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anson908

[经济论道] 2025年武汉产业经济城建新闻综合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昨天 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LZT971228 发表于 2025-8-22 10:54
湖北省一共58人上名单了,你这个是高校数据,还有非高校数据

这个口径统计的58人也不准,至少漏掉了赵书红,挂名是崖州湾实验室,但她一直是在华农工作的,这个算湖北完全没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昨天 14: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sicros2018 发表于 2025-8-22 13:23
这个口径统计的58人也不准,至少漏掉了赵书红,挂名是崖州湾实验室,但她一直是在华农工作的,这个算湖北 ...

那你不能这样算,你这就属于都是我的,华科的那个莉莉早都跳槽去广州了,人都在广州工作,但是人事关系华科不愿意放,还是在华科,那这种你怎么判断,所以只有一个口径就是人事关系,不看工作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昨天 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长存的霍大佬也提名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昨天 14:50 | 显示全部楼层
zolor 发表于 2025-8-22 14:27
那你不能这样算,你这就属于都是我的,华科的那个莉莉早都跳槽去广州了,人都在广州工作,但是人事关系华 ...

崖州湾实验室和传统高校不一样,赵书红人事关系一直在华农,刚任的华农动物医学院院长,只是兼任了崖洲湾实验室副主任,挂在实验室名下,是为了给其撑门面,懂的都知道,这个实验室是战略考量大于实力因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昨天 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ldy418 发表于 2025-8-21 10:23
嗯,也看到了,谢谢提醒

在武汉新城买了房子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昨天 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8个科技领域“国之重器”落地湖北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22日07:48 来源: 湖北日报




第二十届“中国光谷”国际光电子博览会上,光谷企业灏存科技展台的机器人仿生手与观众互动。(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魏铼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文俊 陈熹 实习生 汪子凌

荆楚大地、创新潮涌。8月20日,省政府新闻办举办“决胜收官‘十四五’ 谋篇布局‘十五五’”系列新闻发布会“科技创新篇”。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冯艳飞介绍,“十四五”期间,湖北创新实力大幅跃升,创新力量快速壮大,创新生态持续优化,重大成果竞相涌现,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加快融合,科技创新多项指标位居全国前列、稳居中部第一。

国家实验室实现“零”的突破

“十四五”期间,湖北坚持省域创新体系一体化发展,全省创新实力大幅跃升。

湖北获批并加快建设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武汉科技集群排名从2020年的全球第29位升至第13位,科研城市排名从全球第13位升至第9位。3家国家高新区排名进入全国前50,数量全国第四、中部第一,东湖高新区排名全国第六。

在2023年度国家科技奖评审中,我省主持完成的19个项目获奖、数量全国第二,李德仁院士获国家最高科技奖。湖北区域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较2020年提升6.98个百分点,排名全国前列、中部第一。

深入构建高能级科创力量矩阵。汉江实验室获批并加快建设,国家实验室实现“零”的突破。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优化提升、深部岩土工程扰动模拟、国家作物表型组学研究3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全部开工建设,落地湖北的科技领域“国之重器”达到8个。

全国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后达到45家、全国第四,取得“总量、牵头数量、排名”最好成绩。10家湖北实验室从无到有、积厚成势,已在化合物半导体、生物育种等细分领域实现领跑。产学研有机结合的新型研发机构达到545家,数量居全国前列。湖北高校获批“双一流”建设学科32个、全国第四,科研院所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形成强大创新网络。

技术合同成交额全国第三

湖北启动实施“尖刀”技术攻关工程,打造“61020”科技创新成果体系,产出一批重大原创性、引领性、标志性成果。

科技创新成绩单不断刷新,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在基础研究方面,发现玉米水稻增产关键基因,创造平顶脉冲磁场新的世界纪录,钙离子光频标跃迁频率进入国际次级秒定义。在战略必争领域,三维闪存芯片技术实现从落后到领先的跨越式发展,北斗通导遥一体化技术将卫星导航精度提升至厘米级,电磁弹射技术成为国产航母“撒手锏”。在产业关键技术方面,自主研制的“空芯光纤”创多项光传输世界纪录,超大功率激光器、三维五轴加工机床等关键设备打破国际垄断。在民生科技方面,全球首台肺部气体磁共振成像系统成功上市,高产高蛋白玉米为我国大豆蛋白替代提供源头支撑,“稻米造血”改变我国人血清白蛋白长期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全省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2.7件,较“十三五”末增长167.4%。

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以差异化政策支持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成长,全省高新技术企业从“十三五”末的10404家增至近3万家,增长近两倍;科技型中小企业从“十三五”末的7439家增至46532家,增长超5倍,数量全国第四。知识价值信用贷、科技人才贷、创新积分贷服务企业超万家,累计发放贷款1033亿元。打造政产学研金服用“北斗七星”式成果转化体系,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从“十三五”末的1687亿元增至5500亿元、全国第三,连续4年每年跨越一个千亿台阶,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从“十三五”末的2402亿元增至5743亿元,增长139%。

全社会研发经费增长超40%

坚持以改革激发创新动能,全力营造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

湖北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由“十三五”末的1005.28亿元增至1408.17亿元,增长40.08%。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设立量子联合基金,省联合基金规模实现连续五年“翻番式”增长,带动全社会基础研究投入较“十三五”末增长69.08%。

在全国率先出台省级层面教育科技人才一体统筹的意见,研发人员全时当量从“十三五”末的19.22万人年增至28.82万人年。推进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承担职务科技成果赋权、科技成果评价、科技人才评价等国家改革试点,进一步完善松绑减负举措、健全容错免责机制。

科技开放合作打开新局面,长江中游创新协同不断强化,中非创新合作中心落户,举办“东湖论坛”“中非创新合作与发展论坛”等国家级论坛活动,多项工作被列入国家重要外交成果。

冯艳飞介绍,经过“十四五”的努力,荆楚大地活力涌动,创新发展已经成为新时代湖北最鲜明的标识、最强劲的旋律、最澎湃的动能。湖北正高质量谋划“十五五”科技创新,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为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提供更坚实的科技支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昨天 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科创点亮中国光谷——
湖北武汉东湖高新区创新发展的探索实践


光明日报  2025-08-22 09:14:48



8月22日,《光明日报》“红船初心”专刊刊发整版报道《科创点亮中国光谷——湖北武汉东湖高新区创新发展的探索实践》。以下为全文转载。



轻捏软糖不凹陷、抓取豆腐不破碎,一双包裹电子皮肤的机械手打蛋切瓜后还比个“OK”;工程师在演播室隔空挥动手套,30公里外的机器人同步复刻动作,点亮黄鹤楼光影秀……盛夏的湖北武汉东湖高新区,机器人、生物制药等未来产业已批量落地。因光而兴,聚光成谷。这方创新热土还有着更为人所熟知的名字——中国光谷。

2024年1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考察时强调,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发展新质生产力,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提出了更为迫切的需求。广大科技工作者和企业家要增强自信、志存高远、协同发力,在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不断建功立业。



光谷空轨列车驶过武汉高新大道路段


牢记总*书*记嘱托,近年来,东湖高新区聚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把科教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推动“中国光谷”迈向“世界光谷”。2024年高新区生产总值突破3200亿元,同比增长7.1%,全国高新区综合排名由第9位升至第6位。

近日,光明日报调研组深入产业园区、企业车间、高校和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触摸光谷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强劲脉搏。

培育原始创新“启明星”

8月7日,由湖北省科技厅主办的湖北实验室亮点科技成果发布暨转化路演活动在武汉举行,30项成果集中亮相,20个项目签约金额105.27亿元。“巨量信息低成本超长寿命玻璃多维存储技术”成为现场焦点。

“我们保存数据,就是保存文明。”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光谷实验室双聘研究员张静宇告诉调研组,巨量信息低成本超长寿命玻璃多维存储技术,通过飞秒激光把数据“刻”进玻璃,巴掌大的2毫米厚玻璃硬盘容量高达360TB,可存2.5万部高清电影或9000万首歌曲,具备长久保存能力。该技术获吉尼斯“世界保存时间最长存储技术”认证,并摘得2024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卓越奖。团队已成立武汉一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加速技术和成果产业化。

颠覆式创新离不开“国家重器”。在光谷,汉江国家实验室科研总部建设如火如荼,项目主体结构于今年6月全面封顶,脉冲强磁场优化提升、深部岩土工程等大科学装置加快建设,12家全国重点实验室和6家湖北实验室提能增效,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初露峥嵘,形成了“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湖北实验室+国家级创新平台+新型研发机构”的科技矩阵。



一批创新药企加速向光谷聚集


颠覆式创新离不开“接地气”的奇思妙想。8月11日,全球首款植物源重组人白蛋白注射液——奥福民®在光谷下线。武汉禾元生物董事长杨代常介绍,人血清白蛋白素有“黄金救命药”之称,2024年我国进口率仍高达69%。传统提取依赖人血,存在血源安全风险。禾元生物用“稻米造血”,在水稻胚乳细胞中表达白蛋白,每千克糙米蛋白表达量已达20~30克。年产1200万支的黑灯工厂正在建设中。

企业是创新主体。光谷高新技术企业已超580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173家,居全国高新区第4;2024年授权发明专利1.6万件,绝大部分来自企业。

创新从来不是闭门造车的孤岛工程,而是全球智慧共同浇灌的繁花。光谷在充分激发本土科创主体活力的同时,还通过“飞地园区+离岸科创中心+海外创新中心”链接全球科创资源。同时,湖北7个城市也在光谷布局“科创飞地”,光谷科创大走廊、东湖科学城科创成果辐射带动力日益强劲。

科技创新,一靠投入,二靠人才。

钱从哪里来?在企业自筹资金的同时,光谷每年筹措70多亿元财政资金投向科创,占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5%以上;研发投入强度10.5%,是全国平均水平的近4倍。

人从哪里来?通过光谷各类人才计划等举措,累计引育硕士3.5万余人、博士6000余人。

突破性成果竞相涌现:空芯光纤、心肌旋切、电磁能弹射等自主创新技术领跑全球;2024年,中国信科等企业获国家科技奖励6项、省级科技奖励60项;全球首个人体肺部气体多核磁共振成像系统上市;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屡创世界纪录……一项项新突破新产品于光谷诞生。

打通供需对接“隔离带”

湖北作为全国三大智力密集区之一,每年产出大量科研成果。但长期以来,供需错配导致不少科技成果“躺”在实验室。以“用”为导向的湖北科创供应链平台由势而生。

如何对千余种药品精准识别,在0.01秒级的指令响应中实现毫米级的精准抓取?今年年初,当武汉库柏特科技有限公司在智能药房机器人研发中遭遇瓶颈时,研发团队想到了湖北科创供应链平台。



光谷广场


在平台发布技术需求后,武汉工程大学机器人团队迅速响应。该校付中涛教授带领的10人攻坚组加入联合攻关,三个月内将机器人补药效率提升至800盒/小时,药品定位精度小于0.1毫米,单次抓取实现“零差错”。药师只需将取药单对准扫描仪一扫,药品便由机器人发出,自动抵达出药口。

科创供应链平台将供应链思维引入科创领域,建设供需精准对接、要素充分集聚、区域高效协同、内外循环畅通的科技创新供应体系,从最初在光谷起步到全省覆盖,再到湾区链接、欧洲布点,有效联通起各方创新主体和创新要素,推动科技创新供需对接、资源汇聚、政策赋能。这个被称为“科创红娘”的平台,上线一年多入驻用户便超11.2万户,发布科技创新需求5.9万条,促成1.7万个项目成功对接,让技术创新不再“孤军奋战”。

科技成果转化,难在“最后一公里”。对此,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开出的药方是“拨转股”——对筛选出的高精尖项目,先以科研经费形式注入启动资金,待项目成熟后再灵活转化为股权,既解科研团队“无米下炊”的燃眉之急,又形成财政资金“投入—转化—退出”闭环。

“暴发性心肌炎精准诊断试剂”项目,就是在“拨转股”支持下得以快速推进,已进入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这项能在15分钟内快速诊断的技术,有望将全球高达50%的暴发性心肌炎死亡率降至5%以下。

“我们就是要让‘纸’,尽快变成‘钱’。”武汉光谷科技融资担保有限公司董事长颜佐辉告诉调研组,2024年9月,该公司将光谷9家科技型民营企业的高价值专利进行打包,通过知识产权证券化融资,在深交所首期发行规模达6800万元。

调研组了解到,在光谷,针对“从0到1”原创性突破、“从1到10”成果转化、“从10到100”产业化跃升等不同阶段,都有与之相适应的金融产品配套。仅东湖高新区管委会组建的全资国有企业——光谷金控设立管理的4只母基金就发起设立参股子基金69只,投资企业1273家,覆盖上市公司60家,其中20家在科创板上市。

在科技成果转化中,中试被称为“达尔文死海”。

走进坐落于光谷生物城的鼎康(武汉)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如同进入一个精密的“管线森林”。空气经过多级过滤,温湿度被严格锁定,如巨型银蛋的生物反应器内,生物细胞迅速增殖……正因为有了这个中试平台,乐普生物的抗肿瘤药“普特利单抗注射液”,才能在仅仅18个月内完成从技术转移、工艺优化、工艺表征到工艺验证的全流程,创造了行业速度。

几个月前,鼎康生物重组蛋白药物中试平台与另外5家光谷中试平台一起,入选工信部公示的首批重点培育中试平台初步名单。如今,光谷拥有武汉市级备案的中试平台61家,主要分布在“光芯屏端网”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高端装备等核心产业领域,成为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加速器”。

锻造产业集群“强引擎”

49年前,武汉邮科院简陋的实验室里,科研人员拉出的那根“玻璃细丝”已长成千亿级光电子信息集群。长飞光纤、华工科技等企业快速崛起,引领和集聚了光电子信息企业1.6万余家,2024年产业规模突破6000亿元,光纤光缆国际市场占有率超过25%,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60%,连续多年销量居世界第一。

在东湖高新区东南的光谷科学岛,调研组驱车来到科学岛上第一家投运的企业——长飞先进半导体(武汉)有限公司。“达产后,企业可年产36万片晶圆,每年为144万辆新能源车供应‘心脏’。”长飞先进总裁陈重国向调研组介绍时,其自主研发的智能天车正在生产线上高效搬运着晶圆。

目前,光谷依托长江存储等龙头企业和九峰山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加快建设化合物半导体等千亿产业创新街区,构建起存储半导体、化合物半导体及三维集成为主导,先进封装和硅光集成电路为特色的“3+2”集成电路产业体系,聚集产业链企业200多家。近一年,光谷新签约半导体产业链亿元以上项目30多个,涵盖核心设备、零部件、关键原材料等。化合物半导体产业从“点上开花”迈向“链上成景”,站上全球产业“风口”。

从光谷科学岛出发,约20分钟车程就来到了“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光谷生物城),这是光谷继光电子信息产业后打造的第二个国家级产业基地。

“武汉高校密集,具有很强的科教人才优势,我们上半年仅工程师就招了160多人;公司业务一半来自国内,一半来自海外。”曾在美国工作生活16年的鼎康生物总裁魏建中认为,即使从全球范围看,光谷也是最适合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区域之一。目前公司已累计投资2.7亿美元。

鼎康生物负责生产的副总裁托马斯来自美国,说起光谷的工作、生活环境,立马伸出两个大拇指:“这里的街道很干净,邻居们很和善,非常有安全感,我们正在做世界一流的药企。”

8月9日,湖北脑机接口产业创新发展联盟在光谷成立。该联盟聚合同济医院、协和医院等临床资源,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科研团队以及部分龙头企业,构建起覆盖“基础研究—临床转化—产业应用”的全链条生态。联盟通过共建联合实验室、开放共享实验平台、组织交流活动,推动跨领域技术融合与资源共享,加速脑机接口领域创新成果落地。

目前,光谷已汇聚4200余家大健康企业,园区综合竞争力位居全国第六、中部第一。

从“一束光”到“满天星”,光谷企业总数已超16万家,平均每个工作日新增近百家,累计培育69家上市公司。

如何确保新增企业在光谷的主赛道上发展?

“产业链精准匹配,延链、补链、强链,这张‘三色图’就是我们的作战地图。”东湖高新区投资促进局局长谢齐威指着醒目的彩色图谱告诉调研组,光谷创新推出“三色图靶向招商”模式,“你瞧,缺失需补齐的为红色,弱项需提升的是蓝色,需要巩固优势的为绿色。”“三色图靶向招商”半年内带动亿元以上项目签约额同比增长15.9%。

经验与启示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东湖高新区抢抓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机遇,打造了创新资源富集、科技主体协同、资源配置合理和政府服务高效的科技创新生态,有力推进了科创供应链平台建设,涌现出一批世界领先的自主创新技术成果,形成了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打造创新资源汇集高地。以金融、人才和空间供给夯实科技创新基础。一是强化金融支撑。建成投用武汉都市圈资本市场服务基地,强化全流程企业上市服务。招引组建概念验证基金、科创种子基金等数十只产业基金,建立全生命周期的政府投资基金体系。打造创新药研发险、半导体供应链产品责任险,探索支持企业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早期投资风险共担等金融政策。二是优化人才保障。加快引进高层次人才,提供人才安居房,健全就医、出行、子女入学等政策保障,精准满足人才需求。三是优化创新创业载体。整合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等成果转化专业力量,提供生活成本低、办公网速高、通勤方便快捷、住宿舒适舒心的创新创业空间。

市场导向优化创新资源配置。一方面,坚持以需定研。探索“‌企业出题、‌‌高校院所答题、市场判题”的科技创新发展模式,推动科研成果按照“四个面向”的要求直接面向生产实际、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科研成果实用性和转化效率。另一方面,加强供需对接。搭建汇聚企业、科研院所、科技服务机构等创新资源需求方、供给方和服务方的线上平台和线下体系,培养技术经理人,引导专业机构参与供需对接,提高供需对接效率。

推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积极构建高校院所、骨干企业、新型研发机构协同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体系。一是培育壮大多类型创新主体。推动国家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和湖北实验室高质量运行,推进大科学装置加快建设,培育新型研发机构;完善“寻找发现、孵化培育、扶持壮大”机制,分阶段支持科技企业发展。二是支持重大科技项目协作攻坚。聚焦产业链技术难题,推动院所、企业、新型研发机构组建创新联合体集中攻关。支持龙头企业牵头开展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攻关项目,在以需定研的协同攻关中促成企业与高校院所达成长期技术合作,形成了“孵化—加速—产业化”全链条载体。

有为政府打造良好创业环境。着力优化组织保障、政务服务、金融支持,推动形成“市场有效、政府有为、企业敢干”的创新创业生态。一是强化政策支持。探索形成创新创业、产业发展、科创金融、人才引育、知识产权、开放合作等六类60多项先行先试政策,今年又出台人形机器人整机研发支持措施,专项推进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二是营造良好生态。办好光电子信息产业大会、光谷“青桐汇”等,组织“百万大学生看光谷”等活动,吸引优质创业项目落地。

光谷以需求牵引、应用导向为特征的创新生态有效整合技术、金融、人才等优质资源,促进企业融入创新链,带动科研机构汇入产业链,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有力将科教优势、创新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加快产业升级,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努力探索一条具有光谷特色的科技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实践路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昨天 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济医院首创混合脑机接口+迁移学习 脑出血解码准确率超74%

长江云新闻  2025-08-22 11:56:54



8月20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唐洲平教授的研究团队在国际期刊《先进科学》上发表了一项重要研究成果。此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运动想象的新型混合脑电图联合功能性近红外光谱脑机接口技术,用于脑出血康复,通过多模态信号融合与智能迁移学习算法,成功实现了跨个体的精准、高效神经信息解码,为脑出血等脑卒中患者的康复带来了范式级革新。





出血性卒中,即脑出血,在中国卒中患者中占比高达20%~30%。其病情发展迅速,致命性高且预后差。据统计,约15%的患者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常伴有不同程度肢体功能、言语功能、感知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传统的康复方法在改善脑出血后运动功能障碍方面效果有限,尤其是上肢功能恢复。脑机接口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神经调控方法,能够通过解码大脑运动意图信号来绕过受损的神经通路,为脑出血康复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唐洲平介绍, 研究团队创新性地构建了一个融合脑电图和近红外光谱的多模态传感系统。脑电图凭借其毫秒级时间分辨率,能够精确抓取运动意图产生的瞬间电脉冲,而功能性近红外光谱通过监测血氧变化,能够精准锁定大脑皮层的活跃区域。这种双模态融合实现了“时间动态”与“空间定位”两个维度的关键信息同步捕捉,为精准神经解码打下了坚实基础。

同时,研究团队创新性开发了一种迁移学习算法,用于跨个体的神经信号解码。该算法通过“最优源域选择”,利用健康人群数据构建了一个高质量的“大脑活动模式库”,并通过“瓦瑟斯坦距离”技术,精准衡量患者大脑信号与库中模式之间的匹配度,从而锁定最兼容的“神经模板原型”。这种知识迁移策略,彻底颠覆了从零开始的低效校准模式。研究团队通过自建的脑出血患者数据集,平均解码准确率高达74.87%,优于目前国际常用的方法。

研究团队还构建了全球首个涵盖脑出血患者的多模态运动想象数据集,为全球同行开展协作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共享资源。此研究标志着神经康复正从“经验依赖”转向“数据驱动”的未来。通过精准解读每个大脑的独特意图,开启了个性化、智能化康复治疗的新篇章,为全球数以百万计的脑卒中患者重塑功能、回归生活带来了切实的希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昨天 17:40 | 显示全部楼层
京港澳高速“两桥一路”提前8个月通车,武汉主城区再添交通新动脉

来源:长江日报 发布日期:2025-08-22 10:14



8月21日,京港澳高速公路鄂豫界至军山段改扩建工程传来捷报,分离新建汉江特大桥、跨汉丹汉宜铁路转体桥、东西湖互通至武汉西互通分离新建主线路段“两桥一路”正式对社会车辆开放,较原计划提前8个月,标志着武汉主城区内该项目核心工程全部建成。



转体时的跨汉丹汉宜铁路转体桥。


21日凌晨,分离新建的右幅汉江特大桥灯火如链,宛如一道钢铁长虹横跨东西湖区与蔡甸区。“这桥修得太漂亮了,以后跑运输可就顺畅多了!”司机李师傅难掩喜悦。

右幅汉江特大桥全长1667米,主跨为155+450+155米双塔双索面斜拉桥,主塔高123米,承担8车道南下通行任务。大桥在国内首次应用“节段T梁全装配式建造技术”,将30米T梁分解为6米“积木”预制拼装,破解运输难题,开创绿色建造新模式。



新建的右幅汉江特大桥。


位于东西湖区高桥二路附近的跨汉丹、汉宜铁路转体桥,桥梁跨度200米,梁宽29米,重达3.3万吨,相当于800多架中型客机。今年3月27日3时20分,这座大桥完成了堪称“空中芭蕾”的转体施工,创下湖北省多点支撑转体斜拉桥转体重量的新纪录。

8月19日,全长约28公里的东西湖互通至武汉西互通分离新建主线路段通过交工验收,与“两桥”同步通车,进一步完善了区域路网结构。



新建的右幅汉江特大桥。


作为湖北首条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京港澳高速公路鄂豫界至军山段改扩建工程全长157.79公里,总投资210.1亿元。项目纵跨武汉、孝感两市,将原有双向4车道扩展至8车道。



新建的右幅汉江特大桥。


京港澳高速湖北北段改扩建项目是湖北省首条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将由双向4车道扩展至双向8车道。建成后,将进一步缓解京港澳高速公路交通压力,畅通祖国南北交通大动脉,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强化武汉市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加快武汉国家中心城市创建步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昨天 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首条生态纵轴航线获批,奶茶咖啡10分钟“打飞的”到手

来源:长江日报 发布日期:2025-08-22 15:38



8月21日,从东湖高新区获悉,首条纵贯光谷生态大走廊的低空物流航线获得相关部门批复。该航线是武汉市首条连接产业功能区与城市生态及生活核心区的低空物流航线,标志着光谷在拓展低空经济应用场景方面取得新突破。



航线纵贯光谷生态大走廊


该航线由湖北科投旗下武汉光谷时空智能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谷时空投”)规划并申报,航线位于光谷综保区与光谷生态大走廊LOGO广场之间,直线距离约9公里,线路设计融合了城市生态纵轴,被命名为“生态纵轴航线”。



航线示意图


光谷时空投工作人员介绍,光谷生态大走廊北端附近聚集大悦城、沃德中心等商业体,南端为光谷综合保税区。线路获批后,将进行航线两端的无人机末端站式自动化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随后进行无人机试飞,预计将于10月上旬进行试运营。届时,用户既可以在线下扫二维码下单,也可以在运营方小程序平台下单。

“这条‘空中快线’让该区域上班族快捷享受到光谷中心城热门商圈的网红咖啡、精致特色轻食‘从天而降’的便利。”该工作人员介绍,综保区海关大楼附近上班族要点大悦城的商家外卖,外卖小哥骑电动车送达需要33分钟,而通过无人机“空中专送”,最快可在10分钟内精准送达,配送时间大幅缩短。



多旋翼无人机


据介绍,该航线将采用多旋翼无人机,最大起飞重量25千克,最大载荷10千克,最大航程24公里,最高速度15米/秒,起降条件为中雨及以下,起降抗风等级为六级。

随着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等核心技术的日益成熟,该航线将由单一物流向多元融合转型,未来可延伸至医疗急救、教育培训等场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昨天 18:43 | 显示全部楼层
acug601603 发表于 2025-8-22 13:13
光迅科技市值即将过500亿,不错啊

最近这股市行情,市值都高起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昨天 18:5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xxhxx 于 2025-8-22 19:00 编辑
syl2413 发表于 2025-8-22 18:43
最近这股市行情,市值都高起来了


湖北的上市公司特别是武汉的上市公司市值,本身就是被严重低估,同行业股票,武汉的公司市盈率要比其他地方的公司低不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昨天 19:09 | 显示全部楼层
湖北两院院士候选人59人(含华农赵书红、同济陈莉莉、32004Budui的王业桂,不含原701的乙晓光、原岩土所的薛强),次于京、沪、苏;其它:浙58人,粤和陕都是51人。

高校方面,湖北候选人43人(含赵书红、陈莉莉),次于京(224)、沪(85)、苏(85)、浙(52);其它:陕42,粤3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昨天 19:3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1837至1838年,林则徐担任湖广总督期间,颁布《禁烟章程》、设立戒烟局,并对查获的鸦片、烟具在校场(现武昌阅马场)进行销毁,因禁烟成效明显,被清**委任为钦差大臣南下广东查禁鸦片,并于1839年主持“虎门销烟”。为弘扬禁毒先驱林则徐的爱国主义精神,培育传播新时代禁毒文化,深入挖掘林则徐在武汉的禁烟历史,在林则徐诞辰240周年(8月30日)之际,武汉市拟规划开办林则徐湖广禁烟展,现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林则徐任湖广总督期间开展禁烟运动的相关文物藏品和历史资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昨天 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华工科技回复:投资者您好,联接业务海外市场推进顺利,上半年出口业务增长明显,海外设备商与渠道商已有批量的400G/800G光模块出货,上半年订单增幅50%以上,预计下半年增速更大。海外头部客户方面,包括800G和1.6T在内的LPO系列、DSP系列产品按既定规划进行准备。公司实现高端光芯片自主可控,具备硅光芯片到模块的全自研设计能力;已成功推出业界最新的用于1.6T光模块的单波200G自研硅光芯片,1.6T系列光模块产品方案,及下一代3.2T CPO等解决方案;此外发起设立了上游光芯片厂商云岭光电作为华工科技在产业链上游的战略布局企业。公司围绕当前InP(磷化铟)、GaAs(砷化镓)化合物材料,积极布局硅基光电子、铌酸锂、量子点激光器等新型材料方向,自主研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并行光技术(CPO、LPO等),同时积极推动新技术、新材料在下一代3.2T等更高速产品应用,着力于打造全球领先的智能“光联接+无线联接”产品解决方案。感谢您对公司的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8-23 20:24 , Processed in 0.055658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