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0-11-17 12:3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市ZF2018年8月已审议通过的《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中,确定了在既有的“1+6”基础上,突出重点发展轴向,升级形成“1个主城、3个副城、3个新城组群、1个未来城市”的“1331”城市空间结构。
“1个主城”是指由武汉三环线围合而成的主城区,突出国家中心城市现代服务职能。“3个副城”是指光谷、车都、临空3个副城,突出国家中心城市核心职能。其中,西北部的临空副城以天河航空枢纽为核心,涵盖东西湖、黄陂南部及前川等区域,辐射带动孝感临空区,重点承载枢纽物流功能;东南部的光谷副城以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核心,辐射带动鄂州葛店、红莲湖等地区,重点承载科技创新功能;车都副城以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核心,涵盖常福、纱帽等区域,辐射带动仙桃、洪湖等地区,重点承载先进制造功能。“3个新城组群”是指东部、南部、西部3个新城组群,重点承载先进制造功能。其中,西部新城组群以蔡甸城关、中法生态城等地区为重点,打造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区。“1个未来城市”是指长江新城,作为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典范新城、全球未来城市的样板。
长期以来,武汉市对第二机场的选址建设问题都比较重视,也较为慎重。在近几年的相关研究中,武汉市提出在扩建天河机场、新建鄂州顺丰机场基础上,把第二机场作为武汉航空货运布局体系的重要补充,适时启动第二机场规划建设的战略构想,江夏山坡机场曾经被纳入到武汉第二机场的方案备选,目前已纳入总体规划的城市开发边界内。去年的《江夏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调整完善方案》重点项目清单出于调规考虑列明了该项目。
但是,第二机场的选址建设,既是一个城市区域综合实力的体现,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选址研究到规划建设有一个较长的过程,目前还尚未有明确的选址方案和建设时间计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