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5-3-13 13:12: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常州大宝 于 2025-3-13 13:14 编辑
官方解释如下:
这一时速标准也带来了技术标准与路网协同的矛盾。京沪高铁采用无砟轨道,设计时速350公里,而连镇客专因降标使用有砟轨道,且弯道半径不足导致部分区段限速160公里/小时,无法与京沪高铁直连。这迫使苏北列车需绕行沪宁城际进入长三角核心区,全程均速仅160公里/小时。
时速限制还使连镇客专丧失了成为京沪二线支线的机会,江苏省不得不规划淮兴泰高铁(时速350公里)来弥补功能缺陷,苏北与上海、南京的直达效率也因此受限。
效率与区域博弈的争议焦点
连镇客专的弯道和降速设计,带来了经济效益的折损。扬州至镇江直线距离30公里,绕行后增至50公里,耗时增加20分钟,票价提高约30%。2023年数据显示,扬州东站年客流量突破1000万人次,远超250万人次的设计容量,设施超负荷加剧了效率矛盾。
在区域发展权的争夺上,部分观点认为,弱化连镇客专的干线功能与江苏省“强省会”战略相关,通过强化南京枢纽地位,推动宁淮高铁等新线建设。五峰山大桥与江宜高速的捆绑建设虽节省成本,但压缩了铁路线位优化空间。
规划中排除焦山隧道方案,选择“边缘设站”的绕行模式,也暴露了铁路建设与城市空间融合的不足,被批为“为连接而连接”,加剧了线路迂回。
未来启示:避免“历史遗憾”重演
在建的北沿江高铁(时速350公里)和规划中的淮兴泰高铁,将分流连镇客专压力,构建苏中高速新通道。盐通高铁、通苏嘉甬高铁的建成也将优化沿海通道布局。
《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布局规划》强调优先采用隧道方案,可减少对线形的制约。未来需在桥隧比选、土地集约利用等方面加强系统性研究。
扬镇同城化进程暴露的交通短板警示:跨行政区的铁路规划需建立更高层级的协调机制,打破地方利益壁垒。
连镇客专的弯道与降标,是中国高铁特定发展阶段的特殊产物。其教训在于:铁路建设需在技术可行性、经济效益与区域公平间找到动态平衡。随着新线推进和规划理念升级,这一“历史妥协”的修复之路已然开启。高铁作为区域发展的血脉,终将在不断试错中走向更科学的生长模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