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两醉清风

[他山之石] 殷都区改造规划视频 涉及 安阳火车站西广场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8 22:47:57 |
古城甲 发表于 2018-10-28 21:27
安邯目前都是邺的继承者,原因是建国后安阳的临漳分给了邯郸,这位邯郸网友可以查查临漳和安阳荣辱与共了 ...

你如果真的懂得历史,就回去再查一下,相州 魏郡 更名数次,治在邺城,相州治在邺城,不再安阳,你别意淫了行么。

之所以后边相州被指代成安阳,是因为岳飞抗金的时候, 出来一个磁州, 也就是说这时候磁州和相州开始南北分割了,
但是在这之前相州治邺城的,  还都搬到相州了,  你该吃药了,

当时相州非常大,相当于一个省, 相州 辖魏郡, 魏郡 辖邺县, 这个邺县 指的就是临漳,
然后相州 魏郡  邺县 都治邺城,也就是说 省**市**县**都在邺城,
这是北魏之前,

概括起来一句话是,分冀州置相州,辖魏郡,治邺城,
杨坚毁邺,将相州 魏郡 邺县 3级**治所都迁到安阳, 一时间,安阳亦称邺,
开皇十年,邺县治所迁回原地,治邺城,  复安阳县,并分置相县,
这一段说这10年因为毁掉邺城,把3级**搬到安阳了,安阳也叫10年邺,
但10年以后邺县**搬回原地了,最多到现在我们可以理解为属地外借而已,

然后就是大业3年, 废相县,入安阳县, 安阳县为相州邺郡管辖,治安阳,

但是你知道这时候邺县就是临漳,只是邺郡治所在安阳,这么讲就是,
举个例子,比如邯郸郡治广府,
那么广府能叫邯郸么,且当时安阳县没有更名啊,就叫安阳县啊,只不过是市**在你安阳县,然后这个市叫邺郡,
接着以后唐朝置彰德军,此时依然有相州 邺郡  邺县之说,后彰德军改彰德府,相邺之治不再有称,

这段史实告诉我们,   

分冀州置相州, 辖魏郡,管理邺县,这个管理层次没有变过多少,且管理范围基本上可以确定就是滏洋河之南 加上安阳地界,
毁邺之前 三治同在邺县, 毁邺之后 三治迁安阳10年, 后邺县还治邺县地,之后州郡管理治所在安阳, 直至近代,
在这段历史里,说明了因为邺城被毁掉,所以把县**搬到安阳10年,后来又回来了, 没有说邺县划归安阳县之说,
所以邺就是邺,


至于后来,日本时期的伪邺,和抗日战争时期的临时邺县,都属于临时政权,挂靠建设,没有历史依据,不足道哉。

我不否认安阳地位从杨坚毁掉邺城以后地位上升到州郡一级 但记住,你不是邺, 北京还曾经叫北平县呢,在隋炀帝时期说以幽州涿郡,那么请问北京能叫涿州么。那涿县愿意么。北京同意么。
当然大家知道是什么情况,那就是涿郡治北平,管理涿县,  那么请问北平是涿县么,

同理相州魏郡治邺城,安阳能叫邺城么。 相州 魏郡 治安阳,安阳能叫魏么。 那大名和魏县会同意么。

嘿嘿,
发表于 2018-10-28 22:48:12 来自手机 |
车田宿 发表于 2018-10-28 22:09
好多人都不愿意理你,还非得冒出头来装个B刷存在感,个逗比

注意你的言辞,你在公共平台发言,也代表着你的故乡邯郸~一有争论就言辞恶劣,如果你觉得你说得对,做的对,那么,权当我没和你交流过
发表于 2018-10-28 22:51:30 来自手机 |
两醉清风 发表于 2018-10-28 22:47
你如果真的懂得历史,就回去再查一下,相州 魏郡 更名数次,治在邺城,相州治在邺城,不再安阳,你别意淫 ...

正常辩论没有任何问题,当然,作为一个安阳人,到你们邯郸板块,本来也有觉悟得不到邯郸人的认同,但是短短一两个小时,就遭遇你们的各种恶劣言辞,我觉得这个问题,你们也得纠正纠正吧?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8 23:02:17 |
隋朝多长时间 你们可想而知,而且还是在杨坚时期,邺县就还治邺县了, 都没等这个毁掉邺城的人   杀青,邺县的管理团队就回去邺县了, 就这 安阳还意淫呢,

还杜撰出来什么邺城没人了,都搬到安阳了, 呵呵,   玩呢?

尊重一下历史吧,
杨坚毁掉的是谁, 是邺城,不是毁掉的邺县, 所以什么没了 ,城没了,  谁的家没了, 城里的人没了,  
城里住的什么人, 文人 商人 富户  官员 大家,等等,
城都没了,怎么办,  于是,商人跑那里了, 商人肯定不跑远,因为他的经济链在附近啊, 去哪里  ,好 安阳把,
文人跑那里去了, 邺城可是都城啊,文人跑那里去,当然跑都城啊,邺城都没了,你安阳算个啥只得文人聚集的,所以文人去哪里了, 洛阳啊,
富户去哪里了,富户的家产田地还在邺县呢,那么富户去哪里了,  还在邺县啊,
官员去哪里了, 官员当然都搬到安阳了啊, 当然搬走3套班子 , 后来回来一套班子,   

大家知道这毁掉邺城以后的动作了把,
如果邺县有20万户,  城有2万户, 搬走者最多万户,  万户中,富户,商人, 县级官员 最后又回来,可算5000户,   没有回来的就是文人和州郡官员,
所以最后损失也就是很少的人吧,


那你说什么情况导致人少,

我就告诉你,漳河发一次水 造成的人口迁移 足以灭掉半个县, 而火烧邺城 对于邺县就是县城被毁而已,别联想的太宽了,我的安阳玄幻网络意淫派小说家们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8 23:22:01 |

下面转载一篇你们安阳人对于这段历史的描述,也没有你说的不要脸


杨坚焚邺改写安阳古城历史
商亡以后,殷都为墟。到了春秋战国时代,漳洹流域先后兴起了两个重要城市,一个是邺,一个是安阳。公元580年杨坚焚毁邺城后,千年邺都成为一片废墟。隋唐以后,安阳崛起,经宋、元、明、清分别为相州、彰德路、彰德府治所,邺都废址所在临漳县,历来为其属县。就历史情况而言,安阳与邺虽相距20公里,但两者曾有过密不可分的隶属关系,如同关中平原的丰、镐、咸阳、长安一样,是一脉相承发展下来的。

A

安阳”一词战国始现百年来为邺都附属

“安阳”一名最初见于战国时的魏国。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赵惠文王二十四年,“廉颇攻魏之防陵、安阳,拔之”。另据《史记·赵世家》载,惠文王二十四年,“廉颇将,攻魏房子,拔之。因城而还,又攻安阳,取之”。由时间可知,两处记载皆为同一战事。至此,“安阳”一名现于典籍。此后,安阳即为赵国所有。秦始皇十一年(前236年)秦将王翦攻赵“取邺、安阳,桓齮将”,并始筑城垣。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后,实行郡县制,全国划分三十六郡,始置安阳县,治安阳城,属邯郸郡。据此,“安阳县”成为见于史料记载中安阳城内最早的建制。

此后数百年,关于安阳城地址说法主要有两种。一说是指今老城地址。《魏土地记》曰:“邺城南四十里有安阳城,城北有洹水东流者也。”《晋土地记》:“安阳城,在邺城南四十里。”《水经注》:“洹水自邺东,径安阳县故城北。”我国著名历史学家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也将古安阳城标于此处。

二是说在今安阳老城西南三里一带。唐《元和郡县图志》云:“晋于今理西南三里置安阳县。”《宋志》载,安阳城系“后魏天兴元年(398年)筑”。《陈县志》:“安阳附郭,即郡城为城,始筑于后魏天兴元年,增筑于宋景德三年(1006年)。”民国《续安阳县志》:“创自后魏天兴元年,历次重修,均详前志。”

而在当时的邺城,自战国魏文侯起已成为中原一重要政治中心,所辖范围很广。“向南可至汤阴境内。安阳当时算是邺都的‘外围县城’,附属于邺【牵强附会强制联系证据之一 此时安阳县和邺都所在地邺县都是县,邺都就是邺都 也没说你是陪都啊,莫非那时候就有一城8星的 市辖区的管理结构了么。”安阳县地名办原主任许作民说,此后数百年间,安阳一直作为邺都的附属存在。而谭其骧给出的说法也是“安阳是邺城的后身与继承者。”

B

隋帝杨坚焚毁邺城民邑府衙搬迁安阳

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相州刺史尉迟迥拒不归顺杨坚。怒火中烧的杨坚攻下邺城后,为了彻底消灭敌对政权,便下令焚毁邺城宫室及民邑【注意这里是城不是县】,迁民及相州、魏郡、邺县府衙于南40里的安阳城(今安阳市西南1.5公里处)。【这里不敢苟同的是邺毁民何以走,民以何为业的问题,所以这里的民就是我说的商人 市民 文人   官员】邺都这座千年名都,既被焚毁又将民居迁空,竟完全成为一片废墟,落得了与两千多年前殷墟同样的命运。由于安阳当时归属邺管辖,因此安阳又被称之为邺,【这句话其实可以编的更美一些,应该说当时的邺县治所搬到了安阳,所以安阳当时也叫邺,可是偏偏说什么安阳归邺管辖所以也叫邺,那么说当时内黄也叫邺,临漳还叫邺 磁县也叫邺啊,因为都归邺管辖啊】并代替邺城成为相州的中心。【这句话说了实话,这就说了相州指的谁呢,指的是很大一片地方,是安阳取代了以邺城成为相州的中心,  知道相州多大么,一些人我就呵呵 说什么相州就是安阳,你眼睛有问题还是历史没学好, 请百度搜索,魏州,博州,相州,】

隋时相州安阳的地位,远比不上六朝时邺都。《隋书·梁彦光传》中写道,“衣冠士人多迁关内,惟技巧、商贩及乐户之家移州郭。由是人情险詖,妄起风谣,诉讼官人,万端千变”。许作民说,这些没有土地的人员随相州、魏郡、邺县三级政权机构迁至洹河南岸。“由于迁徙人口较多,加上州、郡府衙所在,安阳城扩大了不少。”许作民告诉记者,隋朝的邺县治所应当在今安阳老城东北3里洹河南岸,可能在如今的安阳市人事局一带,并未筑城。出土于豫北纱厂的隋开皇九年的墓志铭上记载:“葬于邺县之西,去县五里。”而在安阳市烈士陵园出土的同时期墓志铭上所指城址,也与此前的说法一致。至此,邺县附属于安阳,两者的地位开始发生转变。

相州和魏郡迁至安阳后,隋开皇三年废除魏郡,大业三年又改相州为魏郡,唐初复名相州。“唐代有相州城和安阳城之分,安阳城亦称相州外城。”许作民介绍,据唐代《括地志》记载,相州城可能在南,距离洹水4里;安阳城在北,距洹水3里。隋唐时期的安阳,由于所属相州距离国都偏远,其地位只是一个一般的州级政治中心

C

宋元扩修相州城明清划定彰德府

北宋相州城沿用唐代相州城,但形制略有不同。据明代的《邺乘》记载:“后魏天兴元年所筑,宋景德三年增筑,围十九里。”“此说法恐有误。”许作民说,后魏天兴四年(公元401年)始置相州,治邺城,在今安阳老城东北20公里。安阳城作为相州治所始于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隋唐时期开始修筑安阳相州城,可知相州城并非天兴元年修筑。宋景德三年增筑,可能是将唐相州城和相州外城(即安阳城)合二为一,加以扩修。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8 23:43:23 |
古城甲 发表于 2018-10-28 22:51
正常辩论没有任何问题,当然,作为一个安阳人,到你们邯郸板块,本来也有觉悟得不到邯郸人的认同,但是短 ...

辩论就是根据言论 历史, 经典,考古 来确定和推正 讨论一些东西,得到让大家信服的一个论断,
说白了就是你得让大家信服,

就邺城邺县而言,不管在邯 在安,他都是临漳的财产,邯郸不会因为临漳而把邯郸叫临漳,邯郸也没有说自己是七朝古都,  所以相比之下邯郸更尊重临漳, 尊重邺城, 更何况邺文化里的, 陵寝在磁县, 碑刻石窟寺庙 在峰峰 涉县和成安,  
为什么不是安阳呢,
所以就邺文化而言  遗产 遗迹  影响都在邯郸地区, 而安阳拿走了邺的什么呢,
政治资源和经济资源, 也就是说因为邺城废掉,导致安阳崛起, 城也扩了, 也升城州郡所在地了, 但安阳为什么不说殷都安阳,而非要说自己是七朝古都呢,   
时至今日, 外界在安阳能找到什么邺城辉煌,  而外界对安阳的文化依然是殷都的认识,虽然强行霸占了临漳的6都,让临漳无所适从,虽然zzy时期的帮助导致你成功了,现在民众的知识层次都在提高,历史面也很宽, 分析能力也在提升,
你当初那个蹩脚的理由如今能挡得住惶惶众人的认知么。

所以我也不骂人,也不说你骗子,也不说不要脸,  此处用英文来解释最为恰当,  NO  FACE,
脸面这个东西,是靠自己争,不是贴的, 你贴多少 ,没脸还是没脸, 相反你尊重事实去面对事实,承认事实, 才能赢得尊重,你才HAVE FACE, 所以来邯郸版块, 自己决定, 可以争论,但是要尊重事实依据,
奔着吵架和强词夺理的化,   那么请回吧  骂你是轻的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8 23:44:54 |
我都不需要去拿邯郸的说法否定你, 我就拿你们安阳的文章一个个 点出可笑之处 都能让你无地自容, 更可笑的是你居然还要拿着这些笑话继续来得瑟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8 23:49:03 |
lianpox 发表于 2018-10-28 13:00
邯郸发展明显不如安阳,我邯郸感到危机强大!

哪只眼睛看到的, 可以把那只眼睛的镜片换个高度的,
要是2只眼睛看到的,建议换个眼镜,
要是度数太高,建议做手术,

眼睛好了 ,看世界更清晰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8 23:54:03 |
我就发一个帖子,大家来吐槽一下 邯郸站,本来是我们邯郸自己吵架讨论的事情,你偏偏过来让人民内部斗争变为了一致对外,
呵呵
发表于 2018-10-29 00:34:02 |
古城甲 发表于 2018-10-28 22:48
注意你的言辞,你在公共平台发言,也代表着你的故乡邯郸~一有争论就言辞恶劣,如果你觉得你说得对,做的 ...

言辞恶劣?好过你扭曲历史吧? 就像有些韩国人说孔子是韩国的 我觉的我说“混蛋”都是赞美!
公共平台就许你歪曲事实?公共平台就许你把自己的淫念施加在别人身上?你还高尚起来了嘿!多新鲜呀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9 02:05:34 |
车田宿 发表于 2018-10-29 00:34
言辞恶劣?好过你扭曲历史吧? 就像有些韩国人说孔子是韩国的 我觉的我说“混蛋”都是赞美!
公共平台就 ...

隋书·梁彦光传》中写道,“衣冠士人多迁关内,惟技巧、商贩及乐户之家移州郭。由是人情险詖,妄起风谣,诉讼官人,万端千变


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衣冠士人多迁关内  这句话的意思是贵族,士子,文人  都迁到长安附近,  惟技巧、商贩及乐户之家移州郭    是说,杂耍的,曲艺的,商人 移到州郭,州郭指那里, 上面安阳的历史说了 在安阳河北岸, 州郭,就是州府的外城, 然10年以后邺县还治邺县地,请问商户何处,

怎么到安阳人嘴里就成了邺地无人,安阳继承了邺文化,  呵呵,继承了什么,集成了杂耍 跳舞卖东西的文化么。   上面“衣冠士人多迁关内 说的什么意思,  士子 文人去哪里了,去长安了,


而这句话里意思是什么。,是就算邺城这个城里的人搬到安阳以后,安阳人口增加了,但于邺都比较下,还是远远的不如,  那么什么意思,你不是说都过去了么。,怎么就远远不如了呢,你说邺都的人都去安阳了,怎么还远远不如了呢,


你们安阳人来给我解释一下, 邺都的人到你安阳都颓废了?都不干活了?

只有一个解释,这个邺城民迁安阳 ,1 不多,2,不强,3 层次不高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9 02:07:12 |
跟我讨论,最次的mh370 能跟我来死杠一下,一些没文化 听风就是雨,拿着别人吹牛的东西就来耀武扬威的 喽啰,请还是自己走吧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9 10:25:09 |
夏后胤甲的原型是商王河亶甲(殷墟卜辞作“戔甲”),“胤甲”由商王“戔甲”而来。《竹书纪年》中夏后胤甲[35]与商王河亶甲[36]的记载可以通过《吕氏春秋》“殷整甲迁于西河”进行整合。

胤甲”所居“西河”的原型是商代中期都城“相”。“西河”在传世文献中有“卫国西河”和“魏国西河”两处。“春秋战国时代,黄河下游以走《汉志》河为常,也曾不止一次走《禹贡》、《山经》河;也有可能东(《汉志》河)西(《禹贡》、《山经》河)二股曾长时期同时存在,二股迭为干流,而以东股为常”[37],此时的“西河”指的是流经卫国的《禹贡》河两岸地区,因位于常流的《汉志》河以西故名,可称为“卫国西河”。 后来随着卫国领土逐渐被蚕食,西河转变为魏国山陕之间黄河两岸的称呼,即“魏国西河”。本文涉及的“西河”是“卫国西河”,可以大河为界分为东西两个区域,而关于商代中期都城“相”的地望也主要有两种说法,分别是大河以西的安阳洹河流域和大河以东的内黄濮阳间。

商代中期都城“相”不在大河以西的安阳洹河流域。受“纣都朝歌说”的错误影响,在甲骨文发现和安阳殷墟科学发掘以前,晚商都邑通常被认为是在安阳以南的淇县“朝歌”[38]。相关的晚商历史被挪到了淇县,安阳的“洹水南殷墟”由此衍生出了“河亶甲居相安阳说”。唐宋以降,受到此说的影响,安阳殷墟通常被认为是商代中期的都城“相”之所在,加之《史记·殷本纪》对商代后期都城的模糊记载[39],“河、淇间故商墟”的“朝歌”被更广泛的认为是“晚商都邑”。相州得名取“河亶甲居相”之义,最初并无特指安阳附近的殷墟,而是广义的邺城附近区域相传乃河亶甲居相之所[40],并且是先有相州之名,后有“河亶甲居相安阳说”的出现,一直流传到清末[41],尤以明代崔铣所著《邺乘》记载最为详尽:“今府城外西北有开元寺,寺后有亶甲冢,冢在洹水南岸。有故城,称畿城,一曰亶甲城,周围四十步,高一丈五。又有地曰商亭,《城冢记》曰‘亶甲所居’。”安阳洹河南岸古代墓葬众多,在没有科学的考古学理论方法的古代,将其中的一处墓葬误认为“亶甲冢”并不奇怪,而所谓的“亶甲城”的规模“周围四十步,高一丈五”,或为某处建筑台基。该说始终强调“相”位于安阳洹河南岸,而八十余年来的考古发掘表明,安阳洹河南岸传统意义上的殷墟乃商王武丁至帝辛的都城所在[42],与“河亶甲居相”无涉。

商代中期都城“相”当在大河以东的内黄濮阳间。殷墟卜辞中的“戔甲”在周代以来的传世文献中作“河亶甲”,是比较独特的一例,而这恰恰凸显了该名字的特殊性。周人在“河亶甲”一名中赋予了周代的地理概念:“河”顾名思义是大河,即古黄河,而“亶”字的选择应与澶渊有关。澶渊在《左传》中曾被多次提及,其地望就在今濮阳内黄间。大河与澶渊所在的“卫国西河”地区恰与《括地志》中“相”的地望[43]相合。邹衡先生曾针对“卫国西河”地区的商都进行过考证,认为唐宋以降该地盛传的“亳”乃“相”之讹传,“河亶甲所居内黄之相地似较有可信之处”,“很有可能刘次范遗址本来就是河亶甲所居之相地”[44]。有理由相信商王河亶甲所居之“相”确在内黄濮阳间,当然这还有待于今后的系统区域调查、发掘与研究。

夏后相的原型是商王河亶甲,得名于“河亶甲居相”之“相”地名,与夏后相有关的“斟灌”和“商丘”的原型是商代中期都城“相”。

文献中“斟灌”的出现频率低于“斟寻”,随着时间的推移甚至出现了两者混淆的状况,“昆吾之墟(颛顼之墟)”从郑洛之间转移到了卫国后期都城帝丘附近[45]。《竹书纪年》中关于夏后相所居之地给出了“斟灌”和“商丘”两个地名是产生地名混淆和转移的根源。《左传·哀公十七年》:“卫侯梦于北宫,见人登昆吾之观,被发北面而噪曰:‘登此昆吾之虚……’。”“观”即“阙”,从行文之义看,所谓的“昆吾之观”即现代考古学意义的夯土基址。“斟灌”当系“斟寻(颛顼之墟)”与“昆吾之观”派生而来,而古代文献中确有“斟灌”作“斟观”的情况[46]。被认为“所载殆无一不袭他书”的今本《竹书纪年》中“斟灌之墟,是为帝丘”的语句,也可视为近古时期学者对“斟灌”的认识。《左传·僖公三十一年》:“冬,狄围卫,卫迁于帝丘。卜曰三百年。卫成公梦康叔曰:‘相夺予享。’公命祀相,宁武子不可,曰:‘鬼神非其族类,不歆其祀,杞、鄫何事?相之不享,于此久矣,非卫之罪也。不可以间成王周公之命祀,请改祀命。’”这条记载清楚表明,夏后相所居之处为卫国后期都城帝丘,也就是《竹书纪年》中的“商丘”。由此可见,“斟灌”和“商丘”实即一地,在卫国都城帝丘附近。卫都帝丘(公元前629~公元前241年)已经被发现,位于今河南濮阳县高城村,面积916万平方米[47]。夏后相的原型是商王河亶甲,因此与其相关的“斟灌”和“商丘(帝丘)”也与商王河亶甲有关。《殷本纪》、《竹书纪年》、《书序》一致记载“河亶甲居相”,《左传》又有商先公相土居商丘的记载,由此可推“相”乃“商”之音转,相关演化过程如下:


商丘一般被认为是先商时期重要都邑,然而纵观先秦文献独见于《左传》,且此时的商丘已经从晚商旧畿的卫地(今河南濮阳市附近)转移到了商遗民所封的宋地(今河南商丘市附近)。考虑到周人称“商”称为“殷”和周人对商人(包括宋人)的态度等背景情况,“商丘”少见于东周文献并不奇怪。类似的,“商丘”也会出现相应的替代地名——商都“相”。周人根据“太戊~仲丁~外壬~河亶甲~祖乙”五位商王的事迹制造了“太康~中康~相~少康”四位夏后的历史,夏后相得名于“商”的音转“相”,因而出现了《竹书纪年》“帝相即位居商丘”的记载。由于“斟灌”与“斟寻”地名相近,“颛顼昆吾系统”也从郑洛地区转移到了濮阳内黄间,并取代了本地的“中商历史系统”,由于颛顼是五帝之一,而“商”与“帝”的字形相近,卫地“商丘”向“帝丘”转化,成为颛顼、昆吾、夏后相先后所居之处[48]。又由于在世系排列上与夏后相处于同时期的商先公相土也有居于商丘的记载,为了“调和矛盾”,商丘之名于是被移到了商人后裔的宋国,成为了现在的河南商丘市之名源[49]。

尽管周人杜撰出“太康~中康~相~少康”四位夏后世系并造成了地名的混淆和转移,但“中商历史系统”终究无法泯灭,商王戔甲迁都濮阳内黄间的地名只得采纳“商”的音转“相”,又因地处大河和澶渊附近,最终出现了“河亶甲居相”的记载。

五、“后羿代夏”与“少康复国”发生于商代中期

文献中“后羿代夏”的原型乃当时商与东夷的战事。《竹书纪年》显示“太康~中康~相~少康”阶段[50]和“太戊~仲丁~外壬~河亶甲~祖乙”阶段[51]均与东夷有频繁的接触。“太康居斟寻,羿亦居之”表明迫于东夷族的军事威胁,商王朝的都城被东夷族占据。夏后中康时“废时乱日”与夏后胤甲时“十日并出”共同指代当时东夷的军事威胁。“十日并出”是东夷的神话传说,与后羿射日的传说相合。从商王朝放弃长期经营的亳,迁居隞,很快北上迁都相,旋即又迁都邢的情况来看,中商时期的商可能在与东夷的战事中略占下风,出现“殷复衰”的情况,这或许也是晚商战略收缩专营东土的原因。商王戔甲离开郑洛地区北上迁都相,旋即祖乙便迁往邢,“河亶甲居相”之事尤显仓促。《说文解字》:“戔,贼也。徐锴曰:“兵多则残也,故从二戈。”“贼,败也。”商王名曰“戔甲”,其时战事不利局面亦可一窥。《史记·夏本纪》和《书序》中“胤往征之”的事件原型也是商王戔甲将统治中心从郑洛地区转移到豫北冀南地区的重大事件。

夏后少康的原型是商王祖乙。《说文解字》:“少康,杜康也”,“杜”系“祖”而来。祖乙迁邢后“殷复兴”, 殷墟卜辞称其为中宗,此乃少康中兴复国之事件原型。
由此可见, 商朝活动从来都没有离开过古黄河流域,  大致范围就是保定以南,现在的黄河以北,   现在的商丘是周朝以后的事情了,,所以, ,总的来说 ,商的核心活动范围,  邢,殷 濮阳所代表的相,

为到后来以后,冀州北分割成2个州,南部的叫相州,就是因为这一片是商朝活动范围,商 相同音, 所以相州即商州也,邺城居于邢 殷  相三地之间,所以相州治邺城,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9 10:29:36 |
北魏天兴四年(401年)析冀州置,治邺县(即今河北临漳县西南邺镇)。
辖境相当今河北省邢台、广宗以南,河南省林州、汤阴、清丰、范县以北,山东省武城、莘县以西地区。其后辖境渐缩。
东魏天平元年(534年)改为司州。
北周建德六年(577年)复为相州,
大象二年(580年)移治安阳城(今河南安阳市南,隋移今市)。
唐辖境相当今河北省成安、广平和魏县西南部,河南省安阳市、汤阴、林州、内黄及濮阳市西南部地。
北宋属河北西路。辖境减缩。金明昌三年(1192年)升为彰德府。州境漳水有灌溉之利,东魏筑万金等渠,唐筑金凤等渠。唐、宋时纱、绢等织造业发达。
发表于 2018-10-29 10:51:54 来自手机 |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5-15 06:32 , Processed in 0.082820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