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0-8-24 14:36:33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然有意义。
教育要注重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注重学用相长、知行合一,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中国非常重视对素质教育的推广,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指出,未来素质教育将从“校内教育的补充”向“校内教育重要的一部分”转变,11部委联合出台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被业内认为对游学、研学、营地教育具有划时代和里程碑意义。
马术,是一项必须由人和动物一起完成的运动,考验骑手与马匹之间的技巧、速度、耐力和跨越障碍的配合默契能力。近年来,随着马术运动在中国的逐渐推广,全方位促进儿童少年智商、情商、体商、逆商,充满乐趣、寓教于乐地为孩子提供素质教育、综合能力拓展的马术培养课程,受到越来越多的家长和教育家关注。
而武汉曾是历史上的赛马之都,城市记忆里,赛马有着深深的烙印。
大家都知道武汉有“东方芝加哥”之称,却少有人知武汉曾是超越大上海的“赛马之都”。
在旧中国,有“跑马场”的城市只有两座,一座是拥有两个跑马场的上海,一座则是有着“西商”、“华商”和“万国”三个跑马场的大武汉。当年我们的赛马产业和文化比香港、澳门完备得多。
武汉的跑马史可追溯到上世纪初叶。清末民国时期,武汉就先后建起四个跑马场,最早在租界建的一个因规模小、时间短已不被人提及,现在说的跑马场一般指西商、华商、万国。
1902年前后,英国人在今汉口解放公园路附近,兴建了“西商跑马场”,但它是“租界外的租界”,其管理权、警卫权均由外国人掌握。
据说武汉有名的地皮大王刘歆生欲入股西商,却遭到阻止。刘一气之下,于1906年,与他人在现航空路、万松园路等大片土地上,修建华商跑马场。与洋人的跑马场不同,这里不收门票,观众不分中外,一时之间生意热闹非常。
1924年,武汉商人王植夫等4人集资合股,又在现唐家墩与姑嫂树一带,修建了号称“中西合作”的万国跑马场。
1926年至1935年间,三个跑马场往往同时开赛,那是汉口马场鼎盛时期。武汉沦陷期间,只有万国跑马场还举行赛马,直至1949年武汉解放,才最后结束了武汉跑马场的沧桑过往。
1949年后赌马被禁,三大马场也相继破败。时至今日的武汉,仍然留有30多处与马有关的地名。比如现在唐家墩附近的马场角,正是因为地处万国跑马场的东南角而得名。
近20年,武汉重新开始赛马产业建设后,专业的赛马赛事从来没有间断过。
为大力发展马产业,加快推进我市速度赛马赛事转型升级,打造世界级赛马之都,按照省关于推进鄂疆马产业合作及速度赛马彩票试点有关工作部署,特制订武汉马产业发展及速度赛马赛事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
这个马术公开课试点,就是三年行动计划的一部分。
按照文件精神,由武汉发展马产业打造“赛马之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武汉市体育局主办、武汉赛马赛事开发管理有限公司执行的“小小骑士进校园”马术公开课结合我市中小学生体育类兴趣课试点工作,通过一系列青少年体验、培训活动,重点推进本地区学校学生马术运动开展,进一步探索学校马术运动普及的新模式和校园兴趣课程的建设,更好的提高学生体育科学素养,达到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目标。在武汉地区更好地推广普及马文化。
随着“小小骑士进校园”马术公开课这一系列活动的全面展开,能够使马术成为一项新的教育资源,通过小班授课,培养孩子的沟通与协作能力;通过体验教学,培养孩子的爱心与勇气,全面提升孩子的综合素养,更好地推进武汉青少年马术运动专业化、标准化、持续化的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