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3725|回复: 19

[上谷档案] 保定裕华路文化史略&太行人家尤文远原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2-2 07:55:5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保定裕华路文化史略(完整珍藏版)
原创 2018-02-01 尤文远 太行人家
这是保定方志史学家尤文远老师写的保定裕华路文化史略,尤老梳理的保定裕华路文化史略,非常精彩。保定自古有东西南北大街。建国后逐渐开辟的裕华路的发展史,一是串起来保定精彩的衙署,古建,胡同。二是裕华路取代东西大街地位的街道。三是为保定一街写史,把地域历史的挖掘抬升到非常高的高度。古城圈内除了环城路,裕华路和永华路是建国后开辟出来的街道。这个历程和过往,让年轻人书写是不可能的,在保定只有尤老也只有尤老能写出来,无他,请珍藏阅读,虽然很长,耐心读完,了解这座城,爱上这座城。
西郊裕华路西至火车站东之建华路,东至客运中心,全长约7公里,原非一条路,是随着城市的发展,合并多条小街道、延伸新路形成的。清代,这条街名称很多,唐家胡同以西至三皇庙段称西水门巷和三角地;唐家胡同至永华路段称南司(按察使司)门口,或道(巡道)门口、臬司(按察使署别称)街;永华路至总督署西马路中间有一座梯形建筑块,其北侧称督署大街,南侧称平安街,俗称炮台街(督署鸣炮报时放炮的位置):总督署前称督署大街,总督署东侧保定府署前称府门口或鼓楼西街;南大街至穿行楼段称鼓楼东街或穿行楼西街。▲清末直隶总督署的西辕门及大旗杆,这组照片最能反映,当初的直隶总督署前面是辕门、大旗杆和影壁。为了建裕华路牺牲不小啊。
    1942年,日伪当局为便于去火车站,在今体育场北侧,于西城墙辟小西门,修通城内至火车站的道路,路面为炉灰渣。随着抗日战争反攻形势的发展,日伪又把小西门堵死,此路中断。

保定解放后,重新开小西门至火车站的道路,命名新华路。在城内拆除永华路与裕华路交叉处的红关帝庙和炮台街的建筑物,拓宽街道,1954年沿县学街向东拓宽至穿行楼,其后修通东至罐头厂红星路。21世纪初,为发展城市交通,红星路向东延伸至客运中心以东。2005年,将新华路、裕华路、红星路统一命名为裕华路,以长城大街为界,分为裕华西路和东路。该路虽非一个时期建成,却有着一脉相承的历史渊源。为说明保定城市的传承关系,从裕华东路依次向西记述。
一、裕华东路长城大街至客运中心段
客运中心到玉兰大街段南侧至府河北,为广养城遗址。《畿辅通志》、《河北通志稿》载:“广养城在县(清苑县城,即保定城)东六里,城周五里,南有河薮,传燕昭王筑,以养马处。”1990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保定文物志》印证了这一记载。主编穆强在编纂《保定文物志》过程中,亲自到现场观测调查,实测广养城,东城基尚存,呈南北走向,被天威路截为两段,城南有府河。新中国成立后,城基上建的水渠又废,城基长约1000米,土质,有夯窝,夯土层间距厚约3厘米,在此处发现灰绳纹和布纹残陶片。西面城基已平,据东西两城基相距推测,该城范围约100万平方米(一平方公里)该城距今已2300余年,为保定建城的源头。

▲没有被维修的钟楼两侧的斗拱好美,老钟楼老面貌。
裕华路西端北侧,长城大街至王宋庄段,南至裕华东路,北至东关大街,有一土城,俗称空城。新中国成立初期城址犹存。《太平寰宇记》载:柏陵城,在清苑县南(清苑城原在省监狱一带)。汉为县(时间不长),前(西)汉《武帝纪》云“孝武帝封赵敬肃王子刘终古为柏陵侯,封域属中山国,传至二世刘朱,于始元三年(公元前84年)卒,柏陵候爵绝,父子二人在位41年,城废。
二、长城大街至穿行楼段
       该段东端路南为元延祜五年(1318)建的清觉寺,俗称东大寺。明初为保定府僧纲司(主管佛教事务衙署)驻地,清代寺废。1966年5月,河北省会由天津返保后,于此建省财政厅、人事厅、劳动局等单位办公楼。1968年省会迁石家庄后,改为地区革委会东院,为工办等单位办公楼。1994年保定市地市合并后,改为市政府下属部门办公楼,现已拆除。清觉寺西附近有明代建的佛教寺庙菩提庵。清觉寺以西,原地区文联南、南白衣庵北,有座大型汉代砖券墓。1937年“七七”事变后,民众在此挖防空洞,发现砖券墓石门,随葬品有陶器和陶俑等,王逸民先生(已故)亲眼所见,为避免多事,当即填埋。如该墓年代为西汉,墓主疑为柏陵侯,若是东汉墓,墓主人似为清苑侯。周围是否还有墓葬,在清真寺小区改造中应给予特别关注。


▲大慈阁前边的保定电影院。
        穿行楼街中心有座应奎楼,俗名魁星楼。楼基座下能向东西南北穿行,又名穿行楼。该楼西路北有文庙和县学。楼内供奉文昌帝君,是儒学学员供拜之神,传说该神能助科考生员金榜题名。该楼是明代知府严清于万历年间(1573~1602年)建。因其建筑奇特,抗日战争时,日本军邮明信片有该楼的照片。

三、永华路至穿行楼街段
这一段文化内涵最为丰富。北宋至元代,西大街是繁华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集中区。而该段路却是宁静的寺院和生活区。永华路以东路北依次为奉衹院(直隶总督署址)、崇严院(保定商场东侧、原保定府署址),南大街以东为鸿福寺(县学街小学至大慈阁前广场西侧)、真觉禅寺(主体建筑为大慈阁)。金贞祜元年(1213),蒙古军屠保州时,上述建筑皆毁。金正大四年,蒙古太祖二十二年(1227),重建保州城,复建了崇严院、鸿福寺和真觉禅寺,奉衹院遗址改建为张柔府第,路南为贾辅和乔维忠府第,该段路成为金末元初保州军事集团核心人物的居住区。该集团是在蒙古军屠保州后,河北地方官署被摧毁,处于无政府状态,他们趁机组建地主武装,然后投奔金朝政府,为金朝效力,得到封官和加赏。金朝即将覆灭之时,他们又投向蒙古军。

该集团为灭金绝宋,俘文天祥,陆秀夫和张世杰投海,受到蒙古朝廷的赏赐。张柔的头衔是河北都元帅、河北东西路都元帅、保州等处都元帅、顺天路军民总管、行军万户兼统河南诸道、镇遏江淮,死前封公、死后封王。其第八子张弘略权顺天路军民总管、总领宣德、河南怀孟等路诸军屯亳者,江西宣慰使,河南行省参知政事,死后赠平章政事,上柱国、蔡国公。第九子张弘范代行顺天府事、顺天路管民总管、亳州万户、江东道宣抚使,卒后赠平章政事、齐国公、淮阴王。张柔甥女婿何伯祥,任易州等处行军千户兼军民总管。▲当年老马号门口的黄包车,热气腾腾的小吃,看到了教堂的一隅。
贾辅在张柔投降蒙古后,投奔张柔,为左副元帅,领顺天、河南等路军民万户。张柔长期在外作战,贾辅主持顺天路军政事务。

乔维忠与张柔同乡,并协助张柔组建地主武装,历任元帅都监、副元帅、二安州元帅、恒州元帅府(驻唐县)行元帅事。

张柔、乔维忠、贾辅三人既是上下级关系,又是铁哥儿们,乔、贾同龄,张长两岁。他们还有姻亲关系。张柔之四夫人毛氏,即乔维忠妻妹,毛夫人之女嫁乔维忠之子,既是连襟,又是儿女亲家,乔维忠之女嫁贾辅之子,三家宅第又为近邻,关系甚密,犹如刘备、关羽、张飞密不可分的兄弟关系。但张柔也怕朝廷猜疑,如蒙古太宗十三年(1241),保州升顺天府,张柔回保视事,见同知顺天军节度使权保州事苑德,建成了一座刘关张合祀的庙宇,有些不安,怕影射张、乔、贾三人,对苑德说:“关羽已封王,不能在刘备手下称臣,应单独建关王庙。”苑德尊张柔命,为关羽在今关岳行宫址建义勇武安王庙。

张柔官职虽高,但蒙古贵族并不十分信任他,如张柔降蒙古之次年,张柔率军平定正定以东30余城,加封荣禄大夫、河北东西等路都元帅,遭蒙古燕帅孱赤台的忌恨,向中都行台言柔握兵柄,威震河朔,后必难制。行台乃囚禁张柔于土室,孱赤台施帐寝其上,环以甲骑,明日将杀之,孱赤台一夜暴死,张柔才逃过这一劫。因而张柔行事备加小心,以至忽必烈登帝位后,交出《金实录》,交出兵权。

▲民国保定地图上天主教堂的位置。
   (一)张柔府第。北依西大街顺天路治中署,南至今裕华路,西至今永华路,东至今商场街,在此范围内为四位夫人各建一座园林,西曰种香,南曰雪香,北曰芳润,东曰寿春。张柔原配夫人李氏,第二夫人靖氏及马氏,毛氏。

郝经《毛氏墓志铭》,毛氏乃副元帅乔维忠妻妹,蒙古太宗八年(1236年)嫁张柔,居西园,曰种香,主持府内事务。张柔常年在外领军作战,顺天路军政由左副元帅贾辅主持,重要军政大计,请示毛夫人裁决。毛氏卒于蒙古宪宗九年(1259年),葬于保州城东关护城河东(护城河原靠城墙,解放后建环城路,河道东移,穿柏陵城至刘守庙入府河)。郝经在张柔府教书七年,悉知详情。1956年在东关原护城河东建教工之家,出土一部珍贵瓷器,其中有一直径45厘米的钧窑(全国五大名窑之一)大瓷盘,为国家一级文物,这样大尺寸钧窑盘十分罕见,出土地址与郝经所写毛氏墓吻合,疑为毛氏殉葬品。

马氏居南园,曰雪香。元好问《顺天府营建记》载:候居南宅。明学者、保定府通判(知府副职)冯惟敏纂《保定府志》载,大宁都司(清为直隶总督署),平章(张弘范)所居。张弘范(生于1238年)及其兄张弘略皆马氏所生,均生于此园。

靖氏,疑为易水公靖安民亲属,靖安民原隶中都留守兼经略使苗道润,贾遣人杀苗道润于途,苗道润随从何伯祥杀退刽子手,取道润金符归靖安民,朝廷命靖安民代领道润所部。靖安民遇害后,何伯祥携金符及亲属归张柔,张柔纳靖氏为第二夫人,居东园,曰寿春。

    李氏为张柔原配夫人,按惯例北为上,应居北园,曰芳润。
四园的具体位置,西园(种香园)应在今永华路以东,东园(寿春园)约在清总督署东路,北园(芳润园)在治中署南,清总署三堂至二堂间,南园(雪香园)在清总督署大堂至今裕华路间。该宅疑为宋金时期奉衹院址,元代未复建该寺,张柔建为宅第,故《顺天府营建记》未记该寺名称。

元末,保定两次遭兵祸。第一次是文宗天历元年(1328),泰定帝卒,燕铁木耳于大都立图帖睦尔为帝,上都诸王忽剌台等于十月率军入紫荆关,守关军卒溃,南走保定,大肆剽掠,同知保定路事阿拉沙和原平章政事张畦之子武昌万户张景武(张柔曾孙)等率众持梃击死溃兵数百人。翌日,蒙古军首领也先捏率军至保定,杀死阿拉沙和张景武兄弟五人,并取其家资。第二次是至正二十年(1360)三月,以田丰为首的红巾军攻陷保定,元朝派司农事乐元臣至田丰营招降被杀。兵灾使官署、官员府第及寺庙等公共设施遭到重大破坏。如西大街保定路总管署、治中署及张柔、贾辅、乔维忠府第,崇严院、鸿福寺、城隍庙等被焚。明《重修城隍庙》载:“元运终,庙毁于兵。”

    明洪武元年(1368)元亡,保定路改保定府,因西大街保定路署被毁,乃于张柔故宅建保定府署。永乐元年(1403)大宁都司(正二品官)移驻保定,驻保定府署,保定府乃于东侧崇严院址建新署,大宁都司署即清直隶总督署中路,其左翼为大宁都司经历司,西侧为大宁都司断事司和司狱司。大宁都司北面为右卫署,东面与保定府署间为左卫署(马号商场址)。

    清康熙八年(1669),直隶省会迁保,废大宁都司署,参将署(三品)迁大宁都司署。于原断事司建巡道司狱署和司狱。雍正二年(1724)改为按察使司狱署和按司狱。光绪二十八年(1902),于总督署西路建参谋学堂、测绘学堂和练官营。

民国元年(1912),撤销直隶总督,改为都督。1913年,省会迁天津。1916年,原总督署改直隶督军署。翌年改原清按察使司狱署和司狱为光园宾馆。1918年,督军署改川粤湘赣经略使署,1920年改直鲁豫巡阅使署。1924年10月,巡阅使署改为国民三军司令部。其后驻此的军政机关繁多,1925年1月末为奉军李鸿铣旅部,11月改为国民二军第七师司令部,旋为国民三军第三混成旅司令部。1926年2月7日,为国民四军(原奉系郭松龄部,倒奉后改编)军部和城防司令部。3月26日,为直系“讨贼联军”第一路军司令部。6月14日,改“讨贼联军”总司令部,总司令吴佩孚住光园。10月,为奉系直鲁联军“援鄂”总司令部。1927年,晋奉战爆发,5月为奉系第五方面军司令部,10月4日改张学良、韩麟春部第三、四方面军司令部。1928年5月31日,晋军进驻保定,阎锡山住光园。6月4日,南京政府任命阎锡山为京津卫戍区司令,8日阎锡山就任。

11日阎由保进京。7月4日,商震部周思诚之第一师第十九旅驻保,周思诚任保定城防司令,为城防司部驻地。1929年8月,河北省主席商震与山西省主席徐永昌互换,周思诚随商震去山西,晋军第三军第一师接管保定城防,为该师司令部驻地。1930年3月,阎冯倒蒋战争爆发,9月18日,张学良拥蒋,率军入关,阎冯军败,撤离保定,东北军于学忠(直系败后入奉系)第一军(1933年初改五十一军)司令部驻此。1933年1月,长城抗战爆发,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设保定行营,为行营驻地。3月24日,蒋介石到保定住在光园,由保定至北平。1935年6月,保定行营撤销。在日本的压力下,河北省政府由天津迁回保定原直隶总督署,中路为省政府秘书处(办公厅),东路为民政厅,西路为财政厅,光园为建设厅和广播电台。

    1937年9月24日,保定沦陷。翌日,日军第一军司令部驻原省政府,旋为日军第五师一四师团司令部及一一〇师团之旅团司令部。1939年初,伪河北省公署由天津迁团、保,驻此。1945年8月,日本投降。10月,国民党第十一战区司令部迁入。翌年春,战区司令部撤销,改保定绥靖公署。同年6月4日,国民堂河北省政府迁此。1947年11月10日,省政府迁北平,国民党军保定警备司令部由西街迁此。1948年11月22日,保定解放,翌年3月冀中区行政公署迁此。同年8月1日,于此建河北省人民政府。1958年5月省政府迁天津,保定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迁此。“文化大革命”中,保定市革命委员会迁此。1979年,保定市革命委员会迁东风西路,中共保定市委驻此。1988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中共保定市委机关迁东风路,于此建立直隶总督署博物馆筹备处。

    (二)贾辅、乔维忠宅园。贾、乔宅第和园林与张柔府弟隔马路相对,大体在今裕华路南,菊胡同北,西至永华路,东至南大街,西部为府第,东部为园林。二宅园约以今莲池北岸为界,北为贾辅宅园,南为乔维忠宅园。

贾辅宅的具体情况不详。据郝经《万卷楼记》载,得知万卷楼在贾辅宅第东部。蒙古太宗十一年(1239),贾辅建该楼,收藏灭金时从河南、江淮地区收集来的图书古籍。贾辅邀郝经居万卷楼旁,郝经以阅读万卷楼藏书成为著名学者。金代著名文人元好问,亦以万卷楼藏书而著成金诗总集《中州集》和金词总集《中州乐府》,蒙古定宗后二年(1250年)出版时受到贾辅的帮助。

    乔维忠宅园,从蒙古定宗二年(1247)郝经写的《临漪亭记略》可知其大概。记略称:“鸡水(一亩泉河)控常山(太行山北段恒山)而东,穴而入(城)。激为流,疏为渠,潴为波,浸而为溪,析而为塘。台、楼、亭、观,雄列杰峙者,岿如也(乔宅建筑)。别流泝布,由千户乔侯之第园而出,出而东则亭,亭则乔侯之别第也,面水者三右池而左洄,屋重而庑列。鳞渌漪然,榜曰‘临漪’。茂树葱郁,异卉芬蒨,庚伏冠衣,清风戛然,迥不知暑。澄澜荡漾,帘户疏越,鱼泳而鸟翔,城市嚣嚣,而得三湘七泽之乐,可谓胜地矣。”临漪亭的始建年代郝经未提,如是乔维忠所建,则必须铭记《大明一统志》、《大清一统志》均载建于唐上元年间,可能有据,姑且从之。

贾、乔二宅园,毁于无末兵燹,成荒废遗址。《畿辅通志》载,明嘉靖(末)知府张烈文重修临漪亭。万历年间,知府查志隆重修莲池,开圃四集,轶有其地,先后守者,购其遗址,葺其颓废,圮正其方,而位次池馆之规制,增堂寝、门廊、庖厨、台榭,构成园林,匾曰“水鉴”。
   
   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直隶总督李卫奉诏建莲池书院及使馆。乾隆十一年(1746年),乾隆皇帝朝五台山,驻跸保定,始于此建行宫。莲池十二景约于建行宫之后。书院和行宫均在莲池北,即原保师附小院内。书院之北为总督下属之笔帖署。道光二十六年(1846),诏废行宫,清河道署迁行宫,莲池书院以书院之地不宜设官署,加以反对,清河道又迁旧县街(兴华路)西端路北。光绪二十六年(1900)七月二十一日,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文渊阁大学士荣禄和户部尚书崇绮逃至保定,八月十日,崇绮在莲池万卷楼自缢身亡。后在莲池西南隅建崇公祠。闰八月十九至二十二日,英、法、德、意侵略联军占领保定,莲池被焚。具有167年历史的莲池书院停办。翌年,直隶总督袁世凯为迎接慈祥太后、光绪皇帝回京途中临时驻保,将莲池稍加修复。二十九年(1903),为慈祥太后、光绪皇帝谒西陵时来保,对莲池进行大修。

三十年(1904)直隶学校司改学务处,在原莲池书院、行宫旧址建新署,翌年学务处迁天津,保定府官立模范小学(后改保师附小)迁学务处旧址。三十二年(1906),直隶布政使曾韫将莲池改为公园。规定周一至周六为男游客开放,售票员,服务人员皆为男性,周日对女游客开放,服务人员皆女性。民国建立后废除此规定。光绪三十四年(1908),直隶提学使卢靖于莲池东侧建直隶图书馆,为直隶最早的公共图书馆。20世纪20年代,在莲池西南隅建戏园。1933年,改省立图书馆,后为河北省立保定民众教育馆。1937年保定沦陷后,保师附小停办,日本特务机关陆军联络部驻此。日本投降后复校。
1948年11月保定解放后,仍沿用民众教育馆名称,1949年改称文化馆。1953年在莲池成立河北省博物馆和河北省图书馆。省会迁津后,图书馆改为市图书馆(1958年迁环城西路),1963年建莲池管理处。1982年,河北省博物馆迁石家庄。

    (三)保定府署。元代为保定路署,在西大街,元末毁于兵火。明初于张柔故宅废墟新建衙署,永乐元年(1403)大宁都司迁保,府署被占,乃于大宁都司东原崇严寺废址建新署。民国2年(1913)废保定府建制,原驻旧县街之清苑县署迁此。1939年,日伪省公署由津迁保,于此建省会警察局,伪县公署迁今市府前街。1948年11月保定解放后,改为保定市公安局。20世纪60年代末,市公安局迁东风路地道桥西,市财贸办公室、商业局迁此。商业局迁五四路后,该址归保定商场。

   (四)清河道署。清雍正四年(1726),大名道迁保定,改名清河道,辖保定、正定二府及易、定、赵、深、冀直隶州,并负责河道管理。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诏裁行宫,清河道署迁莲池行宫,旧道署改为宾馆。光绪八年(1882年),朝鲜发生宫廷内乱,清政府拘朝鲜大院君李昰应,关在旧道署宾馆。十一年(1885年)释李昰应回朝鲜。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光绪帝推行新政,调董福详部甘肃回军赴京,暂住保定北关文昌宫,与北关天主教堂相对。五月十八日,甘军士兵进教堂参观遭拒,动了手脚,法籍神甫杜保禄被打伤,杜要求以北关教堂换旧清河道署,直隶总督荣禄与直隶北部教区法籍辅理主教樊国梁签署互换合同。六月九日,北关教堂教职人员迁入旧道署。民谣曰:“董福祥瞎胡闹,打了洋人赔旧道。”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四月六日(5月4日),保定义和团提出“保清灭洋”口号,代理保定知府陶式鋆促法籍神甫杜保禄及天主教徒去徐水安家庄躲避,并改教堂为团练公署加以保护。英、法、德、意联军占领保定后,杜保禄等率教徒回保定教堂。二十七年,恢复教会师范学校(建于光绪十二年,1886年),并于保定总堂建法语学校。宣统二年(1910年),保定总铎区脱离北京教区,升为保定教区。在保定本堂建大修道院,隔南大街之东面(大门在钟树胡同)建保定若瑟会修女院(今钟楼商场址),下设10个分院。1924年和1929年,分出安国和易州教区。

   (五)丛胜楼。原名横翠楼,位于南大街与裕华路十字路口北侧,跨街而建,下层为穿行门洞,门洞上建两层楼,楼内悬鼓,俗称鼓楼,始建于蒙古宪宗四年(1254),郭仲伟建,郝经有《横翠楼记》,刘因为之作赋。为保定八景之一“横翠朝晖”。20世纪50年代初期,裕华路扩建展宽时拆除。

   (六)钟楼。位于文庙西,今钟楼商场前,建筑格局仿辽金形式,如蓟县独乐寺、涞源阁院寺,而宽、进深均为3间。《清苑县志》载:“干云楼,原名鸣霜楼。明宣德年间(1426~1435)知府周鉴建,又称宣德楼。成化年间(1465~1487),知府章律为台上建层楼三间,改名干云楼。”从上文记载得知,宣德年间的鸣霜楼修建者为周鉴(《大明一统志》和《畿辅通志·宦绩》均载周监建)。当时,非在台上。周监,汾西人,宣德年间知保定府,宽厚廉明,升参政(从三品),仍知保定府事。成化年间章律才把该楼建在高台之上,并建女儿墙。《畿辅通志》载:‘章律,字鸣风,常熟人,景泰五年(1454)登进士,成化丙辰(应为丙戌年,1466),由员外郎(五品)擢升保定知府(正四品),莅任,兴学校,定户役,理冤滞,抑豪强,不为利回,不为势慑,政绩卓然有声。’成化二年(1466)莅任,即重修保定府学,又建巍然壮观的钟楼,成为保定的一大景观。

值得注意的是钟楼里的大钟,钟带三层,每方每层皆铸佛像,上层和中层均有题字,上层八面篆书“皇帝万岁,重臣千秋”,另署众多官员的官衔,和涞源阁院寺辽代大钟相同,都是重臣在寺院为皇帝祈福而铸的钟。阁院寺大钟铸于辽天庆四年(1114),金太祖完颜昱举兵反辽之时,保定钟楼大钟是金大定二十一年(1181)前,金中都(今北京)地震,地生黑白毛,谓之不详,上述凶讯的历史背景,或许是为皇帝祈福铸钟的原因。钟楼似为原鸿福寺之钟,该寺为保州大型寺院,规模宏大,有两位赐紫僧。元末毁于兵火,大钟遗于废墟。明洪武年间,于此建文庙和县学,大钟未引起注意,时隔50余年后,宣德年间,周监来保任职,视为珍宝,为其建楼保护。

钟楼和文庙间,有一民间消防组织保忠水社,建于清咸丰初年(1851),为保定最早的消防机构,为社会福利组织,保定解放后,以正式消防队取代了初级形式的保忠水社,其建筑在20世纪70年代拆除。

    (七)清苑文庙和县学。位于鼓楼之东、真觉寺西侧。其址原为宋代的鸿福寺,金末被毁,元重建,元末再毁。明洪武二年(1369),岁在已酉(明知县李廷宝《改建县学记》,《畿辅通志》记为建于洪武八年)。原文庙建于县学东,后迁至县学前临街处,嘉靖年间县学在文庙西开拓地基扩建。文庙主要建筑依次为临街照壁,汉白玉三控棂星门、泮宫木牌楼、泮池和汉白玉石桥、戟门。戟门左为名宦祠,右为乡贤祠。通过甬路达面阔五间的大成殿,大成殿和戟门间,左右各九间的庑殿,东庑殿南侧为魁星阁,大成殿后为三间的崇圣祠。县学主体建筑由南而北依次为大门、仪门、东西斋房、明伦堂、尊经阁,号房转角环绕。重修时曾购部分民宅。

民国8年(1919),直隶女二师接收穿行楼东清苑县官立初等第二女学堂,在清苑县学创办女师第二附属小学。1926年于文庙设通俗讲演所,1928年设民众阅报事务处。1932年,在清苑县文庙创办国术馆。其后,在文庙开办小学,称国术馆小学。1937年,保定沦陷后,女师二附小、国术馆和国术馆小停办。1938年,女师二附小复课。1939年,日伪省政府迁保,女师二附小被伪河北省新民会占据,国术馆小学复校改县学街小学。1945年日本投降后,女师二附小址先后改河北省三青团和国民党河北省党部,国术馆小学复校,改名仁爱镇第二中心国民小学校。1947年10月,国民党河北省政府迁北平,女师附二重新复校。保定解放后,于原女师二附小建县学街小学,国术馆小学并入。20世纪50年代中期后,文庙部分由县学街小学幼儿班使用,后独立为县学街幼儿园。“文化大革命”时期,大成殿被拆除,文庙之貌彻底消失。▲八十年代,裕华路车来车往。   
  (八)真觉寺(大慈阁)。建于宋代早期,与鸿福寺、崇严院、奉祗院、永宁寺(市二中址)为保州城内五大名寺。金代以前的建筑规模和形制不详。金末元初复建时,从主体建筑大悲阁来看,其规模不会小,且主体建筑大悲阁不会紧邻马路。按寺院形制,大悲阁东西前后应有相当规模的院落和殿宇。大型的观音寺,中轴线上必有山门、天王殿、钟鼓楼、观音殿(阁),藏经楼等。院内还有法堂、祖师堂、明楼穿堂、斋堂、香积厨、方丈室、寮房、水云禅房等相应的建筑。今大慈阁前的山门、钟鼓楼都是后配的,原有建筑在元末遭兵火后复建,明代又从寺院中紧靠大慈阁修建了穿行楼北街。从堪舆学角度看,一条从北门直到南城墙的道路是犯讳的。

1970年重修大慈阁前电影院时,出土一批有铭文的宋代窖藏铜器,有狮子熏炉、盒、盆、执壶、铜镜和生活器皿,疑为原真觉寺遗物,金末蒙古军攻保州城时所埋藏。

明代始在庙宇废址改建民居,沿街为商店。1939年,伪河北省公署由津迁保,伪河北日报社于保定电影院址建立。1942年12月1日,改《保定·华北日报》。日本投降后,改《华北日报·保定版》,为国民党的机关报。1946年2月改《保定日报》。1948年11月22日,保定解放,该报停刊。20世纪50年代初,在此建保定电影院,改革开放后拆除。21世纪初,今大慈阁前至保定电影院旧址改建为广场。
    四、保定体育场至永华路段
    宋金时期为西城外之地。元好问《顺天府营建记》载:北为衙,南为宅,宅侯所居。至则别第,悉然为楼,因保塞故堞而为之。即西大街以南为张柔、贾辅、乔维忠的住宅和别第,住宅和别第之楼建于宋金时保州故城城基之上。在重建保州城时,把城址向西推了一段。明弘治《保定郡志》载,元代保定城周11里。明朝的保定的城周12里又330步,即20世纪50年代初的城址。

今保定体育场东侧,原有明万历五年(1577)建的三皇庙,祀伏羲、神农、黄帝,此庙与《顺天府营建记》所载三皇庙非一地。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在庙内创建省城医学堂。该庙北邻科神庙,西南有光绪三十一年和三十二年建的工艺局、习艺所和清苑县劝学所(后改教育局)。民国时期,清苑单级师范一度驻三皇庙西南部。1924年,私立志存中学在三皇庙南部建校。1937年保定沦陷后,学校停办,教育局消失。1939年日伪当局将三皇庙南部房屋拆掉,建立三皇庙体育场。1951年扩建体育场,1955年,环城西路南延展宽,将三皇庙和科神庙部分拆除。1972年,建成多功能体育馆,建筑面积5425平方米,观众席位5860个。

原三皇庙东侧,清代建普济院,俗称花子(乞丐)大院或瞎子大院,收养鳏寡孤独穷人和残疾人,为政府办的福利机构,庙东北侧(裕西邮电局处)有功德庵,庵北有晚清民初成立的同善堂、义榇会,为穷人施舍棺材并埋葬,为民办社会救济团体。

唐家胡同东侧路北,为明代正德年间(1506~1521年)建的兵备道署,崇祯十一年(1638年)改保定总督署,兵备道迁蠡县。清康熙八年(1669年)于此置巡道署(司刑名)。雍正二年(1724年),改按察使司署。宣统年间(1909~1911年),改提法使署。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和三十二年,在按察使署西侧,先后创办法政学堂(含幕僚学堂)和法律学堂,为全国法律教育之开端。法政和幕僚学堂培养后备官吏和幕僚(俗称衙署的师爷),法律学堂培养司法人员和律师,教师中除中国籍外,还聘有日本法学士中律三省、太田一平、矢板宽、田斐一之。

▲总督署前带汽车库的景象也是年少的记忆。
按察使署东为军事机关,由西往东依次为直隶总督直属的督标中军协镇署、后营游击署、按营厅,永华路西侧邻街为明代建的红关帝庙。此处原为大宁都司保定中卫、前卫、后卫署,崇祯十一年保定总督署建此,后卫迁北城后卫街。
      1925年,创办民生中学(附农村合作职业班),以原清代直隶按察使署及其东侧的军事机构为校址。1935年,矿业监理委员会驻河北省办事处迁民生中学西部原按察使署址。1937年9月,保定沦陷,民生中学停办,矿业监委会办事处撤销,成为日本兵营。1945年日本投降后,国民党第十一战区副司令兼保定警备司令池峰城,接收原日伪在京西办的清河军校学生,改为第十一战区十部训练团(后改训练所),驻民生中学址,因查出干训所有共产党地下组织,于1946年春被解散。同年秋,民生中学复校。保定解放后,1949年春,民生中学师生并入保定第二中学。

1949年7月,于保定建中共河北省委,8月1日建河北省人民政府,原按察署西部驻河北省文化局、省文联,东部驻共青团河北省委员会,原清代的军事机构旧址,驻省工会和妇联。1951年后,省工会、妇联迁西关新华路南巷(学府胡同)。1958年省会迁津,此处移交保定军分区,之后,军分区在此建八一影院。1968年省会迁石家庄后,保定军分区迁五四路原河北艺校址,此处为民居。20世纪末、21世纪初改建为商业楼。原临永华路的红关帝庙,于1951年扩展街道时拆除。民生中学对面(裕华路南侧)有座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为直隶督标中军副将冷庆建的祠堂。保定解放后,保定市人民法院、南市区法院先后驻此,被列为保定市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开发商拆除。

▲河北剧场,留下了我们的欢声笑语。

五、西城墙至火车站前建华路段
    该段路北的中、东段为著名的育德中学。其前身是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直隶高等学堂、高等农业学堂,在明代建的朝阳寺和清代讷公祠建的直隶公立高等小学堂,亦称讷公祠小学。光绪三十二年(1906),在日本留学并加入同盟会的陈幼云(蠡县人),回到保定,在北关崇实中学任教,受同盟会本部之命,组建河北同盟会分部,以讷公祠小学创办育德中学,为反清组织河北同盟会机关驻地。同盟会在军官、马医学堂及大中学校建立了分支机构,还组建了外围组织实行会,发起了保定地区多处起义,炸漕河、唐河、黄河铁桥,与吴禄祯联合筹建燕晋大都督府,为推翻清王朝做出了贡献,也付出血的代价。

1918年,该校建立留法勤工俭学高级预备班,在学校东侧(今保定宾馆址)建实习工厂,刘少奇、李富春、李维汉等,都在此实习过。1919年五四运动时期,该校成为保定地区革命运动的中心,相继在该校建立保定地区的党团组织,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领导保定地区的革命斗争。该校知名学生有北洋大学校长、清华大学第一副校长刘先洲,还有曾任中纪委常务书记的王鹤寿、辽宁省委书记杨春圃、河北省代省长刘秉彦等。1937年9月,保定沦陷,校长郝仲青率师生南下。日本在该校驻特务机关宫岛部队,残杀中国人民。日本投降后育德中学复校。保定解放后停办,该校师生分别编入保定一、二中学。1949年春始,该校址先后为冀中区建国学院和中共河北省委党校,后改河北饭店。1958年省会迁津后改保定饭店。改革开放后,以陈幼云祠堂院建留法勤工俭学纪念馆。

▲保定府署。

    该路西段路南,原为霍家大院。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在此创办直隶农务局和农务学堂,三十年(1904)改农务学堂为直隶高等农业学堂。宣统元年(1909年),学生胡鄂公(锡三)于该校创办反清组织共和会(后与实行会合并),在京、津、保地区开展反清斗争,该会成员参加了张家口、通州、滦州、天津等地的起义,刺杀袁世凯、张怀芝,攻打天安门和东、西华门的战斗,组织宫廷太监反清组织“人社”。该会分支机构除京、津、保地区外,还在太原、桂林、荆州、广州、武昌等地设分支机关。民国元年(1912),该校改名直隶农业专门学校。民国12年(1923)2月后合并于河北大学为农科,迁入南邻保定八景之一的“西刹秋涛”灵雨寺,该寺规模较大,亭泗百亩。原为明万历年间退职的兵部尚书郑洛(徐水人)的别墅。郑洛去世后,万历三十一年(1607)改为寺院。

清乾隆十一年(1746)敕建为行宫。光绪二十四年(1898)在此建畿辅大学堂。光绪二十七年(1901)改为直隶高等学堂,1912年该校迁天津。1921年在此建河北大学,设农、医、文、法四科。1931年,文、法两科迁平、津,农、医两科独立成院。1937年9月,保定沦陷,农、医两院停办,该校址驻日军兵营和陆军医院。日本投降后,农学院在此复校,医学院迁津。1949年3月,中共冀中区党委迁此,农学院迁南关公园河南部分新校址,同年7月下旬,冀中、冀东、冀南区党委合并为中共河北省委员会,仍驻此。1958年省会迁津,灵雨寺东部原医学院址建第八中学。1966年省会返保,河北日报社驻西部原农学院址。1968年省会迁石家庄市,报社随迁。1970年河北大学迁保,原报社址划给河北大学印刷厂使用。改革开放后,,改建为十方商贸城。▲1960年代初光园及总督署西路景象 ,这是最能反映光园及总督署西路群组建筑总体风貌的绝版照片,当时裕华路北侧直接看到的光园。可惜了,现在新建的一组半死不活的商业街。
该路东端南侧,为清宣统元年(1909)建的直隶省第二师范学堂,具有光荣革命传统,1923年校内建立中共党组织,1931年为中共保属特委驻地。学生中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反帝大同盟、左翼作家联盟成员,占学生总数的二分之一,有“小苏区”之称。“九一八”事变后,革命学生在中共党组织领导下,大力开展抗日救亡活动,遭国民党军警镇压,13名同学被杀害,“二师学潮”闻名华北。日军侵占保定后,学校停办,日本特务机关松田部队驻此。1939年,日伪政府在慈禧行宫建师范学校。日本投降后,保定师范返校。保定解放后,改冀中区师范学校,1950年复名河北省保定师范学校。20世纪80年代,以该校为基础,建保定师范专科学校。
   附记:
   元好问《顺天府营建记》写于蒙古定宗后二年(1250),根据张柔副帅贾辅口述而写。该文为保定城市建设史留下珍贵资料。贾辅为讨好其主帅张柔,把重建保州城的历史全部归到张柔一人,因此,《元史·张柔传》也按《顺天府营建记》录入。其实张柔的主要精力和时间用到率领军队作战方面,基本上不在保定居住、他最宠爱的夫人毛氏死时,他仍在湖北前线,真正负责重建保州的是清苑县苑七里店(今属新市区)人苑德。苑德是趁蒙古军屠保州后拉起队伍,以15万军队投张柔。张柔领兵在外作战,苑德留保定,以同知顺天军节度使权保州官衔,重建保州城。贾辅为讨好张柔夫人毛氏,还把毛氏亲属毛正卿说成重建保州的策划者,只字未提苑德,而苑德传却载其重建保州事。张柔传把重建保州、引水入城、建莲池、寺庙等全归张柔,州学、文庙由西大街迁南城门东马道,本张柔之子张弘略所为,亦归张柔。此外,贾辅所述亦有失实之外,如鸿福寺在宋碑已载,却说是张柔新建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2 07:57: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末直隶总督署的西辕门及大旗杆,这组照片最能反映,当初的直隶总督署前面是辕门、大旗杆和影壁。为了建裕华路牺牲不小啊。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2-2 11:14:13 | 显示全部楼层
把西辕门拆了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4 10:38:3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地图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4 10:39: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被维修的钟楼两侧的斗拱好美,老钟楼老面貌。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4 10:40:3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慈阁前边的保定电影院。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4 10:41: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年老马号门口的黄包车,热气腾腾的小吃,看到了教堂的一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4 10:42: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民国保定地图上天主教堂的位置。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4 10:43: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4 10:44:5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八十年代,裕华路车来车往。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4 10:45: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总督署前带汽车库的景象也是年少的记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4 10:46:1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河北剧场,留下了我们的欢声笑语。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4 10:47:0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保定府署。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4 10:47: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1960年代初光园及总督署西路景象 ,这是最能反映光园及总督署西路群组建筑总体风貌的绝版照片,当时裕华路北侧直接看到的光园。可惜了,现在新建的一组半死不活的商业街。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4 10:50:42 | 显示全部楼层
    保定府署。元代为保定路署,在西大街,元末毁于兵火。明初于张柔故宅废墟新建衙署,永乐元年(1403)大宁都司迁保,府署被占,乃于大宁都司东原崇严寺废址建新署。民国2年(1913)废保定府建制,原驻旧县街之清苑县署迁此。1939年,日伪省公署由津迁保,于此建省会警察局,伪县公署迁今市府前街。1948年11月保定解放后,改为保定市公安局。20世纪60年代末,市公安局迁东风路地道桥西,市财贸办公室、商业局迁此。商业局迁五四路后,该址归保定商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5-15 15:55 , Processed in 0.086924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