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很珍惜保定版每一个帖子的质量,大多数情况下都会把自己的评论回复在别人的帖子之下。但是,思来想去还是想把这个评论单独设帖,引起大家的讨论。
——————————————————————————————————————————————————————————————————————————
重大决定的新闻通稿提到了“北京、天津、保定腹地”,也提到了新区与周边城市融合发展,新华社的配图中也只画出了保定的位置,这就够了。试想,如果新区都没办法和30公里外的保定主城区融合发展,还要以邻为壑,那所谓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就真的变成笑话了。不可否认,新区位于北京、天津、石家庄的半小时交通圈,确实是新区选址的重要考量,新区对河北是天大的好事,当然也包括石家庄。新区选在了保定的家门口,却对保定没有利好,却先对180公里外的城市有重大利好,这可能吗?这是正常的逻辑吗?保定和新区不是亦庄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关系,而是北京大兴区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关系。雄县、容城、安新才是亦庄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关系。试问,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先对大兴区产生利好,还是对丰台区、顺义区产生利好,这是显而易见的。
对于保定主城区而言,短期利好主要有四:
第一,新区建设期间将带动保定第三产业飞速发展,新区毕竟还是一片荒地,周边配套最完善的非保定主城区莫属,而且在第三产业发展状况上看,保定并不逊于石家庄,相关人员并没有舍30公里之“近”却求180公里之“远”的必要。比如,餐饮业、住宿业、旅游接待行业、物流运输等,保定哪个领域逊色?
第二,一批重大交通项目将围绕保定主城区展开,新区的定位是承接非首都功能,并非全国的交通枢纽,不会聚集大量的中转流动人口,这一点是北京最深刻的教训,新区不可能不吸取。但新区周边一定要有交通枢纽,便于人员通勤通达。因此,京太毋庸置疑是忻保走向并通过连接线与津保铁路、京广铁路、京广高铁互通,固保、京石在新区并线后引入保定东站去往石家庄方向,张保、保沧铁路也会提上日程(不然为什么今年省两会期间突然抛出张保保沧的铁路设计概念!),保定-霸州铁路也会开建以提升霸徐铁路运输效率。这些项目原来保定争取都争取不来,现在人家直接就送上门来了。
第三,新区以生态建设为重,对于保定的污染企业、违法小作坊必将以更严厉的手段查处关停,从而极大地改善保定的空气质量。另外,白洋淀上游来水除白沟河引自拒马河外,漕河、府河、唐河均自保定主城区流过,其它河道保定其它县汇入白洋淀。既然新区选中的就是白洋淀的水,那么上游污染治理肯定也是重中之重,就凭保定府河(侯河、黄花沟、一亩泉河)、漕河、唐河目前的水质,汇入白洋淀的全是污水,那是万万不行的。因此,经过重大水质治理后,保定非常可能重现清水绕城的昔日景象。
第四,新区很有可能不会以产业为主导(尤其是制造业),但资本从来就是政治敏感的。一方面,在新区研发的高新技术企业、科研机构极有可能把制造环节放在保定五区,从深安智谷、保定文物园区等一批重大项目上就能够看到这个趋势,从而使新区与主城区形成研发-制造的创新链条。但是,考虑到污染问题,保定肯定也不会上马传统高污染的制造业或是重工业,还是以中高端制造业为主,这也是保定目前的产业结构优于全省其他城市的方面,可能这也是新区选在保定的重要考量(保定高校多,虽然不是重点高校,但面向制造环节是足够的;保定装备制造业企业多,和以纺织、制药、乳业为主或以重工业、采掘业、化工为主的城市有截然不同的区别;保定也搭建了很多创新中心、孵化器,正是鼓励进不去新区的小微企业临近新区在保创业)。另一方面,制造业的上下游配套产业也是又一利好。一座长城集团带动了保定汽车制造的上下游产业链,那么,新区岂不更是一个强大的引擎?小到螺丝螺母、轴承建材,大到加工环节外包,都是保定的机会。不要看不起这些不起眼的小东西,江浙就是靠给上海给全国做这些看不上眼的小东西才发展起来的!如果说保定工业基础薄弱倒是实话,但和石家庄的产业基础比起来,保定的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民营经济并不差!
不用贪多,如果上面的四方面利好保定都接住了、接稳了,那保定就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典范,京津冀协同发展也就真正实现了。雄安新区不是迁都,这一点毋庸置疑,那只是开放商和炒房团的造势而已。保定没有做过飞上枝头变凤凰的春秋大梦,那是没有真本事天天拍马屁的人才会想的事情。保定承接非首都核心功能转移既是京津冀总体规划纲要的定位,也是河北省十三五规划给保定的定位,保定只是在做好自己的事情,在做保定历史上曾经做过的事情。不过,想着省会搬回保定的还是歇歇吧,非首都核心功能好不容易大老远从北京跑出来,结果又挨上河北省的省会了,最终还是摊大饼,这不是吃饱了撑的么?我总觉得,所谓的“利好”不是说未来发展的比自己的想象还要好才算“利好”,只要比现在的状况好就可以了。试问,买东西,卖家要10块,你只想出6块,最后还价到了8块,对你就是利空了?这一点,对于保定来讲也是同样的道理。
目前大部分官方媒体很少讨论新区和保定的关系,反倒是一些公众号喜欢自问自答,这就说明大家都不傻,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新区和保定主城区肯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官媒有所限制不说罢了。国家千挑万选选了雄容安三县,为什么不选北京正南离天津更近也环白洋淀的霸州、任丘、雄县作为新区呢?选的时候就没考虑到二三十公里外千年历史区域中心城市河北第三城的保定主城区?这可能吗?这个问题咱们也不用争,就和当年的“副都”传闻一样,并不是保定自己的幻想,有些事情水到渠成自然就知道了。
此外,雄安新区概念实属突然,非官方媒体的报道很多也是主观推测罢了,他们甚至也就是在网上随便搜一搜安新容城雄县的百度百科,一篇“大作”也就诞生了,说句难听的,他们甚至都不知道津保铁路通没通车,更别说来这片区域实地考察了,所谓的报道不过是记者谋生的手段罢了。因此,我们还是要相信自己的判断,我们比所谓的非官方记者(包括一些官方记者)更了解这片区域。当然,更应该关注中央、河北省、保定市的领导讲话,这是我们能获取到的最原始的分析资料。
————————————————————————————————————————————————
最后,附上一段新区批复时本人的回复,这可能也是很多保定人的心声:
“说句实在话,从2014年开始,整整三年了,“副都”的传闻一直压得保定喘不过来气。哪里的阿猫阿狗都能过来吐口唾沫,泼盆冷水,必还跟上一句“想成副都?真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保定从没有像这三年一样,破鼓众人捶。想当年,九督之首的直隶总督、北洋大臣坐镇保定,这里就是政治副中心。万万想不到百年之后保定竟会因这个名号招来谩骂和戏谑。保定人怕了,怕哪天再来一个什么莫须有的名号,再扣在自己头上,成为别人的笑柄。
今天雄安新区的批复,不管对保定近期是不是利好,是多大的利好,保定会不会成为下一个惠州,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让保定找回了尊严。当年的副都传闻不是空穴来风,不是保定人白日做梦,而是一直在路上。京津保三角区域,终于被国家重新发现。保定,也将在新的历史时期扮演全新的历史角色。
正如外交部在回应南海问题时所说,“历史终将证明,谁是匆匆过客,谁才是真正的主人。”那些靠溜须拍马妄图发展的地方,必然被历史所抛弃。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冀”,历史会证明是被谁担起来的!” |
评分
-
17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