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9954|回复: 20

[上谷档案] 百年厚福盈小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9-14 19:59: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百年厚福盈小学——七校聚精神,厚福盈古城
原创 2017-09-09 太行人家之友 太行人家
厚福盈小学,我一直认为是保定最美的小学校名,最有文化底蕴的校名。虽然藏在古城胡同的深处,作为古城人已经闻到了其教育的芳香,多多福气充盈古城,诗意的栖居于保定,根深叶茂。厚福盈小学有着百年办学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今天的厚福盈小学整合了包括向阳、西大街、永华北路、市府后街、城苑、琅瑚街在内的七所小学的资源,这七所学校的师德、校风如涓涓溪流,汇成大海,形成厚福盈今天奔流不息、蒸蒸日上的态势,才有了今天大厚福盈小学的精气神,我们把所有对这七所学校的深情都放到对厚福盈小学的厚爱当中去。▲1953年,厚福盈全体教师合影 ,今天是教师节,致敬所有的老师。

这让我想起了当年从向阳小学走出的保定古城优秀的教育家王庆丰老师的一句话: 当一个老师,就决心当一辈子的孩子王,献身教育事业,奋力去追求三个梦想:
当一个好老师——教一批好学生
当一个好主任——带一批好教师
当一个好校长——办一所好学校

▲厚福盈小学的名字永远留在学子的心中。
1905——2017,百年历程

厚福盈地处保定城隍庙附近,是古城文化的核心区,早年间,城隍庙没有拆的时候,那里真是热闹,卖小吃的,玩杂耍的,拉洋片的,做小买卖的,如同北京的庙会。

在古城文化土壤的滋润下,保定市厚福盈小学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四月(1905年4月),初名为保定公立两等学堂,校址在保定城内琅瑚街北白衣庵内,创办人吴鼎昌,孙自久,第一任校长孙鸣皋,教员四人,职员四人。其中高等教学班教员两名,学生四十七人,分为两班,学制三年,有分班教授的学科。初等小学班也分为两班,教员两名,学生四十五人,学制三年。▲保定著名的书法家张布舟先生书写的厚福盈小学的校名。
民国元年(1912年),学堂迁至厚福盈街,以此为本部,白衣庵内为分校,共五个班一百七十余名学生。民国十八年(1929年),学校改名为清苑县立模范小学。增至七个班三百余人。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称清苑县厚福盈模范小学,增至九个班四百五十余人。日伪时期改为清苑县立厚福盈小学。民国三十五年十月(1946年)改名为清苑县城关第一区第一中心国民学校,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五月再改清苑县立忠孝镇第一中心国民学校,学生四百八十余人。
▲厚福盈小学,五讲四美三热爱,劳动,内化成我们自觉的行动。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定名为保定市厚福盈小学,学校占地一亩,临街中西合璧式拱券大门,两侧分立照壁,院内由一四合天井院将长园分为中,东,西三路,中,西路为教学区,东路为办公区,荷花池,竹林和菜园。三路后面为操场。

文革期间,学校曾改名红旗小学,1994年2月与市府后街小学合并,仍为保定市厚福盈小学,迁至后卫街一号(现育才路54号),即为现址,今天的厚福盈小学整合了包括向阳、西大街、永华北路、市府后街、城苑、琅瑚街在内的七所小学的资源,形成了大厚福盈的教育文化理念。


百年厚福盈


▲上世纪四十年代,厚福盈校区。
六十年代的苑老师这样回忆:厚福盈小学中部是一个由4座古建筑围成的院儿中院儿,西北部是一片新式排子房,东北部是一个大操场。西部有一个小院。南部有一个小院。进了学校大门是一个小院,院子北边是那个由古建筑围成的院儿中院儿,院子东西均是平房。我只记得西面平房里住着老师。


它的北房和南房结构制式完全一样,均为连排的4间教室,屋顶为硬山式屋顶,教室正面只有窗台没有砖墙,窗台上边全部为木窗,木窗前面均为走廊。走廊两端的墙上均有拱形门洞,门洞外侧均建有角亭,南北角亭间建有木结构走廊。

两条走廊的外侧各有一座单体建筑,结构制式也完全相同,虽然都作为单间教室使用,但面积比一般教室要大。两座单体建筑东西相对的那面开着可墙的大窗,南北两面也都有窗户,但要小一些。这些建筑用的砖都是青砖,木构件都雕着花,上着大漆,非常精美。

院子中间有两个大花坛,花坛中种着海棠树。这海棠树好像是从根部分的杈,没有粗壮的树杆,只有四散长开的大树枝,像是一个大树的树冠直接长在了地上,不管赏花还是摘果都极为方便。

▲1936年曾就读于我校,是航天工业部一名离休老干部。特意让家人陪同来母校看望,当看到学校四十年代末校园图时,老人回忆起当年两园(竹园、菜园)一池(荷花池)的布局。王校长介绍学校现在的两园(竹语园、翠园)一池(清远池)一廊(校史长廊)的景观也是从校史中得到的启示。老人回忆,记忆最深的是学校教《孝经》,这是其它学校没有的;那时的美术课老师带着学生到教室外写生。

太行人家之友回忆:五十年代,厚福盈小学的大门坐北朝南。大门涂着黑色的油漆,上面呈弧形。校园里面很多教室凑成了几个小院儿,每个教室都有长长的廊檐,校园内有一条长廊,把每个教室廊檐连在一起。正对大门口的一个大房间是教师的办公室。旁边一个小办公室是校长室。操场的最西面有一排小平房。那是老师们的宿舍。每人一间。教师的宿舍陈设都很简单。我妈妈那间,靠西墙的中间摆着一张小课桌。旁边,两条小长凳上面架一个铺板。

▲保定市厚福盈小学,每个字都永记心头。
这就是一个单人床,上面摆一些被褥。就解决了住宿的问题。因为我在我妈妈那儿住,所以我妈妈的房间就有两张这样的床。那时候校长和老师们的住处是一样的。都是这样简朴,李玉英校长给我的印象很深刻。她高高的个子,长方脸,嗓音圆润。但是说话之前总爱清清嗓子,然后再讲:“老师们,咱们前段工作……”讲话,期间还时不时的把眼镜向上推一下。

教音乐的童老师,她的嗓音非常细,风琴弹的很好。那时候老师们全在学校吃住。晚饭后,备完课,改完作业之后,有时候童老师就弹琴,老师们就一起唱歌。“你是灯塔,照亮了黎明前的黑暗!……”
▲尊师好学,诚实向上。
他们唱,我也跟着学,学会了很多歌。晚饭后也是孩子们的欢乐时刻,王雅老师的侄女喆吉,童老师的女儿娃娃,吴老师的女儿吴静,吴英……我们在一起捉迷藏。有时候一起听史玉奎老师讲故事。他讲的鬼的故事,我们又害怕又爱听。那时候厚福盈小学的门口也有很多摊贩。

卖的零食大都是酸枣儿啊,山楂片儿啊,柿饼啊等等。印象最深的是,一个挑担子的小贩卖的趴糕,在饼铛上点上一点点油,把趴糕切成一片片的,烤出一层黄黄的咯吱,然后盛到碗里,上面撒上一点点蒜汁麻酱,吃起来香的很。
▲厚福盈小学,经典一刻。

▲庆国庆十一歌咏比赛。
▲1986年,歌咏队员合影留念。 

厚福盈小学聚集了七所学校的文化底蕴和精气神,今天其实是一所大厚福盈概念下的一流学校,让我们一起来品味。
1、从延寿寺小学到向阳
延寿寺街是古城西北隅一条夹在达五道庙和双彩街之间,南北走向的小街,街长半里余。这条街的得名源于街中建有一座延寿寺。据《保定古城街巷史话图说》记载:在元大德十一年(1308年)保定曾有延寿寺,后改祀关圣帝君(关羽),元末毁于战乱。明朝初年,在废址上重建,名延寿庵,立庙之义为“欲神之延寿于人,更欲人之延寿于庙也。”清朝康熙年间,进行了重修,嘉庆初年经再次重修后,更名为延寿寺。

▲民国年间,延寿寺小学学生打防疫针。
▲1957年,延寿寺小学团支部全体团员合影。


教学院分东西两个三合院,院中除前院西房和后院南房是新型带前廊的教室外,其余全是原衙署旧建,前院东房是办公室,后院西房是教师宿舍。操场院南边一带是花园,西南角辟为菜园,内有一井,西北角是日本侵华时炸的大坑。日伪时期此校址先用作日语学校,又改为淮军公所小学分校。

▲我们小学门口那棵大槐树,三十多年过去,已经成了窜天大伞,树下还是那根自来水管子,当年我天天在那里喝生水,结果喝得很健壮。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独立,更名延寿寺小学,抗战胜利后,更名仁爱镇第二中心国民学校,1948年保定解放,改名延寿寺小学,文化大革命初期改为向阳小学。1996年合并永华北路小学,2002年合并西大街小学,2015年与厚福盈小学合并,称为厚福盈小学向阳校区。

▲向阳小学的校舍。

▲1979年,向阳学校。

▲1984年,王庆丰校长调往市教育局时,全体老师送别合影。

▲向阳小学与日本周布小学结为友好学校。
▲1960年,延寿寺小学基层工会欢送迎新留影,革命同志友谊情深。
记得上学时的情景,那时学校门口早晨总有一个老太太买烤红薯,后来她又加卖丸子汤,几分钱一碗,来不及吃早点的同学就拿一个饼子买一碗丸子汤,有时把丸子汤倒在自己的茶缸里,然后端到教室去吃,好不好吃的,只为有热汤喝。

那时教室没有暖气,每间教室有一个煤球炉子,有的同学把早点,(其实还是饼子)直接烤在炉子上,记得老师讲课时,还把饼子翻一翻,怕烤糊了。感觉老师非常亲切,有点像妈妈。学校一进门不远处有一棵大树,树上挂一口大钟,每当上下课时校工敲钟,同学们蜂蛹而出,跑到院子里玩跳皮筋.田房子.跳绳或者投沙包等等,玩具都是自己带的。那时的老师讲课有耐心,课外辅导无私奉献,从来没有想过收取什么费用,想起这些我依然很感动。


▲1955年,延寿寺小学的毕业证,校长高桂淑。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可我们却没有感觉到无聊和寂寞,上学回来就疯玩一通。虽然穿的很破,吃糠咽菜,但每天都过着简单而又快乐的童年生活。玩的游戏也名目繁多,五花八门。我们那时玩的那些游戏大都天然成趣,就地取材。或是流传下来的,或是自己创造的,都非常吸引我们,玩起来身心投入,忘掉一切,甚至也上瘾着迷。

▲1973年,向阳小学毕业合影,著名劳伦斯文学翻译家黑马老师提供及回忆。光荣的五一班1973年毕业时的合影,我们从三一班开始一直是先进班,全校的模范班。现在看我们这个班的毕业照,照片上怎么看怎么一脸沧桑,其实我们才12岁。那个年代的孩子,生活苦,穿的衣服多是大人衣服改的,号称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蓝褂子裤子都洗得发白了,领子、胳膊肘和膝盖部位都打上了颜色不一的补丁。

每个人的粮食定量30斤里百分之三十是白面,百分之七十是玉米面和红薯面,每个人一个月只有三两食用油,一个月每人一斤肉,几乎没有油水,糖果更少见,只有一分一块的那种古巴黑糖,偶尔得到一块大白兔奶糖要分成好几次吃,糖纸都要用水蘸过抚平夹书本里当古董收藏。所以我们脸也苦,但心里似乎很快乐,因为我们是先进班,才华横溢。

革命闹了整三年,到1969年开始“复课闹革命”,工厂要“促生产” 等等,全国要“促战备”,防止“苏修”从北边打进来。中小学重新招生了,我们这些被耽误了的三个年龄段的孩子呼啦啦一起进了学校,那是被我们百般破坏的校园。学校从此改名向阳小学,意思就是毛主席是红太阳,全国人民是向日葵,一片丹心向阳开。全国有无数的向阳小学和向阳街,估计都是这么来的。有个电影名字还叫《向阳院的故事》呢,是个胡编乱造的阶级斗争加革命的电影,可因为里面有“向阳”二字,看得我们如醉如痴。

1969年到1972年,短短的三年多,我们不仅学业优秀,各个方面都出类拔萃,一直是学校里的模范班集体,所有的荣誉都被我们拿了。我们并不因为赶进度就成了书呆子,体育比赛和文艺演出我们都是最优秀的。这确实是奇迹。现在回想起来那三年过得如梦如幻,整天就是考试,比成绩排名;组织乒乓球比赛,课间和课余时间都在学校垒的水泥乒乓球台子上对打,优中选优;练习大合唱,唱电影《红旗渠》里的雄壮曲子:“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林县人民多壮志/誓把山河重安排”,还学习当时的几个样板戏参加文艺演出比赛,还到处去演出学校自己排演的芭蕾舞剧《白毛女》片段。

我们还办墙报,自己学习打背包在风雪天里踏着整齐的步伐行军“拉练”,一路高唱各种“革命歌曲”,如“野营训练好/千里红旗飘/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士气万丈高”等等,我们居然从城里一直走到乡下,成了小城里的一景。现在的小孩子哪里能跟我们比?

2、西大街小学

西大街—— 青石板铺就的小路,曲曲折折,厚实凝重。沿街建筑,青砖灰瓦,古色古香,还有那不时穿行而过的人力三轮车,串串铃声清脆……在保定市西大街,没有钢筋水泥、玻璃幕墙的高楼大厦,也没有霓虹飞泄、车流如织的都市喧嚣,有的只是老城人纠缠不清的历史情结,在这条街的尽头曾经有这么一座小学。

▲1983年,朴素年代,白衬衣,红领巾,的确凉的新衬衫。雪白的衣服穿在身上,再戴上鲜红的红领巾,心里有说不出的清爽和兴奋。那时候的男孩子并不太在意穿什么,我们穿衣服的目的只有两个一是御寒,二是掩丑。所以对自己在小学时代的服饰鲜有深刻的记忆。

▲1963年,西大街小学给学生的贺信。


3、市府后街小学
市府后街地处城隍庙西,东西走向,东起城隍庙,西至永华路,路长约250余米。街北侧,西端有一短叉巷,中段连东西元宝胡同,东端通后卫街。南侧,东段有两条叉巷,西侧一条原称南上坡,有9个街门,东侧一条原称井儿胡同,有7个街门,新中国成立后并入此街。此街因地处原清贡院后部而称贡院后街,民国年间改称公安局后街,解放后改称市府后街。此街2000年进行了城建拆迁,保留了街址,街南建永华小区,街北建元宝小区,街名保留。

▲来来往往,我们走了多少趟的小巷。

▲青葱岁月。

▲会唱歌的女孩,会跳舞的女孩。

▲保家卫国,义不容辞,革命教育,娃娃抓起。
▲市府后街小学宣传队,一群会唱歌的女孩,如百灵鸟儿一样动听。

4、永华北路小学

▲庙宇改造而成的永华北路小学。
网友回忆永华北路小学:我小学没转学前是在永华北路小学读的, 几年前这个学校已经和别的学校合并了, 我家住在南大街。 当时我每天都要从西大街 ,穿过保定商场, 然后从总督属前的胡同回家 。记得当时每天放学之后 ,都会在菊胡同那附近看见一个捏糖人的老头儿 。

▲1963年,永华北路小学毕业班合影。
推着一辆自行车, 在那里做糖人 ,周围围着许多像我一样大的孩子, 我同样会站在他们中间逗留很长一段时间 ,看着那个老头用手指捏出各种造型的和他手指颜色差不多的糖人, 然后他再用嘴一吹, 就变大了, 凉一会儿又变脆儿了, 当意识到我该回家的时候, 于是就花两毛钱买一个, 吃着然后恋恋不舍的走回家 。

虽然妈妈多次告诉我那东西太不干净 ,但是还是每天买一个 ,那种幸福感是现在再也难得到的了  。还有一种糖人看起来更是非常的漂亮, 是金黄色的 ,用烧化的糖在白板上滴画出来的 ,有凤凰形状的, 还有龙, 好多好多。 薄薄的、 晶莹剔透每一个都像是一件艺术品一样, 感觉很神奇!每得到一个都舍不得吃 ,总是在拿着向伙伴炫耀的时候就不小心弄碎了 。以前的日子现在回味起来总觉得那么那么美好!

张宝同学回忆:学前班在那里,当时住在秀水胡同,现在早没了,门前的两个石狮子,还有屋顶的瓦,门口奶奶说那个是清朝的,《野火春风斗古城》就是在那里取的景。还记得85年7月2日的冰雹,把我家天窗的玻璃全砸碎了,我奶奶还给我拿了块鸭蛋大的冰,拧频道的黑白电视,每天10:15的动画片,残存的记忆,门口有个特好的玩伴,记得他家里有好多好多白纸...

今天,七所学校的优秀传统和文化理念,已经像小溪汇聚到厚福盈小学的河流当中去,日夜兼程,奔流到海不复还。厚福盈小学老师从事的是太阳底下最高尚的事业,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责任面前,厚福盈小学的老师们可是毫不懈怠,勇于承担。因为,我们是一支最阳光,最有梦想的团队。


▲新学期,清晨,入学时刻。王校长带领校级领导准时等侯在校门口。

▲老师呵护我们像妈妈。

▲优秀的年轻老师。

▲时光隧道,我们想把童年永留心间,想把母校永记心头。
感谢黑马老师和苑战国老师的回忆,以及太行人家好友的无数留言。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9-14 20:00: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1953年,厚福盈全体教师合影 ,(彼时)今天是教师节,致敬所有的老师。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9-14 20:01:1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厚福盈小学的名字永远留在学子的心中。
1905——2017,百年历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9-14 20:02:0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保定著名的书法家张布舟先生书写的厚福盈小学的校名。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9-14 20:02: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厚福盈小学,五讲四美三热爱,劳动,内化成我们自觉的行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9-14 20:03: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上世纪四十年代,厚福盈校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9-14 20:03:4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9-14 20:04: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1936年曾就读于我校,是航天工业部一名离休老干部。特意让家人陪同来母校看望,当看到学校四十年代末校园图时,老人回忆起当年两园(竹园、菜园)一池(荷花池)的布局。王校长介绍学校现在的两园(竹语园、翠园)一池(清远池)一廊(校史长廊)的景观也是从校史中得到的启示。老人回忆,记忆最深的是学校教《孝经》,这是其它学校没有的;那时的美术课老师带着学生到教室外写生。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9-14 20:05:1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保定市厚福盈小学,每个字都永记心头。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9-14 20:05: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尊师好学,诚实向上。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9-14 20:06: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厚福盈小学,经典一刻。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9-14 20:07:0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庆国庆十一歌咏比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9-14 20:07:3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1986年,歌咏队员合影留念。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9-14 20:08:0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1986年,歌咏队员合影留念。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9-14 20:08:3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民国年间,延寿寺小学学生打防疫针。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7-20 15:12 , Processed in 0.044960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