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2015612dhuhi

[中江新闻] 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环评报告书全本摘要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1 14:53:15 | 显示全部楼层
(6)车辆

跨座式单轨车辆集中了大量的系统设备,设计制造周期较长,车辆招标工作要尽可能提前,确保车辆按时供应。

2016 年9 月初,2 号线一期工程开工;2018 年9 月底,车站土建主体工程全部完成;2018 年10 月底,完成轨道梁架设;2019 年3 月底,供电系统安装调试完成; 2019年9 月底,全线系统联合调试完成; 2019 年10 月初,开始通车试运行; 2019 年12月底,开始正式运营。

工程实施计划图见表2.1-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1 14:55:01 | 显示全部楼层
表2.1-13   工程建设进度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1 14:55:38 | 显示全部楼层
5、主体工程施工布置

(1)车站施工场地布置

施工场地主要布设在车站下方及周边,利用车站周围的拆迁空地和公共设施用地,桥下等区域,由于区间高架工程施工较为集中,施工场地应考虑施工便利、并尽量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等因素。

根据主设资料和工程实际情况,本工程施工生产生活区基本按照1 个车站(不含地下站)加1 段区间设置1 处生产生活区,共计10 处,每处占地面积约1.81hm2,总占地面积18.08hm2,均为临时占地。施工生产生活区布置情况见表2.1-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1 14:57:29 | 显示全部楼层
(2)车辆段与施工场地布置

车辆段施工在工程永久占地范围内进行,用地控制面积为23.87hm2。车辆段主体工程施工时不新增临时用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1 14:58: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2015612dhuhi 于 2021-12-21 14:59 编辑

6、临时工程施工布置

(1)轨道梁生产基地
本线主要采用连续刚构轨道梁,轨道梁由预制段和现浇段组成。预制部分采用工厂集中预制,现场架设后现浇成连续体系。本工程设置轨道梁生产基地1处,根据主设资料,位于梦溪车辆段内东南角,紧邻现状宁芜高速,占地为矩形,场地长约300m,宽约110m,总占地面积约3.30hm2。

(2)施工生活区布置
本工程施工生活区结合各主体工程施工场地一起布置,不单独新建施工生活区。

(3)施工便道
本项目位于芜湖市城区内,城区内市政道路非常发达,可直接利用市政道路,无需修建施工道路。

(4)弃渣场
工程土石方挖填总量206.07 万m3,挖方63.45 万m3(表土剥离15.74 万m3),填方142.62 万m3(表土回覆15.74 万m3),借方88.34 万m3,弃方9.17 万m3(统一运至芜湖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指定的建筑垃圾消纳场)。

(5)取土场
工程共设置取土场1 处,地理坐标(E118.595,W31.097),距本工程30 多公里,位于芜湖县津元村,以下简称“津元村取土场”,现状地形为岗地。设计取土量88.34万m3,储量约500 万m3,占地22.51hm2,占地类型为草地、林地和耕地。津元村取土场基本情况见表2.1-20,土场情况表详见图2.1-43。


(7)材料存放场
施工期间计划利用车辆段部分库房存放大宗物资和设备。本工程设置设备存放基地1 处,设备存放基地位于梦溪车辆段内的库房内,占地为矩形,场地长约100m,宽约100m,总占地面积约1.0hm2。设备存放基地利用车辆段基地,不另行临时占地。


6、施工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1 15:00:41 | 显示全部楼层
2.2 工程分析

2.2.1 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批复意见及落实情况

1、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批复意见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芜湖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办公室于2014 年底委托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编制《芜湖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及线网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铁四院于2015 年7 月编制完成《报告书》(送审稿),2015 年9 月,该报告书通过了环保部主持的技术审查会,2015 年11 月环保部以“关于《芜湖市轨道交通线网及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意见”(环审[2015]209 号)批复了该报告书(见附件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1 15:01:57 | 显示全部楼层
2、与本工程有关的规划环评批复意见

3、规划环评批复意见落实情况

(1)2 号线一期工程穿越已建、拟建大型居住区、文教区等环境敏感目标集中的区域时采用高架敷设方式。

1)系统制式选择:

①中心城区内现状常住人口总量为162 万人,2030 年中心城区总人口292 万人,其中城市人口280 万人。而地铁城市人口规模≥300 万人。

②2 号线远期高峰小时2.05(万人/小时);高峰小时断面客流大于3.0 万人/小时才选用地铁。

③目前国内地铁建设成本最低水平已接近7 亿元/km,部分城市甚至高达13-16 亿元/km,跨座式单轨投资指标在2-3 亿元/km 左右,工程造价便宜。因此,芜湖市选择跨座式单轨系统制式。

2)根据《跨座式单轨交通设计规范》(GB 50458-2008)“6.1.3 线路敷设应选用高架线。在特殊地段,经技术经济比较后,可采用局部地下线和地面线。”若跨座式单轨敷设方式由地上调整为地下形式,每公里的造价将与地铁的造价相当;同时全线噪声敏感点众多且分散,若优先采用地下敷设方式,即全线均将采用地下敷设,跨座式单轨的优势将无法体现。

3)《地面交通噪声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10]7 号)和《关于做好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环办[2014]117 号)等噪声控制要求主要是针对钢轨轮的车辆制式,而跨座式单轨车体采用橡胶轮胎骑跨在轨道梁上运行,相对于钢轨轮,噪声贡献值较小,预测值较现状增加值未超过3dB(A),因此优先采用隔声窗措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1 15:02:23 | 显示全部楼层
(2)2 号线一期工程车辆段选址已由建设规划中赤铸山路北侧调整至赤铸山路南侧,不涉及占用教育科研和居住用地,现状为苗圃,已优化车辆段房建布局,虽然车辆段周边目前暂无噪声敏感点,但已尽量将高噪声设备布设至临芜马高速侧便于后期建设规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1 15:02:38 | 显示全部楼层
(3)报告已提出线路相应用地控制区域内不新建居民住宅、学校、医院等噪声敏感目标的要求;风亭、冷却塔、主变电站周边50m 范围内无环境敏感点,并根据预测结果提出相应的达标距离要求。

(4)环评报告重点对项目实施可能产生的噪声、振动等环境影响予以评价,线路不涉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和集中居住文教区等环境敏感点,已对其影响方式、范围和程度做出深入评价,充分论证方案的环境合理性,落实相关环境保护措施。已经适当简化与有关规划的环境协调性分析、区域环境质量现状调查等方面的内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1 15:04:49 | 显示全部楼层
4、芜湖市城市轨道交通2 号线一期工程工可总体方案与建设规划对比分析总体上,芜湖市城市轨道交通2 号线一期工程《可研报告》中的技术方案与《建设规划》基本相符,局部线路方案略有变化。线路长度减少0.274km,车站数量减少1 座,主变电站数量减少1 座,工可总体方案与建设规划情况对表分析见表2.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1 15:07: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1 15: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2.2.2 工程环境影响特性分析

2.2.3 工程施工期间环境影响要素分析

2.2.4 工程运营期环境影响要素分析

2.2.5 工程环境影响综合分析及设计采取的环保措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1 15: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2015612dhuhi 于 2021-12-21 15:19 编辑

3 工程沿线和地区环境概况

4 声环境影响评价

5 振动环境影响评价

6 电磁环境影响评价

7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8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9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10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

11 生态及城市景观环境影响评价

12 环境风险评价

13 社会环境影响评价

14 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

15 环境保护措施技术经济论证与投资估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1 15: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2015612dhuhi 于 2021-12-21 15:26 编辑

16 替代方案影响分析

16.1 概 述

本工程线路总体走向、车站位置及线路敷设方式与《芜湖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6-2020)》基本保持一致。国发改委以《国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安徽省芜湖市城市轨道交通一期建设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发改基础[2016]311 号)对建设规划予以批复。同时根据《境影响评价法》要求,建设单位委托评价单位编制了《芜湖市轨道交通线网及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并得到了环保部的批复。

由于本项目敷设方式以高架为主,本次评价仅对局部线路方案进行比较,即北京路站(含)至弋江路站(含)段比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1 15: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2015612dhuhi 于 2021-12-21 15:26 编辑

16.2 局部方案比选

16.2.1 北京路站(含)至弋江路站(含)方案比选

1、沿线规划地块及现状

本段线位路途经芜湖市中心城区,沿北京东路布设,北京东路为40m 宽的双向四车道标准。北京中路道路红线宽约40m,现状宽度约32 至36m,部分路段为三幅路,无中间分隔带;少部分道路为一幅路,路中无绿化隔离带;北京中路下穿在建皖赣铁路和既有宁芜铁路、宁安城际铁路。道路两侧均为商住密集。沿线经过左岸生活、阳光绿洲、三山里小区、天门花园等居民点;经过镜湖小学、安徽师范大学等学校。该段控制点位于在建皖赣铁路、既有宁芜铁路和宁安城际铁路以及九华南路地下人防过街通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6-10 12:05 , Processed in 0.074265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