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anson908

[江城资讯] 2018年11月20日武汉新闻汇总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1-20 10:02:45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担心以后在光谷广场上地铁的人到底能不能挤上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20 10:04: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white125 发表于 2018-11-20 10:02
很担心以后在光谷广场上地铁的人到底能不能挤上去。

延长线开了之后不会有这么多人还在光谷广场坐地铁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20 10: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dhsqb 于 2018-11-20 10:31 编辑

很多报道都把民生 汉江国际ifc 浙商大厦 农商行纳入到江岸区。

其实这个很早就在武汉规划局官网上有答复了


而且这个示意图让人疑惑的是光大银行支行上榜了,但是光大的分行也在江岸区,为什么会没有上榜呢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20 10: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40年·光影故事】武汉轮渡的美丽嬗变:从"过江主力"到"旅游名片"

2018-11-19 15:15  来源:湖北日报

1980年,17岁的冯卫国进入轮渡公司,开始了38年的轮渡生涯。上世纪80年代的武汉,长江上只有一座大桥,武汉三镇居民过江主要靠轮渡。“那时,红旗造纸厂、国棉厂、车辆厂、印染厂等一些大企业都在武昌,职工上下班几乎都是搭乘轮渡。每天6点半早高峰时,过江的队伍就排成了长龙,赶着上班的乘客生怕错过一趟船而迟到。"


冯卫国驾驶轮渡在长江上来来回回30多年。(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倪娜摄)11月14日清晨,武汉关码头,在轮船低沉悠远的汽笛声中,江城5号轮渡驾驶员冯卫国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当日天气不错,几名乘客站在甲板上拍照,江面上几座跨江大桥放眼望去清晰可见。


上世纪90年代初,轮渡是市民过江的主要交通工具。(武汉轮渡公司提供) 武汉轮渡历史客流记录显示,鼎盛时期,武汉轮渡曾一度拥有客运航线18条、渡船48艘,1989年年客运量达到了1.6亿人次。 1995年,长江二桥建成通车,武汉陆地交通进入大发展时期,过江主力从轮渡变成了公交。而今,武汉江面上的桥越来越多,包括在建的从上游至下游共达11座。江底隧道也贯通了两条,开车或乘坐地铁几分钟就可以过江。2018年1月1日,武汉取消了ETC,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开车过江。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20 10: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RickBlaine 发表于 2018-11-20 10:10
【40年·光影故事】武汉轮渡的美丽嬗变:从"过江主力"到"旅游名片"

2018-11-19 15:15  来源:湖北日报


轮渡和快艇在江中运送乘客过江。(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倪娜摄) 在岁月长河里穿梭了百余年的武汉轮渡,没有随着过江方式的增多而消失,悄悄迎来新的蝶变。“现在轮渡成了武汉旅游的一张靓丽名片,提供很多‘高大上’的服务,夜游长江、游船婚礼、水上祭祀、私人聚会……这在过去实在难以想象啊。”冯卫国言语间透露着骄傲。“太喜欢这种坐轮船过江的方式了,从船上看长江大桥上奔跑的火车和汽车别有一番趣味,两岸的风景也是越来越美。”游客邹洋说,他来武汉玩过多次了,只要有机会都会乘轮渡游玩。


晴川阁号游船在江中航行,载着旅客欣赏长江两岸夜景。﹙视界网廖成志摄﹚ 夜幕降临,城市被闪烁的霓虹灯点亮,“梦幻江城”灯光秀用炫彩灯光绘就长江画卷,夜游两江四岸看灯景更成为武汉旅游的又一新生“网红”打卡地。 冯卫国驾驶的轮渡成了一艘移动的观景台。日复一日在水上穿梭于汉口、武昌之间,冯卫国见证了轮渡从“过江主力”到城市旅游新名片的美丽嬗变。(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倪娜 通讯员 魏清)


刊登于湖北日报2018年11月19日09版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0 10:42:47 | 显示全部楼层
RickBlaine 发表于 2018-11-20 10:11
轮渡和快艇在江中运送乘客过江。(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倪娜摄) 在岁月长河里穿梭了百余年的武汉轮渡,没 ...

这个我昨天新闻贴已经发布了,怎么今天又发一次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20 10:49:0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white125 发表于 2018-11-20 10:02
很担心以后在光谷广场上地铁的人到底能不能挤上去。

延长线开通了,会被后面站点分流吧。
但是,从光谷广场上车没有座位是肯定了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20 10:49:24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每天不一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20 10:53:10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市国际化水平提升计划(2018—2020年)

武汉市  中北路  今天


武汉市国际化水平提升计划
(2018—2020年)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部署,凝聚全市各方力量,在新时代、新起点上提升武汉国际化水平,特制订本计划。
  一、工作目标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抢抓多重国家战略在汉叠加的新机遇,充分发挥我市综合优势,统筹全市对外交往资源,注重开放创新,着力把武汉建设成为我国中部地区国际交通枢纽、国际经贸合作高地、国际交往中心、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和国际人才汇聚高地。
  二、主要任务
  (一)建设中部地区国际交通枢纽
  1.提升国际通达能力。拓展国际化大通道,建成内陆门户型综合交通枢纽;加密远程国际航线,推动开通更多国际客货运航线;提升武汉天河机场国际枢纽功能;巩固“江海直达”、日韩等近洋航运品牌;建设以武汉阳逻国际港为核心的港口枢纽集群;提升中欧(武汉)班列平台功能和国际货运能力。(牵头单位:市交通运输委;协办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市口岸办〉、市财政局,武汉新港管委会,各区人民**〈含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市东湖生态风景区管委会,下同〉)
  2.健全国际物流平台。充分发挥“一带一路”节点城市作用,紧扣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深化多式联运区域合作,打造全国综合物流枢纽,全方位推进国际物流合作。(牵头单位:市交通运输委;协办单位:武汉新港管委会,武汉港航发展集团)
  3.提高口岸保障水平。进一步完善口岸管理体制机制,推动口岸通关便利化改革;提升各类口岸开放水平,扩大区域通关合作,形成口岸经济和产业集群;加快武汉新港空港综合保税区、武汉东湖综合保税区建设,打造口岸核心功能区。(牵头单位:市商务局〈口岸办〉;协办单位:市交通运输委,相关区人民**,武汉港航发展集团)
  (二)建设中部地区国际经贸合作高地
  1.增强开放型经济竞争力。优化对外投资战略布局,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完善进出口市场结构,推进优势产能和装备制造国际合作,在有条件的国家建立武汉产业园区;大力推进投资贸易便利化,创新管理体制,发掘新动能,培育新业态、新模式,以武汉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为载体,构建与国际市场全面对接的商务平台;支持重点和新兴领域服务出口、海外服务市场开拓。(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协办单位:市城乡建设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外办、市贸促会,武汉新港管委会,相关区人民**)
  2.构建内陆外企投资新高地。加大金融领域开放力度,吸引更多境外金融机构来汉发展;持续推进服务业开放,积极推进研发设计、现代物流、节能环保、商务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领域利用外资工作;深化制造业开放,吸引外资参与光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等产业;推进外资向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集聚。(牵头单位:市商务局;协办单位:市金融工作局、市外办、市贸促会,武汉新港管委会,相关区人民**)
  3.构建对外开放新平台。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的制度框架,营造国际化的营商生活环境;全力推进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武汉片区建设,研究推进内陆自由贸易港、海峡两岸合作产业园等新平台建设;加快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建设,树立中法合作的城市可持续发展典范;强化三大国家级开发区和长江新城的开放平台支撑作用。(牵头单位: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长江新城管委会;协办单位:市台办、市公安局、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国土规划局、市外办)
  (三)建设中部地区国际交往中心
  1.拓展城市外交广度。稳步推进外国领事馆区建设,引进更多国际性机构与组织落户武汉;广泛开展与国际组织的合作,发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设计之都”的影响力,举办更多重大国际性会议(活动),提升我市本土品牌及活动的国际知名度;加强与国际友城尤其是国际知名城市之间的务实交流合作。(牵头单位:市外办;协办单位:市城乡建设委、市国土规划局、市委组织部〈市招才局〉、市商务局〈市招商局〉、市发展改革委、市体育局、市文化局、市贸促会,汉阳区人民**)
  2.深化教育国际交流。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国际合作交流体系,努力成为中部地区国际教育中心;创建国际理解教育特色学校,支持学校开展双语授课或多语种教学试点,鼓励建立海外友好学校,规范开展高质量的中外合作办学;打造“留学武汉”品牌,稳步改善来汉留学人员的结构和质量;加强职业教育,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双向发力,为职业教育发展注入新鲜血液。(牵头单位:市教育局;协办单位:市外办,相关区人民**,各市属高等院校)
  3.加强文化旅游国际交流。实施城市形象海外推广工程,强化城市全球营销,提升城市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高水平办好“大河对话”国际论坛、武汉国际杂技艺术节、琴台音乐节、武汉中法文化之春等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加快发展国际旅游,打造五色旅游精品,建设国际滨水休闲旅游目的地城市和中部地区国际旅游集散地。(牵头单位:市文化局、市旅游委;协办单位:市外办、市委宣传部、市交通运输委,相关区人民**)
  4.增进体育国际交流。高水准办好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以下称武汉军运会)和2019年男篮世界杯,高质量举办武汉网球公开赛、武汉马拉松、武汉7·16渡江节、水上马拉松、世界飞行者大会、国际赛马节、中国汽车摩托车运动大会等高规格体育赛事,承办更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顶级赛事活动。(牵头单位:市体育局、武汉军运会执委会;协办单位:武汉新港管委会,相关区人民**)
  5.做强做优国际专业会展。高标准打造国际会展品牌聚集地和目的地,扩大中国国际机电产品博览会、中国光谷国际光电子博览会、武汉国际汽车展览会、中国生物产业大会等本地品牌展会的国际影响力,支持有国际影响力的专业展会扎根武汉,吸引世界500强企业、国际商会来汉举办活动,引进更多取得国际性组织认证的会展项目。(牵头单位:市商务局〈市会展办〉;协办单位:市外办、市贸促会,相关区人民**)
  6.优化国际公共服务环境。提升城市生态品质,建设国内外知名的滨水生态绿城;推进长江主轴、长江新城规划建设;建设东湖绿心和世界级东湖绿道;实施碳排放“率先达峰”城市计划,大力发展低碳交通。(牵头单位:市国土规划局、市城乡建设委、市发展改革委,长江新城管委会;协办单位:市园林和林业局、市交通运输委、市水务局,相关区人民**)推行国际标准、国际规则、国际标志;改进**门户网站外文网页,提升外文报刊、电视、广播等涉外信息传播平台国际化水平;加强国际社区、医院、学校建设;深入实施外籍人士“家在武汉”工程,开通涉外信息微信公众号;以公职人员和窗口单位从业人员为重点,提升全体市民的文明程度和国际化意识。(牵头单位:市外办;协办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公安局、市商务局、市城管委、市交通运输委、市网信办、市文化局、市民政局、市卫生计生委、市教育局、市质监局、市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江汉大学,长江日报报业集团、武汉广播电视台)
  (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
  1.构建现代产业创新体系。加快推进制造业与互联网及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水准的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加强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建立企业数字化管理平台,有效整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创新资源和国际资源,全面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增强优势产业的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建设世界级产业集群。(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协办单位:市科技局,武汉新港管委会,相关区人民**)
  2.推进国际研发合作基地建设。依托各工业园区和科技园区,建设国家及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鼓励、支持科研机构和本土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研发合作,外资研发机构参与本地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牵头单位:市科技局;协办单位:市商务局〈市招商局〉,武汉新港管委会,相关区人民**)
  3.打造国际技术孵化转移平台。支持建设国际化新型孵化器,形成以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为源头,以企业为主体,以园区为载体的多层次差异化的科技孵化平台,进一步完善孵化服务链条,大力开展国际技术转移服务。(牵头单位:市科技局;协办单位:市商务局,相关区人民**)
  (五)建设国际人才汇聚高地
  1.吸引集聚国际高端人才。积极探索“大学+”发展新模式;加快建设国际人才自由港和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在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设立招才工作站和海外人才试验区;发展国际人力资源服务产业,为海外人才提供“全链条”创新创业服务;实施海外科技创新人才来汉发展工程,面向全球引进海外科技创新人才。(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市招才局〉;协办单位:市公安局、市商务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外办,武汉新港管委会,相关区人民**)
  2.建设外国人服务管理综合体系。完善涉外管理机制,加强外籍人士服务“单一窗口”建设,探索构建**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外国人服务管理综合体系。(牵头单位:市公安局;协办单位:市委组织部〈市招才局〉、市商务局、市外办、市网信办、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民政局、市卫生计生委、市科技局、市工商局、市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武汉新港管委会,相关区人民**,市科协)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统筹协调。成立武汉国际化水平提升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推进我市国际化水平提升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市人民**主要领导同志担任,副组长由市人民**分管领导同志担任,市直各相关部门和各区人民**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外办办公,负责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
  (二)完善工作机制。组建城市国际化水平提升专家咨询委员会,研究制订中长期城市国际化发展规划。根据工作需要,市、区财政在年度预算中合理安排必要的专项经费。
  (三)强化督查考核。制订年度工作计划,对标开展督查,及时通报督查结果。将国际化水平提升工作纳入市绩效目标考核体系,完善工作考核和绩效评估办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20 10:53:11 | 显示全部楼层
anson908 发表于 2018-11-20 08:07
武汉逾40座楼宇年纳税过亿元
最牛一栋在江岸年纳税14亿元

渣打还缺Z这点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20 10:58:53 | 显示全部楼层
长江科学城怎么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丁烈云、贺鸿、朱玉贤、钮新强、夏军、余少华、谢先启、李伟、牟玉静、吴剑锋发声!

长江新城  

11月15日,长江科学城院士专家咨询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德仁、丁烈云、贺鸿、朱玉贤、钮新强、夏军、余少华、谢先启、李伟、牟玉静、吴剑锋等围绕武汉长江新城《长江科学城战略咨询报告》《长江科学城概念规划》方案,提出长江科学城要对接国家战略,高起点规划。

长江新城管委会负责人首先从规划建设长江科学城重大意义、基础条件、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基本原则、规划选址、战略任务、支撑体系八个方面进行了汇报。市规划院围绕新时代的要求、新发展的方向、新的理念目标、新的发展区位、新的空间模式“五个新”汇报了长江科学城概念规划研究的重要成果。

本次会议邀请国内知名院士专家,通过咨询会的形式对武汉长江新城《长江科学城战略咨询报告》《长江科学城概念规划》方案等成果进行研讨咨询,为科学规划建设长江科学城提供指导,推进长江新城高质量发展。

根据规划,长江科学城定位将建设成武汉未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科创中心核心承载区。计划用5-6年左右时间,形成科学城雏形。目前,长江科学城已初步完成建设战略咨询报告、长江科学城概念规划编制。与中科院相关院所、大专院校、相关企业等进行了广泛深入对接,初步就导入大科学装置、创新资源、建设项目等事宜达成了一系列合作意向。

会上,院士专家围绕长江科学城战略定位、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大科研装置设施布局、人才引进等问题积极建言献策,为长江科学城高质量规划提供指导。

院士专家们认为,长江科学城的规划依托于武汉丰富的科教资源,拿出了长江新城生态环境最好的区域来建科学城,立意好,起点高,长江科学城的规划建设要和长江新城的规划乃至武汉市的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要在发展中不断明确定位,高标准建设。

长江科学城战略定位:

武汉未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科创中心核心承载区
湖北新旧动能转换引领区
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世界未来城市建设技术模式创新策源地
世界一流科学城


李德仁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武汉市科协主席
基础设施建设一百年不落后
打造“半小时交通圈”

兴建长江科学城,晚动手不如早动手。这是一个非常正确有远见的规划。

建议基础设施要高标准,做到一百年不落后。交通要实现半小时全市通达和出入周边高速公路,将地上地下交通网设计好。要建设一个海绵城市,能抵御降水500mm/天,要与无人驾驶、自动驾驶发展需要结合,手机室内外一体化亚米级导航定位能力也可实现。同时,要避免 “全国建筑无特色”的情况出现,把“五代黄鹤楼”布局在长江科学城、长江新城中,吸引国内外游客来访。

长江科学城要抓住未来科技的龙头,如智能科学:空天智能、制造业智能、金融智能、交通智能。要抓多学科交叉,克服现有布局下交叉平台的缺陷。还要抓大科学装置,如大光源、大气环境模拟装置;更要抓好大科学工程的基础设施,包括硬软件条件;要以科技科研和产业进行科学攻关,为IC设计、测试、模拟的重大装置,以支持科技产业化。

目前,武汉大学正在努力做好空天信息服务,今后可作为国家实验室进入长江科学城。
同时,要从多方筹集资金,让科学家能拎包入住。

丁烈云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原校长、教育部科技委委员及管理学部副主任
集聚一批创新资源
形成“一产一院一校”模式

长江科学城的建设很有必要,它是武汉建设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的重要支撑。长江科学城建设能否成功,关键在于布局一批创新资源,特别是国家实验室、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国家重大科学基础设施、国家产业创新中心等。形成空间分布上集聚、研究方向上关联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前沿交叉研究平台、重大产业技术开发平台、世界一流创新团队,形成重大原始创新成果产业的战略重地。可以引进、布局世界一流企业的研究院、研发基地。可打造“一产一院一校”模式,为发展某一产业,配套建设工业研究院,然后再设立国际名校,发挥武汉人才优势、创新优势以及研发科技成果的优势。

同时,要与科教城市、智慧城市建设结合起来,成为绿色的、科学的、智能化的示范城。

贺鸿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
更加紧密配合国家战略布局
大科学装置尽早对接

长江科学城依托武汉优势的科教资源,在生态环境优美的长江新城核心区起步建设,有望在今后很长时期成为长江新区乃至武汉地区创新发展的策源地,立意高远、定位准确。我建议,长江科学城的建设要更加紧密配合国家战略布局,特别是在大科学装置和国家实验室,争取尽早与中央相关部委及科学院对接。

同时,也应该更紧密和新区的产业布局相结合,探索官、产、学、研、用联合创新机制,打通科研成果产出与转化落地全链条。

基础设施要高起点、高标准,以一流的生活工作条件吸引一流的人才来科学城落户,同时,要留足未来发展空间,集约土地利用,提前规划地下空间的利用。

朱玉贤
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高等研究院院长
倡导高新科技对接领军企业

武汉已经和世界一线城市慢慢“靠近”,长江科学城的建设时机很好。

未来可提议入驻1000家中微企业、100家大企业研究发展部、30-50家大中型科技平台、10-20家有特色的教育机构。

构建形成重大科学装置的创新模式,可以将科学城的科学技术与国内领军的小米、阿里巴巴等企业对接,科学研究大品牌、大产业,科技应用于实体经济,是大有可期、大有可为的。

钮新强
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突出企业成为创新发展的主体

长江科学城的概念规划研究,内容非常全面。我建议深化两个定位,一是战略定位,长江科学城作为长江新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分析科学城与长江新城、武汉城市整体发展的战略定位关系。从某种意义来认识长江科学城作为长江新城进行整体规划建设,是新城最大特色之一。同时,长江科学城也承载着武汉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国家科技中心的使命。二是功能定位,要把长江新城超前理念、前瞻性理念融入规划中。

同时优化空间布局,建议从科学技术空间布局角度深化研究,像硅谷空间形态、日本筑波科学城市(5个区)等方式去研究。突出“企业是创新主体”的思路,大力吸引企业研发中心,这是科学城生命力所在,特别是民营大企业。

长江科学城还要体现开放性,要把科学城发展成为一个招智引才的平台,是武汉吸引人才的平台。通过招才引智来推动促进武汉新旧动能的转换,和实现创新引领发展,营造吸引人才的优良环境,这是科学城成功与否最关键的原因之一。

夏军
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水安全研究院院长
突出绿色生态和科学之城

长江科学城规划建设工作做得非常好。有长远的战略视野,突出了武汉区域特色,谋划的有特色的一批科学装置、交叉研究平台、科技创新平台等工作细致到位。

建议规划中要更加突出:一是基础,即绿色、生态的科学城,吸引英才、创新集团;二是科学,即国内国际顶尖的产、学、研、用在政府引导下参与。因此,目前的支撑体系要从湖北省、中科院、武汉市扩大到企业。

同时对城区内涝、防洪的安全风险要分析到位,提出化解风险对策。

余少华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亟需一批比欧美技术
更有优势的“长板”技术

规划花了很大精力、时间,形成了一定体系,值得肯定。我认为,要进一步解决定位问题,锁定痛点、痒点。从产业角度看,武汉市最缺的是千亿元级的新兴产业基地,湖北最缺的也是千亿元以上的世界级跨国公司;从科技创新,以创新驱动发展来看,创新也是我们规划的定位。

我们亟需一批引领世界的变革性技术,亟需一批比欧美技术更有优势的“长板”技术。

目前正处于新科技革命和新产业革命的历史交会,长江科学城规划应该怎样与这两大轨迹对接?这就需要我们注意规划与国际重大产业分工的对接、与国家重大战略的对接。

谢先启
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航空港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建议开建长江科学城与机场的高速公路

我建议基础设施要高于国家标准,这样为未来的发展预留了空间。新建长江科学城与机场的高速公路;搞好地下空间的开发,发挥后发优势。基础设施建设宜早不宜迟,其标准要高于国家标准和规范。

长江科学城没有人才是空谈,人才必须要留下来。人才引进要有产业作为支撑,没有产业支撑大学生也是留不下来的,人才也是引进不进来的。大企业有拉动效应和示范效应,它能引领发展。同时,长江科学城要全方位体现产、学、研相结合。

李伟
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副院长
科学城规划建设是城市格局问题

从国家实践、区域布局、城市发展和产业创新等方面,规划建设长江科学城很有必要。科学城的规划建设,不仅是科技问题,更是城市格局问题。

可进一步明晰和关注世界大城市发展逻辑,国家科技创新整体规划,武汉市的发展定位、空间布局之间的关系,市内相关创新资源布局之间的关系,明确科学城的定位。

牟玉静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
科研装置项目必须落到实处

武汉建长江科学城有什么优势?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我认为,长江科学城的项目必须落实到实处,要打造成为世界一流科学城、世界未来城市建设技术模式创新策源地,科研装置必须落地。

同时项目的筛选必须严格把控,要考虑可持续发展性,把握处理自然资源的“度”,构建生态文明的示范区。

吴剑锋
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副所长、中科雁栖湖企业创新服务平台董事长
探索建设依托科学城的 “人才特区”

武汉作为国家中部关键节点城市,建设一个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的科学城,并冀望与光谷应用研究双轮驱动,探索新旧动能转换的特色思路,是完全正确的决策。

武汉在规划启动长江新城之初,既规划建设科学城,并希望以此为创新策源,定位足够超前,考虑到了百年新城的源动力培育问题,符合长江新城一线新城品位。

同时,我希望能够重视发挥武汉水湖宜居优势,突出科学城以人为之“人”的核心。应该探索建设一个依托科学城的“人才特区”,以“特区政策”形成人才高地,形成先发优势。

协调科学、文化、环境三元融合,抓住科学艺术绿色发展特色旋律,规避未来科学城高房价逆淘汰创新人才的风险。

来源:长江新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20 11:02:55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昌打造“设计之都”核心承载区!杨园·工程设计产业园已报规!铁四院片、国棉二厂片推进征收前期工作!

微信公众号中北路  中北路  今天


微信公众号中北路(作者姜华jianghua2046)获悉,武昌打造“设计之都”核心承载区!杨园·工程设计产业园已报规!铁四院片、国棉二厂片推进征收前期工作!

前情回顾:

独家!武昌古城这样建!
武昌“设计之都”承载区!杨园拟打造70公顷高铁产业园!

1、武昌设计企业数量众多、实力雄厚,拥有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中南电力设计院、中南建筑设计院、中国船舶研究设计中心等设计企业1959家,涵盖了工程、船舶、建筑、勘察、网络工程设计和系统集成、设计咨询等行业,具备发展设计产业的深厚基础。

2、重点围绕工程设计、创意设计、出版传媒设计等产业优化布局,推动设计产业集聚发展。

依托铁四院、中南建筑设计院等龙头企业,在杨园片、中南二路片等区域重点布局工程设计产业;
依托高校艺术院系,在武昌古城范围内重点布局创意设计产业;

依托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知音传媒集团、数传集团等龙头企业,在东湖西岸重点布局传媒设计产业。积极打造工程设计、创意设计、出版融合产业研发集聚区。

3、“武汉·创意设计之都”

以打造湖北工程设计千亿产业为目标,整合中南建筑设计院宿舍区与市七医院5.82公顷土地,规划投资50亿元建设一站式全设计创意综合体。充分挖掘中南片区产业、人才、空间、文化等资源,打造城市文化平台、产业聚集平台和企业发展平台,构建多元创意产业集群。目前,该项目正进行征收前期手续办理。

4、“杨园·工程设计产业园”

充分发挥铁四院勘测设计行业龙头企业的优势和影响力,规划投资400亿元建设总建筑面积达392.5万平方米、集产业上下游和配套支持为一体的工程服务产业集聚园区。目前,规划方案已上报市规划部门中期检查,杨园片武船一分厂、纺器村等2个项目征收收尾和铁四院片、国棉二厂片等2个项目征收前期工作正在加紧推进,中国铁建高铁及新型轨道交通工程设计产业园项目顺利落户。

武汉武昌拆迁:32亿!武汉城市发展投资有限公司中标国棉二厂宿舍二期棚户区改造单一来源供应商!

武汉武昌拆迁:武昌区杨园街国棉二厂宿舍片旧城改造项目发布房屋登记调查公告

武汉武昌拆迁:国棉二厂宿舍片旧城改造红线图公开

武汉武昌拆迁:国棉二厂宿舍片旧城改造或用作还建安置!

5、昙华林片区

昙华林片区总规划用地面积约12公顷,依托湖北美术学院和昙华林片艺术设计机构,着力推动聚集以艺术设计、艺术休闲、艺术品交易和旅游为主的新型文旅业态。目前,规划方案已通过市规委会审议,瑞典教区片征收加紧收尾,昙华林东段立面整治和绿化提升工程拟于近期开工,戈甲营社区“微规划微更新”工作启动实施,湖北中医药大学和十四中地下停车场建设积极推进。

武汉武昌拆迁:联合国人居署试点项目!25.45亿!2018年得胜桥千年古轴片棚户区改造预算价出炉!

武汉武昌拆迁:独家!2018年武昌三旧改造项目进度!重点长江主轴江南亮点区块!滨江核心区、得胜桥千年古轴、白沙新城、杨园新城!

据微信公众号中北路了解,武昌打造“设计之都”核心承载区的同时,江岸区
“设计之都”核心区作为建设目标,此前,江岸区与法国圣埃蒂安设计联盟、武汉工程设计产业联盟联手,规划建设长江左岸创意设计城,欲在三阳路片打造中部领先、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创意设计产业集群,江岸区建设局与华建集团武汉正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左岸朝宗文化发展(武汉)有限公司、上海天强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分别与江岸区招商局、武汉设计之都促进中心等签订合作协议,并在2018全国青年“城市家具”创意设计大赛上现场推介长江左岸创意设计城,欲将江岸区打造成“设计之都”核心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20 11:04:42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國半導體業者美光科技公司,再對合肥產業投資控股集團投資的合肥長鑫,以及睿力積體電路公司的十多位高階工程師,展開控訴




网上看到的不知道是否属实,真够狠呀,还是当初的头决策英明,长江存贮坚持自主,引进人才技术消化吸收。再次证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优秀的人才,好的大学,先进的科研平台实验装置和产业相结合才有未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20 11: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anson908 发表于 2018-11-20 08:07
武汉逾40座楼宇年纳税过亿元
最牛一栋在江岸年纳税14亿元

武银大厦楼不高其貌不扬,但是税收超10亿元,还是挺有实力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20 11: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romano320 发表于 2018-11-20 11:04
美國半導體業者美光科技公司,再對合肥產業投資控股集團投資的合肥長鑫,以及睿力積體電路公司的十多位高階 ...

存储芯片行业“危机”来临:又有两家公司被列为美禁售潜在对象


由于美国存储芯片大厂美光科技的运作,中国存储芯片企业福建晋华不仅被美列入出口管制清单,而且又和台湾联电一起被美国司法部提起知识产权诉讼(禁售之后,美国再踏上一只脚:知识产权,福建晋华的生机何在?)。这一连串的动作,使得中国存储芯片行业即将出现的产能快速上量趋势戛然而止。

技术产权诉讼官司的过程会非常复杂,而且时间也会冗长得不可预测,对于促成这一系列操作的美光科技来说,福建晋华暂时已经对它构不成影响。但是,美光科技并没有因此而满足,它还要做什么呢?根据半导体行业内部资深人士的信息,美光科技也已经将中国另外两家存储芯片公司合肥长鑫、睿力集成电路于美国告上了法庭,理由同样是这两家公司从美光科技挖走了十多位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带走了商业(技术)秘密,这个理由和针对福建晋华的理由几乎如出一辙,正因为这个原因,美也已经将这两家公司放在了出口管制的潜在清单之中。

如果这个信息真的成为现实,中国存储芯片行业发展计划将面临再度沉重打击,正如有人预测的那样,这将延缓中国存储芯片行业发展的脚步至少五年以上。看来,中国半导体的自主发展充满了障碍和荆棘。

——————
米国怎么制裁都没长江存储什么事,因为长存没有镁光、高通等米国基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5-11 12:10 , Processed in 0.081512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