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4-10-8 14:39:55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中国古代都城中,位于江南的杭州有些独特:历史上吴越、南宋曾定都于此,但这座城市既没有夹着天子御道向远处延伸的中轴,也没有规模宏大且左右对称的建设布局。学界一般认为,这缘于杭州城当时的山川地理和水运交通等。但在局部,以中原为宗的吴越国也在以自己的方式向中原理想都城“致敬”。
时光荏苒,来到现代的杭州,在城市发展中出现了3个城市中心,以及3条相匹配的城市中轴线。它们的依次登场,背后是这座城市发展的跃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不少城市的范围迅速扩大。杭州亦如是。新中心和新中轴线的诞生,其本质是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寻求突破的需要。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总工程师汤海孺说,第一条中轴线是西湖时代的延安路,第二条中轴线是钱塘江时代的市民中心至杭州之门。而第三条,就是余杭正全力打造的杭州新中轴。
先看延安路中轴线。延安路沿线,是杭州最繁华的商业中心,它的北端是武林广场,南端是吴山广场。但如果以中轴线的视野来看,这条线还可以继续往北延伸到西湖文化广场。在这条轴线上,曾为杭州市中心最高建筑的浙江环球中心与吴山顶上的城隍阁遥相呼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条轴线沿线,是杭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再看市民中心至杭州之门中轴线。1993年,杭州在编制第四轮城市总体规划时,首次将城市发展的视野框架从西湖扩大到钱塘江两岸,提出沿江、跨江组团式发展思路。伴随着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向东,杭州第二条中轴线诞生了。这条中轴线横跨钱塘江,南岸是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杭州国际博览中心、杭州之门,北岸是杭州市民中心、杭州大剧院、杭州国际会议中心,代表着杭州正式从西湖时代迈入钱塘江时代。
如今登场的,是杭州新中轴。余杭首次提出建设杭州城市新中心,是在2022年8月初召开的区委十五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上。彼时,杭州行政区划调整刚过一年,新余杭区在实现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的叠加后,在“人才引领、创新驱动”战略下开启了新征程。而随着创新驱动发展加快,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成为聚全省全市之力打造的重大科创平台。地处大走廊核心区域的余杭,拥有深厚文化底蕴、发达新兴产业、丰富创新资源,杭州西站枢纽的开通更是提升了城市能级,逐步具备了打造杭州城市新中心的时与势。
天时地利人和,余杭提出打造“创新活力之城的新中心、历史文化名城的新中心、生态文明之都的新中心、最具幸福感城市的新中心”。而与武林湖滨中心和钱江两岸中心相比,余杭作为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的最大属性,便是科创。杭州新中轴,便是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的核心。这条正从蓝图变成现实的中轴线,以科创、活力、人本等概念为核心,布局复合型功能,打造一个更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集聚区。
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说过:“对于一座城市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建筑,而是规划。”根据余杭的规划,杭州新中轴区域范围共计17.2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有2.84平方公里。这块核心区,东至景兴路,西至舒心路,南至规划景观湖,北至余杭塘路,南北长约2.5公里,被命名为“活力中轴”。这里不难看出:活力,是杭州第三条中轴线的最大亮点。
璞玉本无华、细琢成大器。为从更高起点对杭州新中轴这块“璞玉”精雕细琢,余杭在2023年5月面向全球广发英雄帖,公开征集设计方案。对余杭来说,杭州新中轴需要塑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活力、吸引高端要素,呈现世界级的城市中轴空间形象。这次国际招投标,有来自14个国家的44支团队报名,经过激烈的角逐,国际顶级设计公司福斯特事务所的方案脱颖而出。根据福斯特的方案,“活力中轴”将呈现“一条轴线,五种体验”——
以水为灵感,划分成城市客厅服务区、国际数字商务区、艺术文化街区、智慧科创总部区和国际滨水文化区五个独具特色的区域,形成一个集商业、教育、酒店、创意、创新、自然和生态为一体的中心。在余杭的规划里,杭州新中轴是一个支撑和锚点,通过联动周边西站枢纽、未来数港等片区共同推动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的建设。
眼下,杭州新中轴上的浙大一院总部、字节跳动总部、钉钉总部、华润未来中心、富力中心、vivo总部等项目施工现场,一片热火朝天、生机勃勃的景象。而西站枢纽周边的“金手指”“金钥匙”高层群,更是一天一个新高度。一个充满创新活力的未来城市轮廓,日益清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