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anson908

[经济论道] 2025年武汉产业经济城建新闻综合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7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phoenix44 发表于 2025-11-6 16:34
湖北人谁稀罕盘龙城的商周文化?湖北人引以为豪的是孕育了大汉的楚文化,刘邦地地道道的楚人,奉楚王命灭 ...

盘龙城是夏文化,楚王室是夏王室旁支的后裔,是黄帝的后裔。所以,真实的历史其实是夏楚,很牛的,周秦都是夏楚推翻的。



楚简所见楚先、三楚先考辨

2023-04-12 作者:廉超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楚卜筮祭祷简中记载了丰富的祖先祭祷信息,为研究传说时代的楚人祖先提供了重要线索。楚人祖先主要指楚先与三楚先,见于楚同姓贵族墓竹简,如包山楚简、望山楚简和葛陵楚简等,学界已有不少讨论,但仍有一些争论,主要集中在楚先、三楚先的具体所指,鬻熊与穴熊的关系以及三楚先的组合等问题。

  楚先和三楚先内涵不同

  楚先与三楚先的具体内涵,一般认为二者含义相同,均指特定的三位楚先祖,但对于具体所指有不同意见。如刘信芳先生认为前者特指“老童、祝融、穴熊”三位先祖,后者称先祖、先公中三位最杰出者——“老童、祝融、鬻熊”,皆指三位特定的先祖。(《楚系简帛释例》,安徽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然细审简文文例,楚先、三楚先的内涵并不尽相同。

  楚先,学者多认为是“老童、祝融、鬻熊”三位先祖,但从简文文例看,实际包括三种:一是称“楚先老童、祝融、鬻熊”(包山简217、简237,望山简120—121,葛陵简甲三188、197均作此);二是单称“楚先”(望山简124、葛陵简甲三134、108和零99),无具体人名,不确定是几位先祖;三是望山简122—123称“楚先老童、祝融”,不包括鬻熊,也不特指三位先祖,与“三楚先”的内涵不同。传世文献亦有“楚先”记载。《楚辞·离骚》“帝高阳之苗裔兮”,王逸注引《帝系》曰:“颛顼娶于腾隍氏女而生老僮,是为楚先。”此是单把老童称作“楚先”。《楚世家》又载楚武王熊通之语称“吾先鬻熊”,“吾先”之“吾”是指楚人而言,“吾先”与“楚先”可等同,则鬻熊也可单称“楚先”。因此,“楚先”并不一定就是指具体的三位先祖,有时可单称某一位先祖,也可称两位或者三位先祖。

  三楚先,仅见于葛陵简,共7例。“三楚先”之后并无具体受祭先祖名称,学界对“三楚先”具体所指的三位先祖产生了不同意见,或认为指“老童、祝融、穴熊”,或指“老童、祝融、鬻熊”。但葛陵简还记载了“楚先老童、祝融、鬻熊”和无“楚先”或“三楚先”前缀直接称“老童、祝融、穴熊”三位祖先的祭祷祀例。针对这种记载的差异,学界对“鬻熊”与“穴熊”的关系以及二者是否同一人产生了分歧。

  鬻熊与穴熊关系辨析

  葛陵简中多次出现“老童、祝融、穴熊”三位先祖的祭祷,结合关于“楚先”与“三楚先”的记载,学者对“三楚先”的具体所指,“鬻熊”与“穴熊”究竟哪一位是三楚先之一产生了分歧。目前学界对鬻熊与穴熊的关系主要有两种不同看法。一是鬻熊、穴熊为同一人。李家浩先生根据“古代人名用字很不固定,同一个人名往往有不同写法”,认为“鬻熊”“穴熊”当为同一人,从音韵学上证明“鬻”“穴”二字音近可通。(《楚简所记楚人祖先“鬻熊”与“穴熊”为一人说——兼说上古音幽部与微、文二部音转》,《文史》2010年第3辑)他还根据“穴熊”出现7例,全部见于葛陵简,“鬻熊”出现4例,3例见于望山和包山简,1例见于葛陵简,从地域上推测,同一位先祖名在不同地区有不同写法,显然是因为当时楚国不同地区的方言不同所造成的。“鬻熊”是楚国国都地区官话的写法,“穴熊”则是楚国平舆地区的写法。

  二是鬻熊、穴熊非一人。李学勤先生在考释包山简“鬻熊”时指出,隶定为“鬻”的字是从“女”“蟲”省称,和在质部的“穴”字不会有什么关系,这一先祖名是穴熊的可能性应排除。(《论包山简中一楚先祖名》,《文物》1988年第8期)宋华强先生指出文字释读缺乏说服力,并力主“三楚先”只能是“老童、祝融、鬻熊”三位先祖的组合。(《〈离骚〉“三后”即新蔡简“三楚先”说——兼论“穴熊”不属于“三楚先”》,《云梦学刊》2006年第2期)

  还有一些学者的主张比较折中,如郭永秉先生认为老童、祝融、鬻熊、穴熊无疑都属于“楚先”。(《帝系新研》,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晏昌贵先生认为楚人祭祷其先祖,开始只祭祷老童、祝融二楚先,其后增至三楚先,对于新增的一位,则有穴熊、鬻熊异说。(《巫鬼与淫祀》,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传世文献中,鬻熊多见,而穴熊仅见于《楚世家》,且世系上居于鬻熊之前,二者同时出现,明显有别。陈伟先生注意到古书中穴熊为鬻熊的线索(《楚简册概论》,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大戴礼记·帝系》孔广森《补注》曾云:“鬻熊即穴熊之声读之异,史误分指。穴熊之事文王蚤卒,其孙以熊为氏。”另按《世本八种》雷学淇辑本亦曾言及《帝系》问题,提出楚之先世有三个鬻熊,其中之一即穴熊。依此来看,二者为同一人的可能性更大。而新发现的楚地出土材料,为解决这一争论提供了新证据。

  清华简《楚居》与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新证

  根据《楚居》记载,早期楚先祖世系之首为季连,季连之后的楚君为穴熊,穴熊生丽季,即熊丽,其后楚君为熊狂、熊绎。与文献中的鬻熊、熊丽相合。学者引证《楚居》所载的楚国世系,认为这足以证明穴熊即鬻熊。

  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中包括楚史类竹简,记载了楚先祖及熊丽以下至惠王时期各王的终立更替和重大历史事件。其中,楚早期世系为帝颛顼生老童,是为楚先。老童生重及黎、吴及回。黎氏即祝融,有子六人,其六子曰季连,是为荆人。“融乃使人下请季连,求之弗得。见人在穴中,问之不言,以火爨其穴,乃惧,告曰:熊。”使人告融,“融曰:是穴之熊也,乃遂名之曰穴熊,是为荆王”。穴熊生熊丽,穴熊终,熊丽立。

  清华简《楚居》和安大简对楚国世系的记载,与传世文献截然不同。《楚世家》所载世系最为完整,问题也最多,或与司马迁对楚国早期历史的整合过多有关。事实上,楚先祖中以季连最为瞩目,《楚居》更是以季连为芈姓楚人的始祖,但无论是传世文献,抑或是楚卜筮祭祷简“楚先”“三楚先”的祭祷,均未见有以季连作为楚先祖而受到祭祷的记录,颇不合理。根据最新的安大简世系,老童直接出自颛顼,是楚人始祖,老童生祝融,祝融生季连,季连即穴熊。因此,楚简才会出现“老童、祝融、穴熊”的组合,三楚先即是这一组合的简称。三楚先并非没有季连,而是季连即穴熊,只是没有称呼季连而已。这样来看,史书中的季连、穴熊、鬻熊都是同一人。

  综上,楚简所祭祷的“三楚先”,即“老童、祝融、穴(鬻)熊”三人,包山简、望山简、葛陵简均有记载。从简文文例看,楚人祭祀先祖的结构并不固定,可以用三种方式来表达,一是称“楚先”后接先祖名,二是直接称“三楚先”而不接先祖名,三是直接称三位先祖名,不加楚先、三楚先之类的前缀。而“楚先”与“三楚先”的内涵还有所区别,“楚先”并不一定是固定的三位祖先,可单称某一先祖,也可称“老童、祝融”两位先祖。这表明,在祖先祭祷方面,地域不同具体祭祷也会有一定的差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gaoloumi2025001 发表于 2025-11-6 15:50
好笑,武汉土著老武汉人就是这样很傲的,过去一直这样。以后武汉起来了,还会这样。

没素质就没素质。讨论问题 就事论事。上来就什么外码 你们还是土克马呢?懂吗》?老子高速你 全国最让人瞧不起的就是你们本地土克马 。上来就以大老粗自居。以没文化为荣。十足的大老粗。还老武汉人很傲的 ?看了恶心。老武汉人在新武汉人面前 就是一般  满口 个婊子养的  好勇斗狠 斗苦狠的 土**懂马?  把武汉搞成全国有名打县城也是你们。现在的武汉 你们这般土克马已经被边缘化了。武汉也不是过去那个脏乱差 过马路都不看红绿灯的 打县城了。也没有满大街 个婊子养的了。记住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gaoloumi2025001 发表于 2025-11-6 16:10
你跑到汉版来说武汉的历史不如西安,我告诉你看郭静云的书,你不肯看,还要坚持武汉不如西安。你如果是武 ...

丢人现眼。讨个问题还扯到什么  本地外地。 武汉是不是  古都。客观事实摆在那、你本地土克马说它是就是 ?你说不是就不是?武汉是你花钱买下的?说话认知低下。逛个逼论坛 搞的好像在你家里 一样 你是权威?是不是古都  标准是你本地武汉人定的?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 小时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gaoloumi2025001 发表于 2025-11-6 16:06
你跟我争啥?
一旦盘龙城的碳14数据多了,证明了比郑州商城和其他的商遗址更早的话,中国的上古史就要重 ...

盘龙城按目前主流观点是属于中原王朝南方的南方城镇,但是事实是盘龙城的青铜工艺制作水平和规模远在目前中原已发现遗址上。而且盘龙城目前有已知发现的最大玉戈,也证明了主流观点也许有问题。但是吧这些都是考古发现,单看旅游价值,盘龙城遗址目前只有一个遗址公园和一个规格不高的博物馆,是很难让游客有很大兴趣的。对比杭州良渚遗址的规划,武汉盘龙城可以说把大好的资源糟蹋了,一眼看过去旁边都是高层小区住宅,哪个游客又能马上认同这个遗址的价值呢?管中窥豹,武汉的旅游资源大都如此,空有好的资源却缺乏利用或者良好的规划,也缺乏独特性景观资源,管理者审美更是灾难级别,如果武汉这些湖能充分用好用精,武汉可以说是国内市区旅游最丰富的几个地方了。桂林看山武汉可以看水,看湖。可惜的是东湖这类标杆性规划在武汉太缺了。粗制滥造的一些村镇级别的项目占据了好位置,集装箱式建筑配合几个低级的网红装置很难给游客带来高级感,也很难和美景挂上钩。有湖的城市很多,但是湖这么多的城市就武汉一个,这就造成了如果是低水平利用低水平规划低水平造景对于游客来说就真没什么好玩的,也造成了当前武汉虽有上线极高的资源但是最后呈现的结果却不尽如人意。武汉旅游资源确实是一点不输一些旅游大城,但是也得承认当前的呈现出来的旅游产品确实吸引力不够,与顶级旅游目的地差距明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几把 年代了 还在 张口 闭口 本地老武汉人 。简直跟那般挑扁担的贩夫走卒一样土**。现在的武汉 还是90年代?还在拿过去的观点 来评价今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hxxhxx 发表于 2025-11-6 16:56
盘龙城按目前主流观点是属于中原王朝南方的南方城镇,但是事实是盘龙城的青铜工艺制作水平和规模远在目前 ...

很多高级知识分子对盘龙城这种都很感兴趣的,因为会改写上古史。要好好利用,会成为类似于黄鹤楼一样大ip。武汉其实很牛的,武昌的黄鹤楼,红楼,汉口的江汉关租界盘龙城,汉阳的琴台归元寺。琴台的典故高于白蛇传,三言两拍的知音故事排第一的。
武汉的宣传口问题很大,宣传太差了,什么烟火气,热干面,这些,自降档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天扯这种没意义的口水话题,虚头巴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漢口 发表于 2025-11-6 13:52
联合利华中国总部还是在上海

那只是注册的母公司。你看整个联合利华中国总公司的上千人的社保在哪缴,二级分各分公司运营、工厂、服务都在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wuhan_123 发表于 2025-11-6 16:59
什么几把 年代了 还在 张口 闭口 本地老武汉人 。简直跟那般挑扁担的贩夫走卒一样土**。现在的武汉 还是90 ...

呵呵,不要玻璃心。你们如果热爱武汉住武汉,老武汉人也不会说啥。
但老武汉人眼界不一样的,气势也不一样的。我1980年代去东部和西部看了一圈,只有上海的外滩南京东路比武汉有气势,淮海中路只相当于中山大道而已。但是上海没有解放大道和中南路东湖武大珞珈山这种。所以,上海和武汉只能说是各有千秋。别的城市都是啥,不值一提。以后还会这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wuhan_123 发表于 2025-11-6 16:51
没素质就没素质。讨论问题 就事论事。上来就什么外码 你们还是土克马呢?懂吗》?老子高速你 全国最让人 ...

你个乡里人还有资格瞧不起城里人。去玩你的泥巴去。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wuhan_123 发表于 2025-11-6 16:56
丢人现眼。讨个问题还扯到什么  本地外地。 武汉是不是  古都。客观事实摆在那、你本地土克马说它是就是  ...

你个乡里人来武汉能留下来就不错了,多学点武汉的历史,也好融入,不然一辈子都被老武汉人排斥瞧不起。连武汉的历史都不懂,你还好意思贬低武汉土著,真的你才是头磕嘛。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hxxhxx 发表于 2025-11-6 16:56
盘龙城按目前主流观点是属于中原王朝南方的南方城镇,但是事实是盘龙城的青铜工艺制作水平和规模远在目前 ...

良渚遗址现在热门和政治很有关系,本身考古学意义不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acug601603 发表于 2025-11-6 16:34
大江大湖才是武汉的最大特点,独一无二,古老能吸引一部分人,但大江大湖的自然风光几乎所有人都喜欢。

所以我一直说武汉旅游一定要在水上面做足文章,一个是长江,一个是东湖,走过长江大桥,坐过轮渡,逛过东湖的外地人对武汉的印象就不会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 小时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天看吵架,好精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走丢的猴子 发表于 2025-11-6 11:54
老天爷赏饭吃架不住管理拉胯,就兵马俑那周边配套,不知道的以为去了农村,停车场站上百名黑导游,景区出 ...

你这么说,来武汉玩的游客也是一样,除了吃,其他也不会消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11-6 23:53 , Processed in 0.051778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