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28471|回复: 102

[江城资讯] 2019年4月2日武汉新闻汇总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4-2 08:05: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anson908 于 2019-4-2 08:11 编辑

武汉天河国际机场4/2出港航班计划架次

当日计划出港:292

当日计划进港:287

合计:579班



2019年4月1日地铁客流373.64万人。

其中客流前五名依次为:

2号线汉口火车站、

4号线楚河汉街站、

2号线中山公园站、

2号线江汉路站、

2号线街道口站。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4-2 08:06: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杨泗港长江大桥穿上黄金甲
保护主缆无惧风雨


    1日,杨泗港长江大桥主缆包上了一层合成材料缠包带,可以无惧风雨的侵蚀,两条金黄色的主缆在空中划出优美的弧线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4-2 08:07:17 | 显示全部楼层

拥有全球自动化率最高装配线
武汉“黑灯工厂”持续冲击世界纪录


    美的武汉工厂生产车间内,机器人在流水线上有序运转   长江日报记者郭良朔 摄


    扫码看

    黑灯工厂

    如何运作

    在美的武汉智慧工厂,一台空调压缩机安装到位只用12秒;在武汉华星光电t3项目生产车间,100多道工序全部由工业机械臂完成……近日,长江日报记者实地探访了武汉一西一东两大“黑灯工厂”。这些令人叹为观止的“花式表演”背后,是武汉“黑灯工厂”已开始在重点领域和关键部位扛重担、挑大梁。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在中国智能制造版图上,武汉是业内公认的新的增长极。武汉大规模制造业紧跟“黑灯工厂”潮流,成为大型制造业的发展趋势。一批“黑灯工厂”冲击世界纪录。

    武汉美的空调智能工厂:

    15秒下线一台空调外机

    外机装配线自动化率全球最高

    一条130米长的空调外机装配线,43台工业机器人和100多套专机依次排开,从底盘、外壳装配,到焊接、检测,再到钣金装配、外观包装,数十道工序全部实现智能化,整条装配线自动化率达75%以上。

    “这是目前全球自动化率最高的空调外机装配线。”3月28日,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张贺文向长江日报记者介绍,平均每15秒钟就有一台空调外机下线。

    武汉工厂是美的集团家用空调内销最大的生产基地。2015年,美的集团投入2亿元,引进智能化生产线,建设武汉美的“智慧空调数字化工厂”。工厂先后攻破8项世界级难题和17项行业难题,引入机器人200余台,在局部区域和关键工序上已实现自动化作业和信息化覆盖。2016年,美的武汉工厂被工信部认定为“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

    当天,长江日报记者在装配线的压缩机安装工位看到,一辆AGV小车(智能寻迹无人搬运车)将空调压缩机从仓库运送到工位材料架前,一台通体红色的机器臂从材料架上轻快地夹起一台20多斤的空调压缩机,迅速翻转平移到生产线上,接着将压缩机上张贴有条形码部位,对准生产线上的红外扫描口,一道红光一闪,比对型号正确无误后系统自动放行,生产线上弹出空调外机底座,机器臂通过拍照定位技术将压缩机准确放入底座指定位置。记者掐表计时,整道工序共耗时12秒钟,全程均由机器人完成,无需人工操作。

    “过去,安装空调压缩机是个苦力活,一台压缩机轻则20多斤,重的甚至达三四十斤,工人每天需用双手搬运、安装上千个压缩机,劳动强度很大。”武汉美的外机装配线班长刘小文介绍,装配线智能化改造后,平均每天每台机器人可安装2100个压缩机,且安装得又快又好,“引入智能机器人,不仅让工人从繁重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智能化装配线大面积采用机器人替代人工。外机装配线有30多名工人,从事接线、插线、拧螺丝等技巧性工作,读数、记录、搬运、码垛等简单重复的岗位,全部交给机器人代劳。

    武汉美的有关负责人介绍,美的空调武汉智能工厂自建成以后,在缩短产品研制周期,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上的成效惊人。工人数量从2011年峰值50万产能/11000人,提升至2015年峰值63万产能/4300人,实现产能提升26%,人数减少39%,生产效率提升30%,产量提升20%。同时,产品装机合格率从90%提升到99%左右,产品交付周期从25天缩短到了9天,加快资金流动,节约了成本。

    (长江日报记者张智 通讯员周明德)

    武汉华星光电:

    100多道精密工序全由机械臂完成

    冲刺全球最大LTPS单体工厂

    3月27日,长江日报记者在位于光谷智能制造产业园的武汉华星光电t3项目生产线上看到,1000多台自动化设备和机械臂,不断搬运着玻璃基板,投入、清洗、镀膜等各个流程在精密进行中。

    该项目产品定位为高端智能手机屏及平板电脑显示屏,去年第四季度已实现满产满销,出货量达2480万片。

    在参观长廊上,长江日报记者俯视阵列工厂内部,这是一个24小时运转的“黑灯工厂”。武汉华星从规划工厂建设蓝图开始,就同步规划、实现工厂的自动化生产和智能化管理,打造智能制造显示基地。

    这个总投资160亿的重大工业项目,70%以上都是设备投入,仅自动化生产和智能化管理,就规划投资16亿元,完善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网络,引进世界各类先进管理系统20余套,能实现生产管控到管理决策的高度自动化和集成化。

    武汉华星光电工作人员介绍,一块1.85米×1.5米的玻璃基板,最后制成高清显示面板,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切割,如5.5英寸手机屏可切割280块屏幕,要经过投入、清洗、镀膜、涂光阻、曝光、显影、蚀刻、去光阻等100多道生产工序,不同流程的机台设置在不同楼层,整个流程循环往复若干次,才能完成整个阵列工艺,还要确保屏上每个电子元件都运作正常,这是极其精密的制造过程,流程不能出错,工厂就如同一个立体的自动化高速公路,玻璃基板在其间穿梭,靠的就是1000多台自动化设备和600多个机械臂来搬运。

    据了解,厂房按照防水、防震、防雷击等高标准建设,在暴雨极寒等天气条件下,设备也照常运转,供电正常。

    武汉华星光电计划对产线进行改造以进一步扩充产能。预计今年5月改造完成后武汉华星光电LTPS工厂面板产能可达5万张大板,将成为全球最大的LTPS(低温多晶硅)单体工厂。

    华星光电总投资350亿的第6代LTPS-AMOLED柔性生产线t4项目,也是一座“黑灯工厂”。记者现场看到,建筑面积60余万平方米的工厂拔地而起,宏伟壮观。

    在华星光电展厅,记者体验了刚刚在世界移动通信大会展出的柔性可折叠屏,支持向内折叠或向外翻折等应用形态,折叠后可单手握持,方便携带。

    据了解,这条生产线主要生产“3-12”高分辨率柔性智能手机显示面板,是华星光电迈向柔性折叠时代的标志性项目,年内有望投产运行。(长江日报记者李佳)

    名词解释

    黑灯工厂:指在生产设备加工过程中无需专门人员值守,实现生产全过程的自动化,即使关灯仍然可以继续生产。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4-2 08: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海事局拆除50多年公务码头
    长江日报讯(记者汪文汉 通讯员刘建文)3月31日,交通运输部长江海事局旗下的武汉海事局公务码头港14码头被拆除,这是武汉市港口码头岸线优化调整拆除的第一个公务码头。

    长江和汉江核心区,即长江鹦鹉洲大桥至二七大桥段、汉江古田桥至汉江河口段,共有公务码头26个。现状分布散乱,其中一些公务码头建成时间较早、环境状况不佳,与城市发展不协调。按照《武汉长江和汉江核心区港口码头岸线资源优化调整总体方案》的要求,对这26个公务码头以拆除、外迁、保留、集并等方式进行优化调整。共拆除4个公务码头,其中武汉海事局港14码头属于4个拆除的码头之一。

    武汉海事局港14码头有50多年了,码头和趸船平时主要供海事局水上执法大队停靠船舶。

    江汉区港口岸线优化调整分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从龙王庙至武汉关一带共有17座码头,码头历史悠久,但占据长江左岸的黄金岸线,影响城市景观。这次拆除的码头达80%以上,也是这次优化调整工作的重点。

    武汉海事局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说,将布局散乱的公务码头形成4个聚集片区,还岸于民,对落实长江大保护具有典型示范作用,他们愿意积极配合。

    3月31日下午2时,长江日报记者现场看到,武汉海事局的趸船缓缓离开王家巷,开往长江二桥下游公务码头集并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4-2 08:14:5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吉利今天开搞。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4-2 08:21:3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高端整车,集体开工。说明车型高端,不止一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4-2 08:25:14 | 显示全部楼层
w1986619 发表于 2019-4-2 08:21
高端整车,集体开工。说明车型高端,不止一款…

莲花+smar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4-2 08:38: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图抵千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4-2 08:44:20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每天不一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4-2 08:59:16 | 显示全部楼层
车都,牛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4-2 09:05: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厉害了,吉利。 莲花基本板上钉钉,smart不确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4-2 09: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国际青年学者参观考察后点赞:迫不及待想回武汉发展

2019-04-01 20:17 来源: 长江日报  调整字体




  3月31日,70多名国际青年学者在武汉开发区智慧生态城参观考察。记者张智摄

  长江日报融媒体4月1日讯 “这几年武汉城市越来越漂亮,办事越来越方便,武汉的发展前景让人激动。”3月31日,参加武汉理工大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的70多位嘉宾来武汉开发区参观考察,来自英国的青年学者余庆华向长江日报记者表示。

  这批国际青年学者大多来自世界前200名高校的博士和博士后,很多人都有过一定教职经验,他们从事研究的课题大多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自动化等领域,与武汉开发区的产业升级转型所需的国际先进技术契合。




  国际青年学者观看武汉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基地宣传片。记者张智摄

  当天下午,青年学者们先后参观考察了武汉开发区汤湖职工文化活动中心、智慧生态城、武汉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基地。

  在汤湖职工文化活动中心,中国风格的戏院,设施先进的图书馆,文化氛围浓郁的美术馆,以及众多前来休闲游玩的市民,给这些国际青年学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里的文化氛围,一点也不比国外差”。

  在智慧生态城,听完工作人员的介绍后,沙特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博士后金汉锋表示,智慧生态城未来规划的人工智能、下一代汽车等产业,符合国际前沿科技的发展趋势,规划蓝图很宏伟,让人很激动和振奋。

  余庆华是湖北荆州人,从西安交大博士毕业后曾在武汉工作过一段时间。2016年他前往英国伯明翰大学做博士后研究,研究方向是电动汽车电池管理。此次,他专程带着妻子和女儿回国考察,希望全家在武汉定居。

  “前几天我去了趟武汉市民之家为我女儿办理户口落户,仅一个小时就办好了所有落户手续”,余庆华说,近几年武汉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市软、硬环境都有大幅提升,他已迫不及待地想回武汉发展。(记者张智 通讯员张敏 刘斌)

  【编辑:朱曦东】

  (作者:张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4-2 09: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构建大健康万亿产业集群


发布时间:2019年04月02日06:41 来源: 湖北日报




图为:位于武汉市蔡甸区的合众人寿养老社区。(资料照片)


湖北日报讯(记者唐晓安、余瑾毅)4月1日,武汉市**常务会审议通过《武汉市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9-2035年)(送审稿)》。《规划》将按照“一城一园三中心”布局,建设一批特色鲜明、定位清晰、配套完备、绿色生态的高端产业园,构建全方位、全周期的大健康产业链条,打造该市第五个国家级产业基地,谋划世界级万亿大健康产业集群。

根据规划,“一城”即光谷生物城,主要聚焦大健康产业总部经济建设、创新药物、高端医疗器械和生物农业产品研发、创新企业孵化、产业链协同出新、技术平台支撑等,打造成该市大健康产业驱动核。“一园”即光谷南大健康产业园,承接放大光谷生物城产业溢出效应,主要聚焦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的规模制造,作为大健康产业实现新一轮快速发展的增长极。“三中心”分别是汉阳大健康产业中心、环同济-协和国家医疗中心和长江新城国际医学中心。产业布局涵盖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医药流通、生物农业和健康服务五大领域。

武汉市计划到2025年,大健康产业总收入达8000亿元,新培育100亿级企业5家至8家;到2030年,大健康产业总收入达13200亿元,建成世界级万亿大健康产业集群,在基因工程药物、干细胞治疗、基因检测、数字医学影像、光电医疗设备、医疗机器人及智慧医疗等特色领域占据国内优势地位;到2035年,该产业总收入达到18000亿元,产业发展水平走在全国前列,成为全球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链和创新链上的重要节点。

规划同时提出,到2025年,生物医药年总收入突破1500亿元,100亿元规模企业达3家至4家,全球领先的创新产品上市4个至6个;到2025年,医疗器械领域年总收入突破500亿元,100亿元规模企业达1家至2家,全球领先的创新产品上市3个至5个;到2025年,全市医药流通销售总额达2000亿元,1000亿元规模企业1家;到2025年,生物农业总收入突破1000亿元,到2035年建成全国最大、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生物育种基地;到2025年,健康服务领域总收入突破3000亿元,新增10个紧密型医联体等。

解读

搭建全球发展平台武汉系列新政促大健康产业发展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唐晓安 余瑾毅

再过几天,首届世界大健康博览会将在汉举行。

4月1日,武汉市**常务会审议通过《武汉市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9-2035年)(送审稿)》和《《武汉市关于支持大健康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送审稿)》,意义深远。

武汉发展大健康产业正当时

“武汉发展大健康产业有基础、有信心。”4月1日,武汉市**周先旺认为,武汉独特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发展空间、人才储备,是建成世界级万亿大健康产业集群的基础。

产业方面,2018年,武汉大健康产业总收入已突破2000亿元,增长率连续三年超过15%,已形成以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为核心区,江夏区、汉阳区、硚口区等为扩展区,其他各区为特色区的多层次产业集聚发展格局。

目前,武汉已集聚人福医药、九州通、国药控股、国药器械4家年收入过百亿元的龙头企业。引进了辉瑞、费森尤斯卡比等8家世界500强企业和药明康德、华大基因、联影医疗等国内细分领军企业。

人才方面,武汉高校和生物研究机构众多,每年培养生物相关人才超过5万名,拥有大健康国家重点实验室8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14家等。

武汉市发改委主任许甫林介绍,大健康将成为社会刚需。当前,推动武汉大健康产业发展有利条件有四个。一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健康关注日益增强。二是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与生物技术加快跨界融合,催生基因检测、远程医疗、智慧医疗、精准医疗等健康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加快重塑大健康产业价值链。三是老龄化加剧,医疗健康服务需求旺盛。四是医改有力推进。

为规划武汉大健康产业发展,去年以来,中国工程院院士周济、樊明武、马丁,中国科学院院士叶朝晖等专家学者,纷纷建言献策。

系列新政促进产业发展

4月1日,审议通过的《武汉市关于支持大健康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送审稿)》提出,对企业自主研发并在该市实现产业化的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创新产品,将按照临床试验批件、药品注册申请受理、药品注册批件等阶段,分步给予奖励。

如对1类新药,将给予最低200万元,最高2000万元的资金奖励。对1类新药以外的创新药物,在不同阶段可享最低10万元、最高600万元的资金奖励。对在武汉市首次注册的部分医疗器械、新兽药等创新产品,可享受10万元至1000万元的资金奖励。

为支持医药流通企业发展和优化养老服务,武汉将按项目实际投资额给予一定比例支持。如新建全国性药品物流园和配送中心,将按照实际投资额度的10%给予支持;对在该市设立的市场潜力巨大、具备一定产业规模的医养结合示范园区、国家级的智慧养老企业以及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等项目,按照实际投资额度10%给予支持。《意见》提出,拟将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药品进入医保目录、优先将通过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药品纳入武汉市药品带量采购遴选范围。对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企业,单一产品奖励最高达500万元。

搭好世界健康博览会平台

据大健康博览会组委会介绍,本次博览会展会已邀请4000余家品牌参展商参展。展会设置有健康金融、国际医养馆、医疗美容、医疗器械、医疗科技、国际馆、传统医药、生物医药、区域特色馆、健康生活馆、健康食品饮品等十余个专业特色展示区,并将举办近百场高端论坛。一些国家政要、全球知名专家学者、世界500强企业代表将参会。“世界健康博览会,将是全球大健康产业重要展示平台、招商引资、人才交流与聚集平台。”武汉市**周先旺介绍,为促进武汉大健康产业发展,武汉市将出台系列政策措施,提供一流的产业聚合平台和发展环境,共推武汉打造大健康产业之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4-2 09:23: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吉利最后在武汉能做成啥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4-2 09:24:33 | 显示全部楼层
吉利真的给力。大家有时候会忽略去年的成绩。其实去年还是很不错的,定了两家整车厂。还规划了一个新的大健康产业。武汉的产业布局是真的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4-29 00:38 , Processed in 0.149669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