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7-5-15 09: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首个项目:麓山南路综合整治
多套方案。其中方案之一是将原有4米宽机动车道压缩至3.5米,并将道路两侧花池拆除,各新增一条2米宽自行车道。另一方案是在麓山南路沿线新建一条轻轨,保留双向两车道通行,让有轨电车成为师生和市民最主要的交通工具。同时,根据设想,将在麓山南路构建“四门四街八坪”景观节点,以传承文脉,打造生态人文景观。
教师代表赵震宇说,他心目中的大学城应该符合“安全、安静、优雅、内涵”八个字,目前道路人车混行情况较严重,期待有所改善,而且沿线应该适当增加停车设施。教师代表刘涵之说,麓山南路整治只能做减法,不能做加法,让大学校园少些商业性,重回教育性和学术性。
学生代表丁亚馨说,她最喜欢的是校园里的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希望整治过程尽可能地保留这些绿植。学生代表李洁说,大学里很多特色小吃都成为校友们回忆母校的重要载体,希望对沿街小商小贩进行规范经营,划定经营区域,规范经营行为。
在原来提出的三套方案上,结合湖大师生座谈会上征求的意见,提出了第四套方案供领导小组办公室研究。具体说来,就是将麓山南路的道路断面设计为有轨电车、自行车道、机动车道并存的模式,让机动车作为配角。同时,杨建觉在介绍时提出,可以使用极具材质感和肌理感的材料来铺就麓山南路,并在路沿线的路灯、花圃、井盖上丰富细节,打上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的独特印记。
建筑与艺术学院教授杨帆认为,针对麓山南路的现状要对交通容量进行重点梳理,而对历史保护建筑、重点区域节点以及普通建筑采取分层整治,但也要相互协调。
中南大学设计研究院总工廖福贵则认为,疏解麓山南路的交通压力,可以采取交通微循环处理并充分开拓地下空间。
学生代表黄先谨表示,麓山南路菜市场等地比较脏乱,感官体验极差,建议在整治过程中先对这些地方重点发力。
学生代表刘泽宇说,中南大学历史悠久,希望能在老校门周边打造具有文化气息的休闲草坪,也能成为校友们回忆母校的重要载体。
项目设计单位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麓山南路湖南师大段的整治,方案做了特别设计——将拆除破旧临街房屋,打造二里半文化墙,并在麓山南路入口处设置“精勤门”牌楼,在麓山南路构建“四门四街八坪”景观节点,以深入挖掘地域文化,传承文化。同时,在麓山南路设置电车轨道、机动车道和自行车道并存的交通设置方案,也备受师生关注。
美术学院院长李少波提出:希望改造方案注重与学校文化功能的关联性,更要考虑使用单位的需求,将文化功能挖掘好。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朱佩娟表示,湖南师大的交通问题十分严峻,可以考虑在岳麓山边缘地带开辟自行车道,使大学城多些出入口。
校大三学生王洋提出,希望加设自行车道,方便学生上下学,同时,期待在麓山南路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大楼,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
来自新闻学院的学生陈宇迪在麓山南路已经生活了6年,她表示,方案还需更注重文化特色和细节问题,希望建设湖南师大文化博物馆,以及在道路沿线增加咖啡馆、体育场馆等符合师生需求的业态,让麓山南路彰显文化特色和学术氛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