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17775|回复: 42

重磅 河南省科技馆新馆建筑工程方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5-5 17:05: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设计理念
  建筑形态来源于河洛交汇的文化意向
  建筑表皮肌理源于中原灿烂的铸造技艺
  整体环境源于中原古代科技智慧与当代科技映像
  “圭表之塔”源于古观星台的现代转化与演绎

  总体设计策略
  场馆一体、区域引擎
  室内外一体化设计的科技馆新馆是大都市背景上的地标,并将成为区域发展提升的强力引擎。
  馆塔相映,一轴四园
  科技馆和圭表塔一横一纵,形成入口广场、科技馆、室外展场,最终收于圭表塔的“空间主轴线”,顺应建筑布局构建四个不同主题的广场园林。打造内外交融、立体丰富的空间格局。

中原大地,亘古弥新;人文荟萃,星汉灿烂。这里有中华民族主流文化根脉“河洛文化”、世界天文学杰作“登封圭表”、“农耕二十四节气”、“墨子小孔成像”、张衡“浑天仪地动仪”,以及源远流长的伟大铸造技艺。深厚的历史积淀,璀璨的古代科技,构成“中原文化”乃至中华文明的瑰宝。
  本方案建筑设计创意灵感源于“河洛文化”意象。建筑形态宛如黄河与洛河交汇形成的自然造型,大气舒展、浑若天成;三个方向的延展态势、曲线勾勒与力度变化,既浓缩了中原历史文化的变迁,又犹如螺旋桨引擎和飞鸟展翼,强烈的科技感寓意着“郑州之腾飞、河南之崛起”。
  我们期望:当观众步入科技馆,感受到强烈的中原文化冲击,从而产生丰富的“文化映像”;通过建筑形态与景观科技元素设计,再配合现代磁力线虚拟展示技术,打造出充满吸引力的动感“科技磁场”。

科技长卷,城市巨幕
  9米宽的主入口立面犹如一幅科技长卷徐徐展开,通过高科技手段与全息投影技术的使用,将科技馆表皮打造成一个城市巨幕灯光秀场,多方向、多维度展现河南古代与当代科技成果。
  内外延续,展陈互动
  建筑形成室内外连续的完整展陈体系,亦静亦动、亦学亦游,打造全方位、全天候的科技参观与游览体系。
  细节设计,科技内涵
  建筑本身被当作一个“高科技展品”来塑造,具有艺术与技术完美融合的本体形态与丰富细节。表皮根据不同光线调整开窗率,展现律动的形态。
  星系穿梭,时空跨越
  建筑中庭是米通高公共空间,作为售票、序展、科普、讲座、发布等复合功能大厅,结合球幕形态,模拟星系运行轨迹,为观众提供星际穿梭、时空跨越的氛围体验。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5 17:16:0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漂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5 17: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很科幻的设计,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5 17:17: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远处的省规划展览馆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5-5 17: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场地高度控制
  西侧锦绣路标高为85米,入口景观桥通过缓坡抬升,跨越杨桥干渠,逐渐抵达标高为88米的主入口广场,与堤顶为84.21米的杨桥干渠形成立交。穿过建筑后到达88米的架空平台,逐步放坡下到湖边81米的湖滨景观系统,沿象湖塑造丰富错落的坡地层次。

场地道路与机动车出入口组织
  人车分流、有序管理。主要车行出入口设置在西侧锦绣路和东侧西平路。在保持建设用地不变的基础上,对东侧西平路进行微调优化,采用立体下穿处理的方式保持了景观轴线的连续性。
  大巴流线:
  1:由西侧锦绣路车行入口进入,大巴于林荫场地大巴停车区就近停车落客,游客直接由主入口广场步行到达科技馆;或者大巴沿88米标高主入口广场南侧道路下行至平台下部84米标高处的大巴停车区落客停车。游客下车后经由电梯上至主入口广场,到达科技馆。观展结束后,大巴沿主入口广场北侧道路上行至88米,再由锦绣路车行出口离开。
  2:由东侧西平路车行出入口进入,至科技馆东南侧大巴停车区落客停车。游客下车之后步行到达科技馆东侧次入口,购票安检后入场参观。观展结束后,大巴由东侧西平路车行出入口离开。
  小型机动车流线:基地到达车辆可由西侧锦绣路车行入口、和西平路出入口进入,由南、北两个地下车库出入口就近下至地下车库,或者沿西平路下穿到82米标高处,直接进入科技馆地下车库,或进入东侧公园地下车库。游客下车后经由电梯上至主次广场,购票安检后入场参观。观展结束后,车辆可由西侧锦绣路车行出口,或西平路车行出入口离开。
  消防流线:场地周边形成环形消防道路。主要出入口为西平路南北两个车行出入口。
  立体化的人流系统组织
  科技馆步行人流主要由西侧锦绣路和东侧湖滨景观公园进入。同时,基地坡道与平台连接西侧轻轨站点与南侧文化区步行天桥。实现全天候公共交通可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5 17: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着比较霸气,科技感失足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5-5 17: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省科协召开省科技馆新馆建筑工程扩初设计第二次对接会议,与同济大学设计团队进行沟通交流。省科协党组书记曹奎、主席霍金花和副巡视员杨金河出席会议并对扩初设计提出意见和要求。新馆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建筑工程组、展教工程组和配套工程组的工作人员参加会议。
同济大学设计团队围绕着中庭、球幕影院、圭表塔和西入口广场等重点部位介绍了扩初设计的最新成果和下一步设计的整体思路。曹奎对当前的扩初设计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他要求设计单位广泛吸收国内外一流科技馆的先进经验,球幕影院等应作为精品科普展项去设计,体现建筑的科学性和科技的奇妙性;大厅部分要充分考虑一体化设计,要浑然天成体现整体性;公共区域要融聚散、休闲和展教为一体,实现功能的多样化;圭表塔部分要充分体现圭表展品的科学性,要考虑昼夜不同的展示效果,打造成为一个近水科普休闲的亮点;西广场部分作为主入口广场要体现出礼仪性和便捷性,要注意与杨桥干渠顺畅立交;要按照5A级旅游景区的标准去设计整个馆区,为省市人民打造一个高品质的科普、旅游和休闲的目的地。新馆各工作组要进一步加强对扩初设计工作的学习与研究,要加强与设计单位的对接和交流,要加强与郑东新区管委会和河务部门进行沟通和配合,尽快完备条件以确保项目的顺利落地。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5-5 17: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构建“一轴三环多点”的景观格局:一轴为东西主轴;三环为人行外环游线、车型环线和内环人行游线;多点为以入口广场、游憩科学园、浑天仪雕塑广场、游憩大台阶、科技广场、二十四节气雕塑园、运动科学园、圭表塔广场等构成的景观活动点。

步行游览体系组织
  利用抬高的步道系统,布置多层次游览步道,串接起场地的“一轴四园”,形成体验型步行景观“环线”。利用竖向标高及景观分区,形成入口广场、科技馆、室外展场、生态公园、圭表塔等的完整空间景观链。
  景观与建筑整合设计
  设计力求将建筑与景观合二为一:强调建筑底层与场地的延续性,与建筑模数相呼应的流线型地面铺装、户外休息平台等,尽可能将地形融入建筑形态中,凸显场馆合一的“科技公园”魅力。
  打造不同植被与色彩的季节性景观
  种植设计遵循“适地适树”原则,植被选择充分考虑春夏秋冬色彩多变,游览过程步移景异的效果。根据季节变化构建四个主题:春季“花的海洋”,夏季“都市绿衣”,秋季“层林尽染”,冬季“寒梅瑞雪”。
  强化景观人性化细节
  环型步道铺砖采用模数化设计,长度根据步行道曲线幅度大小确定;同时在绿化交接处,设计采用了“犬齿型”处理方式,使界面更加自然,颇具艺术感。景观密切结合城市家具,打造人性化景观活动体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5-5 17:24:58 | 显示全部楼层
科技馆分为四层:一层为学术交流区、特效影院区、临时展厅与儿童探索展厅;二层为智慧人类展区、自然生态展区、野生动物展区及球幕影院入口层;三层为科学奥秘展区、创新行动展区、军事航天展区、魅力中原展区及咖啡厅;四层为公众餐厅、业务研究以及管理用房。地下一层为影院、后勤设备、库房与停车区。

核心参观流线
  科技馆以中庭“星空天穹”为核心组织人流,各场馆之间可形成有机组合的串接流线,适应不同参观时间的组合。
  观众从西侧主入口广场或东侧次入口架空层进入建筑,两入口均通过扶梯或电梯与地下停车库相连。观众在大厅购票以后,通过自动扶梯上二层,参观自然生态展区、智慧人类展区、野生动物展区;然后再次进过中庭扶梯到达三层,魅力中原展区、科学奥秘展区、创新行动展区及军事航天展区;最后进入四层餐厅或直接回到一层纪念品商店,从东边出口到达“科学广场”室外展区。
  互动与教育流线
  一层临时展厅与儿童探索展区便于各种临时展览和大量互动参观的组织。在建筑北翼的地下至二层,组织学术交流、影院、创新教育区、活动营地区,各自设有独立出入口和流线,并与科技馆功能可分可合。
  后勤流线组织
  建筑南端和靠近临展区,设有货运出入口,联系库房和上部展厅;建筑北端设有独立的管理人员出入口与流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5 17:49:2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设计不错,不过要看建成材质的运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5-5 17:52:11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济大学设计团队分别从绿色建筑、建筑结构、给排水、强弱电和暖通等方面做了设计汇报,与会专家从自身专业角度针对项目设计提出了优化意见和建议。会议还邀请到省工程咨询中心的有关专家为新馆建设项目初设审查提供指导。
会议要求设计团队认真梳理和采纳专家意见建议,凝聚团队力量、汲取同类项目成功经验,发挥技术和概念设计优势,在下一步深化设计工作中,本着时间服从质量原则,拿出最优扩初方案,为打造出“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河南省科技馆新馆奠定好设计基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5 17:53:06 | 显示全部楼层
广场部分已经开始打桩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5 17:54:40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影院。66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5-5 17:57:10 | 显示全部楼层
圭表塔顶部可变幻发光 未来的地标建筑   本着时间服从质量原则,拿出最优扩初方案,为打造出“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河南省科技馆新馆奠定好设计基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5 18:20:2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顶,希望规划高标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7-21 02:09 , Processed in 0.048093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