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5187|回复: 25

[上谷档案] 保定为什么叫保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8-22 21:25:34 来自手机 |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hebe 于 2017-8-23 09:12 编辑

保定为什么叫保定
原创 2017-08-22 单车 太行人家
保定二字,最早见于诗经:天保定尔,亦控之固。意思保护而安定,北周武帝还选保定做了五年年号,图吉利。今天的保定地名最早出于北宋保塞军,有保定的保字,后改为保州,元1275,该为保定路,明洪武改为保定府。保卫大都,安定天下的意思是现在这么解释。我请教过此解释的来源尤文远先生,老先生也是一笑了之,无从查找。那我今天说保定一个趣解,保定就是保定人傻定了,文革都能打走省政府,还不傻。保,——人呆,人呆为傻,还傻定了,定州人民说,保定就是保州和定州的结合。什么事就怕认真。一认真就好玩了。

《保定地名考》论述:保,定二字皆为古字,殷商甲骨文已经有这两字,保字,甲骨文的保字像一个人背负幼儿,《说文解字》:保,养也。保最原始的的含义是养育、抚养,后引申为保佑,保卫。定,甲骨文像营建中的大屋,原始意义是营室,有了房子之后生活才能安定,后引申为安定,平定之意。

首先将保定连为一词的最早见于《诗经》:天保定尔,亦孔之固。意思为保护而安定之。由于保定二字这么吉祥,北周武帝选“保定”做了五年的年号,北宋神宗,大理段正明也将保定做过年号,人称保定帝。两个保定出现的时间前后不过一年,可见当时对保定名字的偏爱。

保定文化学者大瑛观点
“元朝至元十二年(1275年),不是保州更名为保定路,而是顺天路改名为保定路。古代典籍并没有现在所谓“保卫大都安定”的说法,这种说法开始于1980年代的保定的编制地方志高峰期,一开始是猜测口气,后来渐渐被直接使用。关于保定名称涵义的由来,应该是保州、定州的合称,简单说来主要是:第一,保定旁边另有保定(指保定县,澶渊之盟那年在今文安县新镇设保定军,1167年降保定军为县,属莫州。旋复为军。金复为县。属雄州。蒙古至元二年(1265年)省入益津县,四年复置。属霸州。

明洪武七年(1374年)省入霸州,十三年复置。清属顺天府。1914年因与当时的保定道重名,改名新镇县,解放后并入文安县),有明确记载是“保卫安定”之意,设立更早,但存在近千年与我们这个保定紧邻,但从无统辖隶属关系。第二,路这级行政区,名字使用合称是最常见的做法,如至今仍使用的卫辉等。第三,张柔历史上第一次使这一片20多个县域成为一个行政区域,难以找到合适的古地名来命名。

如上所述,保定这个名字从一开始就是作为大行政区的名字使用的,在民国之前,说我们这个保定一定要称“保定府”(不是炫耀,是很容易混淆),称“保定”则指文安新镇的那个保定县,《明史》中常有两者同时出现的段落。张柔对于保定的贡献,除了奠定了现在保定城市框架,也很重要的是使现在大保定市这一片区域第一次成为一个行政区域,并延续至今(略有变化,但变化不大)。”

      从保定的历史演变梳理脉络
保定的由来,与战事有关。公元前295年,赵武灵王约燕、齐灭中山。燕赵重新划定疆域,现保定市区的地域范围划归燕国,以南为赵国地。据明弘治版《保定郡志》记载,燕昭王曾于今保定城东五里建广养城,为放牧战马之城。保定始有燕南赵北之称。由上可见,保定最初出现城镇,就是为保卫燕国安全所设的战备城市。  960年,因宋太祖赵匡胤祖陵在河北西路清苑县境,清苑又为宋朝的北部边塞重地,所以宋朝于清苑县置保塞军,取保卫边塞之意。

做为政区名称兼地名的“保”字,首次出现。保塞军和清苑县治在今保定市。981年,保塞军升为保州,以寓永保安定之意。清苑县改名保塞县,并将满城南境划入保塞县,以加强保州势力。保州治所在保塞县。  1127年,北宋灭亡,金兵陷保州,仍沿宋制,称保州,又名金台驿。1129年于保州设顺天军,保州为顺天军节度使驻地。保州曾辖清苑、满城、遂城三县。  1213年,元兵攻陷保州,焚屠三天,使其变为一片废墟。1217年,金将张柔投降蒙古军,驻满城。1227年,蒙古军兵马都元帅张柔率军由满城移驻保州,画市井,定居民,置官廨,重建城池。遂使保州成为“燕南一大都会”。

此为现保定筑城之始,当时已有一定规模。1239年,元朝改顺天军为顺天路,寓“顺应天命”之意,保州为路治。因为保州为元代大都的南大门,1275年顺天路改为保定路,寓“保卫大都,安定天下”之意。(今天这个解释到底对不对),保定之名自此始有。保定路辖清苑、满城、唐县、庆都(今望都)、行唐、曲阳、新安、博野、易州(含易县、涞水、定兴)、祁州(含蒲阴、深泽、束鹿)、雄州(含归信、容城、新城)、安州(含葛城、高阳)、遂州(今遂城)、安肃州(今徐水)、完州(今顺平县)等州县。  1386年,明朝改保定路为保定府,又称金台郡,因保定城位于保定府河之阳,故又有保阳郡之称。此为保定设府之始,辖3州17县。

       必须从宋辽对峙看保定的保字由来
从宋辽对峙的保塞军开始,当时保定的功能就是强调的军事保护和防御大辽,保卫的含义在长期的历史当中展示的该功能,确信无疑。河北大学杜敬红在《宋朝保州研究》 对保定当时的所起的作用分析的十分透彻:宋朝保州宋太祖建国之初,设保塞军,保州(辖区涵盖今保定市区及清苑、满城部分地区)位于宋辽边境线上,是当时的缘边州县之一,在宋朝国防体系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保州亦是宋朝祖陵和部分宗室的所在地,在当时政治生活和国家祭祀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因而为宋朝统治者所重视。

为加强河北军事防御系统,宋朝统治者通过扩修城池、广开屯田、连通塘泊、广植桑榆等一系列措施来构建包括保州在内的北方防御体系,形成深不可舟行,浅不可涉足,虽有劲兵不能渡也的效果。于此,后改保塞县为保州,下辖清苑县,后将满城和易州部分地区并入保州,自此保州政区形成。保州位于宋朝北方边境地区,其与周边的雄州、霸州、安肃、广信军,共同构建起宋朝北部边防的第一道防线,与此同时,保州是宋朝祖陵和部分宗室的所在地,在宋朝国家祭祀和宗室管理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保州的行政、军事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都牵动着宋朝统治者的神经。

保州西部,地势平坦,无地险可借,故广植桑榆,既可限敌又可发展林木业。保州东部,河渠纵横交错,于是发挥人力,使其互为关联,构成水事防御以期限辽。宋朝初期,保州属莫州清苑县,建隆元年(960 年),在此设置驻军,建军制。因位于宋辽边界,故取保卫边塞之意,称保塞军,治清苑县,并将清苑县改名保塞县。平兴国六年(981 年),升保塞军所在地为州制,称保州,寓意为永保安定,自太平兴国二年(977 年)始,河北路的划分出现变化,保州所属路级区划亦开始保州辖清苑、满城、遂城三县。太宗雍熙四年(987 年),分河北为东西二路,保州属河北西路。端拱二年(989年),复并为一路。

淳化三年(992 年),李继宣知保州,“筑关城,浚外濠,葺营舍千五百区;造船二百艘,入鸡距泉以运粮”元十二年(1275 年),改保定路,寓对大都“保定”之名始于此,领八县、七州,八县分别为清苑、满城、唐县、庆都、行唐、曲阳、新安、博野,七州分别是易州(领涞水、易县、定兴三县)、祁州(领蒲阴、深泽、束鹿三县)、雄州(领归信、容城、新城三县)、安州(领葛城、高阳二县)、遂州、安肃州、完州。保州,紧接辽境,为要害之地,既“可以控制虏而不得深入” 。



    从区域的角度去理解保定的地位
保定在宋朝之前在中国版图的意义是非常小的,保定城市地位的上升是伴随着中国政治中心在华北区域的确定而逐渐强化的,因此保定作为政治中心的京畿大门得以显现。所谓的保卫对象和围绕北京也不为过,这里面是历史的发展必然,保定拱卫北京也是有道理的。

保定作为重要城镇得到真正的发育,是随着北京的历史地位的转折而开始的。公元936年,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938年,辽太宗升幽州为南京,又叫燕京。从此解开了北京,辽宋以白沟为界,燕京是辽南进的前哨,保定是宋防御辽兵的要塞。元大都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保定成为腹裹之地。保定西有太行屏障,东有涞易巨浸,一到雨季,千百里间皆为泽国。当时西部满城一带尚为沼泽,东部白洋,中间就剩下一条较干燥的陆地夹道,易守难攻,成为驻兵的理想之地,也是自幽燕南行的唯一孔道。宋朝很好的利用这种地形,设置保塞军。

后宋太宗为作奇取燕京的准备,扩大管辖之地,改军为州,称为保州。也就是保定的保,初始就具备保护防御的功能。金建中都于燕,保定变为京师门户。后蒙古大军铁骑,毁保州,屠城。张柔降元,深知要想守住燕京,必须恢复保州。于是移镇保州,画市井,定居民,引水入城,恢复保州,成为燕南一大都会。

另一方面保定是北京的文化辅助城市,直接接受京师文化有关系,北京文化发展时,保定也会发展,北京局势动荡,这里又往往成为文人避难的场所。从保塞到保州到直隶中心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在元大都正式建立前,幽燕文化的破坏严重,保定文化的恢复与燕京同行,甚至早于燕京。张柔建藏书楼万卷楼,对于保存文化起到特殊作用。

        从定州的角度去理解保定
北魏元兴三年(公元400年),取平定天下之意得名定州,定州在元代以前,城市的位置和管辖的范围是远远高于保定,伴随着元十二年(1275 年),改保定路,寓对大都“保定”之名始于此,领八县、七州,其中许多的县曾经隶属于定州,交叉融合,曾经的定州的地盘归属保定路,两个地名的联合,保州和定州的联合也有其成立的道理。保州本身是保护,保卫,定州是安定天下,那么伴随着北部的元大都政治中心,衍生出的含义和城市的联系就成了必然。

北宋庆历八年(1048年),设置定州路,驻扎定州,管辖8州。北宋政和三年(1113年),改定州为中山府,治所在安熹(今定州市),管辖7县。金天会六年(1128年),定州归金国。金天会七年(1129年),仍设中山府,府治安熹(今定州市)管辖7县。蒙古太祖十四年(1219年),归元朝,仍设中山府,府治安熹(今定州市),管辖3县:安熹、无极、新乐。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中山府为定州,州治在安喜县(今定州市),从此中山府的名字不再出现。宋辽边防,“天下十八道,惟河北最重,河北三十六州军,惟定州最重”之说。

查阅资料,比对,分析思考,保定名字的由来,有保卫大都说,定州说,人呆是戏说。关键是得分析保定名称的历史变化的脉络中去分析,同时当保塞军出现时,是宋辽边境对峙,保卫边塞的含义去分析。还需结合保定行政管辖范围的变化,和定州的管辖是交融的,同时从区域的角度,保定历史位置的升高是伴随着,幽州,大都作为国都位置的抬升而显现。

国家政治中心的北移,带动了保定的提升从。关键的地理位置,西部太行,东部涞易巨浸形成的白洋定之间的咽喉要道,京畿重地,非保定莫属。就像有雄安,保定是雄西莫属。思考对比了一晚上,有趣,其实这个问题的解决是需要一个大的思维方式。越思考越清楚。保定的内涵如此丰富,保定名称的厚重也在于它在历史发展的过程当中形成的多种含义,我们每个保定人都很自豪。






一家之言,供参考
感谢太行人家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17-8-22 21:30:29 |
我也刚在网上看了这文章。还可以的
发表于 2017-8-22 21:35:31 |
保定名字由来直接源于元朝第二个皇帝忽必烈的孙子,太子真金的儿子-成宗铁木耳(1265-1307),为成宗朝所赐。因蒙古上层不用汉文,用蒙文,当然是八思巴文,因此在汉文典籍中找根据是不可能的,就跟在汉文史书中找马可波罗一样,人家是色目人,属于蒙元上层,上层不用汉文的。
发表于 2017-8-22 21:40:12 |
另外,此名由来也因为张柔家族以保定为基业有关!寄托了元朝统治者对汉族亲蒙世家大族的政治期望,这是本人近些年发现的问题!但苦于没有直接资料(蒙文)佐证,不敢发表!在这里抛砖引玉吧!
发表于 2017-8-22 21:45:22 |
保定地方史的研究受宋史研究模式的影响太大,宋史研究思维过于陈旧,只知道引经据典,狭隘的中原王朝历史研究思维模式严重阻碍了保定地方史的研究!
发表于 2017-8-22 21:45:47 |
水中漫鱼 发表于 2017-8-22 21:40
另外,此名由来也因为张柔家族以保定为基业有关!寄托了元朝统治者对汉族亲蒙世家大族的政治期望,这是本人 ...

有意思,可否再多说一些。
发表于 2017-8-22 21:53:31 |
李达康书记 发表于 2017-8-22 21:45
有意思,可否再多说一些。

张柔家族很值得研究,元代保定很多问题都可以从中找到答案!连考古都有联系,比如永华南路小学六十年代发现的那两个“国宝”元代青花大罐,就是后来张柔家族参加元代帝位之争失败时,被抄家族灭时藏于地窖的!
发表于 2017-8-22 21:56:21 |
水中漫鱼 发表于 2017-8-22 21:53
张柔家族很值得研究,元代保定很多问题都可以从中找到答案!连考古都有联系,比如永华南路小学六十年代发 ...

然而张柔却是汉奸。宋史研究河北大学好像是第一吧。著名的教授漆侠先生。在评211前夕,去世了。
发表于 2017-8-22 22:05:31 |
本帖最后由 水中漫鱼 于 2017-8-22 22:19 编辑
miaoxiaochen88 发表于 2017-8-22 21:56
然而张柔却是汉奸。宋史研究河北大学好像是第一吧。著名的教授漆侠先生。在评211前夕,去世了。


人家是北方“汉人”,远了有鲜卑血缘,进了有契丹血统,也可能有沙陀血缘,怎么能叫“汉奸”,赵匡胤,母系祖籍清苑望亭,同张柔祖籍定兴不远,保定地区自古为胡、华混居之地,谈何种类族群,若说张为汉奸,感觉与现在美国白人至上有点差不多,美国白人就是杂种,谈何纯种,汉人就是民族共同体,谈何夷夏之分!
发表于 2017-8-22 22:11:27 |
若张为汉奸,蒙为外人,中国领土还存几分,满蒙一家,东北何为?藏蒙同文,西疆何为?保定城内回族祖先,蒙族居多,老保定何为?qixia,有CAI无de!
发表于 2017-8-22 22:20:56 |
最后一句没过,有些东西,不便多说,慢慢就传出来了!
发表于 2017-8-22 22:25:19 |
水中漫鱼 发表于 2017-8-22 22:05
人家是北方“汉人”,远了有鲜卑血缘,进了有契丹血统,也可能有沙陀血缘,怎么能叫“汉奸”,赵匡胤, ...


汉族是父系传承民族,母系血统不算。的。基因工程已经分析了南北汉族父系血缘。同父。所以父系角度来看,全国汉族血统都很纯正。比日耳曼还要纯。关于漆侠教授的最后一句话我觉得不是很合适
发表于 2017-8-22 22:36:23 |
miaoxiaochen88 发表于 2017-8-22 22:25
汉族是父系传承民族,母系血统不算。的。基因工程已经分析了南北汉族父系血缘。同父。所以父系角度来看 ...

按这个标准,也对!
后面的不多说了,打住!伤和气!人生轨迹不同,遭遇不同,观点也不同!
发表于 2017-8-22 23:00:00 |
水中漫鱼 发表于 2017-8-22 22:36
按这个标准,也对!
后面的不多说了,打住!伤和气!人生轨迹不同,遭遇不同,观点也不同!

所以咱们中学历史书上的写得全是不正确的。什么战争促进了一次次民族的融合。那时候还可以这么说,因为可以这么推测,但是上世纪70年代基因技术发展起来。就没有必要推测了。你爹是谁,不是推测就能得出来权威的论断了,验验血,验验DNA,是你爹就是,不是就不是,根本不用看历史后然后自己再推测。结果没想到,汉族父系血统这么纯,根本没有什么民族融合。比希特勒宣扬的血统多么纯的日耳曼民族还要纯得多,。估计是汉族人口基数太大,那些进入汉族的北狄,南蛮,西戎,东夷的人与汉族总人口比例太过悬殊,进入之后慢慢的都去母系血统一方,而母系基因又无法稳定传承,要传承只能看父系。所以咱们的中学历史书应该改改了,基因工程已经证明书里面的推测的观点为错误了。
发表于 2017-8-23 01:00:39 |
宋朝的读书人对家族的看重远超过民族。文天祥都不反对他弟弟在元朝廷里做官的,所以张家这从生到灭都没受过南宋半点好处的家族,也谈不上是汉奸吧。
都不如咱高阳孙阁老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5-15 20:10 , Processed in 0.076187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