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anson908

[经济论道] 2025年武汉产业经济城建新闻综合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昨天 14:43 | 显示全部楼层
slickly 发表于 2025-9-8 11:39
我希望你们这些人自己去做投资公司,赶紧去把你们认为本地项目能投的,都投了。。。

当初的 武汉独角兽  ...

哈哈 卷皮网我是有点熟悉的,做seo起家,移动时代开发了一个app九块邮,吃的就是淘宝返利。这个模式没有护城河,积累的也是垃圾用户,后来拼多多出来这类企业都没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昨天 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相邻两小区 发表于 2025-9-9 13:10
我年初已经在大智路,徐东,万松园买了三套了,现在正在考察多福路和钟家村

来钟家村跟我作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昨天 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xtcr027 发表于 2025-9-9 11:58
对,我的工作就是拿着湖北和武汉的钱,一手投本地好项目给他们支持一把,一手挖外地的好项目来武汉开分店 ...

加油!给武汉给光谷多发掘好企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昨天 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各位讨论控制下情绪和边界,不要四处树敌,给WH四处树敌
集中在产业和官方公开的事实就行了
地域话题不要碰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昨天 15:01 | 显示全部楼层
RISTIANCO 发表于 2025-9-9 14:43
我对建筑行业不了解啊,每个人都有自己关注的领域吧。前面不也有人不知道。

包括中铁、中铁建、中建、中交......等集团 ,中建三局作为中建子公司,是多年来全国最牛的(资质、业务范围、施工量、营收、税收、利润)的单体公司。我们内部网民称宇宙最厉害的施工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昨天 15:01 | 显示全部楼层
光谷芯抢占万亿级蓝海 为AI眼镜装上清晰“视网膜”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09日07:40 来源: 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讯 (记者马文俊、通讯员周玲玲)9月8日,光谷筑芯科技产业园,星钥半导体宣布其国内首条8英寸硅基氮化镓Micro LED中试线,在当天建成通线。

走进洁净明亮的无尘车间,一台台精密设备安静运转,生产井然有序。在完成产能爬坡后,明年这里将年产约1.2万片硅基氮化镓晶圆,每一片都承载着AI眼镜的“视网膜”——Micro LED显示芯片。

2025年,是业内公认的AI眼镜市场爆发“元年”。国际数据公司(IDC)报告显示,预计到2030年,全球AI眼镜市场规模将突破3000亿美元,而今年一季度全球智能眼镜出货量近150万台,同比增长超80%,中国更是大涨116%,小米、Meta、Rokid等巨头纷纷入场。

随着AI眼镜从极客玩具走向大众消费,它的核心显示部件必须更清晰、更节能、更轻便。硅基氮化镓技术路线的Micro LED具备高亮度、低功耗、高集成度优势,更适合大规模量产,在当下市场上,它被列为最优选之一。

星钥半导体推出的该类芯片,在蓝光电光转化上,相较传统OLED效率高出百倍。这意味着,同样亮度下,电量消耗将大幅降低,眼镜续航更长。

海量市场当前,星钥半导体在2024年经光谷招引落户后,不断加速成长,项目从启动建设到中试线顺利“点亮”,仅用时8个月。“坐拥业内少有的成熟硅基氮化镓工艺团队,企业迅速发展出全链条自研能力,且具备极强的产业链整合能力。”星钥半导体首席财务官唐科说,目前公司意向客户涵盖了AI眼镜行业的多家“龙头”。

这家年轻的企业并非孤军奋战。仅该项目所在的筑芯科技产业园,开园不到一年,已吸引14家半导体优质企业签约落户。

作为我国四大集成电路产业基地之一,光谷的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在2024年就突破800亿元,相关企业超300家,覆盖从芯片设计到材料、制造的全链条生态,持续释放产业“磁吸效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昨天 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光谷灯光秀将焕新升级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09日07:45 来源: 湖北日报




近日,武汉光谷星河广场灯光秀已进入调试阶段。曾亮相春晚并引爆网络的光谷“行星发动机”视觉盛景即将迭代焕新。设计师重构光束几何形态,372组光束灯在纵深800米的三维空间内协同运作,精准复刻《流浪地球》行星发动机启动特效。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陈少哲 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昨天 15:1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zolor 发表于 2025-9-9 09:31
斗鱼其实完全可以做短视频,这个赛道根本填不满,自己又有app,快手人家不是也活的好好的,专门搞小红书类 ...

快手2017~2022亏了大约2500亿,斗鱼有这么多钱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昨天 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者001 发表于 2025-9-9 14:23
永远跌的东西多了去了,消费品就不可能增值或者保值,3年前的车还能涨价不成,产品力跟不上了。房子也是 ...

房子跟车子一样?
房子的最大价值在哪?建成房子的那些砖瓦水泥,能值多少钱?三代也好,四代也好,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会贬值。
房子最大的价值在于地段,在于周围的圈层。地段会贬值?地段贬值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城市衰落了。唱衰房价,就是希望城市衰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昨天 15:15 | 显示全部楼层
创新驱动,武汉突围——大城奋进•武汉“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实践①

2025-09-09 07:33 来源: 长江日报





  【编者按】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湖北武汉厚望如山、委以重任,省委要求武汉择高而立、向上而行,努力在支点建设中当好龙头、走在前列。

  “十四五”以来,全市上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坚定不移把总*书*记殷殷嘱托变为武汉生动实践,加快推动“三个优势转化”,在发展方式、发展路径、发展动力上探索创新,重塑新时代武汉之“重”。

  2023年,武汉GDP站上2万亿元新台阶;今年,武汉GDP总量首次在上半年突破万亿元,实现城市能级增速新跨越。

  当前,武汉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期。今日起,《长江日报》推出“大城奋进•武汉‘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实践”,展现近年来武汉以转型发展推动支点建设的奋斗历程。

  历史上,产业革命的小火苗,最初都是从“新”开始——新点子、新想法、新念头,或者一闪而过的新灵感。

  在武汉,你可以看到或正体验着这样的“新”场景:无人机全自动巡飞参与城市治理,脑机接口助瘫痪者重新行走,人形机器人即将批量上岗,车规芯片突破“卡脖子”加速量产……

  牢记嘱托,从“新”出发。“十四五”期间,武汉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城市发展主导战略,加快转型突围,新技术、新产品加速破圈,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加速建设,一个更富有活力的创新城市正在涌现。



  在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上开拓进取,是新时代武汉需要主动作答的命题。

  “十四五”期间,武汉找准优势,以发展“实验室经济”探索作答——支持领军企业牵头,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校院所、创投基金等各类主体,组建11家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开展关键技术、前沿技术等攻关和产业化应用。

  科研设备不再“睡在实验室”,而是真正走进市场。在光谷,华工科技的晶圆切割装备,依托九峰山实验室的超净工艺平台完成关键验证,加快全国产化进程。运营两年多来,九峰山实验室已吸引30多家创新企业在其周围聚集,总估值超过百亿元。

  “两张皮”现象在融合中逐步破解。在汉央企中国信科联合东风汽车,联合研发的DF30车规MCU芯片,已进入量产前验证阶段——这是国内首颗全产业链国产化的高性能车规级芯片。

  坚持需求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不断迸发新成果。

  长飞光纤实验室里,头发丝般的空芯光纤颠覆传统——空气替代玻璃传输信号,为智算网络和分布式大模型提供中国方案。

  光迅科技、华工正源等一批武汉光电子信息企业,创新成果领跑全球。华工正源1.6T硅光高速光模块,完成从单一出口到“硬件+软件+解决方案”的全产业链出海。如今,他们已将视野瞄准6G与机器人新赛道。

  1976年,南望山脚下拉出中国第一根石英光纤。“十四五”期间,武汉已是全球最大光纤光缆生产基地,2024年产业规模达7566亿元,正加速冲击万亿元集群。

  推动优势产业聚链成群,近年来,武汉以突破性发展五大优势产业为重点,实施新一轮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

  光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北斗,正在彼此交织、互相赋能。

  格创东智的工业智能平台落地TCL华星,生产流程识别速度比人快5—10倍,准确率超90%。传统产业与新动能在此有效衔接。

  梦芯科技研发的全球首款北斗优先全频点高精度芯片,搭载AI定位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无人机、智能驾驶。2025年,全市北斗产业规模有望突破800亿元。

  智能网联汽车方面,武汉已建成3487公里智能道路,自动驾驶里程超6900万公里,居全国第一。在军山新城,无人驾驶巴士自如穿行,暴雨浓雾中依然精准感知道路。

  从17米光纤到万亿元产业雏形,依托“光芯屏端网”优势,武汉抓住AI与集成电路的迭代机遇,在13个未来产业细分赛道持续布局。

  新饭碗,锻得硬。



  创新,从来不是凭空长出来的“新”,“旧事物孕育新事物”的实践,在历史长河一直上演。

  何为旧?何为新?记者来到位于青山的武汉钢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钢有限)。

  这里,“一米七”轧机曾是中国钢铁工业现代化的象征。半个世纪后,这片土地再一次写下“全球之最”——0.1毫米无取向硅钢项目正式投产。薄如纸,却是新能源汽车、电机、压缩机的关键材料。

  钢厂还是那个钢厂,但厂房变绿色,钢卷变轻盈,工艺变智能。

  新厂房里,40余台智能小车穿梭往返,“钢卷不落地”的物流模式高效运行。全厂采用十余项全球首创技术,自主研发的“5G+智慧管控平台”,让传统钢卷堆叠和轰鸣吊车不见踪影。

  武钢有限硅钢部新能源无取向硅钢分厂厂长唐爽告诉记者,目前工厂正处于爬坡期,但已经具备全品种生产能力,产线稳定性和扩产空间都在加速增强。

  这是从传统优势中长出的“新”:武钢有限早已布局5G+铁钢界面智慧管控平台,如今年产55万吨高等级硅钢的产能,能满足全国三分之一新能源汽车的需求;每年减少碳排放400万吨,相当于36万公顷森林的吸碳量。

  不只是钢卷更轻盈,在武汉第一大支柱产业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燃油车遇冷,新能源车接棒。传统行业加速向“新”,稳住基本盘。今年上半年,全市新能源汽车产量达16.6万辆、同比增长16.5%。

  新产业的壮大,也带动了上下游的协同:芯片企业为“车谷”提供算力支持,武钢有限的特种钢反哺本地高端装备制造。新动能与传统产业形成“双向奔赴”,互为支撑、互相成就。

  数字最有说服力:今年上半年,武汉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5.7%,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24.6%。代表产业升级方向的产品产量飙升,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

  老饭碗,端出了新味道。



  厚培创新的土壤,营造创新的氛围,才能激发和打开一个更大的未来。武汉孕育、鼓励、催生创新,绝不盲目追逐“风口”。

  立足本地的比较优势和产业基础,找准前沿突破点,“十四五”期间,武汉超前布局13个未来产业细分赛道,积极创建未来产业先导区。

  看人形机器人,武汉及都市圈五城串起150公里产业带,7家整机企业冲刺量产,85%的关键零部件实现本地配套。以湖北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为圆心,近百台机器人在超市、餐厅、工厂、实验室等场景展开训练,“十八般武艺”逐步掌握。

  华中科技大学丁汉院士团队核心成员赵兴炜教授直言:正是武汉的“赛马机制”,**提供政策与资金扶持,推动了产业快速进步。今年,其团队研发生产的荆楚系列人形机器人将批量上岗。

  看脑机接口,武汉协和医院脑机接口医工融合病房外,双下肢瘫痪1年多的患者戴上无创脑电帽,通过大脑意念驱动外骨骼机器人,完成自主“行走”,科幻电影中的场景走进现实。

  这一成果,得益于“武汉协和医院—衷华脑机院企联合实验室”。此前,衷华脑机率先研发出全球领先的6.5万通道双向侵入式脑机接口系统,一举打破国外在高通道脑机接口技术上的“天花板”。科研到临床,武汉在多条技术路径上同时探索。

  创新不是狂想,而是找准症结,一步一个脚印,直至水到渠成。

  2024年,武汉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30.4%,提前完成“十四五”提出的28%目标。到2027年,未来产业营收规模预计突破千亿元。从机器人到脑机接口,这些“硬科技”的突破,正是新质生产力的最好写照。

  “在武汉的创新体系中,各个‘零部件’都非常优秀,闪闪发亮。” 在深圳市源创力离岸创新中心总裁、武汉科技咨询委*员*会委*员周路明看来,武汉是国内最早抓住“应用端创新”趋势的城市之一,把科研成果和市场需求紧密扣在了一起。

  2023年,武汉GDP跨上2万亿元台阶;今年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元,增长5.5%,城市创新能级实现历史性跨越。其中,人工智能、商业航天、工业母机等产业规模增长20%以上。

  从粗放走向精细,从钢铁走向智造,从传统走向未来。“十四五”行至终程,武汉用一份厚实的答卷,证明了自己的转型之路。

  未来仍有险滩;但武汉,已在创新的坐标上,站稳重心。

[img=750,11405]http://news.cjn.cn/whpd/yw_19947/202509/W020250909283939083138.png[/img]


  (长江日报记者汪甦 高萌 蔡欣星 制图:张莉 胡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昨天 15:15 | 显示全部楼层
相邻两小区 发表于 2025-9-9 13:10
我年初已经在大智路,徐东,万松园买了三套了,现在正在考察多福路和钟家村

建议市住建局给你发锦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昨天 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ttyy1122 发表于 2025-9-9 13:46
水陆空枢纽第一城!武汉,坐实了

原创 余飞 城市财经  2028年09月09日 11:42 广东

这就是武汉的特色,地理位置四通八达,就要做水陆空第一城。这就是武汉区别于其他同级别城市的优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昨天 15:19 | 显示全部楼层
abcdefgjn 发表于 2025-9-9 15:13
房子跟车子一样?
房子的最大价值在哪?建成房子的那些砖瓦水泥,能值多少钱?三代也好,四代也好,随着 ...

那你就去你看好的地段多买几套,住建局会感谢你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昨天 15:1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tcr027 于 2025-9-9 15:22 编辑

https://mp.weixin.qq.com/s/NLv5dsUL99mUuzLEG2_PWg

来,我们单位组织的健康跑活动,欢迎有本事够格的报名参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昨天 15:31 | 显示全部楼层
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作家协会指导,湖北省人民政*府、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主办,主题为“勇担支点建设使命,打造长江文化高地”。

开幕式点亮长江,天地为景、江水为韵

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开幕式将于9月12日晚在汉口江滩三阳广场举办精彩的文艺演出。演出期间,将在长江大桥与长江二桥之间的江面上,安排8艘船只和1000架无人机燃放烟花,另有4000架无人机表演光影秀。广大市民可在长江两岸现场,或通过湖北卫视电视直播、新媒体网络直播观看开幕式盛况。

开幕式围绕“人民母亲河”“生态长江”“文化长江”“开放长江”“长江新时代”五大主题,采用文艺演出与烟花秀相结合,凸显“文化+科技”相交融,力争为广大观众奉献一场沉浸式的长江文化艺术盛宴。

丰富艺术形式,彰显长江文化多彩魅力。文艺演出既有脍炙人口的长江流域民歌联唱,又有情景演绎屈原名篇《楚辞·九章》的优美舞蹈,用楚腔楚韵演唱的毛泽东诗词《水调歌头·游泳》,还有来自埃及、印度尼西亚、俄罗斯、加拿大的五大洲艺术家联袂唱响世界文明交流的“大河交响曲”。歌曲、舞蹈、器乐、戏曲等艺术形式的有机融合,让大家沉浸式感受荆楚文化的悠久灿烂、长江文化的厚重多姿以及大河文明的多元共生。

活动还邀请了茅盾文学奖得主刘醒龙、中宣部文艺局原局长刘汉俊、《人民文学》副主编邓凯等知名文化学者,做客演播室,畅谈长江文明,解读文化魅力。

探索表达创新,激发传统艺术青春活力。在器乐演奏方阵,采用与原套曾侯乙编钟同比例复制的演奏编钟,结合鹰笛等长江流域多民族乐器,扬琴、琵琶等传统民乐,与西方交响乐队共同奏响《长江四季》。由武汉音乐学院开发的“数智编钟”将亮相舞台,全方位还原古代编钟演奏的真实场景,实现传统礼乐文化与现代数字科技的跨时空对话。

开幕式将全新推出荆楚风情创演秀《激情“神武峡”》,以湖北经典民歌《龙船调》为音乐主线,创造性融合神农架梆鼓、武当太极、土家歌舞等传统元素,与街舞、说唱等现代表演形式碰撞,将荆楚三大文化地标——神农架、武当山、长江三峡的文旅符号融为一体,以青春化、时尚化的表达激发荆楚文化和湖北文旅的创新活力。

科技赋能光影,共享沉浸式视听盛宴。开幕式上,自然江景搭建临江水舞台。舞台表演将穿插烟火表演和两岸楼宇灯光秀、无人机编队表演等,共同为大家带来“江岸—江面—天际”三维交融的视觉体验。在舞台视觉上,我们引入了裸眼3D技术,雪域牦牛、竹林熊猫、湿地麋鹿等长江流域珍稀动物也将活灵活现地来到观众眼前。在立体文化展演空间里,观众将共享一场“天地为景、江水为韵”的沉浸式视听盛宴。

这场开幕式,将让观众感受到长江的风景之美、艺术之光、人文之盛,感受到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血脉与新时代长江高质量发展的蓬勃力量。



首届长江文化艺术季开幕式 资料图


——————————————————————————————
本周五(9月12日)下午到晚上又是到处拥挤不堪。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9-10 12:30 , Processed in 0.055384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