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22179|回复: 80

[江城资讯] 2016年12月14日武汉新闻汇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14 08:18: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迎接武汉市第13次党代会专题报道  中部区域金融中心格局确立


五年来,武汉金融行业作为复兴大武汉的中坚力量,秉承“敢为人先 追求卓越”的武汉精神,坚定不移深入推进金融改革创新,武汉地区金融机构整体实力显著增强,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取得长足进步

优化资源配置 为经济注入活力

肖年红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武汉金融发展有悠久而辉煌的历史,“驾乎津门,直追沪上”曾是百年前武汉金融地位的写照,也是打造武汉中部金融中心的历史基础。

五年前,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上,武汉提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加快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目标。

一组组金融数据,印证了五年来武汉金融市场的飞跃式发展。

截至2015年末,全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837.49亿元,增长14.1%,占第三产业比重达15.05%,占地区生产总值7.68%,是“十一五”期末的2.41倍。全年金融机构上缴税收同比增长19.71%。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在全国19个副省级以上城市中位列第十。

今年以来,我市存贷款连续保持20%左右的增长,创近几年的新高,在中部六省会城市中排名第一,在全国19个副省级以上城市中增幅列第一。

武汉地区各类金融机构和在汉法人金融机构数均位居中部第一,金融后台服务机构入驻数居全国第一。

资本市场,武汉面孔越来越多。2011年至今,我市新增境内上市企业13家,境外上市企业6家,境内外上市企业总数由51家增加至70家,上市公司家数和总市值位居中部第一。

2012年,东湖高新区成为新三板首批扩大试点园区,新三板挂牌数量总数位居中部第一、全国第六;2013年,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通过验收,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四板”市场)加速发展,在全国首创“科技板”和“企业展示板”。

目前,武汉金融资产交易所累计交易规模突破“万亿元”,交易规模在全国同类交易所中位居前列。2012年,武汉金融资产、武汉农村综合产权、武汉知识产权、武汉城市矿产、武汉航运5家交易所,全部通过国务院部际联席会议验收。

根据CDI中国金融中心指数排名,武汉综合竞争力名列全国十大区域性金融中心第八、副省级城市前六、中部第一,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地位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综上所述,有理由相信,武汉建设区域金融中心,能够带动各种资源的聚集,能够有利于资源在更高层次、更广范围和更深领域的优化配置,为武汉经济发展注入强大活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5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4 08: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与其他34城往来客运列车居全国首位
武汉为“一带一路”城市网络核心



    长江日报讯(记者贺亮)“数据研究证明,武汉为‘一带一路’城市网络的核心城市。”昨日,东北农业大学城市地理研究专家赵映慧博士告诉长江日报记者,通过对全国“一带一路”上的35个城市间的铁路客运车次进行分析,武汉与其他34城市间的客运车次联系最多,数据显示武汉为“一带一路”城市网络的核心。

    2013年“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提出后,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系主任赵映慧与该系两位副教授姜博、张慧组成团队,运用城市网络研究的方法来对“一带一路”进行研究。

    这项研究成果将于下个月发表在一家国家核心期刊上。赵映慧说,团队的研究数据来源于去年12月初的“12306”官网,通过数据分析发现武汉与国内“一带一路”其他34个城市都有客运车次,其中从武汉发出的有661个车次,是向“一带一路”其他城市发出车次最多的城市,比上海、广州都多,这表明,从发出车次看,武汉是与“一带一路”其他城市客运联系最多的城市。从到达车次看,“一带一路”上的其他34城市也都有到达武汉的客运列车,到达车次一共689个,居于全国首位。

    赵映慧说,研究结果表明,全国35个“一带一路”城市中,武汉是铁路客运联系的城市数量最多,而且客运联系车次最多,单从数据分析看,武汉无疑是“一带一路”城市网络中的核心城市。

    “如果采用今年12月的数据,只要铁路车次没有大幅变化,那么结论也不会变化。”赵映慧说,武汉在“一带一路”城市网络中客运车次最高,这跟武汉作为全国综合交通枢纽、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核心城市密不可分,“武汉地处我国黄金水道长江与京广铁路交会处,距离我国多数高铁城市的空间距离在1000公里左右,高铁时间在5小时以内。”

    赵映慧说,武汉应当抓住机遇,进一步提升武汉的枢纽地位,利用地理优势加强与国内外“一带一路”其他城市合作,增强在“一带一路”中的话语权,让武汉从“一带一路”走向世界。

    专访>>>东北农业大学城市地理研究团队负责人赵映慧:

    武汉可用好核心优势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昨日,长江日报记者对东北农业大学城市地理研究专家团队负责人赵映慧博士进行专访,赵映慧表示,“通过对铁路客运数据的分析,武汉为“一带一路”城市网络的核心”,武汉应该用好这一不可比拟的优势,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城市的联系,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研究结果可为政府科学决策作支撑

    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系主任赵映慧告诉记者,分析“一带一路”城市间的联系和城市在网络中的中心性,这种研究方法更关注国内城市间的合作与城市间的网络联系,研究结果主要是作为政府的科学决策支撑。

    赵映慧说,在研究“一带一路”城市网络时,考虑到“一带一路”既不是一个行政区域,也不是一个自然地理单元,那么“一带一路”包含的城市如何成为一个有机联系体,城市之间可以通过交通、通讯、人员交流等途径建立联系,这些联系把“一带一路”的城市构成了一个城市网络,而“一带一路”的城市既有我国南方和北方城市,也有东部和西部城市,空间跨度大,因此长途汽车客运交通就比较少,就考虑利用铁路和航空客运交通流信息研究“一带一路”城市网络。

    据了解,研究数据来源于2015年12月初的官方数据,研究发现武汉与“一带一路”其他34个城市都有客运车次联系,从武汉出发和到达武汉的车次共计1350个车次,居于全国首位,单从数据分析看武汉无疑是“一带一路”城市网络中的核心城市。

    赵映慧说,从SNA和GIS定量分析的结论也再一次证明了武汉是“一带一路”城市网络的核心。SNA是“社会网络分析”的英文“Social Network Analysis”的简称,是众多学者用于研究城市网络的一种普遍方法;GIS是地理信息系统的英文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的简称,能够把城市客运联系准确反映在地图上,表现更加直观。

    近年来SNA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在传统地理学相关研究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许多学者用此方法进行了城市网络等方面的研究。客运交通联系下城市间存在关联性,而铁路客运这一大型交通网络的社会交往性质,使得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在城市铁路客运网络研究中的应用具备了合理性和有效性。

    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具备良好基础

    从铁路客运车次看,武汉在“一带一路”城市网络核心,从地理位置和交通区位看,武汉地处我国黄金水道长江与京广铁路交会处,交通区位条件非常好,除了距离东北地区、新疆、甘肃的一些城市较远,武汉到首都北京1229公里,到东部的上海811公里,到南方的广州1069公里,到西北的西安1050公里,到西南的成都1194公里,与我国东南西北的城市联系都比较近,均在5小时高铁圈内。

    赵映慧说,武汉应当抓住机遇,进一步提升武汉的枢纽地位。武汉在铁路网络中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全国的高铁中心。在航空方面要建设成为重要的门户枢纽机场,航运方面要把武汉建设成为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拓展武汉到我国近海、东北亚、东南亚等近海近洋航线,需要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加强与国内其他城市合作,增强在“一带一路”中的话语权,进一步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其他国家重要城市的合作,让武汉从“一带一路”走向世界。武汉具有非常好的交通优势、雄厚的产业基础、悠久的发展历史、强大的人才优势,具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良好基础。

    在产业上除了把武汉建设成为国家先进制造业中心之外,还应当利用“一带一路”的建设机遇,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联系。

    (记者贺亮)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4 08: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钢围堰”保护65栋老建筑安然无恙
地铁6号线穿越百年中山大道




长江日报记者张晟

    作为中国最早一条以“中山”命名的城市马路,中山大道曾见证了武汉公共交通的繁忙景象,铭刻着中国近代以来工业化、城市化转型的深刻印记。本月底,这条大道又将见证新的历史时刻:随着地铁6号线的开通,这条百年老街的交通方式将发生巨变。

    6号线约有3.7公里与中山大道重叠,从武胜路站开始,一直延伸至江汉路站与大智路站之间的地下。不为人知的是,6号线在地下掘进时,中山大道大智路至江汉路段两侧密布着65栋老建筑。

    昨日,武汉地铁集团透露,掘通这段隧道,犹如在一块泡在水里的豆腐上打洞,既要保证豆腐不能碎,还要确保隧道抵抗住地下水的重压。隧道贯通后,这些老建筑安然无恙,也让地铁开进中山大道成为现实。

    创历史纪录  一次性下穿65栋老建筑
   
    昨日,记者从6号线大智路站G口出发,沿着大智路、中山大道一路步行。约1.4公里后,抵达6号线江汉路站。

    记者步行中发现,走过大智路到达中山大道,两侧老建筑逐渐多起来。它们中既有中国银行(大清银行旧址)、大陆坊、武汉美术馆(金城银行旧址)和工商银行(盐业银行旧址)等武汉市优秀历史建筑,也有宝润里等系列老建筑群。

    记者走进老建筑内探访发现,建筑外形完好无损。居住其中的市民称,当时地铁盾构施工前,社区和辖区派出所就已提前宣传,请他们密切关注家中房屋安全。几个月过去了,地铁从地下成功穿过,老房子的主体结构依然坚固。

    地铁集团6号线大智路站业主代表周豪说,一次性在地下穿越65栋老建筑,数量之多,在武汉地铁的建设历史上也是第一次。

    整体穿越  提前对老房子评估风险
   
    周豪说,地下隧道采用正穿、侧穿或以临近建筑物的方式整体穿越这些建筑,隧道每前进1米,面临的挑战就相应成倍增加。

    “这些建筑,如果以前是银行等公共建筑,地基往往打得较牢,在地下穿越起来还相对容易。一些民居地基就显得很简陋,当时建设时就是在地下挖个坑,再用砖头砌出地基,上面盖上房子。”周豪说,这种建筑物经过风吹雨淋,度过了近百年、甚至超百年的时间考验,本身就“病患”缠身,在其下方进行隧道施工,无异于刀尖上跳舞。在隧道还未施工前,武汉地铁集团邀请房屋安全鉴定机构对65栋建筑逐一评估,得出的结论是:这些老建筑局部均有危险点,一些部位已开裂或渗水。

    同时,从地质条件来看,中山大道沿线处在长江一级阶地上,地下水水位高、水压大,也给施工增加了难度。

    打“钢围堰”  地面建筑沉降最多2.3厘米
   
    如何在这样复杂的条件下安全、快速地打通隧道?武汉地铁方面打出“组合拳”。

    周豪说,在隧道施工前,他们就采取明挖法,在建筑物靠近隧道一侧挖深沟,沟的底部在隧道下1米深处,再将预制好的钢管整体埋入沟里,形成钢管隔离桩。这样,老建筑的周围就形成了坚固的“钢围堰”,可防止隧道掘进过程中周围土层垮塌,破坏建筑物地基。

    此外,在隧道必须穿越建筑物的位置,施工方也提前埋设一种特殊管材,这种管子上有细孔,可在紧急情况发生时,方便抢险人员向地下注浆,以稳定建筑物地基。
    同时,在掘进过程中,盾构机的推进速度也严格控制,以尽量减少对地下土层的扰动,确保地上建筑安全。

    周豪介绍,这段穿越老建筑最多的地下隧道,由于各项预防措施准备充分,施工时非常顺利,两台盾构机2015年10月同时始发,今年4月就双双到达江汉路站。经过监测,这些地面建筑中沉降最多的仅为2.3厘米,远低于3厘米的可允许沉降范围。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5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4 08: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横渡长江博物馆正式开馆
“渡江精神是这个馆的灵魂”




长江日报记者宋磊

    经过近4年筹备、建设,今日,武汉横渡长江博物馆正式开馆。该馆位于汉口江滩公园中部,与江滩防洪纪念碑遥相呼应,为江城再添一道靓丽风景。自今年10月1日试运行以来,横渡长江博物馆开放试运行后吸引逾3.5万游客参观。

    武汉市江滩管理办公室负责人告诉长江日报记者,武汉深厚的渡江文化,群众浓浓的渡江情结,让这座全国首个以“横渡长江”为主题的博物馆得以建成。

    在江滩中轴线打造城市新地标

    2012年2月,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徐明庭、程涛平、郑自来向市政府联合提议,打造畅游长江文化园。从1953年至今,武汉共举办38次横渡长江活动,武汉国际渡江节成为武汉城市最有特色的文化名片。

    专家多轮讨论后认为,位于汉口江滩中段的渡江观礼台是建馆的最佳地点,渡江观礼台与防洪纪念碑正处江滩的中轴线。2012年底,博物馆建设方案正式确定:将渡江观礼台改造、维修,打造为武汉横渡长江博物馆。

    渡江观礼台建成于1996年,因年久失修,内部功能、布局不适合展览需求。2014年底,市水务局启动实施横渡长江博物馆建设项目。经过十几个方案的讨论认证,最终采纳的建筑方案保持渡江观礼台原结构,仍为六边形体,但内部空间扩展改造。

    为与博物馆所在的沿江老建筑风格协调,并体现特殊年代符号,博物馆外观采用苏式建筑风格设计,外观大气又具立体美感。建设强调高标准、高规格,让这个博物馆和江汉关一样,成为城市地标。

    各方捐献撑起一个独特博物馆

    “横渡长江”题材特殊,展品、文物涉及面窄。两年前,博物馆确定建设之初,就开始启动展品征集工作。江滩管理办公室联合长江日报发布江滩老物件征集公告,并联系各地博物馆、收藏家协会,广泛搜罗文物。“当初压力很大,我们几乎一无所有。”该馆展陈负责人刘小军说。

    刘小军说,社会各界、武汉市民踊跃捐献,令该馆工作人员非常感动。88岁高龄的毛泽东主席原专职摄影师、著名新闻摄影家钱嗣杰把为毛主席拍照用的照相机、镜头等18件摄影器材,和他所拍摄的毛泽东1966年7月16日畅游长江原版底片、原版照片,捐给横渡长江博物馆;众多市民也捐赠了大量珍贵展品。“现在,馆内展品比较丰富,品类齐全。”

    2015年5月,武汉横渡长江博物馆专家论证会在北京举行,中央文献研究室卢洁、中央党史研究室李颖、国家博物馆夏燕月、夏传鑫等专家参与论证,他们得出综合评价:展馆选题新颖、内涵丰富,具有地域特色,展览内容全国绝无仅有。

    将渡江精神视作灵魂

    武汉横渡长江博物馆由序厅、主展厅、多媒体互动厅、临时展厅、观景区组成。主展包括三个大板块:“击水中流”讲述毛泽东10年畅游的故事;“情系长江”展现毛泽东对长江保护、武汉及湖北发展所作的努力;“大江弄潮”反映1934年至今,武汉开展群众渡江活动的历史。

    “仅仅展示毛泽东在武汉渡江的历史,还远不够,还要展示渡江精神,才能反映武汉渡江文化的完整内涵”,谈到“大江弄潮”板块设置构想时,建馆顾问团队一位负责人说,渡江精神鼓舞着武汉人,不断在各自领域创造佳绩。近年,长江救援队英雄事迹频传,他们舍生忘死,不计私利,把拯救生命作为责任,把渡江精神升华到灵魂层面。这些由渡江衍生的时代风采在馆内均有展示。“渡江精神是这个馆的灵魂。”

    “对于武汉来说,渡江文化是特色历史文化,横渡长江博物馆的诞生填补了一个空白。”市江滩管理办公室负责人说,横渡长江历史文化、渡江精神将为江滩再添精彩一笔,令这张城市名片更有内涵。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14 08:57:51 | 显示全部楼层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忽然发现习总书记引用的这句诗歌,根本就是敢为人先的武汉精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4 09: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刻下老汉口历史 中山大道新公交站台“文艺范”

2016-12-14 06:37  来源: 武汉晚报


  昨天,更贴近中山大道历史文化风貌街区风格的16个新公交站台,在一元路、黄兴路等站露出真容。新站台长度均为24米,顶棚铺设双层防爆玻璃,贴深色太阳膜。

      站台立面全部使用浅色大理石镶嵌,站尾设计了一面大理石文化墙,刻上了这一站所在街道的中英文历史介绍,背面是这一站周边的浮雕地图。线路牌和座椅下端还可以亮灯。

(记者 胡蝶)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7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14 09: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要争取华中地区首位度,和第二名拉开差距,再争取拼上中西部第一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14 09:26:08 | 显示全部楼层
yaoz661982 发表于 2016-12-14 09:19
金融业武汉还得努力,跟前10的城市比较,还是弱项。。。别跟中部城市比,没意义

我感觉这个地方必须得有中央支持,自己很难做出成绩来,全国性的银行,基金,保险,各个牌照都难搞,几乎都在京沪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14 09:4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打造“最美天际线” 治理架空管线乱搭乱建

2016年12月14日08:58  来源:人民网-湖北频道


人民网武汉12月14日电(郭婷婷)裸露架设、杂乱无章的架空管线不仅造成视觉污染,还给市民出行带来安全隐患。2014年、2015年、2016年市政府连续三年将架空管线连片整治列为武汉市破解城市管理重难点问题之一,并纳入武汉市政府为民办理“十件实事”之中。为整治头顶上的乱象,武汉市城管部门摸着石头过河,经过3年多的磨合和探索,琢磨出了一套有效的技术规范,还发布了全国首部《架空管线技术规范》。武汉城管是如何对杂乱无章的架空管线进行全面整治,又是如何做到让市民满意、政府满意的呢?今日,人民网湖北频道邀请武汉市城管委110联动工作处副处长王峰、江岸区城管委110联动办主任张斌、台北街工委书记张才继畅谈如何打造武汉架空管线整治规范。

据王峰介绍,武汉市共有架空管线规模约4.6万公里,涉及全市1 7个区、142个街道、1293个社区、3063条城市道路。这些垂在居民头上的各类电线形如蜘蛛网、松散垮落、断裂歪斜,存在不少安全隐患。

据调查梳理,武汉市有663个社区(占全市社区51.3%)和近500公里城市道路的架空管线需要整治。这些架空管线涉及电力、电信、移动、联通、铁通、宽带等15个单位,处理起来非常复杂。

这些杂乱无章的架空管线不仅造成视觉污染,还给市民出行带来安全隐患。所以2014年、2015年、2016年武汉市政府连续三年将架空管线连片整治列为破解城市管理重难点问题之一,并纳入武汉市政府为民办理“十件实事”之中。

王峰表示,架空管线整改难度大。此前,架空管线到底该如何整?一直缺乏相应的标准,武汉市城管部门摸着石头过河,经过3年多的磨合和探索,琢磨出了一套有效的技术规范。武汉市城管委发布了全国首部《架空管线技术规范》。该《规范》图文并茂,简洁明了,分别从8个方面专门对城市道路、城市居民社区的架空管线容貌进行进行标准化设定,有较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可行性。

“以前像蜘蛛网一样密密麻麻交织在的线路,现在有的入地,有的进盒,要求横平竖直、协调美观。”张斌介绍说。整治的好不好,由市民代表说了算。经过整治的空中管线要经由市、区两级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市民代表现场考核验收,大家按照《社区架空管线整治考核验收表》,对照表中评分标准逐一打分。管线整治是否合格,还得老百姓们认可。

经过连年的整治,武汉架空管线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强化源头监管,有关部门办理《架空管线维护建设事前登记表》,在整治后的线缆上除按规范悬挂明显标识外,还专门设置标识牌,并附上举报电话,鼓励市民群众举报私设架空管线的行为。权属单位若新增管线,需填写登记表申请,街道城管执法队员到管线施工现场进行拍照取证,并查验效果图,通过审核后施工单位才能铺设线缆。若管线权属单位“先斩后奏”,未到相关部门备案的情况下偷偷设置架空管线,一旦调查属实,违规设置架空管线的责任企业除了要按规定进行整改外,还将面临着严厉处罚。

经过城管部门和市民的共同努力,武汉市架空管线整治取得阶段性胜利,打造出“最美天际线”。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14 09:43:03 | 显示全部楼层
chemxl 发表于 2016-12-14 08:19
武汉横渡长江博物馆正式开馆
“渡江精神是这个馆的灵魂”

20161214 by 光头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14 09:44: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横渡长江博物馆前面江边南北左右30公里绿化江提什么时候修好才是大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14 09:48:1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每天不一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14 09:49:29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首个港口岸电项目昨日投用
2016.12.14
船舶装卸成本减半 大幅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楚天都市报讯 楚天都市报讯(记者曹磊 通讯员王欣)经过一个月调试,武汉首个港口岸电项目昨日正式投用,到武汉新港阳逻港区装、卸货物的船只,可使用码头上的电力,减少柴油发电的消耗,不仅能减少一半以上的费用,更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武汉港集装箱公司介绍,该港区有4个五千吨级集装箱泊位。以其中一个泊位岸电项目为例,每年船舶靠港约4380小时,在使用岸电前,年消耗油量约21.5吨,使用燃油费约13.1万元。使用岸电后,年使用岸电约2.19万度,购电成本为4.38万元,比燃油费低约8.72万元;每年可减少8万吨柴油消耗,减少2.5吨二氧化碳排放。
    国网武汉供电公司新洲公司促成武汉港集装箱有限公司进行港口岸电建设,4台岸电一体化接入系统已全部安装完成,昨日起正式投入使用。据悉,阳逻港区4个泊位实现码头岸电后,用能成本减少50%以上,每年可减少32万吨柴油消耗,减少10吨二氧化碳排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14 09:53:31 | 显示全部楼层
横渡长江博物馆主体还不错,就是玻璃有点不适合的感觉,感觉怪怪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14 09:53:47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新港给江轮装“插座”

2016.12.14
武汉晨报报讯(记者龚齐飞 通讯员王欣)昨天,4台路边电信箱大小的“岸电一体化系统”出现在武汉新港的吊装码头上,新洲供电公司工作人员正在对港口岸电系统电源进行最后调试,武汉首个岸电改造项目即将投运。从此五千吨级江轮停靠武汉新港,可以用电缆线插入使用岸电,告别烧柴油污染大、噪音大、花费大的历史。
    武汉港集团有限公司供电主管彭昕给记者算了一笔细账,以往一艘千吨级江轮停靠一天消耗30升柴油,花费150多元,而使用岸电一天耗电量为80度,每度0.9元,用能成本减少50%以上。目前,新港港口岸电将免费提供给停靠的江轮使用,吸引更多江轮停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8-4 07:46 , Processed in 0.051195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