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9770|回复: 1

[城建综合] 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总体规划(2016—2030)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5-27 22:15:17 | |阅读模式
  《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总体规划(2016—2030)》(以下简称“总体规划”)由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会同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管委会,组织中法联合技术团队编制完成,前期经省、市政府和住建部规划司审查,原则同意规划内容,并由住建部牵头征求相关部委意见,修改完善后上报湖北省人民政府,于2017年2月21日获正式批复。现将总体规划主要内容对外公布。
  一、编制背景
  按照中法两国政府签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法兰西共和国政府关于在武汉市建设中法生态城的合作意向书》及其补充协议的相关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武汉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武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蔡甸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调整完善》,编制《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总体规划(2016-2030年)》。
  二、规划原则
  全域规划,将生态城的发展与周边区域统筹考虑,打造武汉西部重要的增长极。生态城市,保障区域生态格局,注重生态修复、加强生态建设,促进自然生态环境与人工生态环境和谐共融,建设生态文明。产城融合,通过创新产业定位,促进高端服务业、高端特色商业、创新产业等支柱产业和旅游、文化艺术特色配套产业融合发展,切实将生态城建设成为宜业宜居的城市发展典范。城城对接,通过差异化、互补性研究,实现与主城区、蔡甸城关、东西湖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周边区域的协调发展。节约高效,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制度,优化城乡空间格局,构建城市开发实体边界,引导城市集聚发展、集约用地。
  三、规划范围
  生态城北抵汉江、南至马鞍山及后官湖生态绿楔、西达凤凰山产业园、东接三环线,总面积39平方公里。
  四、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2016-2030年,其中近期至2020年。
  五、规划定位
  发展中国家应对环境保护问题的可持续发展示范区;我国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宜居新城典范;具有国际知名度和高吸引力,承载高附加值和知识经济的大武汉增长极;中法技术合作和文化交流的平台。
  六、规划目标
  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五大发展理念,将生态城打造为创新产业之城、协调发展之城、环保低碳之城、中法合作之城、和谐共享之城。
  七、城市规模
  至2030年,生态城规划城市建设用地面积17平方公里,规划总人口20万。
  八、空间结构
  生态城规划空间结构为“一轴、一心、多廊、多组团”。
  一轴即新天大道空间拓展轴。依托新天大道、轨道4号线形成的综合交通走廊,打造生态城东西向空间拓展主要轴线,主要的城市功能和建设用地集中在该轴线上。一心即什湖生物多样性核心。依托什湖及周边湿地,打造生态城生物多样性核心区,确保预留足量的生态空间。多廊即多条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廊道。为保证南北向的生态联系和景观的渗透性,结合香河、高罗河等水系和城市主要道路,打造以南北向为主的多条生态廊道,确保什湖与后官湖、汉江、马鞍山等生态要素的连通,构建区域整体生态框架。多组团即多个功能混合的产城融合组团。基于既有的生态框架,采取组团式发展模式,沿新天大道空间拓展轴布局六个产城融合的组团,组团内部以混合用地为主,强调功能的混合。
  九、产业类型
  生态城应形成以发展高端服务业为支柱、以汽车整车制造与智能装备研发为基础、以生态示范型产业为补充的产业体系。其中高端服务业主要包括高新技术研发、低碳生态技术、文化创意、教育培训、生命健康、商务金融等。汽车整车制造与智能装备研发主要包括汽车整车制造、新能源汽车研发、智能装备研发等。生态示范型产业主要包括生态示范农业观光示范、农业种植等。
  十、空间区划管制
  规划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区、生态缓冲区及城镇建设区三类空间区划管制区。生态保护红线区指需要严格保护的区域,以自然山体、水体及湿地为主,主要包括什湖生物多样性核心区、马鞍山生物多样性核心区及重要的生态廊道,面积11.2平方公里。生态缓冲区指位于生态保护红线区外,具有一定的生态保护价值,合理确定城市开发边界的区域,面积10.8平方公里。城镇建设区包括适宜开发区和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区域,总面积17平方公里,主要集中在汉蔡高速以南,应依据规划进行合理开发。
  十一、生态保护
  生态系统主要由什湖生物多样性核心区、马鞍山生物多样性核心区、生态廊道、生态农业区组成。什湖生物多样性核心区主要是将什湖周边的水体进行水网连通,构建新型河道和沟渠系统,改造坡岸结构,修复坡岸生态系统,从而达到坡岸稳固、防渗、植生和拦截营养的目的。马鞍山生物多样性核心区包括马鞍山山体本体线周围50至300米内设立为山体保护区。减少外围人为活动对自然山体的干扰,重点加强山体的保护和管理,加强农业用地保护和管理,对裸露地、采石破坏区域进行植被恢复,在坡度较大地段种植生态效益林,防止水土流失;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原则,保护性开发森林旅游资源,引导观光旅游业健康发展。生态廊道指生态城南北联系的生态廊道,是什湖生物多样性核心区及马鞍山生物多样性核心区、后官湖的重要生态连接,且能有效控制城市增长。生态农业区作为分隔集中建设区的绿色基底,充分渗透绿地、农田、水体等自然因子。
  十二、文化发展
  强调文化融合,将法国文化中最典型的优雅、自由、浪漫与本地域的知音文化相结合,创造独特的文化氛围;明确鲜明的文化主题,自然山水文化、地方历史文化、法国文化三个文化主题相互支撑、影响,共同构成生态城的文化发展主题;完善各级文化设施,构建点面结合的多层级网络状生态城文化服务设施体系,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功能完善和特色鲜明的文化核心区,构建布局合理、满足不同需求的社区文化设施网络;创立文化艺术品牌,创立文化产品与文化产业品牌,结合三大文化主题,树立文化形象代表。
  十三、城市综合交通
  依托“新汉阳站(武汉西站)”,以“一铁三轨四快”为构架,形成远程辐射全国,近程辐射天河机场、主城区及周边区域的快速、安全、高效的对外交通系统。
  1、铁路:生态城内预留兰福高铁,并在生态城附近设新汉阳站。
  2、道路:形成由汉蔡快速路、新天大道、龙阳湖南路西延线及三环线、快活岭路、四环线、知音湖大道组成的“三横四纵”对外骨架路网。
  3、轨道:形成“三线六站”轨道线网,轨道4(蔡甸线)、11、17号线对接新汉阳站,是生态城的主要对外公共交通走廊。
  4、对外枢纽:以新汉阳站为主体,形成武汉西部地区的综合客运枢纽,近距离为生态城服务,通过轨道17号线,实现生态城与天河机场的高效联接,形成“高铁+航空”联运体系。
 楼主| 发表于 2017-5-27 22:29:17 |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5-16 23:21 , Processed in 0.074775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