:去年8月份,东风自主乘用车事业开启架构大调整,你和陈昊总相当于要直抵一线。经过半年多时间,你自身的感受会是什么?
尤峥:初步的效果来看,我认为「东风」的品牌更加清晰了:东风奕派、东风纳米、东风风神全归属到「东风」主品牌。东风奕派主打主流市场,东风纳米主打A00级小车市场,东风风神主打经济型和入门级市场。
岚图属于高端,去年销量突破了5万辆,12月突破了1万辆,我觉得这个关口过得很重要。今年岚图的销量目标是10万辆,一旦达到这个规模,我们品牌和成本、渠道的竞争力包括新技术的载体会大幅提升和扩大。
豪华猛士则是去年刚量产和交付,今年我们给它设的目标是6,000辆,包括出口。如果这个目标实现,东风无论是在主流市场的「东风」品牌,还是在高端、豪华市场的岚图、猛士,都会有成果出来。
「为什么不能再升级一个模式呢?」
与华为将创新合作模式
YAN:你现在也分管研发总院,那目前东风规划的技术创新方向或者说重点板块是什么?
尤峥:国内电动车行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这么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全面的电动化,第二个阶段是从去年年底开始的在电动化基础上的智能化。
在第一个阶段,我们必须在平台、动力总成、电子电气架构包括三电等核心部件方面拥有自主产权,这是一家企业的核心,是你能够行稳致远的基础。在这个方面,东风已经完成了布局,而且「三电」核心资源布局的近地化率超过70%,已经在武汉全面批量生产了。
在平台开发方面,东风打造了三大电动化平台
比如电机方面,从45kW到200kW电机,再到储备的300kW电机……我们全系列电机都是自主掌控,而且都是扁线电机。像小米汽车发布的27,200rpm的(电机转速),我们已经掌握了。比如底盘方面,我们在研究底盘性能的时候对标的就是奥迪、保时捷这些高端车;再比如固态电池作为下一代动力电池的重要发展方向,我们也在研究。
那到了下半场,能不能行稳致远的一个更关键的制高点就是智能化的布局。
YAN:电动化之后,消费者在不同品牌、不同车型的产品层面能感知到的差异化并不大,真正差异化的点在于智能化。
尤峥:对,其实我们和华为的合作瞄准的就是智能化。我跟余承东(编辑注:华为终端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董事长、智能终端与智能汽车部件IRB主任)和徐直军(编辑注:华为副董事长、轮值董事长)都在谈:我们能不能针对技术创新,创造一个新的模式?
比如华为的鸿蒙系统,相比直接搭载在我们的车上,我们为什么不能再升级一个模式去做呢?我们能不能针对猛士、岚图这两个品牌,创新出适合越野、适合高端的模式?对这一点,他们也表示认可,所以现在这个项目应该说推进得还是比较顺利。
今年以来岚图、猛士先后与华为达成战略合作
YAN:大概是什么节奏?
尤峥:品牌的宣传节奏已经定好了,我们会联合华为共同宣传我们的品牌和技术。
YAN:双方是会各出一个研发团队一起工作吗?
尤峥:我们会建立一个「项目屋」,东风这边的项目团队包括研发、市场和品牌团队。希望到共同发布的时候,会给大家带来惊喜。
新能源单独考核更突出自主创新
自主技术反向输出合资「已经开始」
YAN:3月5日,GWY国资委主任张玉卓在集中采访活动中提出将调整政策,对三家ZY汽车企业进行新能源汽车业务的单独考核。这个政策对于猛士、岚图和整个东风来说,是不是一个大的利好?
尤峥:以前整体考核考核的是你的利、量、市占率,这样的话实际上东风合资的结构占比比较高,并没有把自主业务突出出来。那如果分开考核,一个是考核传统燃油车赛道,转型速度怎么样;一个是考核新能源车赛道,那就会更加突出自主创新这一块,目标会更加明确:
在新能源车这个赛道,要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这个目标导向下,首先考核的是投资的高效率,就是向前瞻的、战略性的新兴产业方向投资。
对东风来讲,我们投资的约65%都投向了新能源技术,这是投资强度方面;投资方向上,我刚讲过了电动化和智能化的技术,那打好这些技术底座之后,就是我们下一个环节:一是制造环节如何降本;二是营销模式创新,通过联合华为、腾讯、国网等生态创造新模式,最终目标是要做出爆款。一个爆款对企业的拉动效果是最明显的。
而且,一旦新能源车赛道真正起来了,反过来合资品牌也会去推进自身的技术创新。我认为合资品牌从大的战略来讲,不会放弃中国市场这个汽车工业里最大的一块蛋糕。在合资品牌的战略规划里,他们会加强在华的本土化战略:用中国的研发速度和技术、用中国的方案去做在中国市场的合资品牌,比如大众和小鹏、Stellantis和零跑的合作,都是非常强的信号。现在中国新能源技术反向输出到合资企业,也已经初现端倪了。
YAN:那现在东风研发总院有没有跟比如东风体系内的合资公司外方一起,做一些针对合资产品的研发和改进?
尤峥:(相关工作)我们已经开始了。其实去年年底,东风的研发体系进行了改革,不再是以前风神、启辰、柳汽等各个自主品牌都有各自研发体系的模式,而是统合起来成立了研发总院。研发总院负责研究平台、架构、模块甚至一些先行技术,同时赋能各个子公司板块:子公司在这个平台基础上进行上装开发及适应性开发,这样效率是最高的,我觉得这个改革的成效会在未来一两年显现出来。
东风实施新能源「跃动工程」,成立研发总院
在核心动力总成包括氢能方面,我们走在前面。合资企业现在看到我们了,那能不能用我们的平台搞一个车卖到拉美、南美?这方面的工作我们已经开始了;造型方面,随着这两年我们能力起来了,合资企业也在用。也就是说,合资企业可以用我们的平台打国外,也可以用来布局在国内的新能源产品。模式上,我觉得和大众、小鹏或者说Stellantis、零跑的合作是一样的。
猛士要做豪华越野第一
岚图今年年销目标10万辆
YAN:我觉得猛士的标签非常鲜明。
尤峥:我们上次做了一个品牌印象的调查,大数据给出的词:岚图是舒适、豪华,那下一步我们要把岚图的科技标签打出来;猛士是科技、豪华、越野,非常鲜明,下一步我们就聚焦怎么扩大品牌声量。(猛士917)这个车足够好。
YAN:未来三到五年,你觉得猛士应该做到什么状态?
尤峥:给猛士定位的话,就是要在越野这个领域做豪华品牌第一。因为猛士作为越野军车第一品牌的标签已经树起来了:2002年,我们就开始造军车猛士,到现在猛士300已经是第三代了,这么多年也显示了我们产品的高可靠性、高越野性,因为战场上有很多极限状况,但我们的车是不允许任何抛锚的。
2005年,当年苗圩部长(编辑注:工信部原部长,曾任东风公司总经理)提出,就像一汽把红旗打造豪华品牌一样,东风也可以把猛士在越野领域做成豪华品牌。所以现在我们是完成了第一个小目标,我们也会继续在豪华越野领域打造东风猛士这个品牌。
YAN:量的方面呢?
尤峥:量的话,我认为未来可能三到五年的话,我们要达到5万辆。当然,要实现这个目标,不能只有一款车型,目前我们第二、三款车型都已经在线了。今年年底第二款车型就会推出,我们会加长200mm做一个重装堡垒的行政版,让后排空间更大一些,在城市使用场景有足够的舒适性。
YAN:岚图今年的销量目标是10万辆?
尤峥:国内10万,不算国际。
YAN:去年的5万是包括了国内和国际?
尤峥:对。
YAN:那压力很大,不只是翻倍。
尤峥:其实树了高目标。我前一段时间看了《华为的精神原子弹》,书里提到,当年任正非在最初创业的时候提出了很多目标,比如最后ICT企业可能就剩两三家,再比如鼓励他的员工买房子,说他的员工就应该在生活上不用发愁。
今天来看这些目标,其实都实现了:华为确实做到了ICT行业的头部,员工也随着在北上广深这些城市的房价升值,不用再为基本的生活发愁了。
所以我现在重新认识,有的时候看着不可能的目标被设计出来之后,对内部的技术创新包括团队、商业模式创新,反而会从外界起到一个刺激作用。
YAN:如果瞄着现在电动车渗透率多少、市场规模多大那样去制定目标,一味地精打细算,可能没有大的发展对吧?
尤峥:那这样就完了,你根本达不到市场前三,因为现在整个市场Top5的集中度越来越高了。
YAN:从体制来讲,岚图是不是整个东风里比较灵活的?它是核心员工持股。
尤峥:对,10%。我们最初想设计的就是外延式发展,用市场化的运作手段,去实现高端细分市场的成功,所以管理团队包括员工都是市场化聘任的。
去年,岚图也是国资委授予的「双百企业」,在武汉经开区也是隐形冠军企业,对当地经济的拉动作用非常明显:去年岚图销量5万辆、平均成交价格32万元,那简单来算就是160亿元。而且作为一个高端品牌,岚图也拉动了上游的电池等零部件向高端化发展。
YAN:所以还是要稳扎稳打,不能是始终流血做业务。
尤峥:我始终认为,如果基盘不稳就去卷入价格战,这是条不归路。但怎么聪明地打这场仗、把这场仗打赢,那是需要企业动脑筋的。
预计新能源车份额或达60%
今年车市会有3%-5%的小幅增长
YAN:燃油、混动、纯电这几种技术路线,你觉得未来会怎么发展?
尤峥:去年新能源车市场(包括纯电和PHEV)整体份额大概是34%。我自己的判断,不一定准确,中国新能源车的市场份额未来可能会达到60%。
至于燃油车,我认为它未来也不会消失,而是会向HEV和PHEV发展。因为燃油车的平台是装发动机的,发动机改成PHEV的话是有先天优势的。
YAN:所以现在是个混战,我是觉得所有主流产品全面的混动化,今年是一定要完成的。其实我们的购置税政策也快速推动了PHEV的快速发展……
尤峥:但其实政策本质是希望撬动你企业的技术创新,真正在这个领域进行底层技术投入,要是只想靠政策去撬动销量,我觉得是走不远的。
YAN:具体到「东风」品牌来说,技术路线上具体是怎么布局的?
尤峥:东风风神用的是模块化架构平台DSMA,未来会主打HEV和传统燃油车的PHEV;东风奕派主打纯电和增程,东风纳米则主攻纯电。平台的技术底层逻辑都是电动化平台。
YAN:你怎么看今年车市接下来的一个走势,从需求端来讲?
尤峥:我觉得今年还会持续去年3000万的级别,估计会有3%到5%的小幅增长,但各个细分市场可能不太一样。
YAN:换购对新能源车市场来说应该会是一个特别有利的因素?
尤峥:我自己开的是新能源车,开过新能源车不可逆,回不去(燃油车),咱不说经济账的问题,驾驶习惯都变了。另外,从换购需求来看,你如果去三五线城市会发现,很多以前开小摩托的,现在开的全变成家用轿车了,这些车也不是新的、很多都是二手车。除了流向三五线城市,一二线城市的二手车另一个渠道是往国外流。有的车可能只开了三年才两万公里,对国外(一些国家)来说是很好的车,而且价格跌到了一半。
YAN:有没有觉得这一代汽车人还是很幸运的?大家相当于活了两辈子:第一辈子干传统汽车,第二辈子干新汽车。
尤峥:挺好,是不是?而且亲手主导设计出来这么多车,其实很有成就感。你看「东风」品牌旗下的东风风神奕炫MAX、皓极、皓瀚,东风奕派eπ007、东风纳米的纳米01,这些都是我亲自领着团队设计的;岚图的三款车,加上未来的新产品,这些都是我和卢放(编辑注:岚图汽车CEO)来做;猛士,我和曹东杰(编辑注:猛士科技CEO)的团队做……做出来了超过10款车,我觉得个人成就感很高了。
YAN:从无到有,都是自己养孩子对吧?
尤峥:对。
YAN:以前在合资的年代,品牌、车、技术都是别人的……
尤峥:(以前)你没有机会做,国外企业无论是丰田、大众、日产,它不让你做,因为核心技术是它吃饭的看家本领,你做也就是做个边边角角。不过,我认为合资体系是非常培养人的,和丰田、大众这种千万辆级企业的战略合作,是最锻炼一个人的战略思维、技术思维、市场思维和制造思维的。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