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12
返回列表
楼主: hebe

[上谷档案] 保定裕华路文化史略&太行人家尤文远原创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8-2-4 10:52:23 |
   丛胜楼。原名横翠楼,位于南大街与裕华路十字路口北侧,跨街而建,下层为穿行门洞,门洞上建两层楼,楼内悬鼓,俗称鼓楼,始建于蒙古宪宗四年(1254),郭仲伟建,郝经有《横翠楼记》,刘因为之作赋。为保定八景之一“横翠朝晖”。20世纪50年代初期,裕华路扩建展宽时拆除。     
 楼主| 发表于 2018-2-4 10:53:34 |
  钟楼。位于文庙西,今钟楼商场前,建筑格局仿辽金形式,如蓟县独乐寺、涞源阁院寺,而宽、进深均为3间。《清苑县志》载:“干云楼,原名鸣霜楼。明宣德年间(1426~1435)知府周鉴建,又称宣德楼。成化年间(1465~1487),知府章律为台上建层楼三间,改名干云楼。”从上文记载得知,宣德年间的鸣霜楼修建者为周鉴(《大明一统志》和《畿辅通志·宦绩》均载周监建)。当时,非在台上。周监,汾西人,宣德年间知保定府,宽厚廉明,升参政(从三品),仍知保定府事。成化年间章律才把该楼建在高台之上,并建女儿墙。《畿辅通志》载:‘章律,字鸣风,常熟人,景泰五年(1454)登进士,成化丙辰(应为丙戌年,1466),由员外郎(五品)擢升保定知府(正四品),莅任,兴学校,定户役,理冤滞,抑豪强,不为利回,不为势慑,政绩卓然有声。’成化二年(1466)莅任,即重修保定府学,又建巍然壮观的钟楼,成为保定的一大景观。   
 楼主| 发表于 2018-2-4 10:54:25 |
    清苑文庙和县学。位于鼓楼之东、真觉寺西侧。其址原为宋代的鸿福寺,金末被毁,元重建,元末再毁。明洪武二年(1369),岁在已酉(明知县李廷宝《改建县学记》,《畿辅通志》记为建于洪武八年)。原文庙建于县学东,后迁至县学前临街处,嘉靖年间县学在文庙西开拓地基扩建。文庙主要建筑依次为临街照壁,汉白玉三控棂星门、泮宫木牌楼、泮池和汉白玉石桥、戟门。戟门左为名宦祠,右为乡贤祠。通过甬路达面阔五间的大成殿,大成殿和戟门间,左右各九间的庑殿,东庑殿南侧为魁星阁,大成殿后为三间的崇圣祠。县学主体建筑由南而北依次为大门、仪门、东西斋房、明伦堂、尊经阁,号房转角环绕。重修时曾购部分民宅。

民国8年(1919),直隶女二师接收穿行楼东清苑县官立初等第二女学堂,在清苑县学创办女师第二附属小学。1926年于文庙设通俗讲演所,1928年设民众阅报事务处。1932年,在清苑县文庙创办国术馆。其后,在文庙开办小学,称国术馆小学。1937年,保定沦陷后,女师二附小、国术馆和国术馆小停办。1938年,女师二附小复课。1939年,日伪省政府迁保,女师二附小被伪河北省新民会占据,国术馆小学复校改县学街小学。1945年日本投降后,女师二附小址先后改河北省三青团和国民党河北省党部,国术馆小学复校,改名仁爱镇第二中心国民小学校。1947年10月,国民党河北省政府迁北平,女师附二重新复校。保定解放后,于原女师二附小建县学街小学,国术馆小学并入。20世纪50年代中期后,文庙部分由县学街小学幼儿班使用,后独立为县学街幼儿园。“文化大革命”时期,大成殿被拆除,文庙之貌彻底消失   
 楼主| 发表于 2018-2-4 10:55:14 |
  真觉寺(大慈阁)。建于宋代早期,与鸿福寺、崇严院、奉祗院、永宁寺(市二中址)为保州城内五大名寺。金代以前的建筑规模和形制不详。金末元初复建时,从主体建筑大悲阁来看,其规模不会小,且主体建筑大悲阁不会紧邻马路。按寺院形制,大悲阁东西前后应有相当规模的院落和殿宇。大型的观音寺,中轴线上必有山门、天王殿、钟鼓楼、观音殿(阁),藏经楼等。院内还有法堂、祖师堂、明楼穿堂、斋堂、香积厨、方丈室、寮房、水云禅房等相应的建筑。今大慈阁前的山门、钟鼓楼都是后配的,原有建筑在元末遭兵火后复建,明代又从寺院中紧靠大慈阁修建了穿行楼北街。从堪舆学角度看,一条从北门直到南城墙的道路是犯讳的。

1970年重修大慈阁前电影院时,出土一批有铭文的宋代窖藏铜器,有狮子熏炉、盒、盆、执壶、铜镜和生活器皿,疑为原真觉寺遗物,金末蒙古军攻保州城时所埋藏。     
 楼主| 发表于 2018-2-4 11:01:06 来自手机 |
裕华路通到雄安去就好了,见证大保定古今的辉煌。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5-15 13:07 , Processed in 0.078740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