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10-14 09: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地铁机场线人性化设计升级
2016-10-14 07:22:53 来源:长江商报
高架车站设空调候车室,站台新增沿线站点提示
  本报讯(记者 刘迅 通讯员 刘丹丹 袁永华)本月底,武汉地铁机场线将具备开通试运营条件。昨日,本报记者提前探访发现,高架车站设空调候车室,在夏天提供“清凉候车”,同时线路已新增沿线重要站点提醒,乘车一目了然。
  附属设施优化改进
  昨日,记者从金银潭站登上地铁列车。记者在站台看到,在大方向标识下,新增了沿线4个重要站点,如从天河机场往光谷方向,标出了汉口火车站、中山公园、江汉路、洪山广场,外地乘客乘坐也一目了然。
  同时,运营线路基础上,机场线在设施上做了诸多优化改进。值得一提的是,机场线高架线在上跨马家湖段,设有宋家岗站、航空总部站两座高架车站。这两座高架车站采用全封闭设计,而且车站顶棚还分别安装了两排电动排烟天窗。
  此外,在站台的两端,分别设置了两间面积约30平方米的玻璃空调候车室,为老人、小孩、孕妇等特殊乘客提供舒适的乘车环境。夏天还可为市民提供“清凉候车”。
  “鱼腹”设计为地面腾空间
  宋家岗站、航空总部站在站台设计上也有讲究。铁四院机场线设计总体赵强介绍,据调研发现,武汉远城区居民潮汐客流明显,宋家岗站根据此特点设计为“岛式车站”,即乘坐不同方向列车的乘客均在同一站台候车,站台的利用率更高。
  “宋家岗站俯瞰如‘鱼腹型’,中间宽、两头窄,类似一条鱼的腹部。”赵强解释,普通站点的侧式车站,轨道在站台两侧,需要依靠“高架墩”逐渐将轨道引至相邻平行,必须使用占地面积较多的门式墩。“宋家岗站的鱼腹式设计,双向门式墩均减少,使得这一范围内地面段腾出双向2车道的宽度,为道路留空间。”
  首个地铁上盖物业初现规模
  在机场线常青城站上,一个52.4万平方米的住宅区已初具规模,三期项目可容纳4600户居民。武汉地铁地产联合置业有限公司规划设计部副部长刘久思介绍,这是武汉市首个通过土地招拍挂程序建成的地铁上盖物业。
  常青城站地下层是站台和站厅,地面一层是“车保所”,为市政公共用地。而住宅区则建在其顶上,社区大门距地面6米高。不同于楼下,该住宅土地性质为住宅用地。
  刘久思介绍,和地铁房不同,该社区与地铁真正“无缝对接”,最近的居民可实现从家门到地铁门仅需6分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