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7-5-22 08:40:19
|
显示全部楼层
全市经济延续“稳中有进 稳中向好”态势
全力以赴谱写武汉工业经济发展新篇章
中国光纤光缆龙头企业长飞光纤光缆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在加班加点生产
任勇摄
1—4月签约亿元以上项目94项
上汽通用5年
在汉投资293亿元
预计今年整车产量将增长50%
近日,武汉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发布1—4月武汉工业经济发展数据,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9.8%,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增加值增幅较今年一季度和去年同期分别提高0.1和2.7个百分点,工业回升态势基本确立。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逐月递增。
1—4月,全市共签约亿元以上工业项目94项,同比提高135%。其中,5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3项,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投资350亿元的华星光电T4项目、武汉化工区投资54.9亿元的中韩石化乙烯脱瓶颈改造项目、东西湖区投资56亿元的葛洲坝高端装备制造项目,与去年同期持平;30亿—50亿元项目5项,同比增加4项;10亿—30亿元项目20项,同比增加14项。
1—4月全市工业经济延续向好态势,为把责任目标压实压紧,深入推进“招商一号工程”,要积极开展重大产业项目策划引进,建立完善全市工业重大招商项目库和目标企业库。支持和引导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围绕设备更新、扩产增效、智能化改造、绿色发展等方面,分行业、分区域滚动推进50个市级重大技改示范项目。
深入开展“双千双万”服务企业活动,及时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突出困难。加强对工业领域新变化、热点和重点问题,特别是涉及增加值、利润、负债、资金周转等方面问题的专题研究,增强政策的精准性和实效性,形成政策储备“工具箱”。
武汉政府“言必行,行必果”的办事效率让上汽通用“深感于怀”,上汽通用落户武汉5年来,投资额从70亿元增加到293亿元。19日,从武汉市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启动暨全市工业经济工作会议获悉,去年上汽通用武汉分公司整车产量42万辆,总产值329亿元,今年预计全年整车产量将在去年基础上增长50%。
上汽通用武汉分公司在2012年4月落户武汉,今年恰逢上汽通用武汉分公司成立5周年。
5年前,上汽通用整车一期项目落户武汉,总投资70亿元,项目推进过程中,政府办事的高效率,增强了企业做大做强的信心。
2014年8月7日,上汽通用与武汉市政府签订乘用车生产基地二期项目合作协议,二期基地在2015年1月28日整车一期投产之际同步开工建设。
随后,上汽通用武汉分公司又陆续新增投资动力总成发动机和变速箱项目,立项投资额由最初的70亿元增加到现在的293亿元。
2015年初,整车一期项目投产,当年达到产量24.5万辆,产值逾208亿元,创造行业新标杆。
2016年夏季,武汉遭遇内涝,市政府成立快速响应专班,解决了上汽通用的出行难题,全力保障了内涝期间公司的正常生产运作,整车生产未停一分钟,确保了公司全年目标的达成。去年,上汽通用武汉分公司相比2015年,产量、产值、税收分别增长72%、58%和109%。
今年4月7日,上汽通用武汉分公司第一辆雪佛兰全新SUV探界者下线,标志着整车二期项目全面竣工投产,武汉分公司整车产能翻番。
今年上汽通用武汉分公司还将有两个发动机项目即将投产,发动机年产量将超过百万台,后续发动机项目将在今后几年陆续投产,发动机产能将超过200万台。
今年1—4月份,上汽通用武汉分公司整车产量超过20万辆,产值达152亿元,同比增长55%、42%,预计全年整车产量将在2016年基础上增长50%。
今年年底前,还将有2款新车型投产。未来,新能源车型产品也将陆续落户武汉分公司。
汉阳区工业经济打开新局面
规上工业产值同比增长20.2%
今年以来,汉阳区着重在工业经济运行、产业招商引资、民营企业扶持等方面发力,实现了工业经济良好开局。
1—4月,汉阳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85亿元,同比增长20.2%;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9.2亿元,同比增长15.2%;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的增速分别居于全市第三位、第二位。
盯紧区域重点企业不放松。1—4月,湖北中烟实现销量和份额的双增长,带动全区工业增长7个百分点。
加强共建区项目协调服务。东风二厂和东风雷诺产值同比增长102.56%,为全区工业增长贡献了10.6个百分点。
加强区属企业跟踪服务,确保区属工业稳定增长。区属61户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71.49亿元,同比增长9.28亿元,其中20户亿元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7.06亿元。
狠抓转型升级,产业招商成经济发展突破口,与相关平台公司合作,通过平台、基金来招商,整体推动产业转型;以基础性产业共性技术招商,引进了台湾热管理项目团队,加快推进超导散热技术的应用;以新产业、新经济、新业态项目招商,成功引进菜大师中央切配预制工厂项目。
深度开展“干部联系服务企业”活动,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开展银企对接服务,按流程向5家科技型小微企业审批“助保贷”3150万元。
19日,我市召开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启动暨全市工业经济工作会议,分析当前我市工业经济形势,部署下一阶段工业经济工作。会上通报了我市2017年1—4月工业经济发展情况,上汽通用、湖北中烟两家公司作了交流发言。
会议要求,全力以赴完成工业经济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今年以来,全市经济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的“稳中有进、稳中向好”态势,工业发展亮点多、挑战也大,要切实认清形势,进一步增强当前工业经济工作的紧迫感。
要盯紧盯牢目标,确保时间任务双过半,各区要抢前争先,力争时间任务双过半。超过时序进度的区,要快马加鞭,多作贡献,在全市工业发展中带好头,要努力向拼搏目标冲击;接近时序进度的区,要加压鼓劲,跃过目标线,力争上游;落后时序进度较多的区,一定要高度重视,强化工作举措,努力在上半年把时序进度赶上来。
会议强调,根据1—4月全市工业发展情况,要实现上半年时间任务“双过半”,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必须加大工作力度,加大措施准度,精准施策,务求实效。
会议指出,全面实现工业目标的号令已经发出,全市上下一定要凝聚共识、创新有为,不负重托、不辱使命,谱写武汉工业发展更加辉煌的新篇章。
化工区工业运行态势良好
项目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今年以来,武汉化学工业区围绕一季度“开门红”和“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以项目建设为重点,以企业服务为抓手,转变机关作风,奋力拼搏赶超,项目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今年以来,园区中韩石化等企业工业总产值大幅增长,工业增加值随之增长,1—4月全区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72.21亿元,同比增长65.5%;1—4月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16.8亿元,同比增长41%。
1—4月,化工区克服多重困难,工业投资实现正增长,累计完成工业投资2.25亿元,完成全年进度的33.12%,目标完成进度在全市各区中排名第3位。
1—4月,化工区共完成招商引资总额约60.3亿元,同比增长26.4%,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约16280万美元,同比增长24.1%,新签约50亿元以上项目1个,亿元以上项目8个。
2017年为实现“开门红、季季红和全年红”,破解土地、资金和拆迁难题,先后20余次开专题调度会,每月进行通报,对工业投资和项目建设不作为、慢作为的现象严格追责问责。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蓄经济发展新势能,以创新驱动产业升级为方向,以强化招商引资组织领导、创新方式方法为抓手,实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以产业链为基础,打造招商引资和“招财引智”平台。
做好企业服务,全区副处级以上干部结对帮扶重点企业,加快推荐园区配套设施建设,提升企业服务水平,今年以来,企业反映的各种问题共计50个,定点责任到人,目前已经解决大部分问题。
湖北中烟工业
拼搏赶超实现
恢复性增长
19日,武汉市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启动暨全市工业经济工作会议透露,今年以来,湖北中烟工业公司实现良好开局,全面实现销量和份额同增,为全年经济运行奠定了良好基础。
2016年,受产业发展规律等因素综合影响,烟草行业的经济运行形势严峻。今年以来,全行业的形势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在行业近十年来前所未有,远超预期。”湖北中烟工业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面对困境,今年以来,通过加强党建,开展思想大讨论、主题社会实践、员工大讲堂等形式,员工以昂扬的精神状态拼搏奋进,全力打造“狮子型”营销团队,实现了产销互动、产销融合。
公司不断加深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认识,通过创新驱动增强供给能力,积极应对挑战。努力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截至目前,该公司申请专利41件,授权专利125件,公司累计申报专利3244件,授权专利2502件,排名稳居行业第一,面对消费升级,不断升级产品,总体保持较高的溢价水平。
加大投入进行转型升级,加快推进技术改造,目前已累计投入超过25亿元,并且预计今年将实现投资超过9亿元进行技术改造,新一代设备将在年底实现调试生产。
东西湖区工业增加值加速增长
新开工华润雪花武汉生产基地搬迁等15个项目
今年以来,东西湖区以确保全面完成市级绩效考核预期目标、力争完成拼搏目标,大力推进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强化工业经济运行调度,有力推动全区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4月,全区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401.6亿元,增长15%;工业增加值118.9亿元,增长12.8%。
东西湖区突出领导招商,有效改变过去“谈得多,落地少”的局面。
截至目前,东西湖区签约总投资56亿元的葛洲坝高端装备制造项目,引进1亿—50亿元工业项目4个,协议总投资101.97亿元。
今年以来,东西湖区大力推进重大项目开工建设,以专题会议推进项目开工的具体问题,确保符合条件的项目应开尽开。新开工华润雪花武汉生产基地搬迁等15个项目,协议投资额59.4亿元。加快葛洲坝高端装备产业园等8个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建设,力争早日投产达产。
加大企业服务力度,将在企业发现的共性问题集中起来,精准制订政策,有效解决制约企业提能增效的突出问题,激发企业发展活力。
撰文:贺亮 谢明吉 王东 摄影:任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