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4-4-19 11:50: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未来长沙或更注重文脉连接与历史传承
国务院批复中提出,要重视历史文化和风貌特色保护,既要落实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紫线管理要求,又要划定城市绿地系统绿线保护范围。朱翔指出,国家对新型城市化的要求是“地方特色、优势优先”,落实到湖南和长沙,就是要突出湖南特色和湖湘文化的特色,突出“历史文化名城”和“滨江山水城市”的特点。批复中强调“特色鲜明”,是对过去城市发展“千城一面”的反思,未来长沙的发展,将更加注重文脉的连接与历史的传承。
原因
“旧版”确定的长沙发展指标,提前十年达到2020年的预期
长沙市的第一个城市总体规划诞生于1990年,并引领了长沙1991年至2000年的“十年飞跃”。2003年经国务院审批的《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简称03版总规),是规划法实施以来长沙市的第二个总体规划。
第二个总规的调整期被确定为20年。2003年,03版总规经国务院批复正式实施。朱翔指出,作为长沙的第一个长期规划,03版总规与国家十五至十三五规划同步,目的是和国家的总体发展规划尤其是与国家的中长期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相衔接。在03版总规的指导下,长沙到十一五末期,03版总规确定的2020年多项目标和指标均已提前实现。朱翔说,正是由于长沙市的多项指标提前实现,导致03版总规已经不再具备“前瞻性”,难以继续指导城市的科学发展,修改势在必行。
“城市规模和经济规模提前十年左右达到了2020年的预期。”朱翔说,“03版总规提出,到2020年,长沙主城区实际居住人口要控制在264万人以内,建设用地控制在253平方公里以内。事实上,到2009年末,长沙中心城区的用地规模就达到了350平方公里,远远超过了03版总规对2020年用地规模预期。”朱翔认为,由于城市规模的快速增长和新城市的快速发展,长沙市大都市格局基本形成,对城市基础设施也提出了全面升级的要求。比如,03版总规对城市交通的规划还停留在平面交通网络的层面上,地铁、高铁均未纳入规划范围,而今长沙地铁2号线已经试运行,而高铁已早已建成通车,构建一个立体交通网络已经不再是梦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