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17695|回复: 57

[经济商业] 史上第一次寿县历代名人资源全面统计整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6 09:12: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义阳府邸 于 2016-1-26 09:17 编辑

史上第一次寿县历代名人资源全面统计整理

风水宝地,人才辈出!本帖征集所有在寿县出生或者在寿县做出杰出成就的伟大人物,以彰显我大寿县的光荣历史!

分为2各部分,第一部分是寿县籍人物,第二部分是在寿县留下重要功绩的人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6 09:34:3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部分是寿县籍人物

召信臣,西汉九江寿春人。在任南阳郡太守时,亲自劝农耕桑,积极发展生产,教导百姓勤俭节约。他率先垂范,生活俭朴,经常深入田间地头,巡视在阡陌之间,有时就在田边村舍休息,很少有在太守府上安闲的时候。
  召信臣看到民间旧俗流行,相互攀比之风日盛,百姓为婚丧嫁娶、生老病死,都要花大量的钱财,于是下令禁止红白事大操大办,提倡勤俭节约,一切务必量力而行。南阳郡的因此风尚大变,全郡的官吏、百姓都爱戴他,把他称作“召父”。
  竟宁(前33年)元年间,召信臣到京城任少府不久,奏请压缩土木工程,包括一批皇帝极少光顾的离宫别馆,停止修缮扩建和铺张陈设。又奏请罢省戏班和由宦官组成的皇家乐队唱演诸戏等靡费之项,提议将保卫宫馆的卫队及其供给的物品削减一半。并将劳民伤财的温室大棚,巧妙奏请一概罢省。
  《汉书》中,两次将召信臣列为西汉″治民″的名臣之一,可见召信臣当时已声名卓著了。清代齐召南评述说:召信臣对南阳的贡献足以和李冰对四川(修都江堰)、史起对邺县(引漳灌溉)的贡献相媲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6 09:35:07 | 显示全部楼层
胡质(?-250年)字文德,三国魏寿春人,少即知名于江淮地区。曹魏时期历为顿丘令、常山太守,做到″在郡九年,吏民便安,将士用命″;后迁荆州刺史、征东将军,都督青、徐诸军事。重视农业,兴修水利,发展水运,府库充盈,政绩显著。胡质一生,清廉爱民,从不看重钱财,不置家产。虽多次立功受封,然将钱谷全都分给部下,分毫不入私囊。嘉平二年(公元250年),胡质病死时,“家无余财,惟有赐衣书箧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6 09:35:20 | 显示全部楼层
胡威(?─280年)胡质之子,少以清廉谨慎而闻名。胡质在任荆州刺史时,他的夫人让儿子胡威从京城洛阳去探望其父。由于家中贫穷,没有车马童仆,胡威就只身一人骑着毛驴上路了。途中,每到一地住宿时,他便一边放驴,一边砍柴,自己动手做饭。一路风餐露宿,来到荆州。这便是中国史籍中著名的″家无车马,驱驴单行″的故事。
  他在荆州住了十多天,向父亲拜别,其父送给他一匹丝绢,要他作为路上的盘缠。他惊奇地问父亲:“大人清白,不审于何得此绢?”当胡质告诉他这匹丝绢是从自己的俸禄中节约出来的,他才接过丝绢,谢过父亲上了路。
后来,三国归晋后,胡威也做了官。他为政忠清洁正,勤于政术,一般上朝参政都不坐轿,朝廷给他的俸禄年年都拿出一些救济灾民,人们称他和他的父亲是″父子清官″,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6 09:35:44 | 显示全部楼层
蒋钦(?-220)字公奕,九江寿春(今安徽寿县)人。三国时期吴国武将。
   官职:右护军 荡寇将军 西部都尉 讨越中郎将
  家庭成员:子:蒋壹、蒋休人物传记:孙策袭袁术,钦随从事。与策定三郡、豫章。平盗贼,迁西部都尉。讨会稽贼吕合、秦狼等,徙讨越中郎将。与贺齐并力,黟贼平定。从征合肥,钦因功迁荡寇将军,领濡须督。后召还都拜右护军,典领辞讼。钦贵守约,母妾布衣。性豁达,昔解隙徐盛,论者美焉。从讨关羽,钦督水还,道病卒。历史评价:陈寿:凡此诸将,皆江表之虎臣,孙氏之所厚待也。徐盛既服蒋钦德,论者美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6 09:36: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义阳府邸 于 2016-1-26 10:05 编辑

蒋干,字子翼,汉末三国时期的人物,九江(治今安徽寿县)人。历史上的蒋干是当时的名士,而罗贯中在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则将蒋干刻画成了被周瑜所愚弄的小丑形象。
   《三国志》描述蒋干“有仪容,以才辩见称,独步江、淮之间,莫与为对”(《三国志·江表传》)。初曹操知道周瑜年少有美才,派蒋干去见周瑜,希望能说动周瑜,周瑜接见蒋干,向蒋干说:“子翼良苦,远涉江湖为曹氏作说客邪?”蒋干说:“吾与足下州里,中间别隔,遥闻芳烈,故来叙阔,并观雅规,而云说客,无乃逆诈乎?”周瑜说:“吾虽不及夔、旷,闻弦赏音,足知雅曲也。”然后和蒋干一同进食。三天后周瑜邀请蒋干叁观军营,宴饮时还请侍者展示服饰珍玩,并向蒋干说:“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讬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行计从,祸福共之,假使苏张更生,郦叟复出,犹抚其背而折其辞,岂足下幼生所能移乎?”蒋干笑着但始终没有说话。蒋干回去后向曹操称赞周瑜雅量之高不是言辞所能形容。 《三国演义》描述赤壁之战前蒋干充当曹操之说客,企图劝说周瑜投降。而当时,不想周瑜正担心蔡瑁和张允帮助曹军训练好水军,将计就计,摆下“群英会”,诱导他盗走假的张、蔡二人的“投降书”,以反间计除去了这二人。后却自以为立功。成为笑柄。死于193年赤壁之战结束了自东汉末年以来群雄纷争的局面,为三足鼎立奠定了基础。对于这场战争,当时很多人都想不到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袁绍,接着又趁势夺取荆州的一代枭雄曹操竟败于黄口孺子周郎之手。 曹操失败的原因固然很多,但与蒋干这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腐儒二过江东大有关系。
  

周泰:三国时期凤台人。随孙权攻打黄祖有功。又协同周瑜、程普等抗拒曹操,参加了赤壁大战,在南郡攻打曹仁。荆州平定后,屯兵在岑。曹操攻打儒须,周泰出兵迎敌,击败曹操。后被留督儒须,拜乎虏将军。由于战功卓著,官拜汉中太守。奋威将军,封陵阳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6 09:40: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义阳府邸 于 2016-1-26 09:57 编辑

梅福,字子真,九江郡寿春(今安徽寿县)人。少年求学长安,是《尚书》和《谷梁春秋》专家。西汉南昌县尉,后去官归寿春。经常上书言政。

梅福少年求学于长安,初为郡文学,后补南昌县尉。西汉末年,大司马王凤当权,外戚王氏控制了西汉政权。汉成帝永始元年(前16),皇太后之侄王莽封为新都侯,朝政日非,民怨四起。梅福忧国忧民,以一县尉之微官上书朝廷,指陈政事,并讽刺王凤,但被朝廷斥为“边部小吏,妄议朝政”,险遭杀身之祸。因此梅福挂冠而去。
梅福最初隐居于南昌城郊之南,今青云谱处,垂钓于湖。东汉时,他垂钓之处被称为梅湖,并建梅仙祠祀奉梅福。汉平帝元始年间(公元1—5 年),梅福料知王莽必篡政,乃隐居于南昌西郊飞鸿山学道,遁避尘世。后人赞赏梅福的高风亮节,将飞鸿山改称梅岭(即今国家级森林公园—梅岭),并立梅仙观、梅仙坛、梅尉宅以祀之。
梅福曾在泰宁栖真岩炼丹修行,岩内至今保留其炼丹的石炉。
公元8年,王莽篡位称帝,改国号曰新。梅福逃避王莽的挟嫌追究,离家去了海昏(今江西永修县),卒于吴门(今江西永修县吴城镇)。后人崇奉梅福气节,南宋绍兴二年(1132),高宗赐封梅福为“吏隐真人”。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在南昌西湖南岸建造吏隐亭,又名梅仙亭,民国十九年(1930)重修,并立石碑,与孺子亭对峙。
公元2年,梅福变换名姓,旋即离家遁世,云游浙东四明,经与婿严子陵会合,寻找僻静之处,转来梁弄东明山隐居,搭草棚,筑石库,修道炼丹,为山民治病。
有一年秋天,会稽郡境内以梁弄为中心,猖行一种名叫“四日两头卖柴病”(医学上称疟疾伤寒),山民得“卖柴病”时,轻者发寒发热,哼哼作响,重者神志不清,导致亡者极多。一时间,大街小巷、村头庄尾,人人蒙难,在死亡线上挣扎,惶惶而不可终日。
就在“卖柴病”猖行的危急关头,梁弄西孙弄里有一位孙姓的族长太公召集各房头议事。孙太公发话说:“妖魔作乱,瘟疫四起,百姓罹难,大家想想有啥解救法子?”众人议论不止,一时也想不出什么好招数来。正在这时,有一位牧民向族长太公报告说:“东山有位老者叫梅福,他能治这种病。”于是,房头们决定到东明山中求梅福去。梅福将自己采摘配制的“甘草、乌梅、甜茶、槟榔”四味草药,用井水煎制成汤药,救人性命。没过几天,疫情得以控制,随后解除。
稍作整修的梅仙井
稍作整修的梅仙井
这下,梅福用“神水”、草药治病之事,轰动十里八乡,名声大振,民间赞他是“药到病除,起死回生之术,普济平民,不收分文之德……”尤其是梁弄一带山民把梅福奉为“仙人”化身,而那口“神水”仙井也被当地人定为“梅仙井”。
后人在“梅仙井”旁的山岩上凿刻楹联一副:“凿开顽石曾飞饮,炼得金丹不卖钱。”两千多年来,“梅仙井”的故事一直留传在民间。乡间俚人曾作诗赞之:“弃家遁世作山人,东明山麓暂栖身。自搭草堂自掘井,修道炼丹自养真。”还有人曰:“当年疟疾进山来,亲采草药救横灾。甘草甜茶和槟榔,还有乌梅和泉水。”至今,人们还常到东明山取这口井水当“药用水”,说这井水有药效功能,真是不可思议。[1]
人物评价编辑
在历史上,梅福算不得什么重要人物,所谓南昌尉也就是警察局长之类的芝麻官,但他的名字却一再见诸于史书。汉成帝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他曾与匡衡(就是凿壁偷光的那位)联名上书要求“封孔子世为汤后”。公元前14年,梅福又上表章,提醒皇帝应广揽贤士、虚心纳谏,并警惕权臣“势隆于君”。当时的汉成帝荒淫好色,外戚专权,梅福可能是预见到某种危险,所以才贡献愚忠,但皇帝根本没有采纳。梅福的奏章洋洋数千言,其中有“天下以言为戒,最国家之大患也”这样的警句,“资治通鉴”全文照转,也说明了司马光的重视。
他是第一位溧阳籍神仙,以诤言直谏见称,在梅福死后,有人还说其未死,称他已经成为“神仙”。
史书记载编辑
《汉书梅福传》有详细记录。
另据宜丰历代县志载:梅福隐于宜丰天德(今新庄镇),葬潭山逍遥道院,后代则繁衍于天宝等处。为今宜丰天宝等地梅氏基祖,与大诗人陶潜、南宋状元姚勉并称为宜丰三大先贤。为宜丰天宝乡上梅、下梅等地梅氏之基祖。据天宝《杭溪梅氏族谱》载:梅福之父梅彩为西汉名儒,杜门训子。梅福因王莽专政,乃护太子避难于古天宝之逍遥道院,另有一员称"白马将军"的大将陪同到逍遥。不久,太子病逝于道院,梅福自以为失职,触堂柱而死,将军也随之拔剑自刎。时隔十八年,刘秀登基,建立东汉,遍求天下忠耿旧臣和隐士,同时派兵访太子及梅福下落,找到后,乃敕令在逍遥道院建子真墓,太子则立塔祀之,并赐梅福当年顶戴之铜顶帽与梅福后代,世代供奉。据族谱载,梅福曾娶赵氏为妻,生子梅端、梅肃。梅端后回寿州,梅肃则居天宝,子孙繁衍于上梅、下梅等地。今天宝下梅梅氏宗祠,唐时改为老子宫,后毁。明天启年间,宜丰天宝乡人刘曜金重建,易名"存梅祠",明万历进士、右佥都御史邹维琏曾作《天宝尉山存梅祠记》。梅福自古就被宜丰志书载为宜丰贤人。1943年7月10日,《江西通志》编纂刘扶青,又郑重呈函编委会,要求通志尊重方志史实,将梅福里籍正式列为宜丰,以彰后世。
相关诗文编辑
唐·高适《封丘县》

我本渔樵孟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
乍可狂歌草泽中,宁堪作吏风尘下?
只言小邑无所为,公门百事皆有期。
拜迎官长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
归来向家问妻子,举家尽笑今如此。
生事应须南亩田,世情付与东流水。
梦想旧山安在哉?为衔君命且迟徊。
乃知梅福徒为尔,转忆陶潜归去来。
黄庭坚《隐梅福处》

吴门不作南昌尉,上疏归来朝市空。
笑拂岩花问尘世,故人子是国师公。
陆游

《胸次郁郁偶取枯笔作狂草遂成长句》
酒隐人间六十年,晚途敛版自伤怜。
庄周聊寄漆园吏,梅福终为吴市仙。
方外酒徒盟尚在,囊中剑术老当传。
此心郁屈何由豁,聊遣龙蛇落蜀牋。
后世纪念编辑
梅福草堂
梅福草堂
梁弄山民为感恩梅福恩泽,专建“梅福草堂”以示纪念,且每年举行隆重祭祀活动。梅子真从一位历史人物走进“仙医”殿堂,成为人们信仰中的一尊“大仙”。
同时,他力耕四明,撰写了《四明山记》,率先构筑“道学”文化之路,且精益求精,不图回报,他的爱民之心,对于激发后人热爱生活、奉献社会是功不可没的。[1]
参考资料



稍作整修的梅仙井


梅福草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6 09: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义阳府邸 于 2016-1-26 09:46 编辑

先占个楼,改天补上

【丁会 】
    字隐道,寿州人。黄巢渡淮,他随梁太祖朱温为部曲。连年征战,屡立奇功。唐大顺二年(公元891年)任怀州刺史、滑州留后、河阳节度使、检校司徒。唐元复元年(901年)为昭义节度使。后梁开平元年(公元907年)十一月卒于太原。后唐庄宗即位后,追赠太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6 09:41:25 | 显示全部楼层
安凤,寿春(今安徽寿县)人,唐代诗人。《全唐诗》存其诗一首。
  安凤,寿春(今安徽寿县)人。与同里徐侃为友。至长安求官,十年不达,耻而不归。后于旅舍逢徐侃,叙乡里之事、阔别之情,互相作诗为别。后寄书家中,始知徐侃卒已三年。
  《全唐诗》第866卷存其诗一首。
作品欣赏:
《附:安凤赠别徐侃》
[唐] 安凤
一自离乡国,十年在咸秦。
泣尽卞和血,不逢一故人。
今日旧友别,羞此漂泊身。
离情吟诗处,麻衣掩泪频。
泪别各分袂,且及来年春。
《赠别徐侃》
[唐] 安凤
一自离乡国,十年在咸秦。
泣尽卞和血,不逢一故人。
今日旧友别,羞此漂泊身。
离情吟诗处,麻衣掩泪频。
泪别各分袂,且及来年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6 09:41:46 | 显示全部楼层
 白时中(?-1127年),字蒙亨,北宋寿州寿春(今安徽寿县)人。进士出身,累官为吏部侍郎,因事出知郓州。不久又得召用。政和六年,拜尚书右丞、中书门下侍郎。宣和六年,担任太宰兼门下侍郎,封崇国公,一切奉蔡京父子的意志。靖康之变时,时中建议钦宗弃城逃跑。后被-懦弱。不久卒。
  宣和六年,除特进、太宰兼门下封崇国公进庆国。始时中尝为春官诏令编类天所秦祥瑞其有非,文字所能尽者,图绘以进。时中进《政和瑞应记》及《赞》。及为太宰,表贺翔鹤。圜丘礼成,上言体气充应前所未有,乞宣付秘书省。时燕山日告危急,而时中恬不为虑。金人入攻,京城修守备,时中谓宇文粹中曰:“万事须是涉历非公尝目击守城之事,吾辈岂知首尾邪。”钦宗即位召大臣决策守京师问:“谁可将者?”李纲言:“朝廷高爵厚禄蒿养大臣,盖将用之有事之日。时中辈虽书生,然抚将士以抗敌锋,乃其职也?”时中勃然曰:“李纲莫能将兵出战乎?”纲曰:“陛下偿使臣当以死报。于是以纲为右丞充防御示使。时寻罢为观文殿学士、中太一宫使。御史劾时中孱懦不才,诏落职。未几卒。”——《宋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6 09:42:11 | 显示全部楼层
 魏杞(1121—1184)南宋-。字南夫,一字道弼,寿州寿春(今安徽寿县)人,移居明州鄞县(今属浙江)。绍兴十二年进士。受经于明州赵敦临。以宗正少卿为金通问使,不辱使命,连擢参知政事、右仆射兼枢密使,后出知平江府,以端明殿学士奉祠告老。
  魏杞,以祖恩补官。1142年(南宋绍兴十二年)进士,任余姚尉,后调泾县,罢无名科费,有能声,升大理寺主簿。后擢太傅寺主薄、宗正少卿。1163年(隆兴元年)出使金国,不辱使命,隆兴二年(1164),金兵南犯,以礼部尚书衔任金国通问使。十月至盱眙,金方拥兵攻淮,问宋使来意,欲求观国书,割商秦地及增输岁币20万等事,他一概不许。抵高邮时,金复索信使面议,又抗辞不挠。乾道元年(1165)至燕山,金主以国书不称臣而称侄大怒,绝其饮食。杞慷慨陈义,气劲词直,金主终以礼待。隆兴和议成,受孝宗褒奖,历任同知枢密院事,进参知政事右丞相,兼枢密使。次年罢相,后知平江府。终以端明殿学士奉祠告老,归居鄞县小溪,人称碧溪先生。1184年(淳熙十一年)卒,追封鲁国公,谥文节,葬奉化溪口翠屏山,郑清之书神道碑,今存。
  
  个人作品
  
  著有《山房集》、《魏文节遗书》等。
  
  宋史文载
  魏杞,字南夫,寿春人。祖荫入官。绍兴十二年,登进士第。知宣州泾县。从臣钱端礼荐其才,召对,擢太府寺主簿,进丞。端礼宣谕淮东,杞以考功员外郎为参议官,迁宗正少卿。
  汤思退建和议,命杞为金通问使,孝宗面谕:“今遣使,一正名,二退师,三减岁币,四不发归附人。”杞条上十七事拟问对,上随事画可。陛辞,奏曰:“臣若将指出疆,其敢不勉。万一无厌,愿速加兵。”上善之。
  行次盱眙,金所遣大将仆散忠义、纥石烈志宁等方拥兵闯淮,遣权泗州赵房长问所以来意,求观国书,杞曰:“书御封也,见主当廷授。”房长驰白仆散忠义,疑国书不如式,又求割商、秦地及归正人,且欲岁币二十万。杞以闻,上命尽依初式,再易国书,岁币亦如其数。忠义以未如所欲,遂与志宁分兵犯山阳。战不利,骁将魏胜死之。
  上怒金反覆,诏以礼物犒督府师,杞奏:“金若从约,而金缯不具,岂不瘠国体、格事机乎?”乃以礼物行。至燕,见金主褒,具言:“天子神圣,才杰奋起,人人有敌忾意,北朝用兵能保必胜乎?和则两国享其福,战则将士蒙其利,昔人论之甚悉。”金君臣环听拱竦。馆伴张恭愈以国书称“大宋”,胁去“大”字,杞拒之,卒正敌国体,损岁币五万,不发归正人北还。上慰藉甚渥。
  守起居舍人,迁给事中、同知枢密院事,进参知政事、右仆射兼枢密使。时方借职田助边,降人萧鹧巴赐淮南田,意不惬,以职田请,杞言:“圭租食功养廉,借之尚可,夺之不可。”上是其言。杞以使金不辱命,繇庶官一岁至相位。上锐意恢复,杞左右其论。会郊祀冬雷,用汉制灾异策免,守左谏议大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
  六年,授观文殿学士、知平江府。谏官王希吕论杞贪墨,夺职。后以端明殿学士奉祠,告老,复资政殿大学士。淳熙十一年十一月薨,赠特进。嘉泰中,谥文节。
  
  纪念祠堂
  魏杞的纪念祠堂位于鄞州区古林镇西边的蜃蛟村,一间破旧不堪的老屋前挂着一块牌匾,-:“太廉堂”三个字。虽然这匾已经是满目疮痍,但依稀还能够看出它的金光闪烁,显示它昔日的辉煌。
  这里曾经是南宋著名丞相魏杞的纪念祠堂。老屋已经破旧不堪,但这块由皇帝亲赐并御书的三个金字“太廉堂”牌匾依然悬挂在门口。木柱两边还能依稀可辨一副对联:“两代公卿传世泽,协理朝纲扶宋室”。
  “战战兢兢事一人,匡扶社稷演丝纶。洁如寒涧冰千尺,净若秋空月一轮。待漏金门伺五夜,中书决政坐重茵。太廉二字君王赐,清白芳傅奕叶孙。”这是宋朝名相史浩赠与魏杞的“太廉堂”诗。
  
作品欣赏:
《卜算子·一叶鉴中来》
[宋] 魏杞
一叶鉴中来,两岸青山起。
送我红蕖万柄香,疑在蓬壶里。

天地莹无尘,巾袂凉如水。
白浪无声月自高,不是人间世。

《虞美人·冰肤玉面孤山裔》
[宋] 魏杞
冰肤玉面孤山裔。
肯到人间世。
天然不与百花同。
却恨无情轻付、与东风。

丽谯三弄江梅晓。
立马溪桥小。
只应明月最相思。
曾见幽香一点、未开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6 09:43: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义阳府邸 于 2016-1-26 09:47 编辑

宋代吕氏家族

【宋代“三吕”】

    宋代的吕夷简、吕公著、吕本中三位大臣,被寿州人传为“宋代三吕”。
  吕夷简(979-1044)字坦夫,“先世为莱州人,因祖龟祥知寿州,子孙遂为寿州(寿县)人。”宋真宗时举进士。在任职期间,屡行奏事,建议取消农具征税,减轻伐木民工劳役之苦,真宗称赞其“有为国爱民之心”,后以刑部郎中权知开封府。仁宗初年,刘太后临朝十余年,他出任宰相,上疏八事:“正朝纲,塞邪径,禁货赂,辨佞壬,绝女渴,疏近习,罢力役,节冗费”。庆历四年病故,帝对群臣涕曰:“安得忧国忘身如夷简者!”但他也因反对范仲淹的革新建议,为时人所不满。卒后谥文靖。留有《吕文靖公集》20卷。
  吕夷简之子吕公著(1018-1089)字晦叔,幼年好学,废寝忘食,善思慎行,其父吕夷简十分器重他,说“他日必为公辅”。举进士后,在仁宗、英宗两朝历任天章阁待制等职。神宗熙宁二年为御史中丞。后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神宗命他出知颍州等地。哲宗即位后,他和司马光被召用,任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司马光死后,他独当国政,位至司空、同平章军国事(即宰相官称)。卒于哲宗元右三年,享年72岁,赠申国公。
    《宋史》称吕公著:“暑不挥扇,遇事善决,不以私利害动其心。与人交,出于至诚,好德乐善。”熙宁初年,京师发生水灾和地震,公著上疏曰:“上以至诚待下,则下思尽诚以应之,上下至诚而变异不消者,未之有也,”“自古有为之君,未有失人心而能图治,亦未有能胁之以威、胜之以辨而能得人心者也。”
  吕公著的才识为名流所崇敬,王安石说:“晦叔为相,吾辈可以言仕矣。”司马光亦称:“每闻晦叔讲,便觉己语为烦。”著有《吕正献公文集》20卷。
    吕公著曾孙吕本中(1084-1145)字居仁,号紫薇,世称东莱先生,南宋著名诗人和理学家。
    吕本中自幼聪明好学,深得曾祖吕公著的钟爱。绍兴六年(公元1136年)召赴外郎,特赐进士出身。历任济阴县主簿、枢密院编修官、祠部员外郎、起居舍人、中书舍人等职。由于他敢于直言,不畏权势,因而得罪了权奸秦桧,被秦罢官。
    吕本中在仕途上不得意,而他的诗当时已负盛名,得到南宋诗人曾几、陆游的推崇。陆游称本中的诗“汪洋闳肆,兼备众体,间出新意,愈奇而愈浑,震耀耳目而不失高古。”他自言作诗效法黄庭坚的江西诗派,但他在诗歌理论和创作实践方面又不拘于江西诗派的成规,并革新了江西诗派。江西诗派名称的由来,也是起于吕本中的《江西诗社宗派图》。
    吕本中目睹宋代政权不抵抗侵略的政策和中原沦陷给百姓带来的苦难,前后写了《送常子正赴寿》、《兵乱后杂诗》等诗篇,表达了忧国之情。
  他在理学研究上也颇有成就,反映了“贫贱勿厌”、“富贵勿羡”等理学思想。著有《东莱诗集》20卷,《春秋集解》30卷,《师友渊源录》5卷,《童蒙训》3卷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6 09:44:09 | 显示全部楼层
宋代吕氏家族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6 09:44:20 | 显示全部楼层

宋代吕氏家族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6 09:44:35 | 显示全部楼层
 吕本中 (1084-1145)原名大中,字居仁,世称东莱先生,寿州(今安徽寿县)人。初授承务郎。徽宗宣和六年(1124),为枢密院编修官。后迁职方员外郎。高宗绍兴六年(1136),召赐进士出身,历官中书舍人、权直学士院。因忤秦桧罢官。江西诗派著名诗人。其诗颇受黄庭坚、陈师道影响,又学李白、苏轼,继承和发展了江西诗派的风格,诗风明畅灵活。其词以婉丽见长,也有悲慨时事、渴望收复中原故土的词作。感情浓郁,语意深沉。代表词作有《采桑子》、《蝶恋花》、《减字木兰花》、《生查子》(一)等,其中《采桑子》描写一女子的刻骨相思,从不同角度看同一个“西江月”,恨恋人“不似”和“却似”,比喻巧妙,写法新颖别致,又饶有民歌风味,令人回味无穷,堪称妙手天成的上乘之作。词《蝶恋花》结句中的“眉尖一点”的指代也十分新巧,值得一提。东莱著有《东莱诗集》、《紫微诗话》、《江西诗社宗派图》。后人辑有《紫微词》。
  
作品欣赏:
《宣州竹·小溪蓬底湖风重》
[宋] 吕本中
小溪蓬底湖风重。
吹破凝酥动。
一枝斜映庾门深。
冷淡无言香泛、月华清。
已经轻瘦谁为共。
魂绕徐熙□。
耻同桃李困春容。
肯向毫端开发、雨云中。
《如梦令·海雁桥边春苦》
[宋] 吕本中
海雁桥边春苦。
几见落花飞絮。
重到柳行西,懒问画楼何处。
凝伫。
凝伫。
十顷荷花风雨。

《蝶恋花·巧语娇莺春未暮》
[宋] 吕本中
巧语娇莺春未暮。
杨柳风流,恰过池塘雨。
芳草满庭花满树。
无情胡蝶飞来去。

睡起小奁香一缕。
玉篆回纹,等个人分付。
桃叶不言人不语。
眉尖一点君知否。

《生查子·人分南浦春》
[宋] 吕本中
人分南浦春,酒把阳关盏。
衣带自无情,顿为离人缓。

愁随苦海深,恨逐前峰远。
更听断肠猿,一似闻弦雁。

《生查子·双双小凤斜》
[宋] 吕本中
双双小凤斜,淡淡鸦儿稳。
一曲渭城歌,柳色饶春恨。

离觞洗别愁,酒尽愁难尽。
宝瑟雁纵横,谁寄天涯信。

《浪淘沙·柳塘新涨》
[宋] 吕本中
柳塘新涨。
艇子操双桨。
闲倚曲楼成怅望。
是处春愁一样。

傍人几点飞花。
夕阳又送栖鸦。
试问画楼西畔,暮云恐近天涯。

《浪淘沙·柳色过疏篱》
[宋] 吕本中
柳色过疏篱。
花又离披。
旧时心绪没人知。
记得一年寒食下,独自归时。

归后却寻伊。
月上嫌迟。
十分斟酒不推辞。
将为老来浑忘却,因甚沾衣。

《满江红·东里先生》
[宋] 吕本中
东里先生,家何在、山阴溪曲。
对一川平野,数间茅屋。
昨夜冈头新雨过,门前流水清如玉。
抱小桥、回合柳参天,摇新绿。

疏篱下,丛丛菊。
虚檐外,萧萧竹。
叹古今得失,是非荣辱。
须信人生归去好,世间万事何时足。
问此春、春酝酒何如,今朝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8-7 23:39 , Processed in 0.046102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