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8-1-18 09: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巴山楚仁 于 2018-1-18 09:18 编辑
对长江新城,我一直存在疑问,就是是不是过早提出了。当初武汉曾有将今天的四新一带兼蔡甸部分区域作为武汉新区的思考,曾想拍卖汉口江边老市政府给世界500强企业做总部等举措。可见武汉一直想走出老三镇,建设城市新区的探索。
估计是主观和客观的多种因素,估计搁浅了。我想大致在于武汉光谷新区范围在500平方公里,再继续学习兰州新区、重庆两江新区,中央层面是不大可能的。可见武汉历届领导不是不想规划和建设新区,但缘于多方因素,不说想不到浦东、滨海、两江的这类新区,就是后来的天府新区、贵安新区、兰州新区、西咸新区之类的新区,都申办不到。所以说这是武汉历届领导遗憾之事。
但为什么新书记要想法设法搞新区,我想大致有一下几个因素:
一则光谷新区担负着很大的产业创新功能,是典型的产业新区、科技新区。其战略新兴产业聚集是首选之地。所以光谷新区从一开始,就和天府新区不同,成都乐乐过去在东湖老是发图片来恶心一下,就是在于天府新区其实是参照了浦东的路子在走,是典型的行政新区、金融贸易新区、现代商业新区、国际文化交流新区,也是新兴住宅新区。这和光谷新区不是一个路子。
所以光谷新区不是武汉未来的浦东新区,但在产业上是武汉的硅谷、中关村。加上光谷新区一带湖泊、绿地、湿地众多,从环保因素考虑,也难以继续承载过多的人口。所以武汉继续向东,但光谷难以再增加一个城市金融、商贸、居住、国际交流等功能的新区。
而武汉经开区是典型的先进制造业新区,所以在周围在布局城市新区则受限于土地资源与周边环境了。四新显然土地面积过小,向外拓展受制于武汉经开区产业基地布局。于是只能成为武汉新型的“中央居住区”(这个概念我多年前就提及到)。
于是,武昌、汉阳都无法成为新区的承载地,自然我们只能把眼光放在汉口。随着光谷新区产业带动,江南片区几个去产业发展迅猛,前景广阔。相比之下,长江、汉江以北区域,过去产业主要依靠传统的金融、商贸、物流、服务业等。由于新型产业不足,导致这几个区缺乏产业带动力,后劲不足,与长江、汉江以南几个区相比,一个是大干快上、欣欣向荣,一个是步履蹒跚。但是,这一片还有很大的腹地。
所以,从未来发展需要,江北片区自然就是武汉新区最后的归宿了。这是从武汉整体发展的角度思考,是大局观,没有错。只是,汉口几个区都在发展金融商务区,典型的是王家墩CBD、汉正街中央服务区、江岸二七滨江商务区,以及武昌滨江商务区。都需要商务资源,都需要商业资本投资,都是嗷嗷待付。这时又抛出新区概念,势必分流有限的投资资源。我想,这才是真正有心者、思考着无法回避的。
也许这正是新书记高明的地方,通过长江主轴的打造、长江新区概念的炒作,让武汉成为媒体和资本关注的焦点,吸引更多资本来投资。至于哪家抢的多,就靠各个区的本事了。市一级只管做好基础服务,做好相关规划,如何大显神通,还是靠各个区的大神大仙了。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