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anson908

[江城资讯] 2020年7月31日(周五)武汉新闻汇总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7-31 17: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楚之游侠 发表于 2020-7-31 11:26
可能有人觉得汉口三区面积偏小,需要合并,但反过来想一想,如果江汉区和武昌区面积一样,它还会有现在 ...

言之有理,洪山区就是典型的稀烂,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7-31 17:12:48 | 显示全部楼层
论道-竹叶青 发表于 2020-7-31 15:29
你经常看的什么网络

微博基本就是这个论调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7-31 17: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stonesj 发表于 2020-7-31 17:02
每一个地方都应该突出能让人产生独特联想的点。人们提到北京,联想的是威严的京城。提到上海,联想的是魔幻 ...

武汉总规专项已经考虑过这一点了,专门编制了《武汉市总体城市设计战略》


北京有鲜明的京派文化,上海的海派文化深入人心,我们武汉也要强化自己的城市特色。


虽然一直以来,有“九省通衢”、“百湖之市”、“荆楚汉派”等多种描述形容武汉多元融合城市特色的词汇,武汉优越的自然条件、悠久的历史人文、大量的现存历史遗迹都使其出众。但是专项编制中,通过对公众认知的搜集和数据分析,发现对武汉城市特色的整体感知并不清晰。

几大主要问题是:城市特色定位摇摆不定,江城、百湖之市、龟蛇锁江、九省通衢、两江四岸、大江大湖等,这些常常被用作描绘武汉的词汇,到底哪些才是武汉的核心定位?

定位的摇摆不定使得公众对武汉缺乏鲜明的认知,武汉虽有丰富的城市特色资源禀赋,却存在“有山不见山、有水难见水”的现象,山体大多被建筑包围,两江交汇的独特性没能重点强调。

武汉各类历史文化空间资源,在数量和面积上占国内前茅,但实际中人均公共空间较低。与国内同类城市相比,武汉人均公园绿地现状处于偏下水平。

针对以上问题,总体城市设计目标与任务就是明确总体城市空间形象定位;制定武汉未来城市空间形态的总体框架;提出保护、彰显武汉优美的城市空间形象策略;为武汉总体规划相关内容的编制提供依据,并为后续城市设计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南。


通过调查研究,武汉城市整体意向特色凝练为自然、历史、建设三个层面。

具体而言:在自然山水层面,结合武汉地理地貌和自然生态条件,明确“两江交汇”、“百湖之市”、“十字山水”三大城市特色;

在历史人文层面,结合武汉城市历史演变过程和历史资源遗存现状,明确“荆楚文化”、“商埠文化”、“工业文化”和“革命文化”四大城市特色;

在建设活动层面,结合武汉的交通区位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明确“商业都会”、“九省通衢”、“科教重镇”、“创新高地”四大城市特色。进而,形成武汉城市特色空间载体保护名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7-31 17: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武汉人的衣品和身材在全国仅此于上海。HZ,CD,SZ没有武汉普通人会打扮。感觉可以宣传城市的时候多带一些这种年轻人的时尚,别太总拍市井和乡土的大叔大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7-31 17: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stonesj 发表于 2020-7-31 17:02
每一个地方都应该突出能让人产生独特联想的点。人们提到北京,联想的是威严的京城。提到上海,联想的是魔幻 ...



这是武汉总体城市战略编制的思路,你可以看一下。



总体城市设计战略的提出及其主要特征

战略,《辞海》对其解释为:“对全局性问题的谋划”。新一轮武汉总规(《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汲取过往经验,摒弃了在总规之后再进行总体城市设计(结合总规用地建构城市三维形态)的方法,在专题中采用了总体城市设计战略的新形式,期望通过总体城市设计与总规的同时编制、互为联动,能够从城市设计角度对总规的用地、设施布局提出建议,强化公共空间对城市发展的引领作用(public space-oriented development,POD),充分体现1991版《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提出的“在编制城市规划的各个阶段,都应当运用城市设计的方法,综合考虑自然环境、人文因素和居民生产、生活的需要,对城市空间环境做出统一规划,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生活质量和城市景观的艺术水平”这一工作要求。


本次总体城市设计战略具有三大特征:

一、以问题为导向

常规的总体城市设计可以通过充分的调研、探讨为规划建设提供全面而系统的导控要求,如建筑高度、城市设计重点地区的划定等。但与总规配套的总体城市设计战略编制周期较短,显然无法实现“大而全”这一目标。这就要求在规划设计之中有的放矢,根据总规需求以问题为导向,解决主要矛盾。

二、以框架为重点

总体城市设计通常针对“轴” “核” “群” “架” “皮”等城市形态的骨架问题,而总体城市设计战略在这一点上体现得更为突出:“化繁为简”,重点解决城市风貌与特色定位,城市形态格局,景观风貌系统结构和开敞空间系统结构等框架性问题。

三、与总规全对接

通常,总体城市设计主要针对城市集中建设区,如中心城区、新城新区等。而总体城市设计战略则需与总规保持一致,将规划范围扩大到市域,甚至是都市圈层面。此外,在规划成果方面,除了“城市设计导则”这一常规形式,还需针对总规的编制提出专门的规划建议。


针对总体城市设计战略这一新的类型,武汉分别从问题导向、导控框架和对接总规三个方面展开研究。


武汉市总体城市设计战略技术路线




问题导向——规划内容的明确



一直以来,武汉鲜明的特色在国内外城市中独树一帜。从明清“四大名镇”到民国时期与上海齐名的“大武汉”,武汉优越的自然条件、悠久的历史、繁荣的社会经济,以及“九省通衢”、“江城”、“百湖之市”、“首义之城”等城市美誉让这座城市拥有了极高的辨识度。然而,伴随着如火如荼的城市建设,越来越多的市民、学者和专家开始表达出对武汉城市环境品质的各种隐忧——历史文化资源缺乏保护,零乱的公共空间与建设布局让武汉背负了“大城镇”的恶名;优良的自然山水资源禀赋受到城市建设的影响,出现了“有山不见山,临水不亲水”的尴尬局面。因此,准确把握武汉城市特色资源与市民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对城市特色空间进行优化控制,是当下武汉城市规划工作的重点。

为了进一步明确各类人群在城市特色资源感知中存在的问题,课题组结合环境行为学相关研究,针对十类城市基础特色,选取了64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特色资源点,从视觉和活动两大维度出发,运用公众调查、空间注记、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其进行了13个指标的评估。




特色资源评估指标


评估结果显示:武汉市城市特色资源的整体可感知度较为一般(综合评定78分);“两江交汇”、“十字山水”、“荆楚文化”类特色资源评分较高;而“百湖之市”、“创新高地”类特色资源评分较低。

针对每一类特色资源存在的具体问题,分别从视觉和活动两个维度进行梳理,形成“2*10”的城市设计问题矩阵。




特色资源评估结论




城市设计问题矩阵

在此基础上,总结并提炼出面向规划的四个关键性问题:

1)如何定位:如何从丰富的城市基础特色中遴选出最能代表武汉的城市风貌与特色定位,并且在城市形态格局中延续和彰显;

2)如何保护:如何避免建设性破坏,使特色资源在城市快速发展中得到保护;

3)如何塑造:如何针对城市特色的视觉感知和活动体验,构建出合理的城市景观风貌体系和开敞空间体系;

4)如何对接:如何与城市总体规划相衔接,充分体现城市设计对法定规划的引领作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7-31 17:24:31 | 显示全部楼层
redagni 发表于 2020-7-31 16:02
我2013年克过那边,市里就那几个地方,真没啥特别的的,各种知名好玩的都在下头地级市,结果他们还把自己 ...

作为一个四川女婿的武汉人,虽然我不喜欢成都谄媚领导,苛待市民的城市规划,但别人真的就是把游客到的地方真的做好了,春熙路,国际城南,游客商旅到的地方就是做得很不错,这点得承认。当然游客到不了得北门阿富汗也是事实,我们呢,不能光看不好的,要学习好的,改进差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武汉才能更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7-31 17:25: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楚之游侠 于 2020-7-31 17:28 编辑

导控框架——规划意图的表达


基于总体城市设计问题研判,依据相关技术管理标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设计管理办法》(2017)、《城市设计技术管理基本规定》(2017)),课题组提出“城市风貌与特色定位、城市形态格局、城市特色空间载体、景观风貌体系、开敞空间体系”五方面框架性导控要求。



一、城市风貌与特色定位

遵循城市特色的相对性和可感知性原则,一方面,采用“分层比较法”,将武汉置于国家中心城市和湖北地域城市两个层面进行优势比较(表1);另一方面,结合公众认知调查(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网站,“我心目中的武汉”——武汉市总体城市特色认知调查,2016),预判城市未来发展趋势,对十类城市基础特色进行遴选和整合,最终形成武汉的城市风貌与特色定位:江风湖韵,荆楚汉派,包容创新的国际滨水文化名城。

表1:基于“分层比较法”的武汉城市特色定位研究




注:“■”代表其它城市此方面特色优于武汉;“□”代表其它城市此方面特色与武汉相当;灰色底纹代表武汉具有竞争优势的城市特色。


二、城市形态格局构建

上一轮总规为武汉定下了“两轴两环、六楔入城”的市域生态框架,和“以主城区为核、多轴多心”的都市发展区空间结构。本次战略在延续这一架构的基础上,落实城市风貌与特色定位,重点提升“百湖之市”和“龟蛇锁江”两大特色在城市形态发展引导中的作用,首次建构了市域层面“一核两轴、六楔百湖、蓝绿网络、北峰南泽”总体形态格局。



三、城市特色空间载体保护

针对城市特色资源频遭建设性破坏的问题,课题组遵循“保护是发展的前提”原则,分市域、主城区两个层次划定94个城市特色空间载体,形成全国首份针对城市空间特色的专项保护名录。名录的意义不仅在于对相关建设行为的限制,而且会为后续城市设计重点地区的划定提供依据。



四、景观风貌体系导控

承接视觉感知评估结论,以整体把控下的多要素叠加评判为技术路线,提出城市景观风貌分区的结构示意。具体指通过自然山水、历史人文、都市建设等要素的叠加,判断不同片区的特色意向;通过土地利用、已有规划设计成果等因素的叠加,判断不同片区的发展意向。在此基础上研究整合,最终形成武汉“一核、两轴、六类片区控制”的构想。



五、开敞空间体系导控

承接活动体验评估结论,采用“结构性控制”与“要素性控制”相结合的技术方法。其中,绿轴、绿环和绿楔作为结构性控制载体,主要承担城市组团隔离和生态链接的作用;要素性控制载体特指武汉市“9 6”滨水活动中心,主要承载各种类型的市民公共活动。同时,结合武汉“拥江亲湖”的自然本底,在社区层面提出“15min蓝绿生活圈”的构想,希望通过“江湖连通”和“蓝绿织补”两项计划的实施,实现城市特色与市民日常生活的良性互动。



城市设计导控框架



对接总规——规划成果的落实


课题组改进了过去总体城市设计纳入总规时“眉毛胡子一把抓”、含混不清的方式,通过对“城市形态格局、城市特色空间载体、景观风貌体系、开敞空间体系”等分项图纸的叠加、研判和整合,最终形成了“刚性保留、弹性调整、导控条文、图纸”四种类型的反馈内容。

1)刚性保留:94个城市特色空间载体范围内的主要用地属性不得随意更改;

2)弹性调整:从城市设计角度提出的,与滨水公共中心选址、公共设施布局、局部交通组织等相关的规划调整建议,具有一定的弹性,供总规组参考采纳;

3)导控条文:明确表达城市风貌与特色定位、城市形态格局、城市特色空间载体、景观风貌体系、开敞空间体系五方面导控要求的文字,纳入总规相应章节。

4)图纸:城市形态格局控导图、城市特色空间载体控导图、城市景观风貌体系控导图、城市开敞空间体系控导图,纳入总规图件。



城市特色空间载体划定图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总体城市设计战略与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是一个双向、动态的过程,城市设计成果最终纳入总规只是其中一个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在两个课题充分交流互动中,总规在产业、人口、政策等方面为城市设计明确了大的方向;而城市设计则从空间环境品质的角度对总规的用地、设施布局形成了反馈。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7-31 17:29:08 | 显示全部楼层
        说来说去, 还是自己的故事没有讲好, 没有写好, 没有策划好.
        这和省市一把手的视野, 感情, 格局有很大关系.
        俞总虽说当年是空降的,  但对国情省情市情吃得透, 比较务实, 提出"不等不靠不浮躁,  打造中部崛起战略支点, 走到中西部前列"
        红中, 阮唐都是很有自信的人, 鼓励省市不要神化广东, 一直都是"复兴大武汉,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一新也是在前期的调研基础上, "建设三化大武汉, 打造国家中心城市与世界亮点城市"
        现在的又走回"建设国际化大都市" 这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全国每个省会的统一口号来了, 真是恨不得再来"大而美, 富而强"了.
        
        什么一线, 二线, 一点五线, 新一线, 国际化大都市的这种说法, 简直就是出卖思维, 抛弃独立思考能力, 套用全国几十个城市都可以用的平庸口号与理想.
        现在不是大故事没讲好, 小故事也是讲得烂.  武汉所有的故事全部官方的, 新华社通稿, 文化, 科技, 教育, 历史, 旅游, 普通人, 大学生, 外地人的故事全部没有讲好或都没有讲.
        在网络时代, 武汉, 重庆, 南京的城市文宣是做得最烂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7-31 17:35:31 | 显示全部楼层
楚之游侠 发表于 2020-7-31 17:15
武汉总规专项已经考虑过这一点了,专门编制了《武汉市总体城市设计战略》

我倒是觉得可以重点挖掘一下“青春活力”方面。

我们生活在武汉还比较了解,觉得武汉是产业结构合理,新兴经济比重较高的城市。但是全国就我目前接触过的许多人来看,很多人对武汉老工业基地的印象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仍然有许多人会不自觉地将武汉和工业、历史、国企这种关键词联系在一起。

武汉大学生人数众多,各种音乐节和网红打卡地也不少,而且网红地还很分散,每个片区都能找到比较有特色的网红打卡点,对于分散在城市中的大学生来说应该还是比较友好的。

将武汉与青春、活力挂钩,可以吸引年轻人来看一看,读书、游玩、创业、生活,最后宣传出不来一次武汉枉为年轻人的效果哈哈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7-31 17:37:52 | 显示全部楼层
Berlyn 发表于 2020-7-31 14:17
武汉的宣传口是要加强了,感觉成都这几年在宣传上花了好大的力气~网络基本已经认同杭州、南京、重庆、成都 ...

什么网?不要带这种节奏OK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7-31 17:40:49 | 显示全部楼层
Berlyn 发表于 2020-7-31 17:08
一线看一下,江浙、湾区看一下,武汉的城市面貌还是有待提高的,缺乏网红点,住宅容积率超高且品质一般。城 ...

缺乏网红点。。。说出这种话我都觉得匪夷所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7-31 17:43:18 | 显示全部楼层
浦西一些亮点区块还在不声不响地提升 我们汉口必须得上个重点搞一下才行
这个月刚从上海出差回来 住在南京西路那个很旧的丽思卡尔顿 它那个区块前面就是中苏友好宫(说到这里都是泪 别提了)从酒店出来旁边是恒隆和嘉里中心 各种临街商铺、所有基建和路面上的小细节几乎都无可挑剔了

反观我们这边 目前最好酒店大概是泛海费尔蒙 从区块来讲就不在老城 泛海也没有顶级商场 没有可比性
其实最有可能对标那边的可能还是武广+恒隆+k11这块 但中苏友好宫又拆了 真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7-31 17:56: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rasse 于 2020-7-31 18:07 编辑
Nemo大武汉 发表于 2020-7-31 17:35
我倒是觉得可以重点挖掘一下“青春活力”方面。

我们生活在武汉还比较了解,觉得武汉是产业结构合理, ...


是的我也赞成你的观点,cd宣传的好,但是定位还在喜欢慢节奏和养老方面侧重点在无压力。打造一种欧式慢文化,不急不躁也不忙。武汉现在还是侧重点在年轻人18-40岁的,有梦想,有压力又能发泄压力,还有实行自身价值的动力,时尚休闲,又有白领都市感,干劲利落。对比芝加哥或者东京的快节奏新文化,但武汉不同的地方是又能释放快节奏产生的压力,最终打造武汉梦,拼搏的精神(新码头文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7-31 18:01:5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7-31 18:04: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Nocturne 于 2020-7-31 18:08 编辑
stonesj 发表于 2020-7-31 17:02
每一个地方都应该突出能让人产生独特联想的点。人们提到北京,联想的是威严的京城。提到上海,联想的是魔幻 ...


非常同意,所以我们有“大江大湖大武汉”的说法。

但是,我们是不是有点一厢情愿呢?可能有点吧。我的女朋友是沿海省份的,对湖,她完全没有感觉,我老是在引导她发现大江大湖的美,奈何她是在海边长大的。

当然,这仅仅是个人看法,我女朋友的情况不一定就是普遍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5-22 11:04 , Processed in 0.129174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