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2-4-27 16: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东京新都厅舍[丹下健三]
东京新都厅舍位于日本东京,1986年开工,1991年竣工。它是丹下晚期的代表作品。它是日本战后最引人注目的大工程之一,也是东京向21世纪发展的象征。
丹下健三先生对东京新都厅舍的说法
1986年4月7日,日本东京新都厅舍的设计竞赛审查委员会公布,丹下建三的方案被评选为这次引人注目的设计竞赛的最优秀作品。
东京的新都厅舍拟建于新宿付都中心。总用地面积4.2公顷,总建筑面积要求37万平米,在设计条件中要求新的厅舍应该成为21世纪发展的东京自治和文化象征,国际城市东京的象征。丹下方案朝京亡广场旅馆方向布置了43M七层高的部分,围成一个半园形广场,靠近海亚特世纪旅馆方面布置了243M高的双塔作为第一厅舍,双塔总面宽108.8M,中间部分高150M,在日生大厦的南面布置的阶梯状的第二厅舍,34层163米高。在第一第二厅舍之间设置了中央林荫道,把厅舍的三个部公紧密的连接起来,并与厅舍南面的新宿中央公园二大片绿化连成一体,建 筑立面是深浅花岗岩与反射玻璃的组合。建筑主体结构和外装修寿命以100年以上,至200年考虑。内部装修及设施以5-20年考虑更新。
丹下认为,就新厅舍建筑而言,最基本的是要考虑行政功能现代化--办公自动化所需的无柱灵活空间,预测信息化时代的信息功能的充实。同时在发生灾害时可以做为了解整个东京确实情报的防灾据点。以此考虑了结构的坚固性。建筑转折部分,布置了大量与此配合的的绿化,成为充满人情味的空间。
丹下表示,进入了信息化社会的时代,人们不满足于单纯的物质的价值,而要追求信息的价值。这里不仅仅是科学技术,而且要开始诉诸于人们的"心",这边可以说明建筑物的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为了避免建筑物内外空间的单调,所以大立面上对应于内部功能而采用了横长的窗,纵长的窗和格子窗,在在唤起人们对江户时代以来东京传统形式的回忆的同时也是要与世界先进城市东京相适应的高度技术的表现。在这里建筑的空间已经不单是一种建筑的盒子,而变成表现人们心境的文化环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