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7-5-12 10:40:51
|
显示全部楼层
经济平稳快速增长。2016年,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两位数增长,企业总收入11367亿元,增长13%;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固定资产投资870亿元,增长16.1%,其中工业投资305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192亿元,增长17.3%,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5亿元,增长12.6%;招商引资总额522亿元,增长18.5%;出口77.3亿美元,增长15%,占全市53%,全省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6.8亿元,增长12.1%。高新区对省市贡献进一步增强,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在全市位次排名较2015年位次均有前移。
壮大主导产业。光电子产业总收入5002亿元,增长13.2%,形成了包括光通信、集成电路、显示面板、智能终端、软件在内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有全球影响力的光电子信息产业创新中心架构已经形成。生物产业发展迅猛,突破千亿元大关,达1005亿元,增长25.3%,生物医药、医学工程、精准医疗等领域全国领先。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平稳增长,完成收入1274亿元,增长10.2%,数控系统、3D打印、工业机器人、智能电网等领域技术创新稳居全国第一方阵。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收入1169亿元,增长9.1%。高技术服务业收入2569亿元,增长21.2%。
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全年引进100亿元以上项目2个,50-99亿元项目5个,10-49亿元项目15个。引进世界500强项目8个,引进世界知名公司研发机构12个。总投资240亿美元的国家存储器基地项目,历经4年努力最终获国务院批准落户光谷,并开工建设。这是建国以来湖北省单体投资最大的项目,成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里程碑。
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全年推进140个产业项目建设,完成投资325亿元。加快重点项目落地,超常规推进报地、供地等前期审批和配套工作。其中,国家存储器基地项目从选址到供地仅用3个月;湖北自贸区武汉片区划定中,3天完成7平方公里建设用地规划调整。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国家存储器基地一期等一批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华星光电等一批重点项目实现量产;武汉天马G6一期、华为武汉研发基地项目加快推进;摩托罗拉(武汉)产业园一期出口超过40亿美元,二期奠基;奇宏产业园项目一期试生产;喜康生物、国药集团、西门子创新中心、德国电信等项目建成或入驻办公;三川德青、导航与位置服务工研院、智能装备工研院、新思科技全球研发中心、安翰光电生产基地等项目加速建设。
2017年主要经济目标: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继续好于快于优于省市水平、好于快于优于全国前五名高新区平均水平,全面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各项任务。企业总收入12504亿元,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11亿元,增长11%(挑战目标625亿元,增长13%);固定资产投资957亿元,增长10%(挑战目标974亿元,增长12%),其中,工业投资336亿元,增长10%(挑战目标342亿元,增长12%);招商引资总额638亿元,增长22%(挑战目标653亿元,增长25%);实际利用外资20亿美元,增长18%;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212亿元,增长10%(挑战目标216亿元,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1亿元,增长10%(挑战目标153亿元,增长11%)。
(一)聚力招商引资,打造光谷特色产业集群
坚持培育与引进两手抓,强化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提升现有产业,培育新兴产业,紧盯未来产业,不断丰富产业结构,加快打造光谷特色产业集群。
强力推进招商引资。贯彻落实“把招商当成跨越发展一号工程”的要求,转变观念,优化招商体系,加强招商工作保障,围绕核心产业链,全年引进100亿元以上项目3个,50-99亿元项目6个,10-49亿元项目16个,1亿元以上项目50个。在集成电路领域,出台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专项政策,以长江存储为龙头,积极引进紫光科技园、瑞昱半导体等一批产业链关键环节核心企业,打造全球领先的存储器产业基地。在新型显示领域,积极引进华星光电T4、武汉天马G6二期项目,策划引进一批产业链上下游的领军企业,打造全球领先的中小尺寸显示面板研发生产基地。在生物健康领域,大力引进总投资30亿元的抗体药物研发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20亿元的药明康德国际医药研究创新基地项目、总投资30亿元的华大基因健康小镇项目和总投资20亿元的君实药业抗体药物生产医疗基地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积极争取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落户,带动形成500亿元的智慧健康产业。在智能化新能源汽车领域,依托长江蔚来新能源基金,积极引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园、资环院氢能源汽车、亿华通等一批项目,打造国内领先的智能化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
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全年要推进30项重大产业项目开工、投产。确保华星光电T3产能提升、天马G6一期投产、奇宏光电量产;华为武汉研发基地一期投入运营;国家存储器基地年底前完成主厂房建设。加快推动摩托罗拉二期、航天三江激光产业园、中国-古巴生物产业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确保华星光电T4、天马G6二期等重大项目开工。
提升现有产业。实施光谷制造2025,加快实施《光谷制造2025行动纲要》,加快建设新一代信息光电子、高端数控装备、海洋工程装备三大制造业创新中心,创建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区;加强对接国家工业强基工程,支持烽火通信、长飞光纤、华中数控、人福医药等一批领军企业做大做强,全面提升光谷制造的质量和竞争力。加快军民融合创新发展,军民深度融合是促进科技企业加快发展的重要机遇,今后要加强这个方面的工作。设立军民融合专门工作机构,成立专项基金,争取开展国家科技军民融合试点、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开展军民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先行先试,大力支持民参军、军转民,推动高新区军民深度融合快速发展,打造引领全国军民融合创新发展的示范区。
紧盯未来产业。紧盯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新趋势,紧盯硅谷、以色列等世界一流科技园新兴产业发展,加快“光联万物”、“互联网+”行动方案实施,加快培育量子通信、人工智能、网联汽车、基因治疗等未来产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