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6-6-8 11:00: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Isle 于 2016-6-8 11:06 编辑
我能理解大家对便利店的喜爱,我也很喜欢。
倡导自由市场经济的亚当斯密有一句经济学听到吐的名言:我们每天享用的食物饮料,不是出自屠夫、酿酒师或面包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对自己利益的关切。
所以其实服务态度也不是出自企业对你的喜爱,而是有利可图。
我只是想说
第一,中百这类超市在企业资本,企业结构等方面的历史包袱远比today要大,它的转型过程必然是缓慢的,对新事物的接受必然不如新兴企业,这很正常。
第二,我们就把超市当作是一个零售业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过渡状态,那么因为它开始渐渐不符合发展潮流就彻底否定它过去做出的贡献嘛?#对我就是看到有人彻底否定觉得不对#说好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呢?
第三,便利店是否一定意味着服务态度更好?我当然希望能得到更好的服务态度。但我觉得一方面是企业文化和管理的问题,我也认为中百这类企业的管理积弊已久
另一方面是社会环境,在台北逛便利店和在日本香港逛便利店给我的感觉就是不一样的,台北的店员会不断的给你说谢谢,可是听多了你也没什么服务更好的感觉,店员讲这个也不是出自本心,她也没感觉,台湾社会看起来很礼貌很温情其实也不过是因为全社会的政治正确罢了。香港的便利店给我就一种赶紧买的感觉,对了上海跟广州的感觉就更没有港台好了,我把这个理解为市场经济发展与社会文化影响的问题。
再说回today,我前两天在today买便当,店里面就一个男生店员,一个女生店员,两个人全程扑克脸,如果只看到这里当然会觉得服务不够好,可是如果能体谅这家店新张,店员工作强度大,可能正好比较累,那我们不可以相互理解一下嘛?而且本地人际交往关系氛围对这个服务态度有影响,比如良心美亚为什么限制来自大陆地区的订单?雷蛇为啥要修改大陆地区售后服务条款?苹果也修改过大陆地区保修政策?大陆都是一群不好的消费者嘛?不是吧,这个问题我也把他理解为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影响的问题。回到服务态度,也是这个问题啊。
我觉得抛开影响因素谈表现不可取。
如果一定要说这不干我的事,我只管购物时服务态度好不好,服务话术是企业的事情。这当然没错,但是相互理解一下大家都还处于一个现代市场经济发展不超过五十年的社会很难么?
至于温情牌,只是企业营销策略的问题,就是因为现在现在的目标客户群是年轻人才打青春牌,要是目标客户转换,这个牌也会变啊,不过是市场手段,又不是传家宝。
好的,说了这么多,其实我最开始只是想说,不能因为建立了共和国,就说唐朝是垃圾,这样不是正确的唯物史观,其二,不能希望秦始皇就开始搞社会主义好,不符合国情。
您说的看价格的问题,首先店员的做法肯定是不对的,但是他这样做一个是因为价格常常变化,他不能给您报错价格,这会招来投纠纷甚至投诉,二个是因为店员随身不具备机械可查,只有服务台可以查询。至于上班讲闲话这点是一定会发生的,就好像大家日常工作总会不会一下私人微信都不聊对吧。机器都不可能做到一百分的效能,人也不可能八小时全心在工作上,这一点是管理学和心理学都同意的。店员找客观理由而不首先给您道歉这一点是职前培训不到位,就是企业问题。
先想到这里,很感谢您能对我的回帖提出不同的意见,多交流总是好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