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小嗯

杭州高等教育及科研学术发展实况【禁争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5-28 20:46:53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湖大学仇旻团队双喜临门-在光学技术领域连获殊荣



2025-05-19

2025年5月,西湖大学仇旻教授团队的创新成果“碳化硅超透镜:抑制高功率激光辐照的热漂移问题”先后入选"2024年度中国十大光学产业技术(光学类)"与"中国超材料十大进展(技术创新类)"两大权威榜单。

      该成果提出了一种碳化硅超透镜,通过大面积、高深宽比纳米结构的批量化加工工艺,参照高端商用物镜的光学指标,成功设计并制备了大口径超透镜。该超透镜兼具优异的热管理能力与小型化优势在高功率激光辐照下能稳定抑制热漂移,为微纳光学器件提供了全新的材料平台。该成果的主要完成单位为:西湖大学、慕德微纳(杭州)科技有限公司、西湖大学光电研究院、季华实验室。







2024年度中国十大光学产业技术(光学类)获奖图
中国超材料十大进展(技术创新类)获奖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5-28 21:29: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黑山老妖怪 于 2025-5-28 22:39 编辑

杭高院举行第十一期SSCB-CD Symposia(会议主题:精准蛋白质图谱)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上海市细胞生物学学会以及Cell Discovery联合主办,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以下简称“杭高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承办的第十一期SSCB-CD Symposia(会议主题:蛋白质图谱)在杭高院成功召开。大会设置13个大会报告,分别围绕精准蛋白质图谱主题展开,聚焦科学前沿和焦点问题,深入探讨了多组学技术、疾病机制研究和精准治疗策略。中国科学院院士、杭高院生命学院院长李林,中国科学院院士、杭高院生命学院首席教授李劲松,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周俭担任大会主席,来自各科研院所、高校、医院和企业的参会代表共计140余人参加会议。



杭高院生命学院院长李林院士作大会致辞,他向莅临本次大会的嘉宾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此次精准蛋白质图谱专家学者齐聚杭高院,将充分碰撞科研火花,为疾病机制解析、靶向药物开发提供突破性思路,为精准蛋白质图谱研究与合作绘就生命科学新蓝图。




杭高院生命学院李劲松院士现场作特邀报告,他衷心感谢大家共同见证基因组标签计划成果推广,详细介绍了基于基因组标签小鼠的精准蛋白质图谱的研究成果。该研究堪比生命科学领域的“北斗导航系统”,将为生命科学领域的发展提供长效性的基础支持。



大会现场正式启动基因组标签计划(Genome tagging project, GTP)合作推广。基因组标签计划(GTP)由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提出,依托李劲松院士入选2012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的自主知识产权成果——“类精子干细胞介导的半克隆技术”,为全基因组的功能基因一一贴上标签,相当于为每个基因单独配一个“二维码”,通过标准化“扫一扫”,来高效研究生命活动的规律,彻底改变以往“盲人摸象”的研究模式。

为推动基因组标准化标签产品的可及性和市场化,大会现场由李劲松院士和赵允研究员代表GTP研发中心,分别与上海南方模式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王明俊总经理、上海斯莱克实验动物有限责任公司施恩总经理、国科砺进生物科技(杭州)有限责任公司黄超总经理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助推科学研究和临床应用转化,携手共谱合作新篇章。



本次大会邀请来自9所知名高校及科研院所的12位权威专家作大会报告,研讨会上各位专家学者围绕“精准蛋白质图谱”专题开展跨领域对话,分享了该领域前沿技术的突破性进展与创新性研究成果。

清华大学苑克鑫研究员分享了一种推动跨尺度生物结构解析的革新性组织透明化方法;
西湖大学郭天南研究员利用AI蛋白质组学构建虚拟细胞模型;
中心周斌研究员介绍了细胞命运图谱与器官修复再生研究;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朱正江研究员分享了质谱驱动的精准代谢组学技术;
中心高栋研究员阐述了基于类器官模型的肿瘤精准治疗新策略;
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徐讯院长分享了单细胞时空多维组学技术及研究进展;
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李于研究员介绍了基于 GTP 技术的 MASH 机制解析和应用;
中心惠利健研究员在细胞属性转化和肝脏再生领域做出的系列原创性发现,并应用于细胞治疗;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高强教授汇报了联合病理图像与多组学解析肝癌相关成纤维细胞的空间异质性;
军事医学科学院张令强研究员阐述了水熊虫蛋白质组研究揭示耐受超强辐射机制;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周虎研究员分享了蛋白质互作网络及干预的组学研究;
中心杜雅蕊研究员分享了四氧化二铁酶的自动抑制保护小鼠卵母细胞基因组免受氧化去甲基化。


近年来,杭高院生命学院围绕“健康中国”战略,以精准医学需求为牵引,以解密生命健康密码为使命,开展生命健康科学前沿研究。李劲松院士研究团队聚焦精准蛋白质图谱领域,持续开展生殖发育相关关键蛋白质互作基础研究和转化应用研究,目前已取得阶段性关键成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5-29 12:25: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新量子物态与表面科学联合实验室揭牌 开启国际科研合作新征程



2025-05-27

北航新闻网5月27日电(通讯员 李雅莉/文 袁晓慧/摄影)近日,北航国新院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合作共建的中新量子物态与表面科学联合实验室在北航杭州国际校园科研一号楼正式揭牌。



北航国新院院长董卓宁在致辞中表示,长期以来,北航与新加坡高校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中新量子物态与表面科学联合实验室的成立具有里程碑意义,北航国新院将与新加坡国立大学物理系共同培养人才、联合攻关科研项目,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联合实验室能发展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研合作典范。

物理化学科教平台主任周苗详细介绍了联合实验室成立背景、前期合作基础与目标规划,他表示,物理化学科教平台研究团队与新加坡国立大学长期保持密切合作,这种跨代际、可持续的学术互动,为联合实验室的建设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范式样本。未来,联合实验室将积极践行“高能级平台引领、高水平科研驱动、高层次人才支撑”的发展理念,开展原创性基础研究,培育具有全球视野的科研领军人才。

会上,董卓宁、新加坡国立大学王学森教授、周苗、物理化学科教平台副主任牛天超教授、浙江大学陆赟豪教授、杭州师范大学钟建强教授、天津工业大学朱涛副教授和物理化学科教平台华陈强副教授共同为联合实验室揭牌。



揭牌仪式后,董卓宁、王学森一行参观新型量子物态实验室,并就联合实验室的运行机制与深化合作进行交流。

未来,北航国新院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将以中新量子物态与表面科学联合实验室为纽带,持续深化合作,聚焦量子材料表界面科学等前沿领域,开展原创性基础研究;共建“双导师制”联合培养项目,培育具有全球视野的科研领军人才;打造开放共享的科研基础设施平台,促进学术资源跨境流动;构建“基础研究-技术研发-产业应用”的全链条创新体系。

中新量子物态与表面科学联合实验室面向物理学前沿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新型量子物态与表面科学,研究方向包括量子材料的设计、合成与性能调控,表界面科学在低维材料及量子物态等领域的基础科学研究,实现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方面的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催生引领科学前沿的原创性成果,同时提升国际影响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5-30 21:5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黑山老妖怪 于 2025-5-30 23:03 编辑

两载春秋启新程,双院齐辉共远航——记北航国新院发展历程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shi大精神

统筹推进科教人一体化发展

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

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服务北航“双一流”建设

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政f 和

北航的共同支持下

2023年5月29日

北航杭州国际校园正式启用

北航国新院揭牌成立




转眼,国新院

已经走过两个春秋
七百多个日夜的坚守与奋进

我们在人才培养、师资建设、

科技创新、国际合作等领域

取得了显著成果



▲ 北航赵长禄书J、王云鹏校长多次来杭,指导推进各项办学工作



▲ 法国国立民航大学尚苏校长、法国国立应用科学学院校长团多次到访,深化推进两校合作办学工作

从蓝图到现实
从启航到远行
中法教育合作在这里生根发芽
国际创新人才在这里茁壮成长
每一份成绩都凝聚着
"浙"里人的智慧与汗水

国新院坚持以习  思想为指导,立足“高水平、新机制、国际化”办学定位,超常规布局北航高峰/优势学科,建设高能级科研平台,采用“1+N”国际合作办学模式,培养各类拔尖创新人才,高标准推进国际卓越工程师培养示范高地建设,力争将北航杭州国际校园打造成为世界一流、国内顶尖、浙江特色、北航气派的国际教育示范区,为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全力支撑浙江“两个先行”、教育强省建设为全面实现教育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贡献“杭航力量”。


PART 01

合作办学,打造育才新格局



国新院采用“1+N”国际合作办学模式,以对法合作为牵引,带动全球合作。持续引入法国及世界一流高校和科研机构,搭建多维立体的合作伙伴网络和国际化科教创新平台,着力打造一流的本科和研究生教育。

目前已落地中法航空学院、中法未来科技学院国际教育中心、北航巴西中心、联合国附属空间科技教育亚太区域中心(中国)等办学机构,中西理工学院、北航-阿联酋卓越工程师学院等机构也即将落地,“1+N”办学格局初具规模。


▲中法航空学院
▲中法未来科技学院


▲北航巴西中心
▲联合国附属空间科技教育亚太区域中心(中国)

国新院同时高质量开展研究生培养工作,建立了完善的本硕博培养体系。未来校园将持续扩大招生规模,预计2030年在校3000名本科生,7000名研究生,在校生总规模达10000人,其中留学生占比达30%。

国新院坚持以“交叉融合、国际前沿、实践驱动”的教学理念为抓手,多维度提升国际化办学能力,探索国际化联合培养模式。致力于打造国际化创新育人典范,年均百余场高规格活动激发师生学术热情,依托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开展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科技竞赛实现学以致用,广泛组织赴海外交流学习拓展全球视野,完善多维发展奖学金体系全面激励学生成长成才。



▲中法航空学院学生首次赴法交流

▲学生首次参加第十五届奥林匹亚科技竞赛并获奖

▲开展第十六届法国工业科学奥林匹亚科技竞赛

▲HAERO大学生方程式赛车队亮相2024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系列大赛

▲首届国际文化节暨“航”游国际 “杭”有你 音乐会

▲2024年学生表彰大会暨2025年新年晚会

▲第二届师生运动会

▲第二届长跑节

▲共青团北航国新院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

▲北航国新院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基地落地杭州余杭




PART 02

人才强院,夯实内涵式发展



国新院坚持“人才强院”战略,依托高能级科研平台和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面向全球吸引和汇聚一流师资队伍。采用“先准聘、重考核、再入编”的新机制开展师资队伍建设,全面实行多元化用人和“准-长聘”机制。

2025年5月,诺贝尔物理学奖(2021)获得者乔治·帕里西院士加盟国新院。此外,国新院全职引进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欧洲科学院院长唐纳德·丁韦尔教授、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闫勇教授等多位顶尖人才


▲诺奖得主帕里西院士加盟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德国科学与工程院、欧盟科学院、加拿大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现任副主席Dingwell教授全职加盟

▲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闫勇教授全职加盟
▲自旋芯片知名学者赵建华研究员全职加盟
▲吕琛教授当选英国皇家航空学会会士和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

国新院现有教职员工总规模506人,其中,专任教师290人(含北航派驻145人)。专任教师中国家级领军人才24人、国家级青年人才34人,国家级人才总数占专任教师比例达21.2%外籍教师40余人,外籍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达到15%。


未来,国新院将深化教师分类卓越发展和评价体系改革,优化人才激励机制,加快建设分类卓越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形成人才队伍雁阵格局,为浙江“两个先行”提供智力支撑。

▲首届国际青年学者论坛成功举办

▲北航第十八期青年教师教学业务培训基础班开班,北航杭州国际校园设分会场




PART 03

创新驱动,做有组织的科研



国新院坚持以高能级平台建设为引领,推动高水平科研与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协同发展。已创建多个由诺奖得主或发达国家院士牵头的科创中心,现布局平台总数达到20个。此外,首个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发起成立的国际组织——亚洲仿真联盟也落地北航杭州国际校园开展建设。


▲亚洲仿真联盟落户北航杭州国际校园

国新院合计发表论文超百篇,其中在Science正刊、Nature子刊等顶刊发表论文;获得澳门国际发明奖大赛金奖等十余项省部级及以上奖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民航联合研究基金重点项目、2024年中Y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

▲北航国新院首篇Science


▲樊瑜波教授团队在Nature子刊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樊瑜波教授团队成果再登Nature子刊

▲吴晓君课题组在National Science Review发表成果
▲王广胜教授团队连发Adv. Mater./Angew

▲智能测试与健康管理技术联合实验室项目喜获中国航空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小航”斩获澳门国际发明奖大赛金奖
▲北航国新院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
▲9位青年科研人员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国新院积极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和余杭区共同谋划“环北航创新生态圈”建设,将通过实施“八大专项行动”,构建“三圈协同”生态体系,以空天科技为核心,锚定低空制造、空天信息两大领域,探索先进航空材料等产业场景形成产业集聚,致力于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成果转化首选地和创新人才集聚地,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未来,国新院将不断拓宽产学研转化落地通道,构建多维协同创新生态,推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挥北航科研优势助力浙江科技人才发展、数字经济发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支撑浙江“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程建设,争当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的排头兵,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新篇章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中新量子物态与表面科学联合实验室揭牌
▲北航国新院携手华阳电工,共建长寿命微特开关联合实验室



PART 04

对外开放,巩固全球化格局



国新院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号召,深入推动教育对外开放,统筹“引进来”和“走出去”,搭建起多元立体的国际合作网络。共接待国际组织、一流大学、世界500强企业等重要代表团25个,超500人次,师生学术出访达80余次。成功举办学术会议20场,含暑期学校4场,累计超过5000人次参加。

▲2024北航全球合作伙伴峰会

▲ IEEE电路与系统学会活动日
▲MBSE学术研讨会
▲第一届中国集成电路与系统领域期刊协同发展暨中国集成电路技术与产业发展论坛
▲第六届自旋存储与计算学术研讨会
▲国际地球观测组织2024工作会
▲首届仿真前沿技术研讨会

▲仿生材料与化学国际学术会议
▲CSIG地月空间信息智能感知学术研讨会
▲中欧青年文化交流活动
▲“数字孪生与航空安全”国际暑期学校
▲量子多体物理暑期学校
▲第一届国际太赫兹暑期学校

▲数据处理先进智能技术暑期学校
▲IEEE电路与系统学会暑期学校
▲中法青年YES项目

国新院外籍专家荣获多项我国政F表彰。中欧合作委员会联合主XI杰拉德·科赛(Gérard CREUZET)院士获得中国授予外国专家的最高荣誉——2024年度“中国政f 友谊奖”;中法航空学院法方院长让帝(Frédéric GENTY)教授应邀出席庆祝中H人民共H国成立75周年外国专家招待会;国新院外籍专家艾梅尔(Sylvain EIMER)副教授荣获2024年度杭州市外国专家钱江友谊使者”称号。

▲杰拉德·科赛(Gérard CREUZET)院士获中国政f 友谊奖

▲让帝(Frédéric GENTY)教授应邀出席庆祝中h人民共H国成立75周年外国专家招待会

▲外籍专家艾梅尔(Sylvain EIMER)副教授荣获2024年度杭州市外国专家“钱江友谊使者”称号




PART 05

服务社会,彰显杭航担当



国新院充分发挥高校作为政F、企业、国际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在杭州国际校园成功举办多项活动赛事。

在地球观测组织(GEO)工作计划项目研讨会上正式发布《GEO中国杭州共同行动倡议》;在联合国附属空间科技教育亚太区域中心(中国)成立十周年大会发布共塑空间教育与可持续发展的未来杭州倡议。

▲2024年9月,正式发布《GEO中国杭州共同行动倡议》,促成杭州市人民政F与地球观测组织合作

▲2024年11月,在联合国附属空间科技教育亚太区域中心(中国)十周年大会上,发布了《区域教育中心联盟:共塑空间教育与可持续发展的未来(杭州倡议)》

依托北航马k思主义学院北京市大中小思政教育一体化名师工作室,与中小学结对共建打造同题异构一体化课程,建立“杭航同行--行走的思政课”工作品牌,系列活动辐射校内外师生数万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北航教授房建成于2024年9月作开学第一课思政报告,线上线下大中小学生同上一节思政课,辐射余杭区中小学11万余人。

▲房建成院士为校内外师生带来思政课

服务保障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成果展示大赛总决赛、中小学飞行器仿真挑战赛等大型文体活动及国际会议近40场,接待量逾20500人次。

助力全民健身,实现校园有序开放。2024年7月起国新院校园部分体育场所对市民免费开放,满足市民健身需求,推动杭州宜居城市建设,累计入校已超37523人次。

▲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成果展示大赛总决赛

▲“杭航杯”2024年中小学飞行器仿真挑战赛

▲2024年7月起,校园部分体育场所对市民免费开放

北航杭州国际校园正逐步

成为法国乃至欧洲科学家、国际学生

来华学习交流首选地

成为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未来,国新院将

秉持科教人协同发展理念

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

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保障

和强大的科技支撑

探索出一条有力服务教育强国建设的北航路径

为浙江打造

“教育强省、科技强省、人才强省”

贡献北航力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5-30 21:54: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黑山老妖怪 于 2025-5-30 22:16 编辑

北航国新院继中法航空学院、中法未来科技学院之后,接下来下一轮本科(含硕博)学院会有中西理工学院(与西班牙马德里理工大学)、北航-阿联酋卓越工程师学院。原本以为与慕尼黑工业大学合作的会在下一轮,没想到被阿联酋抢了先


这些合作的大学里面,慕尼黑工业大学世界排名(QS)37,是最高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5-30 22:06: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黑山老妖怪 于 2025-5-30 23:05 编辑

北航+阿联酋大学!全面合作!



5月18日至20日,阿联酋大学校长艾哈迈德·阿尔瑞西教授(Prof. Ahmed Ali Alraeesi)一行14人访问我校。“第十届国际文化节暨阿联酋大学日”、“第二届北航-阿联酋大学双边学术研讨会”等系列活动举办。北航校长王云鹏、副校长赵巍胜出席相关活动。


5月18日上午,王云鹏会见艾哈迈德·阿尔瑞西一行。他指出,北航与阿联酋大学深度互信、合作共赢,在开展学术研讨、设立科研基金、培养卓越工程师等方面务实推动合作,取得丰硕成果。艾哈迈德·阿尔瑞西校长此次来访,是北航与阿联酋大学深度互信与合作共赢的有力见证,也为两校进一步全面深化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双方将携手为中阿两国教育共赢、科技共进和文明互鉴做出积极贡献。


艾哈迈德·阿尔瑞西对北航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高度赞扬北航在学术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所取得的卓越成就,并强调双方合作的深远意义。他表示,阿联酋大学与北航的合作是两国高等教育伙伴关系的基石之一。未来,两校将在航空航天、人工智能、材料科学及文化交流等领域进一步拓展合作维度,为两国在科技、教育等领域的交流搭建坚实的桥梁。


会见后,王云鹏、艾哈迈德·阿尔瑞西共同出席北航“第十届国际文化节暨阿联酋大学日”开幕式。来自41个国家和地区的师生与全球合作伙伴齐聚一堂,以“十程筑梦,五洲同航”为主题,通过文化展演、科技展览、学术研讨等多元形式,搭建文明互鉴与科技协作的桥梁。


王云鹏、赵巍胜、艾哈迈德·阿尔瑞西、阿联酋驻华使馆媒体事务与公共外交处主管伊曼·阿米尔等共同按下第十届北航国际文化节暨阿联酋大学日启动光柱。

本届国际文化节活动分为文化展示和节目展演两部分。在文化展示区,共有来自42个国家的国际学生搭建了特色文化展台,通过趣味游戏、艺术品展示、人文艺术展演、各国美食品尝等形式,来表现多姿多彩的各国文化风情。来自各个国家的北航国际学生热情邀请中国学生体验本国传统文化,试穿传统服饰、了解人文地理知识并现场学习各国打招呼用语,在互动交流中,大家感受到文化多样性的魅力。斯里兰卡的椰奶糕、韩国的海鲜煎饼、马来西亚的娘惹糕点、巴基斯坦的卡巴……每个展台都散发着各国美食的芳香,让人流连忘返。


阿联酋是本届文化节的主宾国,展位展示了阿联酋大学的发展历程与重要里程碑,并精心准备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互动环节,让中外师生亲身感受阿联酋的深厚文化底蕴与活力校园文化。


北航第十届国际文化节暨阿联酋大学日不仅是多元文明的展示窗口,更是深化全球合作的实践平台。通过这次活动,北航与阿联酋大学进一步深化了在人文与科技领域的交流合作,展现了通过高等教育合作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愿景。以文化互鉴促进推动文明对话,以科技协作推动共同发展,北航正以更开放的姿态,书写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时代篇章。


5月18日和19日下午,第二届北航-阿联酋大学双边学术研讨会举行。此次研讨会聚焦航天电子与信息工程、人工智能、材料科学与能源、集成电路与自旋电子学、智能农业技术等多个学科领域的前沿研究。来自两校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分享最新研究成果,探讨学科发展趋势,就共同关心的科学问题展开深入交流。


研讨会为两校专家学者搭建了重要的交流合作平台,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双方的合作成果将有助于深化中阿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推动沿线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为实现更广泛的区域合作和共同发展贡献力量。



访问期间,艾哈迈德·阿尔瑞西以《从校园到社会:大学生引领可持续发展与公民责任》为题,为京杭两地师生带来全球胜任力专题讲座。阿联酋大学代表团还参观了航空航天博物馆、“冯如杯”学生科创竞赛成果展、智能微纳公共创新中心、新一代全数字化飞行器科教协同创新中心等,深入感受北航在航空航天和前沿科技领域所取得的卓越成就,对北航的科研实力和创新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



今年2月底,两校在阿联酋大学联合举办首届双边学术研讨会,标志着双方合作迈入了新的阶段。此次阿联酋大学代表团来访,不仅增进了两校之间的友谊与互信,更为双方未来的合作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北航与阿联酋大学的合作将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为中阿高等教育合作树立新的典范。


————————————————————————————————————————

备注:  阿联酋大学与北航的合作,将落地杭州北航国际校园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6-1 21:00: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黑山老妖怪 于 2025-6-2 10:59 编辑

北航杭州国际校园与世界著名高校合作:


1. 北航+法国国立民航大学(ENAC)= 北航中法航空学院    √     办学规模1260 人(不知有否增加)  【2023首批本科招生。2024在浙江最低录取分,北航本部:664;中法航空学院:658,相差6分】

2. 北航+法国国立应用科学学院(INSA)集团 = 北航中法未来科技学院   √  办学规模2100人,本科招生300人/年 【2025年首批本科招生】

3. 北航+法国巴黎zhongyang理工大学 = 碳中和联合实验室           (不知北航本部的中法工程师学院会不会在这里办个分院)

4. 北航+西班牙马德里理工大学 = 中西理工学院                …… (已具备条件,下一批,估计明年)

5. 北航+阿联酋大学 =  北航-阿联酋卓越工程师学院            …… (已具备条件,下一批,估计明年)


6. 北航+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 = 北航巴西中心

7. 北航+新加坡国立大学 = 中新量子物态与表面科学联合实验室


8. 北航+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亚洲校区) = ?

9. 北航+法国巴黎电子与计算机信息工程师学院(EFREI Paris) =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6-2 01:33:39 | 显示全部楼层
黑山老妖怪 发表于 2025-6-1 21:00
北航杭州国际校园与世界著名高校合作:


中西理工大学?   那还要另外找块地,建设校园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6-2 09:51: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黑山老妖怪 于 2025-6-2 10:50 编辑
绍兴长生 发表于 2025-6-2 01:33
中西理工大学?   那还要另外找块地,建设校园了


写错了,是中西理工学院。北航+西班牙马德里理工大学


不过我觉得余杭区的确应该未雨绸缪,为北航多预留一些用地,这可是顶尖985啊,在浙江仅次于浙大。   而且可以带来工信部、北京高教科技圈巨量资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6-3 10:26:53 | 显示全部楼层
黑山老妖怪 发表于 2025-6-2 09:51
写错了,是中西理工学院。北航+西班牙马德里理工大学

南边还有一块地,很大,好像是给北航预留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6-3 22:29: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黑山老妖怪 于 2025-6-3 23:46 编辑
buickcxw 发表于 2025-6-3 10:26
南边还有一块地,很大,好像是给北航预留的


城西北的几所大学都太分散了。如果当初给北航的地,选在杭师大和西湖大学之间就好了,三所大学刚好可以串联起来,和东面近距离的浙江大学、北面中国美院良渚校区形成一定规模集聚,再加上传闻中要迁过来的浙大城市学院,6所大学,这就是一个规模仅次于下沙的大学城(浙大1所就顶至少3所大学规模),而且实力超强:浙大、西湖大学、北航、国美,都是顶级。就杭师大、浙大城院弱一点,但这两所文科大学加上国美刚好可以与前3所理工科大学气质互补、互相调节,氛围感就很好了!


比如说如图所示的环浙大大学带 (假设哈,北航不可能从瓶窑搬过来了。这个位置可以考虑今后新引进大学)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6-6 13:40:47 | 显示全部楼层
雕虫“小”技!为身长0.5毫米的水熊虫“纹身”——西湖大学仇旻团队采用冰刻技术首次在活体水熊虫表面实现精准微纳加工


关于纹身,有几个经典的桥段。

如NBA巨星科比,在右大臂纹上著名的“蝴蝶皇冠”和翅膀,以此向妻子示爱;如英国球星贝克汉姆,侧腰一串行云流水的“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引得无数球迷折腰。

Nature四月的“最佳科学图片”,也选了一张纹身图,只是对象有点特殊:一头身长仅0.5毫米的水熊虫,史上第一次获得了波点“纹身”,并且,它还活着。

拥有这一精湛技艺的“纹身师”来自西湖大学。



水熊虫被选为Nature四月“最佳科学图片”,并登上网页头条
近日,Nature,Science,Discover Magazine,Phys.org等37家海外科学媒体报道:西湖大学仇旻团队采用冰刻技术首次在活体水熊虫表面实现精准微纳加工,这些微小的“纹身”展现了超高精度的纳米加工技术和极佳的生物相容性,或将开启纳米级医疗设备甚至活体微型机器人的新时代。(相关论文发表在Nano Letters上,入选当期补充封面,西湖大学博士研究生杨治蓉为文章的第一作者,赵鼎研究员和仇旻教授为通讯作者。)



Science报道西湖大学仇旻团队最新研究成果


“冰刻”奇想

时间回溯到五年前。2020年岁末,西湖大学仇旻实验室成功上演了一出微观秀:研究者用电子束作刻刀,在头发丝千分之一粗细的尺度上,用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冰层取代传统光刻胶,完成了精密的“冰上雕刻”。

当时,团队曾在研究论文结尾大胆预言:这或许可以进一步实现微纳尺度的活体生物加工。这个现场实景“翻译”为——在一次组会讨论中,研究员赵鼎提出:“如果用‘冰刻’技术在蚂蚁头上刻个‘王’字,它回到蚁穴后会怎么样?”

“冰刻”,通俗地讲,就是把传统光刻加工用到的“光刻胶”,替换成“冰”。这里的“冰”,既可以是日常所见的水冰,也可以是有机分子低温凝结形成的固体。电子束打在冰层上,能直接雕刻出冰模板,不需要像传统光刻那样用化学试剂清洗一遍来形成模具,从而规避了洗胶带来的污染。也正是这种巧妙的替换,为冰刻技术应用在活体生物上提供了契机。

看似天马行空的想象,在科学家眼里却没什么是“不可能”。研究团队开始寻找合适的实验对象。它要满足两个条件。其一,本身要小,才需要施展精确至微纳米尺度的“冰刻”技术;其二,要具备一定的耐受力。保证实验对象在结束时“能走、能跑、能跳”,是研究团队需要面对的极大考验。

此时,身体短胖,分5个部分,有4对短腿,末端有爪或吸盘,号称“地表最强生物”的水熊虫,闯进研究团队的视野。它身材微小,但生存能力极强,能在-273℃到151℃的极端环境中存活,对极端脱水、强辐射、高压及有毒环境也有很强的耐受力,成为本次研究的“不二虫选”。

蹲在山上挖苔藓的博士生
杨治蓉蹲在潮湿的背阴处,用手中的镊子轻轻拨动苔藓,眯起眼睛仔细观察其中是否有水熊虫的踪迹。

作为本研究的第一作者,这名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的博士生,很长一段时间里的科研日常,就是在各种山上挖苔藓。“冬天还好,夏天挖苔藓时总要被蚊子围攻,花露水腌入味了都不管用。”她笑道。

在这些看似普通的绿色苔藓下,就藏着地球上最顽强的生命体“水熊虫”。它身长不足1毫米,在显微镜下放大100倍,才勉强达到人类指甲盖大小。

所以,捉虫过程要在显微镜下进行,还不能是一般的显微镜,必须是有一定操作空间的体式显微镜。


杨治蓉在山上挖苔藓捉水熊虫

杨治蓉先将采集的苔藓用泉水浸泡一整晚,让水熊虫充分苏醒,接着摇动苔藓,使牢牢抱着苔藓的水熊虫脱落到水中,然后去掉大块的苔藓和碎石等杂质,就可以尝试在沉淀物中寻找水熊虫了。运气好的话,每挖一块苔藓,杨治蓉就能带回十几头水熊虫,运气不佳时,好几天徒劳无功也是常事。“最伤心的是,一整天只找到一只虫,然后捉的时候手一抖,把虫子弄丢了!”

捉到的水熊虫会被杨治蓉精心喂养,“主要喂食它们喜欢的绿球藻,偶尔也会改善伙食,加入一点从生科院借来的莱茵衣藻”。她要确保每一只小虫都身体倍棒,以接受后续的“纹身”实验。

实验室里不乏有特别害怕虫子的学生,每次组会汇报,杨治蓉都要反复发出预警:“今天我要展示我的小虫啦!有不少动图呦,害怕的记得闭上眼睛。”

从小在山西农村长大的她,抓过鸡鸭,玩儿过蚂蚱,甚至徒手抓过一只蝙蝠塞进瓶子里当宠物。

所以冥冥之中,她也成了水熊虫纹身师的“不二人选”。



最强生物变身“娇气虫”

将一项基本成熟的技术,“移植”到一个新的实验对象身上,最初在杨治蓉眼里,这一次的研究“好玩”多于“挑战”。但在实验室里,很多时候理论与实践“不成正比”。活体实验,困难还是远超想象。

杨治蓉疑惑不解,甚至很多次暴跳如雷,这个号称地表最强的家伙,“为什么在我手里变得如此脆弱?”脱水太快不行,氧气不够不行,空气流通快了也不行……一波一波的水熊虫用完了,实验还是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她不得不重回山上,继续挖苔藓。

为什么水熊虫到了实验室就变成“娇气虫”?

要展开实验,首先得让水熊虫进入隐生状态。隐生状态的水熊虫,身体紧紧缩成一团。这时它的代谢几乎停止,球形的身体形态更利于接受电子束的“雕刻”。接着,杨治蓉将特制的纳米有机冰膜覆盖在处于隐生状态的水熊虫身上,类似于在虫子周身覆盖上一层冰。实验开始后,通过电子束曝光,杨治蓉将指定区域的纳米冰膜转变为常温稳定的固体图案。此时,水熊虫身上便会刻上纹身图案。

一番操作下来,从进入隐生状态,到覆盖上冰膜,再到电子束攻击。这其中的每个步骤,杨治蓉都得保护好水熊虫,确保它们安然无恙,水熊虫才可能身披“纹身”苏醒。

满怀期待、前功尽弃、重头再来,这几个词组成了杨治蓉和小虫相伴的每个日夜。终于,在一个普通的实验日下午,奇迹发生了。



水熊虫身披“纹身”苏醒

“它动了!”

杨治蓉屏住呼吸,凑近显微镜。镜头下,水熊虫蜷缩的躯体微微一颤,随后,细如发丝的四肢缓缓移动,在培养液里划出几道极浅的波纹。

在适宜的复苏条件下,一只身披纳米图案的水熊虫缓缓舒展身体。但是请注意,水熊虫本身的体长不到1毫米,非常非常小。那些比发丝还要细上千倍的“纹身”,普通显微镜下很难完全观察到。要想看清楚“纹身”在水熊虫复活后的情况,还需要把虫子“固定”好,动来动去也会影响观察效果。杨治蓉需要把水熊虫“麻醉”,让它放松警惕,慢慢舒展身体,把藏在皮肤纹理间的“纹身”呈现出来。接着进行化学固定和干燥,之后用扫描电镜进行观察。事实证明,这种为水熊虫量身定制的“碳质纹身”即使经过拉伸、溶剂浸泡和干燥处理,依然牢固如初。

实验室里安静得能听见仪器发出的微弱电流声。杨治蓉的手指悬在数据记录键上方,直到确认所有冰刻图案都完整无损,才长舒一口气。五年前的预言,成真了。

回到最初的场景,在组会上,赵鼎说:“如果用‘冰刻’技术在蚂蚁头上刻个‘王’字,它回到蚁穴后会怎么样?”

嗅觉灵敏的媒体纷至沓来,续写了结尾——这项将半导体制造与生物学结合的突破性技术,正在打开生物微观世界的新大门,或将开启纳米级医疗设备甚至活体微型机器人的新时代。

未来,我们或许能看到:“冰刻”技术在蜜蜂的复眼表面雕出纳米级光栅,研究它们是如何看见紫外线;在珊瑚虫的触手刻上环境传感器,实时监测海洋酸化程度......这些科幻般的场景,将被一块会消失的冰,一点一点刻进现实。



水熊虫登上Nano Letters期刊补充封面

有人问杨治蓉:“你有没有给闯关成功的这只虫子起一个名字,它这么努力地醒过来了,多感人啊。”

“有道理,我得好好想一想。”杨治蓉说。

这个看似微小的生命,正在帮助人类突破纳米技术的边界,值得拥有一个名字。

尾声
实验室里,杨治蓉正专注地调整着显微镜。谁能想到,这位发表突破性成果的博士生,曾是一名高考复读生。

杨治蓉从小就是一个动手能力很强的小孩,但学习上,显得有点“漫不经心”。每次考试之前,突击一周她也能考进前几名,她以为高考也如此。考前两个月她才开始突击,“但我没想到,需要临时抱佛脚的内容太多了,完全来不及准备”。

教训很惨痛。第一次高考,400多分,只能上一所家附近的普通院校。灰头土脸的杨治蓉原本打算认命了。但大伯告诉她,一所好的大学可以决定你遇到的同伴和认知的眼界。经过深思熟虑,杨治蓉决定复读。

这一次,结果很圆满。第二次高考,猛增200多分,杨治蓉以复读班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系。本科期间她再也不敢掉以轻心了,一路过关斩将,拿到推免资格,可以选择华五中的任何一所高校。但无意间看到仇旻实验室“冰刻技术”的报道,她很感兴趣,便申请了西湖大学,然后就有了捉虫子的经历和“纹身师”的故事。

起初,杨治蓉只是在课堂上用心听了一年课;起初,只是看到了关于“冰刻技术”的报道;起初,只是在苔藓中挖到了一些水熊虫。



博士生杨治蓉参加浙江大学第三届微纳学术节

采访结尾,她叮嘱说,一定要提一下:“非常感谢显微平台的老师,尤其是方桂村老师,在我那几个月研究咋固定虫子的时候,给了很多建议。当然还有来自生科院、微纳平台、物质平台的支持,还有课题组老师,在我失败了很多次之后,依然支持鼓励我。”

当然,或许最应该感谢的是她自己,和那只还未拥有姓名的“水熊虫”。


西湖大学仇旻实验室

西湖大学仇旻实验室利用冰刻技术成功实现了生物体表面微纳米尺度图案的原位制备,这些图案在经历拉伸、冲洗、浸泡等外部作用后仍保持优异的黏附性。研究成果为微生物传感、仿生器件和活体微型机器人等领域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展现了微纳制造技术与生物科学交叉融合的巨大潜力。

相关论文发表在Nano Letters上,西湖大学博士生杨治蓉为本研究的第一作者。西湖大学光电研究院研究员、院长助理赵鼎和西湖大学国强讲席教授仇旻为本研究的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工作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6-6 21:46: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黑山老妖怪 于 2025-6-6 22:05 编辑

新型自旋电子学材料与器件国际研讨会北航杭州国际校园举办


发布时间: 2025-06-06

北航新闻网6月6日电(通讯员 李进 徐媛)为交流自旋电子学领域最新研究进展、发展趋势,为自旋电子学领域青年科技工作者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共同推进自旋电子学材料与器件的创新发展,近日,新型自旋电子学材料与器件国际研讨会(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Novel Spintronic Materials and Devices)在北航杭州国际校园举办。本次研讨会由自旋芯片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北航)和超低功耗自旋存储与计算111引智基地主办,北航国新院承办。北航副校长赵巍胜教授、北航国新院自旋芯片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首席科学家赵建华教授共同担任大会主席。北航自旋芯片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林晓阳教授、北航雷娜教授共同担任执行主席。会议涉及自旋流/轨道流高效磁矩翻转、反铁磁体、交错磁体、激子绝缘体、磁性半导体、新型低功耗自旋存储和类脑器件等多个研究热点方向。研讨会吸引了国内和来自意大利、新加坡、波兰、德国、阿联酋等国家和地区的近90位自旋电子学领域杰出科学家以及优秀青年学者代表,大家共聚一堂,分享在自旋电子学材料与器件领域的最新进展。



赵巍胜在致辞中向与会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杭州国际校园及自旋芯片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情况。他表示,希望不同国家和领域的专家学者通过本次大会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促进自旋电子学的创新发展。

北航国新院院长董卓宁介绍了国新院建设发展情况,他表示,国新院已建成4000余平米的超净间,以助力技术突破,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以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支撑北航杭州国际校园高质量内涵式快速发展。

自旋芯片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李臻对实验室的总体发展进行了全面介绍。自旋芯片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将打造国产全流程微纳工艺线,开展自主研发与工艺验证,赋能核心技术攻坚。

本次研讨会特邀国际知名学者,韩国科学院及工程院院士Young Keun Kim教授、韩国科学院及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Young Hee Lee教授、日本东京大学Masaaki Tanaka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Jingsheng Chen教授以及中国科学院院士常凯教授分别作大会报告。报告内容聚焦自旋电子学前沿领域,重点探讨了自旋-轨道力矩对磁有序态的调控机制、二维量子材料体系的新奇物性研究以及铁磁性半导体异质结的量子化构筑方法。此外,来自国内外青年专家的多场专题学术报告,围绕磁有序调控、交错磁、拓扑材料等热点方向展开深度对话。

除大会报告和专题报告外,研讨会还设立了海报论坛环节,展示来自国内外青年学者在磁性材料、自旋输运、自旋轨道耦合调控等方向的最新研究成果。海报展示现场,参会嘉宾与青年学者之间展开了热烈讨论和深入交流。

本次新型自旋电子学材料与器件国际研讨会的举办,为全球范围内从事自旋电子学研究的青年学者搭建了高质量的交流平台,促进了思想碰撞与经验交流,深化了学术合作,将进一步推动国内自旋电子学学科建设与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6-6 22:58:43 | 显示全部楼层
黑山老妖怪 发表于 2025-6-3 22:29
城西北的几所大学都太分散了。如果当初给北航的地,选在杭师大和西湖大学之间就好了,三所大学刚好可以 ...

规划中的西湖大学兰里校区变浙大城市学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6-6 23:06: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黑山老妖怪 于 2025-6-6 23:14 编辑

北航-中Y理工大学集团碳中和联合实验室黄迪教授团队入选中法碳中和中心(CNC)2025年度代表性研究项目



2025-05-29


近日,北航-中Y理工大学集团碳中和联合实验室(BCC Lab)成员、北航计算机学院黄迪教授和里昂中Y理工大学Liming CHEN教授联合申请的项目《人工智能增强的废物处置与碳中和方法》(Artemis: An AI-Enhanced Approach to Waste Sorting and Decarbonization)成功入选2025年度“中法科研伙伴交流计划”(法方称“中法休伯特·居里安合作计划”、“蔡元培科研课题计划”),同时被列为中法碳中和中心(CNC)合作框架2025年度代表性研究项目。

项目瞄准人工智能深度赋能的碳中和技术,结合机器人等智能载体,推进废物处置的优化,助力低碳目标的实现。研究主要内容包括研发高效废物分类方法、自动操作处置流程及细粒度碳足迹评估等,在技术创新与应用前景方面具备特色。项目的实施有望推动人工智能与碳中和领域的深度融合,为深化中法两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与推动绿色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中法双方具有坚实的合作基础,中方负责人黄迪教授长期从事计算机视觉与机器学习方向的研究,法方负责人里昂**理工大学Liming CHEN教授致力于机器人仿真与自主决策方向。2023年11月,在北航中法工程师学院举办的首届中法碳中和学术研讨会上,双方联合展示了智能操作机器人技术及其在环保领域应用的成果。此次项目的成功获批,是双方合作关系深化的重要体现,也是落实中法科研合作承诺的具体实践。

关于“中法科研伙伴交流计划”

中法科研伙伴交流计划”由中国科技部与法国外交与欧洲事务部于2023年4月签署设立,旨在促进两国科研团队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双方在科技领域的共同发展。本年度,该计划面向所有科技领域广泛征集资助15个项目,其中5个专注于碳中和领域。




关于“北航-中Y理工大学集团碳中和联合实验室”

北航-中Y理工大学集团碳中和联合实验室”(BCC Lab)是中法双方为响应2023年两国元首共识及中法联合声明而实施的重要举措,对于推动双方在碳中和领域的合作、促进碳中和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以及培养碳中和技术人才都具有重要的意义。2024年9月3日,北航-中Y理工大学集团碳中和联合实验室在北航杭州国际校园正式揭牌。



关于“中法碳中和中心”

中法碳中和中心(CNC)由我国科技部与法国高等教育与研究部、法国外交与欧洲事务部于2023年4月联合设立。中心是两国在碳中和领域深化合作的重要平台,通过“中法科研伙伴交流计划”重点支持绿色发展、低碳技术创新等方向的科学研究。



————————————————————————————————————————

这个科研项目获得中法两国科研伙伴交流计划资助 (北航国新院争取到的国家科研资助经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7-19 19:23 , Processed in 0.063178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