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12月27日上午9点,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深安大桥南至城市学院盾构下穿黄河区间“金城4号”盾构机,在历经6个月掘进后顺利抵达黄河北岸中间风井。至此,兰州轨道交通项目建设中安全风险系数最大、施工难度最高的穿黄技术难题成功攻克,盾构下穿黄河隧道施工顺利收官。
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西起兰州市西固区陈官营,东至城关区东岗镇,线路长约26公里,全部为地下线。穿黄隧道主体结构均位于黄河河面下40余米,黄河地质、水文条件复杂,尤其中上游地区,大埋深、高水压、多漂石的地下工程虽有诸多施工方案,但仅有理论支撑并无实际施工经验借鉴,同时黄河中上游地区因受数百年来地下结构变化、地层自身运动等原因,导致穿越长江、淮河、大型湖泊及近海的施工工艺无法直接使用,穿越黄河盾构施工被称之为“从零开始的工程”。
2014年11月1日至2015年9月21日,“金城5号” “金城4号”“金城6号” 泥水平衡盾构机相继始发。
建设单位兰州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与穿黄施工单位中国铁建十六局集团和中国铁建十四局及参建各方在施工前做了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施工中不断摸索,制定出了符合实际的施工方案,连续克服了地质条件较差、卵石含量高、地下水位高、渗透系数大和地层弱胶结等重重困难。
施工过程中除了地质、水文条件外,面对高压水透涌、工作面失稳、盾构卡机等一系列问题,穿黄盾构施工现场负责人表示:“每掘进一环,需要两个小时,而这一环的准备时间是掘进时间的十倍。
7月9日,“金城4号” 泥水平衡盾构机从深安大桥南站再次始发。10月13日,盾构机抵达黄河南岸大堤开始进入黄河段掘进作业。12月27日,“金城4号”顺利抵达黄河北岸中间风井。至此,兰州轨道交通建设者在历时700余天的不懈努力成功实现盾构安全下穿黄河,科学探索出了盾构在砂卵石层地层中掘进技术参数,为国内乃至世界范围内的同类施工填补了技术空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