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规划总则
1、规划期限
2016—2030年,其中近期为2016—2020年。
2、规划范围
包括整个镇域,总面积约143.06平方公里,下辖4个社区及13个村。
二、 镇域发展目标及产业布局
1、发展目标
(1)空间布局合理;
(2)设施配套齐全;
(3)服务功能完善;
(4)环境整洁优美。
构建层次分明、等级有序、设施配套完善的村镇空间布局结构。以空港组团城区为中心,村庄居民点为节点,建立按级配套、各项基础设施完善的服务系统。
2、镇域定位
依托黄花机场区域门户资源,打造以高端制造、高端服务、临空产业、保税物流为主的新兴产业基地。
3、产业布局
至规划期末,形成“二心、四轴、六片区”的产业空间布局形态。
二心:空港城区、松雅湖城区(片区)。
四轴:远大路发展主轴、长株高速发展主轴、机场联络线发展轴、捞刀河路发展轴。
六片区:北部生态农业区、南部休闲观光区、空港城临空经济区、松雅湖休闲居住区、先进制造业产业园区、机场配套片区。
4、主导产业
1、先进制造业
出版印刷、装帧包装、新型建材、五金厨具、电梯设备;工程机械、汽车制造、轮胎制造、工业配件、装备制造、模具制造、仪器仪表。
2、临空型配套产业
航空印务、航空商品包装、航空食品、出口农产品;总部经济、会议会展、商务办公、休闲娱乐、金融商务、宾馆酒店、旅游接待、特色餐饮。
3、现代服务业
金融证券、现代商务、高端百货、名品专卖、物流信息、宾馆酒店;会议会展、汽车贸易。
4、生态休闲农业
观光度假、农业体验、土菜餐饮、特供蔬菜、出口蔬果;特色水产养殖、亲水休闲观光、生态会议接待。
三、 村庄空间布局
1、镇域总人口与城市化水平预测
规划镇域总人口近期2020年为40万人;远期2030年为51.9万人。
近期: 2020年城镇人口约33.5万人,农村人口6.5万人,城市化水平约为83.7%。
远期: 2030年城镇人口约46.5万人,农村人口5.4万人,城市化水平约为89.6%。
2、建设用地标准
至2030年,规划城市建设用地2396公顷,区域交通设施用地2812公顷,非农产业园建设用地3076公顷,非农产业园人均城镇建设用地109.8平方米/人,村庄建设用地650公顷, 人均村庄建设用地120.4平方米/人。
3、镇域村镇体系规划
镇域镇村体系规模分三级设置:
(1)镇区;
(2)中心村(1个):大兴村;
(3)基层村(7个):回龙村、梁坪村、银龙村、崩坎村、黄花村、东塘村、鱼塘村。
村镇等级规划一览表
序号 等级 规模 数量 名称 人均建设用地(平方米/人) 备注
1 空港组团 28万人 1 其中:松雅湖非农产业园区(建设用地7.57平方公里,12.5万人)、黄花非农产业园区(建设用地10.29平方公里, 5.1万人)、合心非农产业园区(建设用地9.99平方公里,9.9万人)、机场非农产业园区(建设用地2.91平方公里,0.5万人) 109.8 28万人只含非农产业园区人口
2 中心村 1万人以上 1 大兴村(1.2万人) 村庄的人均用地控制在120.4
3 基层村 0.1-1万人 7 回龙村(0.40万人)、梁坪村(0.28万人)、银龙村(0.98万人)、崩坎村(0.71万人)、黄花村(0.73万人)、东塘村(0.79万人)、鱼塘村(0.31万人)
4、村庄发展与建设指引
根据各类型村庄,规划提出不同的发展指引,具体见下表。
村庄分类发展指引表
村庄类型 村庄名称 发展指引
改扩建型 无 ①引导人口向此类村庄集聚,鼓励空间临近的村庄进行合理整合,集聚发展;
②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完善公共服务设施;
③靠近城镇建设区的村庄;
④交通区位优势明显的村庄;
⑤产业优势明显的村庄;
⑥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较完善的村庄。
新建型 无 ①用地选址时必须考虑地质、防洪、历史文化和生态环境保护和其他有关要求,规避洪涝区、干旱区、有毒有害区及地质灾害区,并应具有满足规划村庄规模的建设用地;
②有农业或其他产业的支撑,能提供与村庄人口规模相适应的就业机会;
③尽量利用好荒坡地、废弃地,不占或少占耕地,建设紧凑型集镇和村庄;
④有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等基本条件;
⑤符合国土土地利用规划与城镇总体规划要求,不要将村庄建设用地与国土规划中的非建设用地,城镇总体规划中城镇建设控制区相冲突。
保留型 黄花村(部分)、鱼塘村(部分)、东塘村(部分)、梁坪村(部分)、回龙村(部分)、崩坎村(全部)、银龙村(全部)、大兴村(全部) ①发展潜力一般,在规划期内又难以搬迁的村庄;
②具有典型历史文化风格和建筑风貌,需纳入历史文化名村进行整体保护的村庄。
迁移型 合心村(全部)、黄龙村(全部)、华湘村(全部)、机场口社区(全部)、高岸村(全部)、谷塘村(全部) ①在文物古迹、饮用水源地、生态和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滞洪蓄洪区、地下采空区、压占矿产资源、交通和工程管线保护区域及其它法律法规规定的保护范围用地内,村庄发展受到制约的村庄;
②生态环境恶化、地质灾害和自然灾害易发生等不适宜人群居住的村庄;
③供水、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严重匮乏且难以修建的村庄;
④地方病发病率高且短期内难以解决的村庄;
⑤人口规模和人均收入水平远远低于全镇(乡)村庄的平均水平,无发展潜力的村庄;
⑥因城市建设需要或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迁移的村庄。
四、空间管制及生态保护与控制
1、镇域空间管制
(1)禁建区范围包括:基本农田保护区,捞刀河两侧100米生态保护区,黄花水厂一级水源保护区,镇域北部的泄洪渠,长株潭高速、机场高速和长攸高速两侧100米绿道,国家公益林,梁坪村和回龙村220kv架空电力线两侧40米高压走廊,以及河流、0.5公顷以上湖泊、水库等水域。
禁建区范围内严格禁止城镇建设及与禁建要素无关的建设行为;国家规定需要有关部门批准或者核准的、以划拨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确实无法避开禁建区的,必须经法定程序批准,服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与要求;逐步清退禁建区范围内不符合规定的建设用地。
(2)限建区范围包括:捞刀河风光带,回龙荷碧,富安公园,长浏城际铁路两侧各350米范围防噪带,黄花机场净空区,长沙市地方公益林。
限建区范围内原则上禁止城镇建设行为;按照国家规定需要有关部门批准或者核准的建设项目在控制规模、强度的条件下经审查和论证后方可进行。
(3)适建区范围:镇域内除了禁建区和限建区以外的区域。
适建区范围内城镇建设必须依照城乡规划进行;建设用地总量必须严格执行土地利用规划要求,贯彻保护耕地的国策;优先满足基础设施用地和社会公益性设施用地需求。
五、基础设施规划
1、道路交通
(1)镇域路网规划
1)铁路
规划新建长浏城际铁路、长株城际铁路。
2)公路
新修建长攸高速公路、长株潭高速,其中长株潭高速与原G0401部分重合。
规划新建黄花村、银龙村内捞刀河西侧的公路,对外连通果园镇。围绕“四好农村路”,从以建设为主向建管养运协调发展转变,镇域范围内所有行政村及乡村旅游点、农业示范区通畅率实现100%,县道、乡道断头路100%联通,通组入户率不断提高;农村公路做到有路必养,列养率达到100%;路域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基本消除危桥和安全隐患路段。
3)机场
规划黄花机场扩容重点扩建黄花机场,使之成为中南地区重要的枢纽机场,近期建设第二跑道,远期第三、四条跑道及新增航站楼用地。
4)快速路
G0401改为城市快速路以后在镇域北部接长株潭高速以后,直达长攸高速公路。 长浏高速公路在长攸高速公路以西段改为城市快速路。
新建黄兴大道、机场联络线、滨湖路、三一大道、劳动东路、机场大道6条快速路。
5)结构性主干路
规划设置开元东路、盼盼路、西龙路、龙峰大道4条结构性主干路。
(2)公共交通规划
1)轨交
保留磁悬浮轨交线路。
规划新增轨交6号线,并在镇域内设置7个站点,6号线站点应与磁悬浮轨交站点换乘。
规划新增轨交8号线,并在镇域内设置2个站点。
规划新增轨交11号线,并在镇域内设置1个站点,11号线站点应与6号线轨交、长浏城际铁路站点换乘。
2)客运站
规划新建黄花机场公交枢纽,在松雅湖非农业园区近富安公园处新建1处加黄花公交枢纽。
3)乡村公交
不断完善城乡统筹的公交服务体系,延伸城乡公交网络,具备条件的行政村通城乡公交率保持100%。调整优化线网层次,逐步开通各乡镇内部的通村公交。新能源公共交通车辆比率达到30%。全面推行交通一卡通,逐步完善城乡一体票价体系。各个行政村均设置公交停靠站及公交候车亭,站距800-1500米之间。
4)航运规划
按照全市统一安排,做好捞刀河航道整治工作,建设护岸工程、做好沿线桥梁防护,为长沙县内河航运发展创造条件。
2、给水工程
(1)给水水源
规划椒花水库、捞刀河、浏阳河为镇域的主要水源,由黄花水厂、星沙水厂、星沙第二水厂、榔梨水厂和廖家祠堂水厂提供管网自来水。
(2)给水工程规划
规划至2030年,则镇域内应提供不少于23.5万吨水/日。
3、排水工程
(1)规划城镇建设区内污水分片集中收集到黄花污水处理厂、榔梨污水处理厂、星沙污水处理厂、马泉污水处理厂、城西污水处理厂、干杉污水处理厂、机场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处理设施与长沙市中心城区共享。
(2)镇域各村庄生活污水以户为单位建四池净化设施或者沼气池、化粪池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后进行排放,雨水设沟渠自由排放,进入周边水体、农田;同时应加强村域内分散污水源治理,村庄企业污水应自行进行治理达标以后排放。
4、 电力工程
规划镇域内电力主要是从星沙500KV变电站、星城500KV变电站接入。
5、电信工程规划
规划末期共规划移动通信站址214个,规划为三家电信共享,以满足后续黄花镇发展及用户对网络需求。
镇域全面开通宽带互联网业务,逐步发展到通信网,计算机网和广播电视网三网合一。
镇域电话主线普及率达80 部/百人,移动通信普及率达95部/百人。加快建设和完善有线电视网,将镇域内所有企事业单位的中小有线电视系统统一联网,有线电视户普及率达到100%。
城市道路及桥梁都应规划电信管道走廊,并同步建设;通信网络逐步实现全光缆网络。
6、环卫工程规划
积极推行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按照“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要求,建立完善的镇村统筹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进一步提高村庄生活垃圾收运设施标准和保洁队伍专业化水平。积极推动村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原则上垃圾收集点服务半径不大于0.8km,建筑面积50-90㎡,用地面积100-150㎡,服务人口0.7-1.5万人。在村庄布局垃圾收集点,保留现状集镇区垃圾转运站,黄花镇域内行政村全部由户分类、村收集,镇统一转运到中心城区无公害垃圾处理厂统一处理。
公厕:城镇地区公厕一般按常住人口2500~3000人设置1座,其建筑面积一般为30~50平方米;农村各村庄均设独立式卫生公厕,推广节水型公厕,结合农村改厕,逐步提高无害化卫生厕所的覆盖率达100.0%。村庄公共厕所的服务半径一般为300米。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