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位于武汉市经开区的岚图智造工厂,半成品汽车正在总装线上排列成队,在机械臂和工人的配合下,经过冲压、焊装、涂装、总装等多道工序,便可以顺利下线。
据岚图工厂相关负责人介绍,从2020年7月品牌正式发布到今年4月,岚图迎来了第20万辆整车下线的全新里程碑。今年1—7月,岚图汽车累计销量达68263辆,同比增长88%,已连续5个月销量破万。
“岚图从成立至今,一直处在高质量发展的态势中,我们的年复合增长率在70%—80%的区间,基本是每年一个台阶。”岚图汽车COO蒋焘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
“每118秒,我们这里就有一辆整车下线。”岚图汽车总装工厂总监胡勇介绍,目前这个工厂有935台工业机器人在协同作业,具备年产15万辆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能力,并能同时实现不同车型、不同颜色、不同配置的汽车定制化生产。
近年来,湖北省汽车产业迈入了加速转型和提速发展阶段。“十四五”时期,湖北明确要做大做强“51020”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并提出打好产业转型“三大战役”,汽车产业转型是其中的“重头戏”。
而作为新能源造车“国家队”,岚图汽车的发展不仅代表着东风这一龙头车企的“大象转身”,更是湖北省延续传统汽车工业优势、向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换道”的鲜活缩影。
2024年,湖北汽车制造与服务产业规模突破万亿,同时,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湖北汽车产业整体中的分量更重。据武汉汽车流通行业协会数据,今年1至7月,湖北省乘用车销量为462097辆,同比增长7.70%;其中新能源乘用车销量246886辆,占全省乘用车市场份额54.43%,同比增长39.52%。
产业转型突围的故事不只发生在省会武汉,湖北省内宜昌、襄阳、荆州、十堰、荆门、黄石等地均是老工业基地,当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必选项”,这些城市也在因地制宜地寻找新赛道、新动能。
在十堰市竹山县,坐落着一座占地973亩的通用机场,这里不仅是目前鄂豫陕渝毗邻地区唯一建成运营的A1类通用机场,也是华中地区首个低空飞行器试验基地。
在低空经济领域,该基地建成3条无人机生产线,一些在北京、深圳等地研发的机型,可以实现在竹山生产。基地内开展竹鸟149等机型试飞测试,填补了湖北省无人机产业链试验测试环节空白。同时,在低空运输板块,开通竹山至汉南、宜昌低空航线,建成全省首个全域无人机寄递物流试点镇。
“山区农村是无人机应用的短板,但群众的需求最迫切,效果也最明显。目前,我们在边远的官渡镇开通7条无人机物流航线,实现了全镇400平方公里全覆盖,由3天一次送达变为一天多次送达,1.5小时送达变为15分钟送达,平稳运行近1年以来快递量成倍增长,深受群众欢迎。”竹山县机场办主任周汉卿介绍。
目前,该试验基地已吸引18家企业入驻,深圳长空科技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之一。长空科技CEO王奎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公司在基地内配备了2条无人机产线,以及机库测试区、调试区、内外场测试区。
“竹山县通用机场有很好的空域条件,机场内还配有5G-A通感一体平台,为我们做测试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安全保障。同时,这里背靠秦巴山区,地形和交通复杂,为工业无人机巡检提供了一个天然试炼场。”王奎表示,从今年4月至今,公司研发的工业无人机已经试飞7000多架次,在应急保障、农林植保、森林防火等领域都实现了降本增效,为今后向全国其他区域的推广打下了基础。
竹山的探索,是湖北省打造全国低空经济发展高地的生动实践,目前,湖北省内的武汉、荆门、鄂州等地也在加快布局低空经济新赛道,从基础设施、科创资源、产业基础等方面形成合力。
产业转型和新赛道突围也推动了湖北工业经济的动能转换。据湖北省统计局数据,2025年1—7月,湖北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5%,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为26.2%。
区域特色品牌“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