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2491|回复: 31

[古城影像] 纪录保定历史的那些摄影家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0-31 23:55:33 来自手机 |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hebe 于 2017-11-1 00:16 编辑

纪录保定历史的那些摄影家们
原创 2017-10-30 太行人家之友 太行人家
用照片来记录一座城市的历史,这是其他艺术形式无法取代的。城市需要摄影来见证其发展与变化,同时也通过摄影了解自身的样貌。摄影家驻足城市街头,审视城市和平民,来保证所见都市的瞬息万变中的质的呈现。

经过他们的萃取,亲情记忆、胡同老街、保定景观、城市精神、都市瞬间、农村田园,包括了与保定民众生活情感相关的人文景观、革命运动、故乡记忆、情感故事、社会事件、民生风俗等摄影作品。

老人的生活状态、家庭的温馨时刻、古城生活的美好回忆、旧里老街的旧颜新貌、……这些摄影师记录了与保定相关的点滴生活瞬间。这些纪录保定历史的摄影家的名字,我们穷尽资料,尽其所能去还原,去接近,也无法集齐。致敬过往,致敬这些城市影像的记录者。李棫、谢圣德、黄河、王晓、周福战、林长庚等等这些城市影像的记录者。▲八十年代,保定地区摄影家协会合影。
很多人并没有留意,他们在不知不觉的打发着眼前的时光,无论他们在哪个城市,也无论他们在哪个城市的哪个角落,他们对眼前的一切,总是不屑一顾,总是随其自然。人们常常被习惯所左右,常常会对自己周围发生的一切熟视无睹……,过去的人是这样,现在的人大致也都是这样的。
▲保定影像的开拓者。
有一位老人,他已经到了垂暮之年,老人扶着拐杖蹒跚地行走在他儿时曾经生活过的地方,他左顾右盼,他早已茫然不知所措了,眼前尽是高楼大厦。人们无法摆脱记忆,也无法摆脱命运的驱使。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人类赖以生存和繁衍,不仅仅需要吃穿,也需要聚合而成,世世代代共居的城市。
▲著名摄影家谢圣德老师。
一代又一代人,习惯去依存环境,哪怕是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或者熟悉的街区或者久居的固有房屋。但一旦发生了变迁,他们的心理错动是最大的,牵动他们心灵 的不仅仅是一草一木一砖一瓦,而是心灵深处带来的情感重压,他们的这种心灵变化可以说巨大得如同整座城市的变化。
▲著名摄影家黄河老师和胡耀邦书总记在一起。
▲著名摄影家林长庚老师拍摄了保定古城大量街巷胡同的影像,留下了古城珍贵的回忆。
对生息巳久朝夕相依的城市家园,人们都会长久的培育一种难以言状的生息依赖和亲密共融,它没有浪漫的跳跃,也没有大起大落的浮沉,平凡平淡甚至孤寂无聊,但那道边的老电杆,檐沿的杂草,院内的挑李草花,街坊的寒喧,童年的孩趣,公厕的嗡蝇,拉煤的乡夫,送奶的大妈,小杂货店,修鞋补缺的大叔,收破烂的,带红袖章的小脚老太,……这昔日的街巷里外,还有我们的共同记忆。

▲晋察冀红色摄影奠基人沙飞的学生——李棫,保定摄影的开拓和奠基者,这是他当年拍摄的晋察冀边区的摄影展览。

▲1966年,认真学语录。

伴随着太行人家之友对当年的回忆来对应摄影家的影像:提起大杂院,感悟颇深。从上小学一直到85年,一直生活在大杂院里,所以对大杂院有很深的感情,直到现在都认为那里才是家。大杂院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冬天老人们聚在一起晒太阳,谈天说地,夏天纳凉,摇着扇子,听蝉鸣,喝着茶水,棋盘对垒,其乐融融。而孩子们无论冬夏都是蹦蹦跳跳,打打闹闹,他们的爸爸妈妈忙着上下班。这一切都是生活的场景,所有的味道,都是生活的味道。


▲1966年,保定模范和小朋友一起过六一儿童节。
如果哪一天听不到这些声音,就构不成生活的乐章,乱就是乐章的音符,没有了这些,也就没有了快乐的可能。虽然那时物质生活并不富裕,可人们依旧快乐,互相关心,有事大家帮,有乐大家享。虽然不是一家人,可是大杂院把大家聚在一起,那就是亲情,不像现在住了多年的邻居,居然不知对方的姓名。高档的楼层,被隔断的是楼层,还是亲情和友情?

我住在大杂院里,经历过花三分钱买一担木车木桶装的水,也经历过去离家很近的街上去打免费的自来水;经历过在烟熏火燎的煤球炉上做饭,也经历过在干净的液化气灶具上烙饼;时代的变迁使人们的生活更加方便快捷,不变的是印在脑海里浓浓的感情。怀念消失的大杂院,不只是回顾历史,更是怀念。
▲1966年,小集街街坊一起在扫雪。
我小的时候一直住在四合院,也叫小杂院吧。南北房都有堂屋,由堂屋进入,分为东西两屋,各住一家。北房东屋内还有小套间,这是房主的住房,他们不住也外租。南房西边有一单间,没有窗户,而且门口还被西屋的南墙挡着光线,进这屋前看不到里面,白天与黑夜也沒啥区别。

那时没电,用的是煤油灯。就这样的房也有人租住。东西两房则都是两屋,先由门进入外间,然后再入内屋。东西南北房门口都有灶台,就连小南屋过道也有灶台,燒水作饭。煤火炉也有,记忆好像不大用。63年洪水后灶台塌了,用煤火炉多起来。

▲保定的农民的收获季节。
这院子最多时住过七家,互相来往,聊天,玩耍。尤其是端午节前,毎家都包棕子,谁家包其他家大娘就过去帮忙,然后用灶台小火煮一夜,早晨就送给各家几个,好吃极啦!每家包棕子时都是如此,所以每到端午节时就会吃到不同风味的棕子。 我家住北屋,母亲脾气很好,院内的大人小孩都喜欢到我家来。

尤其是晚上沒事时到我家床上玩扑克,尤其是玩捉娘娘,人数不限,大人小孩一齐玩,输赢乱笑,其乐融融,好不热闹! 邻居走了一户,再来一户。脾气秉性各异,总体还算融洽。
▲1966年,小朋友们帮助农民伯伯。

看到女中学生秋收的照片。那是在马家町生产队,我记得我们去的是滿城腰山参加的秋收劳动。  那一次是我们学生时代最后一次支农,也是唯一一次坐着大卡车去农村生产队劳动。那是文革初期,我们把行李放在车上,人或坐或站,唱着革命歌曲向目的地进发。车开到乡村土路上,尘土迎面飞来,同学们全然不顾,依然情绪高漲,是红卫兵的戴着红袖章,就像照片中一样,当时记得还有工宣队人员隨同前去。我们组分了一位女同志。那一次是按组分到各家各户与贫下中农同吃同住。但只劳动了两,三天吧,学校来人通知返校参加革命运动。这是一次匆忙的支农但又记忆犹新的一件事情。

▲对土地的凝望。
深秋时节,曾经去过安新的北河庄和唐县的东南京村帮老乡秋收种麦,这两个地方较远,坐大卡车去的。六六年,大约十月份是我们最后一次参加劳动了,我们去了唐县,那是文革初期,那里的姑娘们把头发剪短了,向左分着,要当左派嘛!我们是学生,还没真正进去文革的角色,依旧当学生。当时秋收种麦,有时掰棒子,掐谷穗,更多的时候是种麦子。
▲1966年,保定大旗杆下,游行的队伍。


▲1966年,保定城墙下的游泳池。保定再早的泳池在现在的市动物园里,它的位置离动物园北门较近,就一个水泥池子池子东西长南北窄,池底东深西浅,东边池边各有一个三米跳台和十米跳板,池北一溜北房是男女更衣室,进泳池的门在这排房的西边,因为是收费的的泳池外的四边用竹竿偏成篱笆网的,文革前的五十年代每人一次五分钱可呆上一天,我们穷学生一般吃过早饭带上干粮当午饭一去就一天的,后来涨到一角了,那时进公园门票也交五分钱。

孙老师回忆保定游泳池:那时游泳池每年六一那天开池,九.一闭池。是中小学们的天堂。分小中大三个池。小池属儿童戏水可忽略不计。中池和大池都是标准的,25x50米池。大部分初学者都在中池活动,最浅1.2米,最深1.8米。学会游泳都在这完成。大池需要考试合格。需能游100米才发合格证。那的水深是从没人开始的。还有三米跳台。能在大池中行走是那时孩子们最时髦,最牛的事。南关公园里的那个游泳池是个深氷池,给我们留下的回忆更高大上。因为它深,水性不好的孩子一般不敢去。另外那里有个三米跳台,总是有一群孩子在那练跳水。
▲1966年,保定的街头。
那时没有什么花样,能跳个最基本的“燕式”都令人惊叹,羡慕不已。我们最多敢跳个“戳冰棍”就不错了。但因为有人练跳水,溺水身亡的悲剧常有发生。文革两派武斗最激烈的那几年,市里这座游泳池都关了几年。为了超越自己,我们响应领袖的号召,开始在大风大浪中锻练。那几年夏天东关公园的大鱼坑(现在叫湖)便成了我们游泳的新战场。那个水面相当好几个泳池。起码有一次我游到中间因腿抽筋游不动了,差点淹死。最后我仰面朝天躺在水里上,背手划到岸边。


▲1966年,保定农民玉米大丰收。

那时庄稼已经收完了,只剩光秃秃的土地和少许野草,不需我们平整土地,老乡已经准备好了,偶遇不太平整的土地,用一种柳条编织的平板的东西(暂且叫篦子),前面由牲口拉着,篦子上站个人踩着走一遍,也就平了。种麦时,我们就是拉耧,这个耧有装麦种的地方,调整好漏麦种口子的大小,一边拉着走,麦种漏下来,后面跟着一人用脚埋好,稍微踩一下,就算种好了。就这样一行行走着种着,一天下来,虽然也觉得很累,但是很高兴。晚上没事时和老乡聚在一起聊天,他们讲讲农业知识和农村的新鲜事,这是书本上学不到的,很爱听。而我们呢,也给他们讲故事,唱唱歌。

▲1966年,定兴县酱园的员工摘花椒。
顺便说一声,我曾经在保定三中就读,初中高中都是在这所学校上的,有很多同学有音乐天赋,从来没有在期末联欢会上唱过歌的我,竟然在乡亲们面前唱了一首有关丰收内容的歌曲,歌曲内容很贴切,唱完之后,得到了乡亲们的认可,他们都说好听。我知道,我没有音乐细胞,这也不是我的强项,人家只是客气才说好听,但我还是高兴,我心到了,尽力了,就算真的好听吧!

乡亲们拿我们当孩子,觉得我们这么远参加劳动,又没干过活,不容易,生活上照顾我们,给我们做他们认为最好的饭菜。他们做的饭菜确实和城里不一样,怎么说呢?柴火味儿?泥土味儿?自然鲜味儿?大自然的美味儿?还是想想怎么都做不出来的味儿?吃着乡亲蒸的红薯,磕着乡亲炒的瓜子,悠闲,心情舒畅,这就是生活的味道。


▲粮仓满满。
六十年代的时候,我正在上中学。但是我从小学开始就已经参加过农村的劳动了,掰过棒子,摘过棉花,那时候年龄小,由老师带着去附近的郊区农村参加简单的劳动,每周安排一次劳动课。到了中学,去农村参加秋收种麦就成了学生的必修课,每学期都有一次这样的机会。每年麦子成熟了。都去帮老乡收麦子,等到秋天,又去帮老乡收秋、种麦子,每次去7-10天左右。
▲收割麦子是儿时的记忆,劳动最美丽。
每当听说要去劳动了,我们都很兴奋,虽然那时我的学习成绩很好,也不怕考试,但是,去农村参加劳动,还是高兴极了。因为这样就可以脱离枯燥无味的学习生活,过过另一种生活了。那时我们去过徐水太保营村,清苑的中冉村。难忘那年夏天去太保营村帮老乡收麦子,我们学解放军自己打背包,排着整齐的队伍,走起……,一路上唱着歌,那才叫一个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军歌嘹亮!
▲最美的艺术照。
虽然也觉得路途有点远,但并不觉得累,感叹一句:年青真好!到了村里,分配到各家各户吃住。第二天早饭后,去地里收麦子。老乡们一般都是用镰刀割麦子,而我们直接用手拔。一是没那么多镰刀,二是怕我们不会用再伤到自己就麻烦了。刚开始我们拔的慢,掌握了窍门后就快多了。各个小组之间还进行比赛,当时我们干劲十足,不甘落后。真的是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热。

那时的天气确实很热,那么多学生一起拔麦子,那场景,可谓是轰轰烈烈,热火朝天,挥汗如雨,非常感人,确实体验了什么叫:汗滴禾下土。朴实的老乡对我们的劳动非常满意,在我们休息时送来了可口的绿豆汤和鲜嫩的黄瓜。至今还忘不了那时的绿豆汤和黄瓜的味道怎么和现在不一样呢?不是我矫情,那时没污染嘛!虽然天气很热,看到老乡这样关心我们,也就不热了,可是心里很暖,很热,那种质朴,实诚的感情在后来的经历中,始终没有找到过,但是确实留在了我的心里。
▲满城顺民大队,四岁学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在尹庄公社大会上带领大家唱歌。
想到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我们在清苑中冉村参加劳动时,我和我班上另一个女同学住在一个老乡家,她家有一女儿和我们年龄相仿,由于我们和老乡关系搞得很好,那个女孩儿要和我们拜干姐妹,虽然没举行什么仪式,不算正式,但后来还是留下地址,通过几封信,互寄了照片,后来学习紧张,文革开始了。也就断了联系,不知当年那个姐妹还好吗?
 楼主| 发表于 2017-10-31 23:56:19 来自手机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7-10-31 23:57:24 来自手机 |
▲保定影像的开拓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7-10-31 23:58:42 来自手机 |
▲八十年代,保定地区摄影家协会合影。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7-10-31 23:59:09 来自手机 |
▲著名摄影家谢圣德老师。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7-10-31 23:59:34 来自手机 |
▲著名摄影家黄河老师和胡耀邦书总记在一起。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 00:00:01 来自手机 |
▲著名摄影家林长庚老师拍摄了保定古城大量街巷胡同的影像,留下了古城珍贵的回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 00:00:35 来自手机 |
▲晋察冀红色摄影奠基人沙飞的学生——李棫,保定摄影的开拓和奠基者,这是他当年拍摄的晋察冀边区的摄影展览。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 00:01:05 来自手机 |
▲晋察冀红色摄影奠基人沙飞的学生——李棫,保定摄影的开拓和奠基者,这是他当年拍摄的晋察冀边区的摄影展览。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 00:01:29 来自手机 |
▲1966年,保定模范和小朋友一起过六一儿童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 00:01:58 来自手机 |
▲1966年,小集街街坊一起在扫雪。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 00:02:29 来自手机 |
▲保定的农民的收获季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 00:03:02 来自手机 |
▲1966年,小朋友们帮助农民伯伯。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 00:03:30 来自手机 |
▲对土地的凝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 00:04:18 来自手机 |
▲1966年,保定大旗杆下,游行的队伍。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5-14 05:05 , Processed in 0.076492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