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逸雪霁蓝

2024年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杭州经济城建发展综合(禁止政治人事讨论)

   关闭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4-9-17 17:22:11 | 显示全部楼层
zyxq999 发表于 2024-9-17 15:19
所以要主动与上海协调,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加入大都市圈不是依附在上海身上,被动接受上海溢出的残羹剩 ...

航空航天领域例子很清楚体现了高端和重大资源获取的实质在刘捷所说主动服务国 家最高战略,核心争取的是国 家资源,上海可能外溢资源是非重点。你例举说是上海提供的机遇这就是误区导致的理解偏差,是在杭州和浙江在服务国 家重大战略基础上,获得了国 家提供的机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9-17 17:37:13 | 显示全部楼层
逸雪霁蓝 发表于 2024-9-17 17:09
就举航空航天领域为例,十三五起包括杭州在内浙江省在该领域综合高端要素资源引进不少,全省现初步形成 ...

你要弄明白,主动的核心条件(主观条件)是:对自身有好处,以及自身有能力对外输出;实现还需要一个客观条件:是否有获得对自身好处的条件,你所说的国家政策赋权只是提供获取好处的有利客观条件,并不是主动的表现。前文已经说了,香港本身能级高,地盘小,工业发展受土地限制,当然会主动跟毗邻的珠三合作,形成前店后厂模式,促进珠三早前的快速发展,也可以巩固香港国际金融和商贸地位。但前文并没有说上海反之,只是说上海目前主动性不够,原因也很简单:主动辐射的好处不多和自身能级还不够(只说目前的某些方面)。上海本身地域足够大,不可能主动把先进制造业给杭州的(对自身没好处),但可以利用杭州的某些优势条件,把一些配套企业落户杭州(目前有客观条件),这是可以主动作为的。当然我也说了,单靠别人主动是不行的,关键还是靠自己主动去争取。另外:结论要结合主客观条件和内外原因,更不能断章取义,草率粗暴地做出判断说他人是”错“的。不过口头禅如此,也很难改的。讨论到此为止,继续都是浪费时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9-17 18:05:27 | 显示全部楼层
zyxq999 发表于 2024-9-17 17:37
你要弄明白,主动的核心条件(主观条件)是:对自身有好处,以及自身有能力对外输出;实现还需要一个客观 ...


说了资源在国 家,争取资源当然也在国 家。上海主动性不够(也不是重点)?香港积极主动外溢大湾区(同样不是重点)?大湾区一堆双“15”、交易所、国科中、国际科创中心哪个香港给的?客观上国 家资源在国 家香港给不了也不该香港给,主观上有无大湾区香港都是纽伦港。是国 家积极主动利用香港而不是相反。重大政策资源的核心都是国 家布局而不是其他什么城市的外溢输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9-17 18:58: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杭州科创生态的“建圈”与“破圈”

       西湖大学南侧,一路之隔,是云创镓谷,也是西湖大学成果转化基地。这里诞生的不少企业,有着一个共同点,它们都是“西湖辈”企业,名字中都带“西湖”二字。如专攻高亮度、高光效、低能耗、宽色域和长寿命全彩显示芯片的西湖烟山科技(杭州)有限公司,重点投入自然语言技术创新攻关的西湖心辰(杭州)科技有限公司……这些企业,形成了环绕西湖大学布局。

       这个“圈”,是构建全面支持创新体制机制的“杭州缩影”。

       今年,杭州市将构建环大学和环大科创平台创新生态圈,作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集成改革的首要任务,首批规划建设西湖区环紫金港创新生态圈、滨江区环大科学装置创新生态圈、余杭区环之江实验室创新生态圈、钱塘区环大学城创新生态圈,并支持各地围绕辖区高校、高能级科创平台建设符合当地创新发展需求、各具特色的创新生态圈,构建“两翼驱动、多点联动”创新生态圈空间布局。

       生态圈需要“建圈”,每一个圈,都是上下游集聚,也是物理空间集聚,搭建集研发、孵化、投资功能于一体的协同联动攻关矩阵。生态圈更要“破圈”,发挥圈内高校、科研平台集聚优势,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贯通“科学—技术—产业”全链条,从而构建服务创新全生命周期的最佳生态,抢占零磁医学、量子传感等未来产业的制高点。

       点·构建核心策源区

       走进长河原发电厂,曾经的大型工业厂房,已被改造成极弱磁大科学装置的过渡研发空间,建设了2台大型零磁空间缩比样机,专门攻关磁屏蔽等关键技术。5公里之外,江南科学城零磁科学谷,这里的绿能环保发电厂已确定搬迁,原计划建设的杭州汽车南站已被调整,确保极弱磁大科学装置主体今年年底开工。这将是中国乃至全球极弱磁研究“策源点”:杭州环大科学装置创新生态圈,将建成世界唯一、性能最高、空间最大的大型“零磁”空间,助力我国在这一技术领域保持领先优势。

       事实上,杭州市一个个创新生态圈,都将依托高能级科研平台构建一个个策源点。如环之江实验室创新生态圈,以之江实验室为核心,构建了“一心一湖一路”空间格局。“一心”即之江实验室,聚焦智能计算方向,成为世界领先水平的科技创新基地;“一湖”则围绕南湖,形成环南湖创新孵化生态集聚区;“一路”则是在文一西路沿线,以特色产业园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头部企业总部为依托,形成科技成果应用服务集聚带。

       依托这些策源点,杭州市将形成以大学、大装置、大科创平台为核心策源区,周边环绕区域为创新辐射区的空间布局,硬核科技的源头不竭。眼下,在4个创新生态圈基础之上,杭州“1+2+18+7+N”新型实验室体系蔚然成形,构建起战略科技力量矩阵,多个高能级创新平台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历史性跨越。如国家实验室完成注册和项目启动,超重力大装置第一台超重力离心机主机完成安装,极弱磁大装置完成工程规划许可核发,中国科学院杭州医学所获批中 央事业单位法人并揭牌,第三个大科学装置预研项目稳步推进……

       创新生态圈崛起,将补上基础研究薄弱的短板,杭州市要为国家解决一批战略性、基础性和前瞻性科技问题。

       即将投用的超重力大科学装置,可以完成“缩时”和“缩尺”的科学研究。大装置的核心装置离心机,就像巨人用手臂拎着两只大吊篮飞速旋转,旋转产生的超重力场,会对吊篮里的物体产生压缩效应。如果在离心机上搭载土体污染物迁移实验装置,就可以利用超重力压缩作用,在短时间内看到污染物在地下大尺度、长历时的运移,可谓“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让我国对超重力的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线·打通转化快车道

       今年3月,杭州市余杭区启动建设南湖科技成果转化园一期项目;4月,滨江区加快推进大科学装置衍生平台建设,合作设立零磁装备成果转化基金;6月,之江实验室与杭州技术转移转化中心签订合作协议,完成第一批实验室可转化科技成果收集梳理……

       转化,是杭州市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集成改革的关键一环。在创新生态圈内,杭州市构建线性转化机制,在研发、孵化、中试、产业化等全链条搭建完善的转化平台,让一项项科技成果在“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协同创新中顺利走向市场,从而打通转化快车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9-17 19:02:38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杭州市西湖区来说,转化需求更为迫切。这里拥有浙江大学、西湖大学、中国美术学院等高校18所,需要让科技成果从“象牙塔”以最快的速度走向市场。按照该区发布的成果转化首选地行动方案和环大学创新圈行动方案,到2025年,要力争创造180个以上重大科技成果,支持和培育300个以上优质成果转化项目。

       定好目标,杭州市西湖区所制定的转化路径,是在圈内构建“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协同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孵化机制,撬动区域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目前,西湖区在其版图上画出了5个圈,包括环紫金港创新生态圈、环小和山创新创业圈、环云栖创新生态圈、环之江文化创新圈、环老文教创新创业圈,已先后成立科技成果转化(普华)中心、环紫金港创新创业联盟等,并与浙江大学签订共建“西湖紫金实验室”协议,同步设立实验室成果转化投资基金。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眼光既要向内,更要向外,使创新资源和技术成果高效流动和共享。

       近两年来,杭州市在打通转化快车道上大动作频频,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实现全球成果“为我所用”。去年6月,杭州市构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建设的核心支撑平台——杭州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启用,目前已发布首个成果转化领域大模型,累计入库科技成果60余万项,匹配新型研发机构600余项待转化成果到5000余家企业。在一系列举措助推下,杭州市服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从业人员越来越多,市场已初具活力,有望成为国内又一科技交易中心城市,今年1至6月技术交易额达587.5亿元,位居全国第一梯队。

       为了加快成为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杭州市还在全国率先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心,并将推进中试基地建设列为年度重点改革任务,支撑引领五大产业生态圈领域产业发展。这一系列举措,将打通“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全链条,努力创造更多“从0到1”原创性成果,让更多科技成果就地交易、就地转化、就地应用。

       面·科教人一体贯通

       在零磁科学谷,杭州极弱磁大科学装置第一个交叉研究平台已开工,将研发芯片化传感器。

       “我们要做的是世界上最灵敏的传感器,它可能只有指甲盖一样大小,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实现低成本就可以布下传感器阵列,从而对磁场进行更精准感知。”杭州极弱磁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解释,深空环境的磁场,只有地球磁场的一亿分之一到千亿分之一,人体磁场也非常微弱,量子传感器可以探测到这些磁场,拓宽人类探测边界,由此可以加快发展量子传感等产业新赛道。

       未来,随着杭州极弱磁大科学设施的建造,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体系贯通,更多具有变革性的科技产品,将从杭州高新区(滨江)环大科学装置创新生态圈出发,造福全人类。而这些新赛道的拓展,依托的是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不止是环大科学装置创新生态圈。杭州市每一个创新生态圈,都在推动“重器”变成“孵化器”,贯通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建设,带动杭州市构建全面支持创新体制机制,实现制度闭环。如杭州市余杭区以之江实验室新总体规划获批为契机,全面深化与之江实验室的战略合作,围绕“创新平台+孵化器+特色小镇+产业集群”,共建“两大三层多群”圈层式创新生态,打造城西科创大走廊重要地标。目前,创新生态圈内的政产学研合作进一步深化,设立了5亿元规模的之江成果转化基金,依托院士专家楼区打造“罗布泊工作坊”,入驻阿里云、寒武纪、摩尔线程等头部企业,构建了创新创业紧密结合的成果转化共同体。

       构建创新生态圈,加快促进了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为高质量发展带来新动力。这些年来,杭州市连续2年在全球创新指数中居全球科技集群第14位,连续4年获浙江省科技创新鼎和省政府督查激励表彰,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连续11年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一,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20项、占浙江省2/3,人才净流入率连续多年全国第一,高新技术企业拥有量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一,上市企业数量居全国第四……杭州市经济拉动力更新质,创新活力之城大步流星、持续进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9-17 20:0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国科大杭高院2024级研究生开学典礼

       9月9日,杭高院隆重举行2024级研究生开学典礼,876名新同学加入杭高院,学生数量创历史新高。未来,他们将闪耀着科技报国梦的星火,流向广阔的星辰大海,创造着属于这个时代的光。“过去,有近四成学生参与过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以后可能天上的卫星上运行着你编写的代码;你的科研成果可能会在嫦娥7号登月中发挥作用;你还可以使用中国营养界首个代谢舱,开展人体代谢精准实验,得到独一无二的营养知识图谱和干预决策树……”

       王建宇院长致辞讲话,热烈祝贺2024级硕博研究生顺利入学,成为一名“杭高院人”。王建宇院长表示,大家要勇于接过时代的“接力棒”,主动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与杭高院一同勇敢地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披荆斩棘,成长为未来科技强国建设的主力军。

       开学典礼上,王建宇对新生们提出了三点期望,他表示,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中国科学院建院75周年,也是加快抢占科技制高点的关键一年。作为未来科技强国建设的主力军,希望大家志存高远,做心怀家国的建设者;脚踏实地,做求真务实的奋斗者;勇于创新,做新时代的开拓者。

       开学典礼现场,江桂斌院士隆重开启“开学第一课”。他以宏阔的视野,穿梭于中外历史的长河,剖析了历史发展对环境造成的深远影响,还揭示了世界发展进程中环境卫生与人体疾病之间的科学关联。面向即将踏上科学征程的同学们,他满怀期待地勉励大家,要从自我做起,保持强健体魄、去培养阳光心态、拥有宽容胸怀、树立永恒目标,肩负起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杭高院以及未来更广阔人生舞台上,不断绽放精彩的自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9-17 21:21:15 | 显示全部楼层
zyxq999 发表于 2024-9-17 17:37
你要弄明白,主动的核心条件(主观条件)是:对自身有好处,以及自身有能力对外输出;实现还需要一个客观 ...

他就是这都是啥都按上面决定,先不说上面决定是不是一定是正确的问题,我觉得更关键是对于杭州未来发展的预期和期望的问题,说实话他过于关心国中及国科中的问题,国中已经进入了历史的尘埃,就和旧改一样,过期文件了。我们的期望是杭州有真正的突破是发展,这是需要决心以及勇气的,和上层的意志有着极大的关系,山西大同的就是最好的例子,没有某市长的高瞻远瞩就没有大同的今天。现在大家实际上都明白,杭州现在经济问题相对较为严重,一个是确实受到大环境影响,但是杭州没有亮点以及突破上也有非常大的关系,各种实验室以及国科中对于杭州经济的拉动是及其有限的,以国家主导的科研成果产业化就是有极大的问题的,这种实验室也就能带动一部分就业,实际效用并不高。在说回这个争论,我还是那个说法,竞争永远是主要的,一个外企在杭州设了中国总部,肯定不会再在上海再设一个,对接上海对于杭州的好处我认为并不明显,上海高教在杭州设个飞地研究所,设个飞地医院对于杭州的帮助真的有那么大么,关键是杭州现在也要产业升级,上海会把真正的高端产业给杭州么,明显是不会的,对接上海的不是不能做,竞争和合作永远是并存的,我们所希望看到真正的利好,比如民营飞机制造公司在杭州创立这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9-18 06:48:13 | 显示全部楼层
wang19890726 发表于 2024-9-17 21:21
他就是这都是啥都按上面决定,先不说上面决定是不是一定是正确的问题,我觉得更关键是对于杭州未来发展的 ...

再弄几个阿里这样的平台级民营企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9-18 09:30:48 | 显示全部楼层
静电静电 发表于 2024-9-18 06:48
再弄几个阿里这样的平台级民营企业。

目前而言,最直接的就是扶持蚂蚁金服早点上市,蚂蚁可以说是与阿里同一级别的平台;此外,钉钉如果商业化模式成功,又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其他还有网易。 感觉直播电商里还会出来一些平台。农夫山泉这么好的资本和渠道优势,不做平台可惜了。 此外,依托地信、空天、医疗等前沿科研力量,也能在未来诞生一些重量级平台企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9-18 10:06:44 | 显示全部楼层
黑山老妖怪 发表于 2024-9-18 09:30
目前而言,最直接的就是扶持蚂蚁金服早点上市,蚂蚁可以说是与阿里同一级别的平台;此外,钉钉如果商业化 ...

平台现在是不给上市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9-18 10: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黑山老妖怪 发表于 2024-9-18 09:30
目前而言,最直接的就是扶持蚂蚁金服早点上市,蚂蚁可以说是与阿里同一级别的平台;此外,钉钉如果商业化 ...

钉钉商业模式。如果你知道它的运转模式,你肯定不会这么说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9-18 10:27:50 | 显示全部楼层
xyz1234567 发表于 2024-9-18 10:06
平台现在是不给上市的

蚂蚁金服并没被全盘否定上市,现在整改已三年多,而且现在时势又不一样了。 可能会在港交所上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9-18 10:37:34 | 显示全部楼层
耳东三羊 发表于 2024-9-18 10:12
钉钉商业模式。如果你知道它的运转模式,你肯定不会这么说的。

钉钉:SaaS+AI,找到“真需求”才能真商业化
砍柴网
2024-09-10 10:35


9月5日,2024 Cloud 100 China榜单发布暨CEO峰会上,钉钉联合靖亚资本举办“生态上钉”私享会。钉钉副总裁王铭、e签宝创始人兼CEO金宏洲、售后宝创始人兼CEO李明、靖亚资本创始合伙人何沛就如何在丰富场景中探索AI应用真需求与商业化落地实践,和众多与会者展开深度讨论。

钉钉王铭:钉钉为生态伙伴打造“AI生产力平台”


钉钉副总裁王铭在《在丰富场景中探索AI应用真需求,探索商业化落地》分享中表示,随着企业数字化进程的加快及千行百业客户个性化需求的日益增长,钉钉正稳步扩大生态体系。新的钉钉生态是覆盖大中小客户的广泛的多元化生态,通过客户需求分层搭建多元化合作模式,针对不同规模企业的需求,提供包括大客户行业解决方案、OEM服务及定制化方案,促进企业推进数字化转型。

王铭认为,钉钉PaaS平台的核心价值在于开放的生产工具理念,如何快速实现业务智能化,解决AI场景快速可靠落地的问题。截至5月底,钉钉生态伙伴阵容已超5600家,其中AI领域伙伴突破100家,AI助理创建量约为50万个,钉钉AI每天调用量超1000万次,已完成20多条产品线80多个功能的AI化。这标志着钉钉AI生态不仅规模初成,且生态伙伴的质量与活跃度均显示出强劲的增长潜力。

与此同时,钉钉客户对AI应用场景的需求也日益增长,更加多元化与复杂。基于此,钉钉正致力于其平台智能化的升级,为生态伙伴打造“AI生产力平台”,借助大模型等先进AI技术的融入,来增强产品与服务的性能,助力更多伙伴在业务操作中加入 AI 元素,提高效率。

钉钉的AI PaaS平台依托六大核心竞争力,为企业的个性化、智能化业务解决方案构建提供快速通道:一是多元模型接入,加速AI技术与企业实践的深度整合;二是推出企业级知识问答系统,利用独特的企业知识资产,定制化打造AI助理;三是实现钉钉平台数据与企业私有数据的无缝对接,为管理层提供精准及时的决策支持;四是平台动态适配工作场景变化,驱动AI系统主动调整以满足任务需求;五是支持复杂工作流程的智能设计,推动自动化深入各业务层面;六是集成先进人机交互界面;作为数字化转型的智慧平台,钉钉将联合生态系统伙伴,共探AI应用的广阔前景。

此外,王铭还介绍了钉钉与AI生态系统合作伙伴共同探索三条智能化路径,每种路径都体现了不同的合作与创新模式:

集成钉钉AI能力(Inside模式),依托于开放的API借口,允许现有应用程序无缝融入钉钉的AI技术;

AI助理市场(Agent模式),通过钉钉的魔法棒生产力平台,用户能够便捷地获取并启用高度智能化的超级助理服务,为用户提供了一个集成了多样化智能工具的市场;

AI解决方案市场,聚焦于行业特定需求与应用场景,钉钉联袂拥有深厚行业知识的服务提供商,共同开发出针对性的智能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通过生产力平台进行一对一的客户交付与服务,确保了方案实施的精准度与服务质量,推动了行业的智能化转型进程。

e签宝创始人兼CEO金宏洲:重构合作逻辑,实现1+1>2


e签宝创始人兼CEO金宏洲在会上分享了与钉钉的合作历程,他表示,“相信ToB领域也可以走引流模式;相信钉钉会成为中国的Salesforce一样的存在。我们推动与钉钉达成合作,期望能借助钉钉的流量让更多人了解电子签名 ”。

据悉,从2017年底上架钉钉应用市场以来,e签宝几年来伴随着钉钉共同成长,是钉钉开放应用市场中行政类目重要的ISV合作伙伴之一。自2019年开始商业化后,经过四年深耕,e签宝已在钉钉生态上形成1+1+1的产品商业化矩阵,产品价值持续提升。

目前e签宝在钉钉端的线上收入、单月线上产能、累计付费客户数、出单服务商都实现巨大提升。产品能力上已经跟OA审批、智能人事、宜搭合作融合,同时作为基建能力也跟销帮帮、氚云、每刻报销、有成CRM、合同管家等众多三方生态应用打通。在与钉钉的集成上,也更注重与平台的产品融合,针对钉钉用户,共创了钉钉智能合同、钉钉电子签等产品,打造更适合钉钉生态的AI加持的签管产品,将电子签名、印章管理、合同管理的能力“拼图”融入钉钉数字底座,真正符合市场需求,让合作产生协同效应,实现1+1>2的效果。

此外,金宏洲表示e签宝也正在积极布局出海业务,eSignGlobal 跨境签署平台,中国、欧盟、北美、东盟等国家和地区的相关要求,确保跨境签署的合规性为跨境贸易企业扫除后顾之忧,而钉钉平台在本地合规性、合作伙伴网络的打造、本地化产品的开发与集成等多方面都能帮助SaaS厂商业务的本地化。未来,e签宝期待继续与钉钉一道,携手绘制更广阔的合作新蓝图。

售后宝CEO李明:SaaS场景+钉钉AI能力,穿越周期迎增长


闭门会上,售后宝创始人兼CEO李明就《售后宝SaaS+AI的探索——售后宝借助钉钉 AI 能力创新业务场景的实践》发表了主题演讲,拆解与深挖企业数智化和AI如何成为行业驱动力的落地经验。李明表示,SaaS+AI就是找对场景做好AI升级:从客户连接、用户体验管理,到流程管理、服务运营、协作管理等场景中找到可以应用AI能力进行升级和显著提效的点。在此背景下,售后宝与钉钉携手共创SaaS+AI,售后宝提供的是用户看得见的场景交互,钉钉提供的则是用户看不见的AI能力。

李明分享道,钉钉针对售后宝的SaaS业务提供了三种能力:以AI Inside为SaaS提供基础模型服务,以AI Copilot提供为SaaS提供跨应用能力,以AI Agent为SaaS提供智能体能力。

在客服场景为例,售后宝利用钉钉 Inside 能力,实现客服场景的自动回复、查询进度、以及半自动助力型回复。利用钉钉AI Copilot能力,建立直接管理售后宝工单、客服、故障库等一系列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的钉钉AI助理,用户可以直接通过AI助理访问这些数据。此外,许多企业的知识库并非只存在业务系统中,也存在企业文档库中,如钉钉文档等。通过将钉钉文档的内容数据整合到AI助理中,客户可以获取自身SaaS业务数据和钉钉生态业务数据,收获更优的助理服务。

李明也认为,没有被新技术淘汰的企业或产品,只有因为没有拥抱新技术而淘汰的企业。未来,售后宝也将与钉钉等合作伙伴结伴同行,拥抱AI、用好AI,期待钉钉生态为SaaS厂商持续赋能,共同穿越周期,迎接新增长机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9-18 10:43:36 | 显示全部楼层
据了解,目前而言,钉钉的盈利之路径:

1. 会员服务:钉钉提供了基础版、专业版、专属版等多种会员服务,满足不同企业的需求。通过提供高级功能如聊天记录加密、文件存储扩容等,吸引企业购买会员,从而实现盈利。

2. 应用商店:钉钉开放了自己的应用商店,允许第三方开发者在平台上发布应用。这些应用涵盖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项目管理等多个领域,为企业提供了丰富的解决方案。钉钉通过分成模式与应用开发者共享收益。

3. 开放平台:钉钉还开放了API接口,允许企业将自己的业务系统与钉钉整合,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这为钉钉带来了更多的合作机会和收入来源。


我个人感觉,钉钉主要定位还是在于企业(含学校)辅助管理。   社交类还是局限在企业和学校领域。如果未来社交领域全方位拓展得好的话,还是有成为继微信之后的第二大社交软件的可能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9-18 10:45:13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叫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第一生产力和第二第三第四生产力的总和差得远了,苏联人一败再败三败四败仍然坚持胡说八道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8-9 12:36 , Processed in 0.056732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