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admeta

[雄安新区] 保定雄安新区行政规划和发展可能性(28楼新分析)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6 09:53: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洪同志 发表于 2018-1-5 23:11
关于吸血的问题,不必多说,这世界就是强权政治,强权即公理,任何游戏规则都是由强者制定。
另外,北京 ...

北京胖不胖不是中央首先考虑的问题,中央要从全球竞争的角度考虑问题,哪里基础好,条件好,就落在哪里,只争朝夕,尽快赶上并超越先进国家,才是最根本的。。所以各种高精尖项目,依然首选北京。怀柔科学城多项全球领先的大科学装置已经动工,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还有一些其他新设立的央企总部还在北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6 09:59: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footbool 于 2018-1-6 10:18 编辑
巴士巴 发表于 2018-1-5 22:55
您最大的错误是本末倒置,不是因为有优惠政策,中央机关不舍得离开北京;而是正是因为有了中央机构,北京 ...


本末倒置的是你。记住,从朱棣开始到现在,决定把中央政府设在北京的是他们(朱棣之流),而不是北京市民。

中国,三千年(也有说五千年的)的历史,历史悠久,就形成了传统文化。传统文化认为,要是一个单一汉民族的国家,定都南京合适。长城之外即为外国,长城之内才是中国。(孙中山的十八省建国理论,孙中山认为满蒙非中国。呵呵。)。

多民族大一统帝国,唯有定都北京。想让中央政府离开北京,那些领导人就不会赞成。(离开天安门,怎么都觉得不正统,像是个伪政权。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6 10:04:25 | 显示全部楼层
aix2017 发表于 2018-1-6 09:53
北京胖不胖不是中央首先考虑的问题,中央要从全球竞争的角度考虑问题,哪里基础好,条件好,就落在哪里, ...

这个和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承接北京疏解出来的资源,没有矛盾。去年的新华社报道上就有,习总在视察北京时说:如同一个人家,你不把一些旧东西扔了,新东西就没地方进来。

各位有兴趣,可以找到那篇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6 10:07: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footbool 发表于 2018-1-6 09:59
本末倒置的是你。记住,从朱棣开始到现在,决定把中央政府设在北京的是他们(朱棣之流),而不是北京市 ...

定都北京在解放初期已有定论,就是为了东北,西北,内蒙等地的战略安全,而且定都南方的历代王朝都比较弱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6 10:08: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footbool 发表于 2018-1-6 10:04
这个和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承接北京疏解出来的资源,没有矛盾。去年的新华社报道上就有,习总在视察北京时 ...

确实如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6 10: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巴士巴 发表于 2018-1-5 22:47
重庆是三峡工程的三峡省。

《这是南京蒋政府时期对北平的定位》


北平作为中国文化中心,教育发达,人文荟萃,拥有近30所大专院校,占全国专科以上学校总数的14%。

(国民政府教育部教育年鉴编纂委员会编:《第二次中国教育年鉴》,商务印书馆1948年版,第577、578页。)


---------------------


这个地位,就足以保证北平是中国的直辖市。(实际上,北平还是北中国的政务中心,从1930年的张学良(全国陆海空军副总司令,总司令是蒋)到1948年初的李宗仁(国民政府北平行辕主任)都驻节于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6 10: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XiongAnXinQv 发表于 2018-1-5 23:31
一亩三分地就是最大毒瘤!!都tm中国人,天天还分这么清楚,悲哀!京津冀一体化才是正途!!北京有多少河北 ...

这个说的太对了。其实啊,各抒己见的探讨,非常有好处。最腻歪的就是三克油(东森新闻2)那样的为了黑而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6 10: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XiongAnXinQv 发表于 2018-1-5 23:35
唯本地论太狭隘了,地铁修你家门口才是利好?非要你家一公里内是宇宙中心才满意?都是为自己着想,想过大局 ...

非常赞同。

原来北京溢出的资源,基本都是去南方和天津了。根本没河北什么事。现在设立雄安新区,就是要把那些疏解出京的资源留在河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6 10: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footbool 发表于 2018-1-6 09:59
本末倒置的是你。记住,从朱棣开始到现在,决定把中央政府设在北京的是他们(朱棣之流),而不是北京市 ...

没人否认北京是最适合做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首都的地方,北京就是现代的长安,但问题是我们是要一个更加健康和巩固的首都还是要一个越来越步履蹒跚和脆弱的首都,北京的伟大在于其包容,一个不能积极带动融合周边城市的首都受到别人质疑是很自然的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6 10:25:12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清河水清水塘 发表于 2018-1-6 10:16
没人否认北京是最适合做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首都的地方,北京就是现代的长安,但问题是我们是要一个更加健 ...

你说的对。但是,辐射是逐步的,有距离的。离广州、深圳(还有香港)并不是很远的粤北,照样也不发达。挨着北京的廊坊,几十年前是什么样?现在,无论人均GDP还是人均财政收入,都是河北前列。没有石油,没有金矿的三河,是河北的首富县,全国的百强县。

而且,三十多年前,国家设立的那些享受特殊政策的经济特区,一个也没给河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6 10:38:22 | 显示全部楼层
footbool 发表于 2018-1-6 10:25
你说的对。但是,辐射是逐步的,有距离的。离广州、深圳(还有香港)并不是很远的粤北,照样也不发达。挨 ...

赞同你说辐射是逐步的,有距离的。但我觉得作为首都而不是一个普通的省会城市,它的辐射还应该是有战略和有方案和有执行力的,而不是自然的粗放的顺水漂流的,这就是雄安出台的客观背景,我相信协同发展最终惠及的绝不仅是河北的几个地级市。甚至不仅是北京,而是整个北方,所谓千年大计大概指的就是北京做首都的这一千年北方在经济上一直不如南方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6 10:44:21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清河水清水塘 发表于 2018-1-6 10:38
赞同你说辐射是逐步的,有距离的。但我觉得作为首都而不是一个普通的省会城市,它的辐射还应该是有战略和 ...

中国经济中心,自东晋以后,就转移到了长三角。一直至今。说到发展经济的条件,论气候,论地理位置,窝在内海的京津冀都是远比不过长三角的。也不如珠三角。

之所以还能相提并论,就因为首都在北京,政治地位高,导致了京津冀仍是中国人口的流入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6 10:48:08 | 显示全部楼层
孙文与民国定都之争:力主首都设武昌
   



首都,是一国的中心,中央政府的所在地。从中国的历史看,历朝历代关于都城的选择,多是人口密集、经济发达、位置适中、交通便捷,而且地势险要之地。统治者对都城的选择均十分慎重,主要是从有利于巩固统治和经济发展的角度去考虑。

早在1887年,孙中山就对中国首都的选择有过考虑,他曾主张“一都四京”,一都即武昌,四京即西京(重庆)、东京(江宁)、南京(广州)、北京(顺天)。首都的第一选择,还是武昌。1902年,孙中山在与章太炎的一次谈话中强调说,“金陵犹不可宅”,并详细述及首都设置的问题。他说,武昌扬灵于大江,东趋宝山,四日而极,足以转输矣……北望襄樊以镇抚河雄,铁道既布,而行理及于长城,其斥侯至穷朔者,金陵之绌,武昌之赢也。总的看,孙中山最属意的首都是武昌。

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响应,建立一个统一的临时政府已是迫在眉睫。由于武昌地处中原腹地,乃九省通衢,是辛亥革命诸次起义中第一个在省会城市取得成功的地方,况且又是孙中山的一贯主张,因此,将首都设在武昌是顺理成章的事,南方多数省份都主张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首都设在武昌,只有贵州军政府提议设在广州。已独立的各省代表到武昌后,确定在临时政府成立前,由湖北军政府代行中央政府职权,很明显,这事实上是把中央政府定在了武昌。但其时清朝大军屯兵江北,虎视江南,汉阳已经失守,武昌极度吃紧,湖北军事形势极为严峻。但就在此时,传来了江浙联军于12月2日攻克东南重镇江宁(今南京)的消息。于是,各省代表精神为之一振,于4日在武昌立即开会作出决定,将临时政府设在南京,同时决定各省代表会议也迁至南京召开。

首都设南京被参议院否决

1912年2月清帝退位、孙中山辞职后,首都问题再次成为南北方争论的焦点。

在特定的政治军事背景下,孙中山不再坚持首都设在武昌,而坚定地支持首都设在南京的主张。其目的在于将袁世凯调出北洋势力强大的北京。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咨文,但附有三个条件,第一条就是“临时政府设于南京,这是各省代表会所议定,不能更改”,并强调“新总统亲到南京受任之时, 大总统及国务各员乃行辞职……”

但就在同一天,章太炎则宣布了《致南京参议院论建都书》,提出建都北京的主张。同盟会的骨干分子宋教仁等人,也附和袁世凯,与孙中山唱起了反调,也主张定都北京。临时政府的实业总长张謇则在定都问题上与袁世凯暗通声气。

但最令孙中山痛心的是,南京临时政府内部也发出了不协调的声音,甚至与孙中山的主张截然相反。除了宋教仁和章太炎等人外,江苏代理都督庄蕴宽曾应同盟会机关报《民立报》的要求,通电全国,反对定都南京。安徽都督孙毓筠以及顺直咨议局等省份、机构也纷纷通电响应。一批长期跟随孙中山的革命党人,这时也纷纷“倒戈”,如柏文蔚、朱瑞、姚雨平、洪承典等著名将领,竟联名通电要求定都北京, 与袁世凯一唱一和。

但陆军总长黄兴始终是坚定地站在孙中山的一边。他在《民立报》上发表公开信,严厉驳斥了定都北京的论调。由于南京江浙联军参谋团主张定都北京,黄兴下令陆军部立即解散了参谋团。2月14日,临时参议院召集会议,专门审议定都一事。会议用投票表决的办法,以决定首都设在何处。

表决结果,竟有20票主张定都北京,5票主张设南京,2票主张设武昌,1票主张设天津。会上,同盟会会员李肇甫大放厥词,说当时临时政府主张首都设在南京,是由于大江以北尚在清军的统治下,现在南北已经统一,首都的地点自应设在北京为宜。还有不少议员对袁世凯不愿南下表示同情。

到会的孙中山立即站了起来,对决议中“首都设北京”这一条提出了强烈的反对意见,并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向参议院依法提出复议这一表决结果。此时,参议院议长林森发言说,由于大总统的异议,本院决定将在次日进行复议。

孙中山本以为,在参议院中,革命党人占了绝对多数,通过定都南京的决议不会有问题,没想到结果竟会是这样。这使孙中山极为恼火。当晚,即与黄兴等人一道把同盟会员李肇甫叫来予以痛斥,并限定必须在第二天复议时更改过来。孙中山并决定以党的名义连夜通知党人议员,必须按照党的最高领导总理的意愿进行投票。孙中山一面派人做议员的疏通工作,同时亲自出马,向各界宣传定都之说。黄兴怒道:“明日如再不按孙先生意愿行事,我立即派宪兵将议员绑了出来。”

15日清晨,黄兴对准备将复议咨文送往参议院的总统府秘书吴玉章说:“过了正午12时,参议院再不改过来,我立即调兵冲入参议院强行通过。”吴玉章连说:“务请总长再延缓一下,我尽速办理”。

咨文送到参议院,立即进行了表决。表决的结果起了根本性的变化,在出席的27名参议员中,有19人投票定都南京,6票主张定都北京,2票主张定都武昌。最后,参议院通过决议,仍以南京为民国首都所在地,纠正了前次决议。胡汉民这才如释重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6 10:54:43 | 显示全部楼层
苏州的最后衰落                     


  自1851年金田起事后,太平军如猛虎出柙,由广西北上,挺进湖南、湖北,并沿江东下,夺取芜湖、九江、安庆,挟千里席卷之势,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1853年定都天京后,太平军继续西征、北讨和东进,战火燃遍了大半个中国。当中经历了天京变乱,元气大伤,遂由盛而衰。后期虽经干王、忠王和英王等人的全力支撑,有过“重振朝纲”的迹象,也曾组织过几次漂亮的战略攻势,但在气势和格局上已无法与变乱之前相比。太平天国在纵横十数年之后失败了,它并未建立起真正的“人间天堂”,但它掀动的大海波潮退去后,留下来的是不可复原的历史变动。
  
  中间略去
  
  自隋唐以来,苏州就已是东南巨郡都会,至宋、明、清时期,苏州经济繁荣,科甲鼎盛,人文荟萃,被誉为“科甲之乡”、“东南财赋之区”,不仅成为中国最美丽、富庶、繁华的地方,而且是主导天下雅俗的地方,所谓“苏人以为雅者,则四方随而雅之;俗者,则随而俗之”。苏州经济上的富庶与繁华,文化上的精致与优雅,使它成为江南地区当之无愧的中心城市。作为“天下四聚”之一,苏州的富庶与繁华,对于农民造反者来说,当然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和诱惑力。当他们攻克武昌并决定沿江东下的时候,内心里想的最多的大概就是江南的财赋了,所谓“三江财富尤贼(指太平军)所觊觎”。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苏州及其附近地区便间接地成为攻防易守的战区。1860年5月,李秀成统帅数万大军东征苏州和上海,6月2日,攻克苏州,并以苏州为首府建立了太平天国苏福省。虽然,此后李秀成曾采取一些稳定社会秩序的有效措施,苏州的工商业一度出现过兴旺的景象,但只要是战区,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经济恢复和繁荣。随着整个战局的大逆转,湘军由战略守势转入战略攻势,李秀成苦心经营的苏福省也就成了湘军、淮军的必争之地。在曾国藩的整个战略布局中,重点是天京会战,苏南和浙江是牵制战场,意在牵制李秀成的后方力量,减少围攻天京的阻力。但李鸿章、左宗棠抓住天京会战吸引李秀成主力之机,在苏南和浙江发动了大规模的攻势,使李秀成顿时陷入困境。1863年初,李鸿章统帅的淮军向苏州府挺进,李秀成与之展开了惨烈的大搏杀。在这场大搏杀中,苏州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破坏,经济上的富庶与繁华随风而逝,文化上的精致与优雅亦如梦幻般消失了。从1860年代开始,随着条约口岸的兴起,上海迅速走向繁荣,并取代苏州,成为江南新的中心城市。
  
  苏州在太平天国战后无可挽回地衰落了,地处长江入海口的滨海县城——上海却因缘时会快速崛起,向近代化国际性大都市迈进。
  
  受战乱的影响,大量避难人口纷纷避入江南唯一的安全区域——上海租界,所谓“江浙两省绅商士庶丛集沪城”。据统计,1862年在上海租界避难的人口多达50余万,一度还曾达到70余万。上海租界以一隅之地接纳来自四面八方的难民,成为难民的福地;而难民的大规模涌入,则为近代上海的崛起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资金、劳动力和需求市场,他们以自己的智慧、资金和技艺等给上海的都市化和社会经济的转型带来了巨大的活力,并与界内的外侨一起共同缔造了近代上海的初次繁荣。王韬说:“上海城北,连甍接栋。昔日桑田,今成廛市,皆从乱后所成者。”“当租界成为城市的主体的时候,上海的意义完全改变了,它不再是过去那个传统的棉花和棉布的生产基地,不再是普通的滨海小县城,而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中心,远东的国际商港。上海正在从‘江南鱼米乡’的那个社会模式中国游离出来,成为镶嵌在东西方之间的一块中性地带,一个新开发的商业王国”。此前的上海是江南的上海,此后的江南则成了上海的江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6 11:07:08 | 显示全部楼层
footbool 发表于 2018-1-6 10:48
孙文与民国定都之争:力主首都设武昌
   

谢谢你为大家提供了详实的资料,我觉得定都首在安全,其次文化,再次才是经济。这也是古代王朝在长安远比在洛阳更能保证长治久安的根源所在。洛阳可以做经济首都嘛。但是时时处处以经济为先的现代如果经济不过关,辐射力不过关似乎就少了合法性似的,所以再难也得勉为其难还是搁置内部争议共谋协同发展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7-19 04:48 , Processed in 0.046269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